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ī I

①由植物主干上分出来的茎条:树枝。枝干(gàn)。竹枝。节外生枝。枝柯。枝节(a.由一件事生发的其他问题;b.细碎的,不重要的)。②量词,指杆形的:一枝铅笔。③古同“”,支持,分支。④通“肢”。人的手足与鸟兽翼足的总称。《管子·内业》四枝坚固。《荀子·儒效》若生四枝。《吕氏春秋·圜道》人之有形体四枝。《庄子·达生》齐七日,辄然忘吾有四枝形体也。II.古同“”,岔。《庄子·骈拇》:“枝於仁者,擢德塞性以收名声。”参见“塞性”。

枝别条异

zhībiétiáoyì

比喻头绪纷乱。汉 张衡《求合正三史表》:“臣伏见陛下思光先绪,以典籍为本,而史书枝别异,不同一贯。”

枝布叶分

zhībùyèfēn

比喻后裔支派分布甚广。《左传 隐公八年》“胙之土而命之氏”唐孔颖达疏:“子孙繁衍,枝布叶分,始承其本,末取其别,故其流至于百姓万姓。”

枝策

zhīcè

谓举杖以击节。《庄子·齐物论》:“昭文之鼓琴也,师旷之枝策也,惠子之据梧也,三子之知几乎,皆其盛者也,故载之末年。”成玄英疏:“枝,柱也。策,打鼓杖也,亦言击节杖也。”陆德明释文引 崔譔 曰:“举杖以击节。”一说,谓拄杖。王先谦集解:“枝策者,拄其策而不击。”

枝持

zhīchí

支撑,支持。旧题 武帝柏梁诗:“蛮夷朝贺常舍其,柱枅薄栌相枝持。”《资治通鉴·晋成帝咸康四年》:“今固守坚城,其势百倍,纵其急攻,犹足枝持。”

枝词蔓说

枝词蔓语

zhīcímànshuō

zhīcímànyǔ

指繁冗芜杂的言论。宋 孔平仲《续世说 言语》:“元宗问昊筠以道法,对曰:‘道法之精无如五千言,其余枝词蔓说,徒费纸札耳。’”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 刑名 词讼》:“或代书虽据事以书,不限定字格,枝词蔓语,反滋缠绕。”

枝大于本

zhīdàyùběn

树枝比树干大。比喻臣下势力超过皇上。《史记 魏其武安侯列传》:“灌夫通奸猾,侵细民,家累巨万,横恣颖川,凌轹宗室,侵犯骨肉,此所谓‘枝大于本,胫大于股,不折必披。’”

枝对叶比

zhīduìyèbǐ

枝叶相对并列。比喻骈体文对偶句式。唐 独孤及《检校尚书吏部员外郎赵郡李公中集序》:“及其大坏也,俪偶章句,使枝对叶比,以八病四声为梏拳,拳拳守之,如奉法令。”

枝分叶散

zhīfēnyèsàn

比喻后裔支派分布甚广。同“枝布叶分”。唐杨炯《为薛令祭刘少监文》:“惟此陶唐,有此冀方。上天祚汉,人神攸赞。开国承家,枝分叶散。三貂赫赫于台省,驷马谖谖于里闬。”

枝附叶从

zhīfùyècóng

枝叶附从于树干。比喻依附的部属。《文选 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丞相(指曹操)衔奉国威,为民除害,元恶大憝,必当枭夷,至于枝附叶从,皆非诏书所特禽疾。”

枝附叶连

枝附叶着

zhīfùyèlián

zhīfùyèzhuó

比喻上下关系紧密。《文选 班固〈答宾戏〉》:“方今大汉洒埽群秽,夷险芟荒……是以六合之内,莫不同源共流,沐浴玄德,禀仰太和,枝附叶着。”《三国志·蜀志·姜维传》:“(姜维)故自危惧,不复还成都”裴松之注引晋·常璩《华阳国志》:“维恶黄皓恣擅,启后主欲杀之。后主曰:‘皓趋走小臣耳……君何足介意!’维见皓枝附叶连,惧于失言,逊辞而出。”

