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ó I.

①兄弟排行次序:伯仲(指兄弟的次第,喻事物不相上下)。②父亲的哥哥:伯伯。伯父。伯母。③对父辈戚友的尊称:老伯。世伯。④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三等:伯爵。⑤旧时对文章、道德足为表率者的尊称:“海内文章伯”。醒世恒言 苏小妹三难新郎》他两个都是闺阁文章之伯,女流翰苑之才。⑥姓。II.bǎi大伯子:丈夫的大哥。III.古同“”,古代诸侯联盟的首领。《左传 吴许越成》介在蛮夷,而长寇雠,以是求伯,必不行矣。《周文 诸稽郢行成于吴》吾以卜之于天,天若弃吴,必许吾成而不吾足也,将必宽然有伯诸侯之心焉。《战国策 苏秦以连横说秦》禹伐共工,汤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纣,齐桓任战而伯天下。西汉 《狱中上梁王书夫晋文亲其雠,强伯诸侯;齐桓用其仇,而一匡天下。

伯道无儿

bódàowúér

伯道:邓伯道。旧时对他人无子的叹息。唐 韩愈《游西林寺题萧二兄郎中旧堂》:“中郎有女能传业,伯道无儿可保家。”唐 韩愈《游西林寺题萧二兄郎中旧堂》中郎有女能传业,伯道无儿可保家。

伯歌季舞

bógējìwǔ

伯:大哥;季:小弟。哥哥唱歌,弟弟跳舞。比喻兄弟之间亲密无间。他们家两兄弟伯歌季舞,共同面对困难。汉 焦赣《易林 否之损》:“秋风牵手,相提笑语。伯歌季舞,燕乐以喜。”

伯喈bójiē

蔡邕(133年—192年),字伯喈。陈留郡圉县人。东汉时期名臣,文学家、书法家,才女蔡文姬之父。蔡邕精通音律,才华横溢,师事著名学者胡广。除通经史、善辞赋之外,又精于书法,擅篆、隶书,尤以隶书造诣最深,有“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力”的评价。所创“飞白”书体,对后世影响甚大,被《书断》评为“妙有绝伦,动合神功”。 《三国演义 第九回》太傅马日磾亦密谓(王)允曰:“伯喈旷世逸才,若使续成汉史,诚为盛事。且其孝行素著,若遽杀之,恐失人望。”

伯考

bókǎo

对已故伯父的称呼。《晋书 武帝纪》伯考景王,履道宣猷,缉熙诸夏。《资治通鉴·梁武帝中大通元年》:“二月,甲午,魏主尊彭城武宣王为文穆皇帝,庙号肃祖;母李妃为文穆皇后。将迁神主於太庙,以高祖为伯考。”

伯劳

bóláo

鸟,额部和头部的两旁黑色,背部棕红色,有黑色波状横纹。吃昆虫和小鸟。玉台新咏·古词〈东飞伯劳歌〉》:“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后借指离别的亲人或朋友。明 张凤翼《灌园记·法章闻变》:“东去伯劳西去燕,断肠回首各风烟。”《西厢记》他曲未终,我意转浓,争奈伯劳飞燕各西东:尽在不言中。李淑同(弘一法师)《送别》:“伯劳东,飞燕西,与君长别离。”参见“劳燕分飞”。

伯劳飞燕

bóláofēiyàn

借指离别的亲人或朋友。《玉台新咏 古词〈东飞伯劳歌〉》:“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郁达夫《别戴某》诗:伯劳飞燕东西别,忍向江城一笛吹。

伯乐

bólè

相传春秋时秦国人,名孙阳以善相马著称。现在引申为善于发现、推荐、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人,伯乐不但指个人,还可以用于集体。唐 韩愈杂说四·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伯乐相马

bólèxiàngmǎ

伯乐:相传为秦穆公时的人,姓孙名阳,善相马。指个人或集体发现、推荐、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人。我们盼望有伯乐相马的机会。《十月》1981年第6期:“她带上多年写下的社会科学论文和空前的决心去接受伯乐相马的考验了。”

