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 | zhuāng | ①穿着的衣物:服装。便装。军装。中山装。装裹。②特指演员演出时的穿戴打扮:上装。卸装。③特指出行时带的东西:治装。整装待发。《聊斋志异 阿绣》次年,复至盖,装甫解,即趋女所。④特指工业生产或军队作战所需的用具和器械:装备。装置。装甲。⑤用服饰改变人的原来原貌:化装。乔装打扮。⑥假作,故意做作:佯装。装相。装模作样。宋 唐婉《钗头凤》:“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⑦安置,安放:装载。装卸。⑧布置,点缀:装修。装饰。⑨特指对书籍、字画加以修整或修整成的式样:装订。装帧。装裱。线装。精装。装潢(原指用黄檗汁染的纸装裱书画,现泛指装饰物品使之美观)。 |
装点 | zhuāngdiǎn | 装璜点饰,布置,整理。装点衣物,准备行装。毛泽东《菩萨蛮 大柏地》:“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
装疯卖傻 | zhuāngfēngmàishǎ | 故意装得疯疯癫癫;傻里傻气。卖:卖弄。程道一《庚子事变演义》:“打算装疯卖傻,充作神仙附体,杀此一龙,自己便可即位。”王愿坚《三张纸条》那是国民党白鬼子的天下嘛,我就给他个装疯卖傻、一问三不知。 |
装潢 | zhuānghuáng | 亦作“装璜”。①装裱字画。装订;装帧。装饰。②犹掩饰。鲁迅《坟·再论雷峰塔的倒掉》:“这消息,可又使我有点畅快了,虽然明知道幸灾乐祸,不像一个绅士,但本来不是绅士,也没有法子来装潢。” |
装幌子 | zhuānghuǎngzi | ①亦称“装潢子”、“装样子”。比喻张扬,招摇。幌子,旧时酒家挂在门前用以招徕顾客的招牌。清 李鉴堂《俗语考原·装幌子》:“北人以事物专饰外观谓之装幌子。亦曰装样子。”亦省称“装幌”②谓出丑。《西游记第七三回》怎么这等不贤,替我装幌子哩!且让我出去。《水浒传第二四回》:“哥哥不要问,説起来,装你的幌子。你只由我自去便了。”《金瓶梅词话第九十回》:“已是出丑,平白又领了来家做甚么?没的玷辱了家门,与死的装幌子。” |
装翦 | zhuāngjiǎn | 装裱,修整。《资治通鉴·隋炀帝大业十一年》:“帝好读书著述,自为扬州总管,置王府学士至百人,常令修撰,以至为帝,前后近二十载,修撰未尝暂停……其正书皆装翦华浄,宝轴锦褾。” |
装具 | zhuāngjù | ①妆具,妇女梳妆时所用的镜匣等物。《后汉书·皇后纪上光烈阴皇后》:"会毕,帝从席前伏御床,视太后镜奁中物,感动悲涕,令易脂泽装具。"《续资治通鉴 宋纪二十六》(宋真宗赵恒皇后郭氏)兄子出嫁,以贫,欲祈恩赉,但出装具给之。②盛物的器具。《后汉书·灵帝纪》"一切结为党人"李贤注引晋司马彪《续汉志》:"建宁中,京都长者皆以苇方笥为装具,时有识者窃言,苇笥郡国谳箧也。"③指行装,出远门用的衣服。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六尤生》:"江南尤生者,忘其郡县,将赴乡试,而苦贫无装具。 |
装奁 | zhuānglián | 古代妇女梳妆用的镜匣。泛指嫁妆。《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三》近时民俗,多尚奢侈,才遇丰年,稍遂从容,则华饰门户,鲜丽衣服,促婚嫁,厚装奁,惟恐奢华之不至,甚非所宜。《儒林外史 第二一回》你我爱亲做亲,我不争你的财礼,你也不争我的装奁,只要做几件布草衣服。 |
装聋作哑 | zhuānglóngzuòyǎ | 假装耳聋口哑。形容故意不理睬;装做不知或不懂;或故意置身事外。也作“装聋做哑”。元 马致远《青衫泪》第四折:“可怎生装聋作哑?”鲁迅《三闲集 在钟楼上》:“于是只好袭用仙传的古法,装聋作哑,置之不问不闻之列。” |
装模作样 | zhuāngmúzuòyàng | 故意装样子作姿态。形容做作;不自然。元 无名氏《冻苏秦》:“也不问别来无恙,放下一张饭床,上面都没摆当,冷酒冷汤,着咱如何近傍,百般装模作样。”巴金《探索集 说真话》:“可是我看见他装模作样毫不红脸,我心里真不好受。” |