枝附影从

zhīfùyǐngcóng

枝条附着树干,影子随从形体。比喻追随模访。南朝梁 刘勰《文心雕龙 杂文》:“自桓麟《七说》以下,左思《七讽》以上,枝附影从,十有余家。”

枝干

zhīgàn

树枝和树干。唐 杜甫《古柏行》:“崔嵬枝干郊原古,窈窕丹青户牖空。”唐 白居易《庐山桂诗》:“枝干日长大,根荄日牢坚。” 杨朔《西江月--井冈山写怀之二》:“那檞树依旧无恙地挺立在山顶上,枝干显得有点苍老,生机却是旺盛得很。”喻大宗与旁支。《新唐书·吴兢传》:“皇家枝干,夷芟略尽。”参见“枝干相持”。 ③谓枝附于干。喻关系密切。南朝梁 刘勰《文心雕龙·诠赋》:“诗序则同义,传説则异体,总其归涂,实相枝干。”支干。天干地支。宋 王应麟《小学绀珠·律历·十干》:“甲乙谓之干,子丑谓之枝。枝干相配,以成六旬。”

枝干相持

zhīgànxiāngchí

相互扶持。同“枝叶相持”。三国魏曹冏《六代论》:“暨乎战国,诸姬微矣……至于王赧,降为庶人,犹枝干相持,得居虚位。”

枝柯

zhīkē

枝条。焦赣《易林·无妄之困》:“鹰栖茂树,猴雀往来,一击获两,利在枝柯。”《晋书·石崇传》:“武帝每助愷,尝以珊瑚树赐之,高二尺许,枝柯扶疏,世所罕比。”唐 韩愈《石鼓歌》:“鸾翔凤翥众仙下,珊瑚碧树交枝柯。”宋 王安石《移桃花诗》:“枝柯蔫绵花烂熳,美锦千两敷亭皋。”巴金《春四》:“钓台后面是一片斜坡,有几株合抱的大槐树把枝柯伸了过来。”比喻次要的事物。洪深《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 引言》:“但如导演者处理得宜,所损伤者可为枝柯而非根本。”

枝蔓

zhīmàn

①枝条和藤蔓。唐·白居易《泛湓水》诗:"青萝与紫葛,枝蔓垂相樛。"②比喻牵连,株连。《旧唐书·刘瞻传》:"两家宗族,枝蔓尽捕三百余人。"宋·欧阳修《论燕度勘滕宗谅事张皇太过札子》:"传闻燕度勘鞫滕宗谅事,枝蔓勾追直得使尽邠州诸县枷杻。所行栲掠,皆是无罪之人。"《金史·外国传下·高丽》:"斜葛不能听讼,每一事辄至枝蔓,民颇苦之。"③比喻冗词赘句。明·张居正《进讲章疏》:"训解未莹者,增改数语;枝蔓不切者,即行删除。"④喻繁冗,不简洁。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九篇:"惟著述本意,或在显扬幽隐,非为传奇,特以行文枝蔓,或拾事琐屑,故后人亦每以小说视之。"

枝木之冠

zhīmùzhīguān

谓华饰之冠。《庄子·盗跖》:“尔作言造语,妄称文武,冠枝木之冠,带死牛之胁。”成玄英疏:“言尼父所戴冕浮华雕饰,华叶繁茂,有类树枝。”

枝栖zhīqī

《庄子·逍遥游》:“鷦鷯巢於深林,不过一枝。”后因以“枝栖”喻托身之地。《花月痕第十一回》:“慈母手諭痴珠,令在外暂觅枝栖。” 指严《猪仔还国记》:“某在沪作书安家,曾云往新嘉波就事,家人误为已获枝栖,方大庆幸。”

