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隻祇 一隻;祇有 | zhī I. | ①量词:一只鸡。②单独的,极少的:只身。片纸只字。II.zhǐ①仅仅,惟一:只是(仅仅是;表示强调限于某个情况或范围;但是)。②表示限于某个范围:只顾。只管。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
只除 | zhīchú | 犹除非。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九曲风涛何处显,只除是此地偏。”《水浒传第一回》:“天子要救万民,只除是太尉办一点志诚心。”《醒世姻缘传第十九回》:“你只除另娶了奶奶,俺两个还不知肯让不肯让哩!” |
只合 | zhīhé | 只应;本来就应该。唐 薛能《游嘉州后溪诗》:“当时诸葛成何事?只合终身作卧龙。”前蜀 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金 元好问《西楼曲》:“海枯石烂两鸳鸯,只合双飞便双死。”元 武臣《玉壶春第二折》:“早知哥哥来到,只合远接。”茅盾《虹十》:“这班驯良的受帝国主义豢养惯的奴才只合丢在黄浦江里。” |
只鸡樽酒 只鸡斗酒 | zhījīzūnjiǔ zhījīdǒujiǔ | 简单的酒菜。指菲薄的祭品。指作为追悼亡友的话。汉·曹操《祀故太尉桥玄文》:“殂逝之后,路有经由,不以斗酒只鸡过相沃酹,车过三步,腹痛勿怪。”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胡紘李沐》:“此非人情,只鸡樽酒,山中未为乏也。” |
只鸡絮酒 | zhījīxùjiǔ | 指悼念故人,祭品菲薄。《后汉书·徐徲传》:“徲尝为太尉黄琼所辟,不就。及琼卒归葬,徲乃负粮徒步到江夏赴之,设鸡酒薄祭,哭毕而去。不告姓名。”清·无名氏《帝城花样·韵香传》:“以只鸡絮酒酬韵香,韵香必含笑于九泉。” |
只今 | zhījīn | 如今;现在。唐 李白《苏台览古诗》:“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唐 李白《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好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宋 陈师道《春怀示邻里诗》:“屡失南邻春事约,只今容有未开花。”宋 辛弃疾《贺新郎 甚矣吾衰矣》:“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清 李国宋《朝天宫感怀诗》:“自昔鼎成龙已去,只今松老鹤还飞。”郭沫若《雄师百万挽狂澜诗》:“只今双喜大临门,‘七一’佳期水库成。” |
只鸾单凤 | zhīluándānfèng | 鸾: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孤单单的一只凤凰。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二折》:“他年不骑鹤,何日可登鳌,今夜恰乘龙。说甚的只鸾单凤,天与配雌雄。” |
只轮不返 只轮无反 | zhīlúnbùfǎn zhīlúnwúfǎn | 连战车的一只轮子都未能返回。比喻全军覆没。《公羊传·僖公三十三年》:“然而晋人与姜戎要之殽而击之,匹马只轮无反者。”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十六回:今日不是某夸口自荐,若用某为将,必使齐兵只轮不返。《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七十四》二三狂徒如赵楷、全子才、刘子澄辈,浅率寡谋,遂致只轮不返。清·陈忱《水浒后传 第七回》兵贵神速,今夜分四路去劫大寨,杀得他只轮不返。 |
只日 | zhīrì | 单日。《旧唐书·文宗纪论》故事,天子只日视事,帝谓宰辅曰:朕欲与卿等每日相见,其辍朝、放朝,用双日可也。宋 欧阳修《学真草书》自此已后,只日学草书,双日学真书。《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七》陛下(宋孝宗)日御前后殿,大率日旰方罢朝,只日又御讲筵,恐劳圣躬。 |
只使 | zhīshǐ | 纵使;即使。《列子·杞人忧天》:“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
只手/隻手 | zhīshǒu | ①一只手。亦指一条胳膊。明 施耐庵《水浒传 第一一○回》:“听的上面説平话,正説三国志,説到关云长刮骨疗毒…… 关公大笑道:‘大丈夫死生不惧,何况隻手?不用铜柱铁环,只此便割何妨!’”②单身。宋 陈亮《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词》:“不见南师久,谩説北羣空。当塲隻手,毕竟还我万夫雄。”俞平伯注:“言章隻身使虏,却有力敌万夫的勇概。”③喻指一人之力,独力。元 吴莱《泰山高寄陈彦正诗》:“一心不顾死,隻手捩长烟。”清 孔尚仁《桃花扇·草檄》:“剩俺单身隻手,怎去恢復中原。”傅尃《夜吟寄钝剑》:“风云隻手开天地,道义双肩并古今。”参见“只首”。 |
