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 | zhài | 欠负的钱财:借债。欠债。还债。公债。外债。内债。债户。债主。债权。债券。债台高筑。 |
债多不愁 | zhàiduōbùchóu | 债欠多了反而不忧愁。比喻困难成堆,认为反正一时解除不了,也就不去愁它了。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15回:“但管目前,随他如何进行,总教借款有着,便好偷安旦夕,得过且过,债多不愁。” |
债台高筑 | zhàitáigāozhù | 原指西周最后一个王,周赧王欠债很多,无法偿还,被债主逼得躲在一座高台上,后形容欠下了许多债务。东汉·班固《汉书·诸侯王表》:“分为二周,有逃责(通“债”)之台。”颜师古注:“服虔曰:周赧王负责,无以归之,主追责急,乃逃于此台,后人因以名之。” |
寨 | zhài | ①防守用的栅栏:寨子。鹿寨(军事上常用的一种障碍物,古时多用削尖的竹木或枝杈,现多用铁蒺藜等做成)。②旧时驻兵的营地:营寨。山寨。水寨。安营扎寨。寨主。③村庄:村寨。苗寨。 |
寨栅 | zhàizhà | 四周有栅栏的寨子。《水浒传第六十回》和尚道:他有四个寨栅,只是北寨里便是曾家弟兄屯军之处。 |
㩟 | zhài | 方言,缝缀,㩟纽扣。 |
柴 | zhài I. | ①编木维护四周。《淮南子》周武王乃封比干之墓,表商容之闾,柴箕子之门。又如:柴护(编木围其四面,使不受破坏)②覆盖。《管子》掘新井而柴焉。③阻塞;闭塞。《抱朴子》佞人相汲引而柴正路,俊哲处下位而不见知。又如:柴门(杜门,闭门);柴路(堵塞道路);柴塞(堵塞)。④通“寨”。防守的栅栏篱障。《三国志·吴志》羽(关羽)闻之,住不渡,而结柴营。又如:柴栅(栅栏);柴楂(木栏,栅栏);柴篱(木栅栏,藩篱)《庄子·天地》内支盈于柴栅,外重纆缴睆然在纆缴之中,而自以为得,则是罪人交臂历指而虎豹在于囊槛,亦可以为得矣!⑤也指村墅。通“寨”、“砦”,用树木围成的栅栏。唐·王维《辋川集序》其游止,有孟城坳、华子冈、文杏馆、斤竹岭、鹿柴……。唐 王维《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II.参见chái。 |
柴门 | zhàimén I. | 犹杜门,闭门。II.参见cháimén。 |
砦 | zhài | ①同"寨"。守卫用的栅栏、营垒。《陈书 本纪卷一高祖武帝陈霸先》蒨(喜)推高祖为前锋,所向摧陷,(李)贲走典澈湖,于屈獠界立砦,大造船舰,充塞湖中,众军惮之,顿湖口不敢进。《资治通鉴 唐纪七十四》(王)宗侃破守厚七砦,(杨)守厚走归绵州。《宋史·宗泽传》今河东西不从敌国而保山砦者,不知其几。《续资治通鉴 宋纪三十一》自(高丽)开京车马行七日,有大砦,广如开京,旁州珍异皆积于此。胜、罗等州之南,亦有二大砦,所积如之。《续资治通鉴 宋纪六十九》镇戎军壕外有土山,(蔡)挺因险筑砦,乘高四望,觇贼往来,开膏腴之地二千顷,募弓箭手三千耕守,赐名熙宁砦。《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九》安化蛮蒙光渐等犯宜州思立砦,广西兵马钤辖沙世坚讨之,获光渐。②姓 |
瘵 | zhài | 病,多指痨病:痨瘵。病瘵。《续资治通鉴 元纪二十三》今天下郡邑被灾者众,国家经费若此之繁,帑藏空虚,生民凋瘵,此正更新百度之时也。《聊斋志异 莲香》天下痨尸瘵鬼,宁皆狐蛊死耶?虽然,必有议我者。《聊斋志异 连城》未几,女病瘵,沉痼不起。《聊斋志异 武孝廉》君夙有瘵根,今魂魄已游墟墓。 |
瘵蛊 | zhàigǔ | 久病;久治不愈的病。蛊,通“痼”。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莲香》:“莲解囊出药,曰:‘妾早知有今,别后采药三山,凡三阅月,物料始备,瘵蛊至死,投之无不苏者。’”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人妖》:“自言能於宵分按摩,愈女子瘵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