①在可见光中波长最短,红与蓝合成的颜色:紫红。紫铜。紫外线。紫药水。唐 李贺《雁门太守行》:“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指将士的血迹)②道教和某些朝代的统治者所崇尚的色彩,因而常在其宫室、服饰、用物前冠之以“紫”:紫衣。紫书(a.道经;b.皇帝诏书)。紫诰(帝王诏令)。紫台(神仙、帝王所居)。紫气(祥瑞之气,多附会为帝王、圣贤或宝物出现的先兆)。紫绶。紫垣(皇宫)。紫阙。紫光阁。紫禁城。紫袍金带。③姓。

紫宸

zǐchén

①皇宫的殿名,是唐、宋时皇帝接见百官或外国使臣的内朝正殿。唐.姚合.酬田卿书斋即事见寄诗:”幽斋琴思静,晚下紫宸朝。” ②对皇帝或帝位的代称。《梁书.卷五.元帝本纪》:“紫宸旷位,赤县无主,百灵耸动,万国回皇。”《资治通鉴 唐纪二十一》苍生晏然,紫宸易主。

紫电

zǐdiàn

古宝剑名。 晋 崔豹《古今注·舆服》:“吴大皇帝有宝刀三,寳剑六:一曰白虹,二曰紫电。” 唐 王勃《滕王阁序》:“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②紫色光芒。形容人目光锐利。 唐 李白《登广武古战场怀古》诗:“ 项王气盖世,紫电明双瞳。”

紫府

zǐfǔ

道教称仙人所居。紫色象征华贵,皇宫、仙居皆可称紫府。宋贺铸《思越人/鹧鸪天 紫府东风放夜时》:“紫府东风放夜时。步莲秾李伴人归。五更钟动笙歌散,十里月明灯火稀。”(这里指北宋东京开封)

紫盖

zǐgài

紫色车盖。帝王仪仗之一。借指帝王车驾。南朝梁 沉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陪龙驾於伊洛,侍紫盖於咸阳。”前蜀 韦庄《秦妇吟》:“适逢紫盖去蒙尘,已见白旗来匝地。”清 纳兰性德《忆江南词》:“紫盖忽临双鷁渡,翠华争拥六龙看。”衡山有五大高峰,即紫盖峰、天柱峰、石廪峰、祝融峰、芙蓉峰。唐 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诗》:“紫盖连延接天柱,石廪腾掷堆祝融。”

紫阁

zǐgé

金碧辉煌的殿阁。多指帝居。 汉 崔琦《七蠲》:“紫阁青台,绮错相连。” 南朝梁 江淹《宋故银青光禄大夫孙夐墓铭》:“紫阁咸趋,朱轩既履。”明 高启《送王哲判官之上党》诗:“朝辞紫阁下,暮宿黄河壖。”指仙人或隐士所居。 晋 陆云《喜霁赋》:“改望舒之离毕兮,曜六龙于紫阁。” 唐 张籍《寄紫阁隐者》诗:“紫阁气沉沉,先生住处深。”唐代曾改中书省为紫微省,中书令为紫微令。因称宰相府第为紫阁。 唐 元稹《酬卢秘书》诗:“梦云期紫阁,厌雨别黄梅。”

紫皇

zǐhuáng

道教传说中最高的神仙。唐 李贺《李凭箜篌引》:“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紫禁

zǐjìn

古以紫微垣比喻皇帝的居处,因称宫禁为“紫禁”。文选·谢庄《宋孝武宣贵妃诔》:“掩綵瑶光,收华紫禁。”李善注:“王者之宫,以象紫微,故谓宫中为紫禁。”唐 戴叔伦《宫词》:“紫禁迢迢宫漏鸣,夜深无语独含情。”唐 钱起《赠阙下裴舍人》:“二月黄莺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秦併六国平话 卷上》:“疎鐘传紫禁之声,辽水泛红霞之影。”参见“紫微”。

紫禁城

zǐjìnchéng

北京故宫。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约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

紫骝

zǐliú

古骏马名。唐 王昌龄《塞下曲》:“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騮好。”

紫鸾zǐluán

传说中神鸟。唐 李商隐《海上谣》:“紫鸞不肯舞,满翅蓬山雪。”明 梅鼎祚《玉合记·义姤》:“玉笙吹彻也会双仙,一任天风驾紫鸞。”封神演义第十三回》直上五云云路稳,紫鸾朱鹤自来迎。

紫冥

zǐmíng

天空。唐 李白《与诸公送陈郎将归衡阳》诗:“ 衡山苍苍入紫冥,下看南极老人星。”李白《古风其十九》: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紫陌


zǐmò


指京师郊野的道路。唐 岑参《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资治通鉴 梁纪十五》三月,乙未,东魏丞相(高)欢入朝于邺,百官迎于紫陌。宋 欧阳修《浪淘沙 把酒祝东风》:“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资治通鉴 卷一百七十》军还,将至紫陌,(北齐斛律)光乃驻营待使。