只手擎天 | zhīshǒuqíngtiān | 擎:举。一只手能把天举起。形容本领很大。清·夏敬渠《野臾曝言》第111回:“前日令先生陈奏功绩,朕已惊叹为古今未有,今观东宫所奏,方知先生尚未道其十之一二,先生真只手擎天者也。” |
只首 | zhīshǒu | 亦作"只手"。诚然,实在。唐·李宣古《咏崔云娘》诗:何事最堪悲,云娘只首奇。《敦煌变文集·丑女缘起变文》:只首思量也大奇,朕今王种岂如斯!《敦煌变文集·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贫道今朝至此间,心中只手深相怪。 |
只言片语 | zhīyánpiànyǔ | 个别词句或片断的话。张洁《沉重的翅膀》:“让谁听了只言片语,给你来个断章取义,你受得了吗?”高阳《胭脂井》其中或者有只言片语可采,敬烦删定。 |
只字不提 | zhīzìbùtí | 只:一个。一个字也不谈起。比喻有意不说。冰心《关于男人》:“至于儿女们的出生年月和名字,竟是只字不提。”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把湖属八帮应运漕米,留浙变价的事,只字不提。” |
织織 | zhī I. | ①用丝、麻、棉纱、毛线等编成布或衣物等:织布。编织。织女(织布、织绸的女子;指织女星)。棉织物。②引申为构成:罗织罪名。③用染丝织成的锦或彩绸:织锦。织文(即“织锦”)。织贝(织成贝文的锦)。④如织:密密麻麻;浓密。唐 李白《菩萨蛮 平林漠漠烟如织》:“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II.zhì古同“帜”,旗帜。 |
织白守黑 | zhībáishǒuhēi | 意思是对是非黑白,虽然明白,还当保持暗昧,如无所见。这是道家的消极处世态度。 |
织成 | zhīchéng | 古代名贵的丝织物。以彩丝及金缕交织出花纹图案,以来一般为帝王公卿大臣所服用。一说出自西域。《后汉书·舆服志下》:“衣裳玉佩备章采,乘舆刺绣,公侯九卿以下皆织成,陈留襄邑献之云。”唐 徐贤妃《赋得北方有佳人》:“纤腰宜宝袜,红衫艳织成。”晋 杨方《合欢诗之二》:“寝共织成被,絮用同功绵。”唐 杜甫《太子张舍人遗织成褥段诗》:“客从西北来,遗我翠织成。” |
织楚成门 | zhīchǔchéngmén | 形容房屋简陋。南朝梁·沈约《郊居赋》:“织宿楚以成门,籍外扉而为户。” |
织当访婢 | zhīdāngfǎngbì | 比喻办事应该向内行请教。《宋书·沈庆之传》:“治国如治家,耕当问奴,织当访婢。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谋之,事何由济?” |
织缣 | zhījiān | 织绢。《古诗十九首·上山采蘼芜》:“新人工织縑,故人工织素。” 南朝梁 鲍泉《落日看还诗》:“谁家荡舟妾,何处织縑人。”《花月痕第四二回》故人织缣,新人织素。 |
织锦 | zhījǐn | ①锦缎。②一种织有图画、像刺绣一样的丝织品,是杭州等地的特产。织锦中的文字。前秦窦滔妻苏惠织锦为回文诗以寄其夫的典故。晋窦滔妻苏惠字若兰,善属文。滔仕前秦符坚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苏氏在家织锦为回文璇玑图诗,用以赠滔。诗长八百四十字,可以宛转循环以读,词甚凄惋。 |
织屦 | zhījù | 用麻、草、丝、革等为材料编织鞋子。《孟子·滕文公下》:"彼身织屦,妻辟纑,以易之也。"《庄子·列御寇》:“夫处穷闾阨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者,(曹)商之所短也。”《汉书·翟方进传》:"母怜其幼,随之长安,织屦以给方进 。"《续资治通鉴 宋纪十五》(金行成)既死,其妻誓不嫁,养二子,织屦以自给。臣窃哀之。章炳麟 《与刘揆一书》:"故夫织屦饮瓢,槁项不闻国政。" |
织女 | zhīnǚ | ①即织女星。织女与其附近两个四等星,成一正三角形,合称织女三星。②织纴女工。参见“牵牛织女”。 |
织女星 | zhīnǚxīng | 又称为织女一或天琴座α(α Lyrae),是天琴座中最明亮的恒星,距离地球约25光年。 |
织纴 | zhīrèn | ①指织作布帛之事。农夫不暇稼穑,妇人不暇纺绩织纴。《礼记·内则》执麻枲,治丝茧,织纴组紃,学女事,以共衣服。孔颖达疏:纴为缯帛。《晋书·怀帝愍帝纪论》:“其妇女,庄櫛织紝皆取成於婢僕。”唐 元稹《桐花》诗:剑士还农野,丝人归织纴。《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二》使为国者每念稼穑之劳,而其后妃不忘织纴之事,则心之不存者寡矣。清 王韬《兴利》织纴必以机器为先,事半而功倍,功捷异常,而其利无穷。②指织布帛的工人。《左传·成公二年》孟孙请往赂之,以执斲、执针、织纴,皆百人,公衡为质,以请盟。杜预注:织纴,织缯布者。 |
织素 | zhīsù | ①将丝织为绢帛。素,白色生绢。《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南朝陈 徐陵《鸳鸯赋》:“炎皇之季女,织素之佳人。”唐 张德昇《声赋》:“织素寒早,调砧夜半。”②指已织成之生绢。南朝梁 简文帝《梅花赋》:“争楼上之落粉,夺机中之织素。” |
织造 | zhīzào | 职官名。明清时设于江宁、苏州、杭州,掌理织造皇室各项衣料等事。《明史 卷十二 英宗后纪》复遣中官督苏、杭织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