装胖 | zhuāngpàng | ①充数,装幌子。《西游记第六八回》:“你可成个人……又弄旋风,揭了甚么皇榜,暗暗的揣在我怀里,拿我装胖!”《西游记第九三回》:“你的嘴脸不见怎的,莫到朝门外装胖,还教大哥去。”②伪装阔绰。《红楼梦第二四回》:“你又糊涂了!説着没有米,这里买了半斤麵来下给你吃,这会子还装胖呢。留下外甥挨饿不成?” |
装钱 | zhuāngqián | 置办行装的费用。《后汉书 光武帝纪下》发遣边民在中国者,布还诸县,皆赐以装钱,转输给食。《后汉书·明帝纪》:“是岁发遣边人在内郡者,赐装钱人二万。”宋 苏舜钦《朝奉大夫尚书度支郎中王公行状》:“公有女当嫁,遂求庐州,例得装钱二十万,将以为资送。” |
装腔作势 | zhuāngqiāngzuòshì | 故意装出一种腔调;作出一种姿态。形容故意做作想引人注意或吓唬别人。这种装腔作势,没有真情实感的作品,根本不值得一读。明 西湖居士《郁轮袍 误荐》:“穷秀才装腔作势,贤王子隆礼邀宾。” |
装傻充愣 | zhuāngshǎchōnglèng | 假装傻头傻脑的样子。老舍《神拳》第二幕:“你这是装傻充愣!除了闹义和团,咱们还有第二条路走吗?” |
装神弄鬼 | zhuāngshénnòngguǐ | 比喻玩弄手段蒙骗人。宋 无名氏《错立身》戏文第12出:“我舞得,弹得,唱得。折莫大擂鼓吹笛,折莫大装神弄鬼。”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七回:你们别和我装神弄鬼的,什么事我不知道? |
装束 | zhuāngshù | ①束装,整理行装。《三国志·蜀志·庞统传》:“将军未至,遣与相闻,说荆州有急,欲还救之,并使装束,外作归形。”②装饰打扮;衣着穿戴;打扮出来的样子。《东周列国志》第九十三回:“孟尝君笑而遣之。客是夜装束如狗,从窦中潜入秦宫库藏,为狗吠声。主藏吏以为守狗,不疑。”《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时已四鼓,十娘即起身挑灯梳洗……装束方完,天色已晓。”③筹办。《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 |
装幺 | zhuāngyāo | 故意作态,装腔作势。《水浒传第七五回》:“林冲道:‘朝廷中贵官来时,有多少装幺。中间未必是好事。’” |
装妖作怪 | zhuāngyāozuòguài | 装扮妖怪骗人。比喻故意做作,把事情弄得玄妙莫测。清 古吴墨浪子《西湖佳话 白堤政迹》:“只应送来这些诗,不是陈腐,就是抄袭,若要新奇,便装妖作怪,无一首看得上眼。”清 刘鹗《老残游记》第十一回:说有鬼神,就可以装妖作怪,鼓惑乡愚,其志不过如此而已。 |
妆 | zhuāng | ①修饰、打扮:化妆。妆饰。妆点。唐 杜荀鹤《春宫怨》“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唐 王维《洛阳女儿行》:“戏罢曾无理曲时,妆成祇是薰香坐。”唐 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宋 时彦《青门饮 寄宠人》:“长记小妆才了,一杯未尽,离怀多少。”②供打扮用的物品,演员的衣装服饰:上妆。卸妆。③女子出嫁时陪送的衣物:嫁妆。④修饰,打扮的式样:时妆。古妆。 |
妆点 | zhuāngdiǎn | ①梳妆打扮。《北史·后妃传下·齐后主冯淑妃》:“城陷十餘步,将士乘势欲入。帝敕且止,召淑妃共观之。淑妃粧点,不获时至。周人以木拒塞,城遂不下。”南朝 陈后主《三妇艳词之二》:“小妇初妆点,回眉对月钩。”元 乔吉《清江引·笑靥儿曲》:“一团可人衠是娇。粧点如花貌。”《金瓶梅词话 第四回》:“(妇人)先到楼上,从新粧点,换了一身艷色新衣。”②妆饰点缀。宋 王禹偁《春居杂兴》:“两株桃杏映篱斜,妆点商州副使家。”元 薛昂夫《端正好·闺怨套曲》:“残红粧点青苔径,又一番春色飘零。”明 高攀龙《三时记》:“二十一日行,两岸残雪妆点,野色甚佳。”《红楼梦第二二回》:“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清 吴伟业《雕桥庄歌》:“年年细柳与新蒲,粧点溪山入画图。”《西湖佳话·白堤政迹》:“初还只在西湖上粧点,既而西边直粧点到灵隐、天竺,南边直粧点到净慈、万松岭,竟将一个西湖团团粧点成花锦世界。”③指修饰文字。明 张岱《陶庵梦忆序》始知首阳二老,直头饿死,不食周粟,还是后人妆点语也。清 黄宗羲《山翁禅师文集 序》:“山翁之诗文,亦不免於堆垛妆点。”清 恭士《蹇千里传评》:“可见文不在妆点,一涉妆点便拙。”④渲染敷洐。宋 吕祖谦《与朱侍讲元晦》:“祭文谨録呈,虽病中语言无次序,然却无一字粧点做造也。”《朱子语类卷八三》:“问:季札观乐,如何知得如此之审?曰:此是左氏粧点出来,亦自难信。” |
