鸩 | zhèn | ①传说中的一种毒鸟。把它的羽毛放在酒里,可以毒杀人。②用鸩的羽毛泡成的毒酒:鸩酒。饮鸩止渴。《资治通鉴 秦纪一》文信侯饮鸩死,窃葬。③用毒酒害人。《资治通鉴 魏纪九》(王)祥渐有时誉,(继)母深疾之,密使鸩(王)祥。唐 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加以虺蜴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资治通鉴 晋纪三十四》太尉(桓)玄使御史杜林防卫会稽文孝王(司马)道子至安成,林承玄旨,鸩道子,杀之。《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二十》及是副元帅鲁王(完颜)昌有割地南归之议,完颜杲恐(折)可求失望生变,因其来见,置酒鸠之。 |
鸩毒 | zhèndú | 毒酒,毒害,谋害多所鸩毒。中国古代的毒药中,最有名的应该是“鸩”这种毒药,成语中的“饮鸩止渴”便是源自于此。《晋书 元帝纪》:“复遣凶党石季龙犬羊之众,越河南渡,纵其鸩毒。”《续资治通鉴 宋纪九十八》金人决渡河,陛下(宋高宗赵构)宜急为之防,毋以宴安之故而成鸩毒之忧。 |
鸩杀 | zhènshā | 用鸩酒毒杀。《汉书·王莽传下》:“又闻兵言,莽鸩杀孝平帝。”《三国志 蜀书 先主传》皇后太子,鸩杀见害,剥乱天下,残毁民物。《三国演义 第二回》:“何后嫉妒,鸩杀王美人 。” |
酖 | zhèn I. | 鸩的异体字,用于“毒酒、用毒酒害人”之义,不用于鸟名。《周易·小过卦 王弼 韩康伯 注》“夫宴安酖毒,不可怀也.”《史记 吕太后本纪》太后闻其独居,使人持酖饮之。犁明,孝惠还,赵王已死。II.参见dān。 |
酖杀 | zhènshā | 用鸩酒毒杀。《史记 吕太后本纪》王有所爱姬,王后使人酖杀之。 |
圳 | zhèn | 田边水沟(多用于地名):深圳;圳口(均在中国广东省)。 |
揕 | zhèn I. | 用刀剑等刺,击。持匕揕之。《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十四》(韩世忠)背嵬军各持长斧,上揕人胸,下捎马足,敌全装陷泥淖中,人马俱毙,遂擒托卜嘉。II. zhēn砍木头的声音。 |
纼 | zhèn | ①穿在牛鼻子上的备牵引的绳子。《晋书 武帝纪》有司尝奏御牛青丝纼断,诏以青麻代之。②牵引灵车的大绳子。 |
䏖 | zhèn | 《说文解字》瘢bān也。从肉引聲。一曰遽jù也。䏖、脊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