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晝 | zhòu | 白天:昼夜。白昼(白天)。唐 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宋 欧阳修《生查子 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宋 张耒《秋蕊香词》:“朱阑倚遍黄昏后。廊上月华如昼。”宋 周邦彦《解语花·元宵词》:“因念都城放夜,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 |
昼哺 | zhòubǔ | 午餐。《庄子·盗跖》:“子之罪大极重,疾走归,不然,我将以子肝益昼哺之膳。” |
昼伏夜动 | zhòufúyèdòng | 白天埋伏,夜晚活动。《左传 襄公二十三年》:“夫鼠昼伏夜动,不穴于寝庙,畏人故也。” |
昼伏夜游 | zhòufúyèyóu | 伏:躲藏。游:活动。白天躲藏起来,夜间出来行动。多指坏人做坏事。《隋书·高祖纪下》:“历阳广陵,窥觎相继,或谋图城邑,或劫剥吏人,昼伏夜游,鼠窃狗盗。” |
昼耕夜诵 | zhòugēngyèsòng | 抓紧时间学习,读书勤奋的意思。《魏书·崔光传》:“家贫好学,昼耕夜诵,佣书以养父母。” |
昼晦 | zhòuhuì | 白日光线昏暗。《楚辞·九歌·山鬼》:“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汉书·高帝纪上》:“大风从西北起,折木发屋,扬砂石,昼晦,楚军大乱,而王得与数十骑遁去。”《史记 吕太后本纪》己丑,日食,昼晦。太后恶之,心不乐,乃谓左右曰:“此为我也。”《资治通鉴 唐纪三十七》郭子仪承其后,未及布陈,大风忽起,吹沙拔木,天地昼晦,咫尺不相辨,两军大惊,官军溃而南,贼溃而北,弃甲仗辎重委积于路。宋 苏轼《太白词之一》:“雷阗阗(声音大),山昼晦。” |
昼昏 | zhòuhūn | ①白昼昏暗。汉 王褒《九怀·陶壅》:“浮云郁兮昼昏,霾土忽兮塺塺。”晋 左思《吴都赋》:“红尘昼昬,流汗霡霂。”南朝梁 吴均《与宋元思书》:“横柯上蔽,在昼犹昏。”唐 方干《山中言事》诗:“书幌昼昏岚气里,巢枝俯折雪声中。”唐 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宋 沈括《梦溪笔谈·象数一》:“阴森无时,重云昼昏。”②白昼行婚礼。《新唐书·太宗二十一女传》:“初,主(城阳公主)之婚,帝使卜之,繇曰:‘二火皆食,始同荣,末同戚,请昼昏则吉。’” |
昼见 | zhòujiàn | 白昼看见。太白经天即太白昼见。北齐 刘昼《新论·鄙名》:"今野人昼见蟢子者,以为有喜乐之瑞。"《韩诗外传》卷二:"夫日月之薄蚀,怪星之昼见,风雨之不时,是无世而不尝有也。"《汉书·高后纪》:"六年春,星昼见。" |
昼锦 | zhòujǐn | 《汉书·项籍》传载秦末项羽入关,屠咸阳。或劝其留居关中,羽见秦宫已毁,思归江东,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史记·项羽本纪》作“衣绣夜行”。后遂称富贵还乡为“衣锦昼行”,省作“昼锦”。《北史·毛鸿宾传》:“明帝以鸿宾兄弟所定处多,乃改北地郡为北雍州,鸿宾为刺史。詔曰:‘此以昼锦荣卿也。’”前蜀 贯休《送友人及第后归台州诗》:“嫖姚留不住,昼锦已归迟。”宋 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公在至和中,尝以武康之节,来治于相,乃作“昼锦”之堂于后圃。清 吴伟业《项王庙诗》:“凄凉思昼锦,遗恨在彭城。” |
昼警暮巡 | zhòujǐngmùxún | 白天黑夜警戒。比喻防范严密。宋·戴少平《王荣神道碑》:“公家之事,知无不为,昼警暮巡,考课尤著。” |
昼警夕惕 | zhòujǐngxītì | 日夜警惕戒慎。即昼夕警惕。宋·沈括《延州谢到任表》“敢不尽虑力行,求神圣责任之实;昼警夕惕,思天地亭育之恩。” |
昼漏 | zhòulòu | 谓白天的时间。漏,漏壶,古代计时的器具。《荀悦纪·成帝纪四》:“上素康壮无疾病,向晨欲起,因失音不能言,昼漏十刻而崩。”唐 元稹《春六十韵》:“昼漏频加箭,宵晖欲半弓。”唐 薛逢《宫词》:“锁衔金兽连环冷,水滴铜龙昼漏长。”宋 杨亿《咸平六年二月十八日扈从宸游因成纪事二十二韵》:“玉辂天行健,金壶昼漏长。”《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六十七》复口奏利害,昼漏下四十刻而退。帝(宋理宗)皆嘉纳之(魏了翁)。明 黄溥《闲中古今录摘抄》:“少保于公行状载景泰七年西湖水竭,为公不祥之兆似矣,何不载是年七月间,昼漏当申刻之末,慧星如洗箒状,微见于西方?” |