伯虑愁眠

bólǜchóumián

先秦时期,番禺之东有古国伯虑,其地在今广东博罗地区。在现代人看来,生老病死本就是再正常不过的自然现象,但四千年前的古伯虑人不懂得此道理。伯虑国的人忧虑睡眠。形容太过忧虑。清·李汝珍《镜花缘 第27回》:“海外都说:‘杞人忧天,伯虑愁眠。’”

伯奇

bóqí

①古代孝子。相传为周宣王时重臣尹吉甫长子。母死,后母欲立其子伯封為太子,乃谮伯奇,吉甫怒,放伯奇于野。伯奇“编水荷而衣之,采苹花而食之”,清朝履霜,自伤无罪而见放逐,乃作琴曲履霜操以述怀。吉甫感悟,遂求伯奇,射杀后妻。见初学记卷二引 蔡邕琴操·履霜操。《汉书·诸葛丰传》:“臣闻伯奇孝而弃於亲,子胥忠而诛於君。”《汉书·冯参传赞》:“谗邪交乱:贞良被害,自古而然。故伯奇放流,孟子宫刑,申生雉经,屈原赴湘。”宋 欧阳修《送杨寘序悲愁感愤,则伯奇孤子、屈原忠臣之所叹也。②古代举行驱除疫鬼的大傩仪式中的神人。

伯禽

bóqín

生卒年不详,姬姓,名禽,伯是其排行,尊称禽父,周文王姬昌之孙,周公旦长子,周武王姬发之侄,周朝诸侯国鲁国第一任国君。《三国志 吴书。吴主传》且周公立法而伯禽不师,非欲违父,时不得行也。《笑林广记 好古董或伪以虞舜所造漆碗,周公挞伯禽之杖,与孔子杏坛所从之席求售,各以千金得之。

伯兄

bóxiōng

长兄。《尚书·吕刑》伯父、伯兄、仲叔、季弟、幼子、童孙,皆听朕言,庶有格命。《孟子·告子上》乡人长於伯兄一岁,则谁敬?朱熹集注:“伯,长也”。《续资治通鉴 元纪三十》朱文正,(朱)元璋伯兄之子也,先同其母避乱,与季父相夫,至是闻驻兵滁阳,遂来归。

伯埙仲篪

bóxūnzhòngchí

伯、仲:兄弟排行的次第,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埙:陶土烧制的乐器;篪:竹制的乐器。意思是指埙篪合奏,乐音和谐;旧时赞美兄弟和睦。《诗经·小雅·何人斯》:“伯氏吹埙,仲氏吹篪。”

伯夷

bóyí

①相传为颛顼之师。《山海经·海内经》:“伯夷父生西岳,西岳生先龙,先龙是始生氐羌,氐羌乞姓。”郭璞注:“伯夷父,顓頊师,今氐羌其苗裔也。”《吕氏春秋·尊师》:“帝顓頊师伯夷父。”陈奇猷校释:“书·古今人表作‘柏夷亮父’,班固自注云:‘顓頊师’。案,柏、伯通。伯夷其氏…… 亮其名,‘父’则是男子之美称也。”一说“亮”即“夷”字之误,隶书‘夷’字或作‘夷’,与‘亮’形近。见 清王引之经义述闻·书。②舜的臣子,齐太公的祖先。《尚书·舜》:“帝曰:‘咨!四岳。有能朕三礼?’僉曰:‘伯夷。’”孔传:“伯夷,臣名,姜姓。”《墨子·尚贤中》:“伯夷降,哲民维刑。”文选·张衡《东京赋》:“伯夷起而相仪,后夔坐而为工。”薛综注:“伯夷,唐虞时明礼仪之官也。”③商末孤竹君长子。《孟子·公孙丑上》:“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伯夷也。”明 徐元《八义记·公孙赴义》:“我死埋我在伯夷首阳山根底,万古留传作话儿。”《庄子·骈拇伯夷死名于首阳之下,盗跖死利于东陵之上。详“伯夷叔齐”。

