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ì

①梳子和篦子的总称,喻像梳齿那样密集排列着:栉比。庐舍栉比。《续资治通鉴宋纪一百七十八》近而譬之,发之在首,不以手理而以栉理;食之在器,不以手取而以匕取。②梳头:栉发。栉沐(“沐”,洗脸)。掌栉:给皇上梳头。③剔除:“栉垢爬痒”。

栉比鳞差

栉比鳞次

栉比鳞臻

zhìbǐlínchà

zhìbǐlíncì

zhìbǐlínzhēn

像梳子的齿和鱼的鳞,密密地排列着。唐·范摅《云溪友议》卷六:“真娘者,吴国之佳人也,时人比于钱唐苏小小。死葬吴宫之侧,行客感其华丽,竞为诗题于墓树,栉比鳞臻。”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纪》:“迩来林栖谷隐,栉比鳞差。”《元史·河渠志三》:“岸善崩者,密筑江石以护之,上植杨柳,旁种蔓荆,栉比鳞次,赖以为固。”冰心《最后的安息》万绿丛中的土屋,栉比鳞次的排列着。

栉珥

櫛珥

zhìěr

梳篦和耳饰。泛指头饰。唐 韩愈《吊武侍御所画佛文》:“御史武君当年丧其配,歛其遗服栉珥,鞶帨于箧。”唐 刘纳言《谐噱录·不栉进士》:“关图有妹能文,每语人曰:‘有一进士,所恨不栉耳。宋 曾巩《亡妻宜兴县君文柔晁氏墓志铭》:“仁孝慈恕,人有所不能及,於栉珥衣服,亲属人所无,辄推与之,不待己足。”

栉发

zhìfà

①梳理头发。《淮南子·兵略训》:故圣人之用兵也,若栉发耨苗,所去者少,而所利者多。 葛洪《抱朴子·用刑》:方之栉发,则所利者众,比于割疽,则所全者大,是以灸刺惨痛而不可止者以痊病也。《续资治通鉴 卷第十七》士伍恐惧,(雷)有终安坐栉发,神气自若。 葆光子《物妖志·白蛇》:苏州府学前,居民小奚,以栉发折枝为业。②古代成年人栉发。因以借指年长。

栉掠

zhìlüě

梳妆。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缢鬼》:“俄一少妇自房中出,发箧开匳,对镜栉掠;已而髻,已而簪,顾影徘徊甚久。” 苏曼殊《断鸿零雁记 第十九章》:“忽见静子亦匆匆踵至;绿鬓垂於耳际,知其还未栉掠。”

栉风沐雨

栉风酾雨

zhìfēngmùyǔ

zhìfēngshāiyǔ

以风梳头,以雨洗发,形容不避风雨,奔波劳碌。亦可“沐风栉雨”。《晋书 文帝纪》栉风沐雨,周旋征伐,劬劳王室,二十有余载。明·罗贯中《三国演义 第六十一回》:栉风沐雨三十余年,扫荡群凶,与百姓除害,使汉室复存。《魏书 卷四 世祖纪上》群帅文武,荷戈被甲,栉风沐雨,蹈履锋刃,与朕均劳。明 宋濂《阅江楼记此朕沐风栉雨、战胜攻取之所致也。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都兴阿诸公,忠贞朴劲,屡摧狂寇,栉风酾雨,始终戎幕。”

栉垢爬痒

zhìgòupáyǎng

去脏抓痒。喻清除邪恶。唐·韩愈《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君随往改试大理评事摄监察御史观察判官,栉垢爬痒,民获苏醒。”

栉沐

zhìmù

梳洗。《后汉书·东夷传·倭》:行来度海,令一人不栉沐,不食肉,不近妇人,名曰持衰”(后唐帝李存勖)独召郭崇韬问之。对曰:陛下不栉沐,不解甲,十五余年,其志欲以雪家国之耻也。 司马光 《张行婆传》:女仆之幼者,则为之栉沐纫缝,视之如己女。《红楼梦 第三四回》袭人抽身回来,心内着实感激寳钗。进来见寳玉默默似睡非睡的模样,因而退出房外,自去栉沐。

zhì

水流冲击声。瀄汨:水流冲击声,如“涛声瀄汨”、“ 瀄汨澎湃”。 刘基《苦斋记》其洩水皆啮石出,其源沸沸汩汩,瀄滵曲折,注入大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