昼眠 | zhòumián | 白昼睡眠;午睡。《南齐书·东昏侯纪》:“(帝)昼眠夜起如平常。” 唐 白居易《睡起晏坐诗》:“后亭昼眠足,起坐春景暮。”唐 卢纶《晚次鄂州》:“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宋 苏轼《乐全先生生日以铁拄杖为寿诗之一》:“入怀冰雪生秋思,倚壁蛟龙护昼眠。” |
昼寝 | zhòuqǐn | 白昼寝寐;午睡。《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寝。” 《资治通鉴 汉纪二十六》尝昼寝,偏藉上袖,上欲起,贤未觉,不欲动贤,乃断袖而起。唐 韩偓《深院 诗》:“深院下帘人昼寝,红蔷薇架碧芭蕉。”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莲花公主》:“(窦旭)方昼寝,见一褐衣人立榻前,逡巡惶顾,似欲有言。”郭沫若《芍药及其它》《下乡去 三》:“礼堂里,总理遗像和遗嘱都已经撤消了。两名看守家具的卫兵,摆了两尊床,在那儿昼寝。” |
昼食 | zhòushí | ①午饭。《汉书·萧望之传》:“(望之)饮鴆自杀……是时太官方上昼食,上乃却食,为之涕泣,哀慟左右。”《警世通言·况太守断死孩儿》:“支助到第三日,约莫昼食时分,又踅进去,闪在槅子旁边隐着。”②白天的饭食。宋 王安石《赠曾子固诗》:“宵牀连衾幬,昼食共粗糲。”《水浒传第一回》一朝皇帝,夜眠不稳,昼食忘餐。③白天日蚀。《南齐书·天文志上》:“夜食度远,与所当而同没;昼食度近,由非衝而得明。” |
昼思夜想 昼悬夜想 | zhòusīyèxiǎng zhòuxuányèxiǎng | 日夜想念。形容思念极深。她昼思夜想,食不甘味,卧不安席。《红楼梦第二十七回》宝玉擎茶笑道:“前儿所言幸与不幸之事,我昼悬夜想,今日一闻呼唤即至。” |
昼行 | zhòuxíng | ①古人以在本乡或旧地做官为衣锦昼行。昼行,谓白日行游,炫耀于人。《三国志·魏志·张既传》:“魏国既建,为尚书,出为雍州刺史,太祖谓既曰:‘还君本州,可谓衣绣昼行矣!’”唐 柳宗元《谢赐时服表》:“裁缝而为衣服,固可昼行。”宋 方岳《秀锦楼赋》:“皇畀予以左竹兮,岂锦衣之昼行。”参见“昼锦”。②白天行走或行路。《宋书·天文志一》:“日昼行地上百四十六度强,故日长;夜行地下二百一十九度少弱,故夜长。”唐 张谓《湖上对酒行》:“夜坐不厌湖上月,书行不厌湖上山。”《宋史·外国传六·于阗》:“上询以在路几时,去此几里。对曰:‘涉道一年,昼行暮息,不知里数。’”宋 郑思肖《二砺》:“秋送新鸿哀破国,昼行饥虎齧空林。” |
昼夜 | zhòuyè | 白昼与夜晚。不分昼夜。昼夜营业。昼夜不息。《庄子·至乐》死生为昼夜。南北朝 佚名《作蚕丝》:“春蚕不应老,昼夜常怀丝。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宋 蒋氏女《减字木兰花 题雄州驿》:“飞鸿过也。万结愁肠无昼夜。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死生,昼夜事也。《明史》昼夜搒讯。《广东军务记》昼夜巡扰。 |
皱 | zhòu | ①脸上起的褶纹,物体上的褶纹:皱纹。皱褶。皱痕。皱襞。防皱。五代 冯延巳《谒金门》:“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②使生褶纹:皱眉头。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
㑇 | zhòu | ①凶狠,厉害。②伶俐,乖巧,漂亮。③通假字,同“绉”,“绉”或“邹”。 ④灵巧。 |
㤘 | zhòu | ①不省人事;昏迷;休克:人可价㤘掉咧,怕是不行咧。②僵硬:把人差点儿坐㤘掉咧。③不明事理的;笨的;糊涂的:那就是那么个㤘人呣,你还把他咋么说呢。④懦弱而不明事理的人:这是这么个㤘呣,你说你的,人家管都莫管的。 |
㤘手 | zhòushǒu | 多指性情固执,不易劝说,难以沟通。 |
绉 | zhòu I. | ①一种皱纹的丝织品:绉纱。湖绉、双面绉。②古同“皱”,皱纹。③绉缩,使起折痕。五代·冯延巳《谒金门》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II. zhōu文绉绉wénzhōuzhōu:指说话不口语化,有文学教养,有涵养。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