枝属

zhīshǔ

旁系亲属。《吕氏春秋·慎行》:“庆封又欲杀崔杼而代之相……因令卢满嫳兴甲以诛之,尽杀崔杼之妻、子及枝属,烧其室屋。”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诸项氏枝属,汉王皆不诛。乃封项伯为射阳侯。桃侯、平皋侯、玄武侯皆项氏,赐姓刘。《史记·外戚世家》:“卫氏枝属以军功起家,五人为侯。”《旧五代史·唐书·李克让等传论》:“昔武皇发跡於阴山, 庄宗肇基於河朔,虽奄有天下,而享国日浅,眷言枝属,空秀棣华。”

枝头

zhītóu

树梢;树枝上。花稍。唐 元稹《元和五年予官不了罚俸西归诗》:“渐到柳枝头,川光始明媚。”宋 翁森《四时读书乐诗》:“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宋 郑思肖《寒菊/画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 姜夔《长亭怨慢 渐吹尽》:“渐吹尽,枝头香絮,是处人家,绿深门户。”宋 刘克庄《卜算子·惜海棠为风雨所损 词》:“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戴望舒《残叶之歌·男子》:“你看,湿了雨珠的残叶,摇摇地停在枝头。”

枝梧

zhīwú

①支吾,说话含混躲闪,枝梧其词。《聊斋志异 王桂庵》历述所遭,乃知其枝梧者有由也。抗拒,抵触;支持,支撑。药物枝梧病渐苏。《史记·项羽本纪》:"当是时,诸将皆慑服,莫敢枝梧。"裴骃 集解:"如淳曰:'梧音悟。枝梧犹枝捍也。'瓒曰:'小柱为枝,邪柱为梧,今屋梧邪柱是也。'"《资治通鉴 唐纪六十八》(高)骈又奏:“南蛮(南诏)小丑,易以枝梧。今西川新旧兵已多,所发长武、坊、河东兵,徒有劳费,并乞勒还。”敕止河东兵而已。《资治通鉴 唐纪七十六》就使沙陀至此,朕(昭宗李晔)自有以枝梧,卿等但各抚本军,勿令摇动。宋 陆游 《村居书事》诗:"药物枝梧病渐苏,门前野老笑相呼。"清 钱泳《履园丛话·臆论·水利》:"中丞问两宰云:'贵县城周围几里?有几门?'两宰枝梧,茫然不能对。"

枝叶

zhīyè

①枝条和树叶。那棵大树枝叶茂盛。与“本”相对,“本”指树跟树干。汉 司马迁《史记 陈涉世家》:夫先王以仁义为本,而以固塞文法为枝叶,岂不然哉!②比喻琐碎的言辞或情节。③子孙。④喻同宗旁支。强本干,弱枝叶。

枝叶扶疏

zhīyèfúshū

扶疏:繁茂纷披的样子。形容树木长势良好;颇为繁盛。也可用来形容家族繁盛;子孙满堂。还可用来形容文章内容充实。汉 扬雄《解嘲》:“顾默然而作《太玄》五千言,枝叶扶疏,独说数十余万言。”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万目攒视,见有勾萌出,渐大;俄成树,枝叶扶疏倏而花,倏而实,硕大芳馥,累累满树。”

枝指

zhǐ

大拇指旁歧生之指。《庄子·骈拇骈拇枝指出乎性哉,而侈于德。成玄英疏:“枝指者,谓手大拇指傍枝生一指,成六指也。” 陆德明释文:“崔云:‘枝音歧,谓指有歧也。’”《明史·祝允明传》:“允明生而枝指,故自号枝山,又号枝指生 。”《警世通言·唐解元一笑姻缘学士见其手腕如玉,但左手有枝指。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阿宝》:“粤西孙子楚,名士也。生有枝指。

zhī

人的手、脚、胳膊、腿的统称,亦指某些动物的四条腿:四肢(指两手两脚)。肢体。前肢。后肢。

zhī

古书中记载的一种异鸟。

鳷鹊

zhīquè

①传说中的异鸟名。②指喜鹊。《红楼梦 芙蓉女儿诔》楼空鳷鹊,徒悬七夕之针。③宫观名。在长安甘泉宫外。武帝建元中建。④南朝楼阁名。宋 曾觌《水龙吟》:“鳷鹊楼高,建章门迥,星河耿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