紫泥zǐní

同义词:印油,印泥。古人以泥封书信,泥上盖印。皇帝诏书则用紫泥。唐 李白《江夏使君叔席上赠史郎中诗》:“凤凰丹禁里,衔出紫泥书。”

紫袍

zǐpáo

紫色朝服

紫气

zǐqì

①紫色云气。古代以为祥瑞之气。附会为帝王、圣贤等出现的预兆。《隋书 帝纪卷一高祖杨坚上》皇妣吕氏,以大统七年六月癸丑夜生高祖于冯翊般若寺,紫气充庭。②旧时以为宝物的光气。

紫气东来

zǐqìdōnglái

传说老子函谷关之前,关尹喜见有紫气从东而来,知道将有圣人过关。果然老子骑着青牛而来。旧时比喻吉祥的征兆。《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於是老子迺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馀言而去,莫知其所终”司马贞索隐引汉 刘向《列仙传》:“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后遂以“紫气东来”表示祥瑞。清 洪昇《长生殿·舞盘》:“紫气东来,瑶池西望,翩翩青鸟庭前降。”

紫泉

zǐquán

紫色之泉。唐 王勃《怀仙诗》:“紫泉漱珠液,玄巖列丹葩。”唐 李商隐《隋宫诗》:“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指长安的殿阁)唐 陆龟蒙《奉和袭美太湖诗·入林屋洞》:“又坐紫泉光,甘如酌天酒。”原注:“白芝、紫泉皆此洞所出,乃神仙之饮饵,非常人所能得。”

紫髯如戟

zǐránrújǐ

胡子像戟一样坚硬。形容男子容貌威猛。·李白《司马将军歌》:“紫髯如戟冠崔嵬。”

紫绶

zǐshòu

①紫色丝带。古代高级官员用作印组,或作服饰。《晋书 文帝纪》增邑三百户,假金印紫绶。②即紫薇。

紫绶金章

zǐshòujīnzhāng

紫色印绶和金印,古丞相所用。借指高官显爵。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回:“芙蓉冠,金璧辉煌。玉簪珠履,紫绶金章。”明·陆采《明珠记·访侠》:“正是不贪紫绶金章贵,留得苍颜白发身。”

紫闼

zǐtà

指宫廷。闼,宫中小门。《后汉书·崔骃传》:“不以此时攀台阶,窥紫闼,据高轩,望朱阁。”《资治通鉴 魏纪四》今臣以一切之制,永无朝觐之望,至于注心皇极,结情紫闼,神明知之矣。文选·陆机《辨亡论上》:“旋皇舆于夷庚,反帝座乎紫闼。”吕延济注:“紫闼,帝宫也。”前蜀 韦庄《和郑拾遗秋日感事》:“紫闼重开序,青衿再设庠。”

紫台

zǐtái

①道家称神仙所居。《武帝内传》:“上元夫人语帝曰:‘阿母今以琼笈妙藴,发紫臺之文,赐汝八会之书。五岳真形,可谓至珍且贵。’”唐 卢照邻《益州至真观主黎君碑》:“紫臺初构,霜露霑衣;碧洞新开,蓬莱 变海。”清 赵翼《李雨村观察挽诗之一》:“奇士人间留不住,故应召掌紫臺文。”②犹紫宫。指帝王所居。文选·江淹《恨赋》:“若夫明妃去时,仰天太息。紫臺稍远,关山无极。”李善注:“紫臺,犹紫宫也。”唐 杜甫《咏怀古跡之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唐 李商隐《泪诗》:“人去紫臺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清 屈大均《寄沉阳剩人和尚诗之四》:“斯道只今寥落甚,毳衣珍重紫臺秋。”

紫驼

zǐtuó

①赤栗色骆驼。②指用驼峰作成的珍贵菜肴。唐 杜甫《丽人行》:“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宋 苏轼《送碧香酒与赵明叔教授诗》:“不羡紫驼分御食,自遣赤脚沽村酿。”元 张国宾《合汗衫第一折》:“簇金盘罗列着紫驼新,倒银瓶满泛着鹅黄嫩。”

紫微

zǐwēi

①即紫微垣。星官名,三垣之一。《晋书·天文志上》:“紫宫垣十五星,其西蕃七,东蕃八,在北斗北。一曰紫微,大帝之座也,天子之常居也,主命主度也。”唐 杜甫《秋日荆南送薛明府辞满告别奉寄薛尚书之作三十韵》:“紫微临六角,皇极正乘舆。”《云笈七籤 卷三》:“紫微金闕,七寳騫树。”清 厉鹗《东城杂记·灌园生》:“象天河而凿池,拟紫微而建阁。”参见“三垣”。②指帝王宫殿。唐朝皇帝所居的宣政殿。中书省在殿西,门下省在殿东。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乃立灵光之秘殿,配紫微而为辅。”张载注:“紫微,至尊宫,斥京师也。”唐 李白《宫中行乐词之一》:“小小生金屋,盈盈在紫微。”唐 岑参《寄左省杜拾遗诗》:“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明 陈汝元《金莲记·射策》:“和鸣双凤喜来仪,三殿花香入紫微。”③亦作“紫薇”。唐 开元元年改中书省为紫微省,中书舍人为紫微舍人。唐 李嘉祐《和张舍人中书宿直》:“主留才子,春城直紫微。”宋 黄庭坚《次韵曾子开舍人游籍田载荷花归》:“紫微乐暇日,披襟咏风涟。”明 谢肇淛《五杂俎·地部一》:“紫微原为帝星,以其政事之所从出,故中书省亦谓之紫微,而舍人为紫微郎。”《警世通言·钱舍人题诗燕子楼》:“当时有中书舍人钱易,字希白 ……久住紫薇,意欲一歷外任。”