伯夷叔齐

bóyíshūqí

商末孤竹君之二子。相传其父遗命要立次子叔齐为继承人。孤竹君死后,叔齐让位给伯夷,伯夷不受,叔齐也不愿登位,先后都逃到周国。周武王伐纣,二人叩马谏阻。武王灭商后,他们耻食周粟,采薇而食,饿死于首阳山。见吕氏春秋·诚廉》史记·伯夷列传》论语·公冶长》:“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邢昺疏引《春秋少阳篇》:“伯夷姓墨,名允,字公信。伯,长也;夷,謚。叔齐名智,字公达,伯夷之弟,齐亦谥也。”封建社会里把他们当作抱节守志的典范。《晋书 谢安传》尝往临安山中,坐石室,临浚谷,悠然叹曰:“此去伯夷何远!” 

伯邑考bóyìkǎo周文王长子、周武王之兄。《封神演义 第十八回》伯邑考叹曰:父王有难,七载禁于异乡,举目无亲。为人子者,于心何忍。

伯英

bóyīng

东汉书法家张芝的字。《晋书 王羲之传》吾昔有伯英章草十纸,过江颠狈,遂乃亡失,常叹妙迹永绝。南朝齐萧子良《答王僧虔书》:“伯英之笔,穷神尽意。”唐 钱起《送外甥怀素上人归乡侍奉诗》:“能翻梵王字,妙尽伯英书。”

伯庸

bóyōng

屈章,别名伯庸,屈原之父,出生地楚国,所处时代为东周,家族为楚国公室。《楚辞 屈原 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伯禹

bóyǔ

夏禹。《汉书 王莽传》是以伯禹锡玄圭,周公受郊祀。

伯玉知非

bóyùzhīfēi

伯玉:蘧瑗,字伯玉,春秋时卫国人;非:不对。比喻知道以前不对。西汉 刘安《淮南子 原道训》:“故蘧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

伯仲

bózhòng

兄弟之间的老大和老二,可表示弟兄。比喻事物不相上下。不分伯仲。《聊斋志异 马介甫》马责之曰:“囊以伯仲高义,遂同盟好。令老父实不温饱,行道者羞之!”《聊斋志异 霍女》君既与诸郎伯仲,何以月来都如生客?孙中山《行易知难》第四章:“中国更有一浩大工程,可与长城相伯仲者,运河是也。”

伯仲叔季

bózhòngshūjì

兄弟排行的次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先秦·左丘明《左传·昭公二十六年》:“亦唯伯仲叔季图之。”

伯仲之间

bózhòngzhījiān

比喻人或事物不相上下,难分优劣高低。三国魏 曹丕《论·论文》:“傅毅之於班固,伯仲之间耳。”唐 杜甫《咏怀古迹诗之五》:“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宋 刘克庄《念奴娇·菊词》:“尝试詮次羣芳,梅花差可,伯仲之间耳。”宋 陆游《书愤书》:“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金史·文艺传下·赵沨》:“渢之正书体兼颜苏,行书备诸家体,其超放又似杨凝式,当处苏黄伯仲间。”清 戴名世《自订时文全集序》:“两人皆奇余曰:‘此文章风气之所繫,其在韩公伯仲间乎!’”鲁迅《两地书·致许广平三四》:“报言章士钉将辞,屈映光继之,此即浙江有名之‘兄弟素不吃饭’人物也,与士钉盖伯仲之间,或且不及。”亦省作“伯仲间”。

伯祖

bózǔ

父亲的伯父。唐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曾伯祖奭,为唐宰相,与褚遂良、韩瑗俱得罪武后,死高宗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