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àng

①阻隔,遮挡:障蔽。障翳。障碍。故障。障眼法。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周文 召公谏厉王止谤》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周文 展禽论祀爰居》鲧障洪水而殛死。宋 欧阳修《渔家傲 近日门前溪水涨》:“重愿郎为花底浪。无隔障。随风逐雨长来往。”宋 周邦彦《瑞龙吟词》:“因念箇人痴小,乍窥门户。侵晨浅约宫黄,障风映袖,盈盈笑语。”②中国秦、两代边塞上作防御用的城堡:“出五原塞数百里,远者千里,筑城障列亭,至庐朐”。《资治通鉴 汉纪十三》燕人卫满亡命,聚党千余人,椎髻、蛮夷服而东走出塞,渡水,居秦故空地上下障,稍役属真番、朝鲜蛮夷及燕亡命者王之,都王险。③用作遮蔽、防卫的东西:屏障。宋 苏六国论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邪! ④古同“幛”,画轴。

障泥

zhàngní

垂于马腹两侧,用于遮挡尘土的东西。南朝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术解》:“王武子善解马性。尝乘一马,箸连钱障泥,前有水,终日不肯渡。王云:‘此必是惜障泥。’使人解去,便径渡。”唐 李商隐《隋宫》乘兴南游不戒严,九重谁省谏书函。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宋 苏轼《西江月 顷在黄州》:“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聊斋志异 三生》主人骑,必覆障泥,缓辔徐徐,犹不甚苦。

障溪


zhàngxī


阻塞的河道。后书·南蛮西南夷传:“光武乃诏长沙、合浦、交址具车船,修道桥,通障溪,储粮谷。”

障壅


zhàngyōng


阻挡。《吕氏春秋·君守》:“离世别羣而无不同,君民孤寡而不可障壅。”高诱注:“孤寡,人君之谦称也。能自卑谦名誉者,不可防障。”《续资治通鉴 宋纪七十一》王珪欲使卿条具,朕(宋神宗)尝谓不应沮格人言以自障壅。

zhàng

①幛子,用作祝贺或吊唁礼物的整幅绸布,上面题有祝贺或哀悼的词句。《聊斋志异 翩翩》曰:“濯之,创当愈。”又开幛拂褥促寝,曰:“请即眠,当为郎作裤。” ②同“障”,阻挡。《聊斋志异 神女》座后设琉璃屏,以幛内眷。《聊斋志异 王桂庵》遥见王(桂庵),惊起,以扉自幛,叱问:“何处男子?”

zhàng

瘴气:热带山林中的湿热蒸郁致人疾病的气。简称“瘴”,如“瘴疠”,“毒瘴”,“瘴雨蛮烟”。 唐 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资治通鉴 卷一百五十八》(南梁)孙、卢子雄讨李贲,以春瘴方起,请待至秋。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续资治通鉴元纪十三》湖广行省平章政事刘国杰久行边,患瘴,自入觐还镇,疾笃。

瘴毒

zhàngdú

瘴气毒雾。唐 韩愈《祭湘君夫人文》:“愈以罪犯黜守潮州,惧以谴死,且虞海山之波雾瘴毒为灾以殞其命。”宋 叶适《周镇伯墓志铭》:“龙巖瘴毒深厚。”宋 周密《癸辛杂识前集·改春州为县》:“春州瘴毒可畏,凡窜逐黥配者必死。”明 王守仁《瘗旅文自吾去父母乡国而来此,三年矣,历瘴毒而苟能自全,以吾未尝一日之戚戚也。

瘴海

zhànghǎi

指南方有瘴气之地。唐 卢纶《夜中得循州赵司马侍郎书因寄回使》诗:"瘴海寄双鱼,中宵达我居;两行灯泪下,一纸岭南书。"《续资治通鉴 宋纪十》交州瘴海之地,得之如获石田。愿陛下(赵光义)无屯兵以费财,此大体之一也。

瘴疠

zhànglì

指瘴气;感受瘴气而生的疾病。亦泛指恶性疟疾等病。投窜瘴疠。唐 杜甫《闷》诗:“瘴疠浮三蜀,风云暗百蛮。”杜甫《梦李白 其一》: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资治通鉴 唐纪六十九》卢携、豆卢琢上言:战士死于瘴疠,百姓困为盗贼,致中原杞,皆蛮(南诏)故也。《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十七年》:“未几,瘴疠疾作,帝命尚医诊视,遣近臣临议用药。元 无名氏《碧桃花》第二折:“他到任月馀,躭着疾病,多应是少年的人,不禁瘴厉侵染之故。”明 王守仁《瘗旅文而又瘴疬侵其外,忧郁攻其中,其能以无死乎?

瘴乡恶土

zhàngxiāng’ètǔ

瘴:瘴气。指瘴气、瘴疠流行的贫瘠和落后的地方。元·无名氏《猿听经》第三折:“有知己者荐为端州巡官,念瘴乡恶土,实不愿行。”

瘴雨蛮烟

zhàngyǔmányān

指南方有瘴气的烟雨。宋 辛弃疾《满江红 送汤朝美自便归》词:“瘴雨蛮烟,十年梦,尊前休说。”清 王韬《宜索归澳门议》:“殒于瘴雨蛮烟之地。”

zhàng

形容高险像屏障的山:层峦叠嶂。渴,上与南馆高嶂合,下与百家濑合。宋·范仲淹《渔家傲》:“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清 朱彝尊《出居庸关》:“雨雪自飞千嶂外,榆林只隔数峰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