紫薇

zǐwēi

别名:痒痒花、痒痒树、紫金花、紫兰花、蚊子花、西洋水杨梅、百日红、无皮树。紫薇树姿优美,树干光滑洁净,花色艳丽;开花时正当夏秋少花季节,花期长,故有“百日红”之称,又有“盛夏绿遮眼,此花红满堂”的赞语,是观花、观干、观根的盆景良材;根、皮、叶、花皆可入药。

紫虚zǐxū

天空。因云霞映日而天空呈紫色。三国魏 曹植《游仙诗》:“意欲奋六翮,排雾凌紫虚。”唐 宋之问《奉和幸韦嗣立山庄侍宴应制》:“云罕明丹壑,霜笳彻紫虚。”《水浒传第八十五回》兵隙乘骖访道流,紫虚仙观白云稠。清 方文《都昌怀古七咏·苏真君躭》:“一日乘白鹤,如云翔紫虚。”

紫烟

zǐyān

①紫色瑞云。日光透过云雾,远望如紫色的烟云。唐 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紫烟遥看瀑布前川。”②山谷中的紫色烟雾。

紫燕zǐyàn

亦作“紫鷰”。①古代骏马名。②泛指骏马。③燕名。也称越燕。体形小而多声,颔下紫色,营巢于门楣之上,分布于江南。《水浒传第七回》旁边耳房里走出二十余人,把林冲横推倒拽,恰似皂雕追紫燕,浑如猛虎啖羊羔。②用肥皂雕刻的艺术品。

紫玉成烟

zǐyùchéngyān

指少女逝世。我从书本上了解紫玉成烟的故事

zǐ I.

①毁谤非议。说人坏话,批评訾议訾毁且诵且訾。《礼记·丧服》四制訾之者,是不知礼之所由生也。注:“口毁曰訾。”《淮南子·汜论训》故小谨者无成功,訾行者不容于众。《庄子·山木》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 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唐 韩愈《进学解》“是所谓诘匠氏之不以杙为楹,而訾医师以昌阳引年。《弟子规》:己有能勿自私人有能,勿轻訾。荀子《荣辱篇》:博而穷者、訾也。《聊斋志异 聂小倩》媪笑曰:“背地不言人,我两个正谈道,小妖婢悄来无迹响。幸不訾着短处。” ②通“赀”。钱财:訾算。《资治通鉴 汉纪十》上从之,徙郡国豪杰及訾三百万以上于茂陵。厌恶;极其讨厌并憎恶。《管子》訾食者不肥体。④估量,限度:“粟而税”。II.参见zī。

訾毁

zǐhuǐ

非议诋毁。《汉书·地理志下》俗俭啬爱财,趋商贾,好訾毁,多巧伪。唐 柳宗元《送元十八山人南游序》又况杨、墨、申、商刑名纵横之说,其迭相訾毁、抵捂而不合者,可胜言耶?《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七》所喜则阴为引援,擢置清显,所恶则密行訾毁,公肆挤排。《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无圣篇 按语》此篇所论,有疏于学理处。且訾毁孔子,不无过当。

訾议

zǐyì

议论、指责人的缺点,非议。无可訾议。汉 桓宽《盐铁论·诏圣》瞽师不知白黑而善闻言(音),儒者不知治世而善訾议。宋 周辉《清波杂志 卷八》文采典重如此,岂可以时谐谑之迹而加訾议。《续资治通鉴 宋纪八十》而诸臣不悟,各为党比以相訾议。惟吕大防秦人,戆直无党;范祖禹、司马康不立党。《明史 卷十六 武宗》假使承孝宗之遗泽,制节谨度,有中主之操,则国泰而名完,岂至重后人之訾议哉!

zǐ I.

古同“訾”,诋毁。弱;劣窳偷生。II.古同“疵”,毛病。②同“此”。

呰窳zǐyǔ苟且懒惰;贫弱。《史记·货殖列传》:“(楚越之地)地埶饶食,无饥馑之患,以故呰窳偷生。”裴駰集解引徐广曰:“音紫。呰窳,苟且堕嬾之谓也。”清·曾朴《孽海花 第三十四回》丈夫呰窳岂偷生,固当伏剑断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