妆阁 妆閤 | zhuānggé | 指妇女的居室。唐 王维《班婕妤诗之三》:“怪来妆閤闭,朝下不相迎。”苏曼殊《断鸿零雁记第十一章》:“此时余始惊审此楼为彼妹妆阁。”清·曾朴《孽海花 第三十二回》骥东替他们接风,就借曹梦兰妆阁,备了一席盛筵… |
妆孤 | zhuānggū | ①大老。指嫖客。淫狎、好色。元 无名氏 《百花亭》第一折:“小二哥,你也知道我粧孤爱女,你肯与我做个落花的媒人。”明 贾仲名 《对玉梳》第一折:“你待要摶香弄粉,粧孤学俊……便准备着那一年春尽一年春。”②装阔气、摆场面。元·郑廷玉《后庭花·第二折》:单注他合有命,俺合妆孤。兀的不欢喜杀俺子父,快活杀俺妻夫。 |
妆镜 | zhuāngjìng | 亦作“糚镜”。化妆用的镜子。唐 王勃《临高台诗》:“歌屏朝掩翠,糚镜晚窥红。”唐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唐 杜牧《阿房宫赋》:“明星荧荧,开粧镜也。”南唐 李璟《应天长词》:“一钩初月临粧镜,蝉鬢凤釵慵不整。”清 吴伟业《圆圆曲》:“斜谷云深起画楼,散关月落开粧镜。” |
妆泪 | zhuānglèi | 指女子的粉泪,旧称女子之泪。唐 白居易《琵琶行》:“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
妆奁 | zhuānglián | 女子梳妆打扮时所用的镜匣。后泛指随出嫁女子带往男家的嫁妆。参见“装奁”。 |
妆楼 | zhuānglóu | 指妇女的居室。五代 李珣《巫山一段云》:“古庙依青嶂,行宫枕碧流。水声山色锁妆楼。往事思悠悠。”(指寝楼,指细腰宫中宫妃所居。)宋 柳永《八声甘州词》:“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
妆掠 | zhuānglüě | 犹妆梳。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乐府一》:“田氏遽起对鉴理髮,且盼且语,草草妆掠,以与客对。”《花月痕第四四回》:“秋痕的病略好,牛氏想逼他见客,无奈地方生疏,无论秋痕不肯答应,就令妆掠起来,也是枉然。”参见“妆梳”。 |
妆嫫费黛 | zhuāngmófèidài | 比喻帮助人不看对象,白费力气。唐·白居易《五古·渭村退居寄礼部崔侍郎翰林钱舍人诗一百韵》:“妆嫫徒费黛,磨甋讵成璋?” |
妆梳 | zhuāngshū | ①梳妆打扮。唐 王昌龄《殿前曲诗之一》:“贵人妆梳殿前催,香风吹入殿后来。”唐 刘禹锡《历阳书事七十韵》:“容华本南国,妆梳学西京。”元 张寿卿《红梨花第三折》:“他粧梳的异样儿新,眉分八字真,口吐樱桃,眼转秋波,鬢挽乌云。”元 卢挚《朱履曲·雪中黎正卿招饮赋此五章曲》:“虽不至撏绵扯絮,是谁教剪玉跳珠?是谁把溪山粉粧梳?”清 葆光子《物妖志·兽类·鼠狼》:“禁之不令粧梳,即欲自縊投井。”②梳妆打扮的款式。唐 白居易《时世粧诗》:“元和粧梳君记取,髻堆面赭非华风。”元 无名氏《渔樵记第一折》:“他则待人前卖弄些好粧梳,扮一个峩冠士大夫。”元 睢景臣《哨遍·高祖还乡套曲》:“更几箇多娇女,一般穿着,一样粧梳。” |
妆台 | zhuāngtái | 妇女梳妆用的镜台。亦借指闺房。《说岳全传 第七十八回》玉貌娉婷,懒傍妆台骋马游。明 屠隆《綵毫记·颁诏云梦》:“旧家门逕满青苔,不是辽阳千载,羞宝镜,对粧臺。”清 袁枚《随园诗话卷二》:“银横斜玉漏催,穿针瓜果飣粧臺。” |
妆幺 | zhuāngyāo | 亦作“粧么”。装腔作势;摆架子。元 关汉卿《玉镜台第四折》:“则道我沉醉黄公旧酒罏,怎知我也有粧幺处。”元 睢景臣《哨遍·高祖还乡套曲》:“新刷来的头巾,恰糨来的绸衫,畅好是粧么大户。” |
奘 | zhuǎng | 粗而大。《说文》奘,驵大也。从大,从壮。会意。壮亦声。《尔雅》奘,驵也。注:“犹粗也。”身高腰奘。这棵树真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