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 | zhà | ①忽然,骤然:乍冷乍热。乍暧还寒。乍愚乍智。《资治通鉴 汉纪十一》建游雷陂,天大风,建使郎二人乘小船入陂中,船覆,两郎溺,攀船,乍见乍没;《资治通鉴 汉纪二十二》一尊之身,三期之间,乍贤乍佞,岂不甚哉!南朝齐 孔稚珪《北山移文》或飞柯以折轮,乍低枝而扫迹。唐 杜牧《阿房宫赋》雷霆乍惊,宫车过。五代 冯延巳《谒金门》:“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宋 张先《青门引 春思》:“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宋 周紫芝《鹧鸪天》:“一点残红欲尽时。乍凉秋气满屏帏。”《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二十二》金人和议虽坚,安能保其终久无衅!况夏人乍臣乍叛,尤难保持。今日边防,尤不可忽。②刚,起初:新来乍到。宋 李清照《蝶恋花 词》:“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③张开,鼓起:乍着胆子(勉强鼓起勇气)。④恰好,正是。宋 万俟咏《三台 清明应制》:“乍莺儿百啭断续,燕子飞来飞去。”⑤短时。宋 姜夔《鹧鸪天·己酉之秋苕溪记所见词》:“红乍笑,绿长嚬。与谁同度可怜春。” |
乍见 | zhàjiàn | ①忽然看见;猛一见。《孟子·公孙丑上》:“今人乍见孺子将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隐之心。”朱熹集注:“乍,犹忽也。”北齐 祖珽《望海诗》:“时看远鸿度,乍见惊鸥起。”唐 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宋 周邦彦《留客住词》:“乍见花红柳緑,处处林茂。又覩霜篱畔,菊散餘香,看看又还秋暮。”明 万寿祺《昆陵刘大过访草堂信宿遂别诗》:“乍见忽惊毛髮老,相看独有雪霜悬。”②初次看见。《小五义第二六回》:“刚到山上,初逢乍见,他就要探探我的学问深浅,才干如何。”突然而短暂地出现。晋 木华《海赋》:“天吴乍见而髣髴,蝄象暂晓而闪尸。”唐 吴筠《庐山云液泉赋》:“醴泉无源而易涸,丹溜乍见而难挹。” |
乍毛变色 | zhàmáobiànsè | 形容因惊恐而毛发竖立,面色失常。 |
乍暖还寒 | zhànuǎnhuánhán | 形容冬末春初气侯忽冷忽热,冷热不定。宋 李清照《声声慢词》:“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东欧女豪杰第一回》:“一日明卿清早起来,但见阴霾四合,天气凄凉,午后乍暖乍寒,陡下了一天大雪。” |
柞 | zhà I. | 汉水支流。陕西柞水。《水经注》旬水又东,南迳旬阳县,与柞水合。水西出柞溪。II.参见zuò。 |
柞撒 | zhàsā | 旧式榨油用的大木楔。《西游记第八二回》:“那檀木性格刚硬,油房里取了去,做柞撒,使铁箍箍了头,又使铁锤往下打。” |
炸 | zhà I. | ①突然破裂:爆炸。炸药。炸弹。炸响。②用炸药或炸弹爆破:轰炸。③发怒:他一听就炸了。II.参见zhá。 |
诈 | zhà | ①欺骗,用手段诓骗,用计:欺诈。诈骗。诈取。诈财。诈哄。尔虞我诈。诈语(骗人的话)。《论语·子罕篇》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间,曰:久矣哉,由(即子路)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论语·阳货篇》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诈而已矣。墨子《兼爱》: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必执弱,富必侮贫,贵必敖贱,诈必欺愚。《史记 屈原列传》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章将军等诈吾属降诸侯,今能入关破秦,大善;即不能,诸侯虏吾属而东,秦必尽诛吾父母妻子。《战国策·乐毅报燕王书》齐田单诈骑劫,卒败燕军,复收七十余城以复齐。《资治通鉴 汉纪四十二》任尚与遵争功,又坐诈增首级、受赇枉法赃千万已上。《资治通鉴 唐纪五十九》刘蕡曰:(宦官)谋不足以翦除凶逆而诈足以抑扬威福,勇不足以镇卫社稷而暴足以侵轶里闾。宋 司马光《谏院题名记》后之人将历指其名而议之曰:“某也忠,某也诈,某也直,某也曲。”呜呼!可不惧哉! ②假装:诈死。诈降。《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二十八》乃奉亮坐众前,称万岁。诈以金主将立后召诸王、大臣。③古同“乍”,突然。 |
诈败佯输 | zhàbàiyángshū | 诈、佯:假装。假装败阵,引人上当。元·高文秀《谇范叔》楔子:“被他诈败佯输,添兵减灶,在马陵山下,削木为号。”明·吴承恩《西游记》第49回:“二人诈败佯输,各拖兵器,回头就走。” |
诈病 | zhàbìng | 假称患病。《史记·孝文本纪》:“吴王诈病不朝,就赐几杖。”《隋书·韦艺传》:“孝宽将至鄴,因诈病止传舍,从迥求药,以察其变。”明 沉德符《野获编·科场一·天顺初元会试》:“至四年吕原再主会试,则浚先因亨败,诈病居家,褫夺,又以怨望磔於市。” |
诈称 | zhàchēng | 假称,谎说。《韩非子·五蠹》:“其言古者,为设诈称,借於外力,以成其私,而遗社稷之利。”汉 司马迁《史记 陈涉世家》: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晋书·闵王承传》:“敦恐其为己患,诈称北伐,悉召承境内乘船。”《南史 本纪卷四高帝纪上》时(刘)休范典签许公与诈称休范在新亭,士庶惶惑,诣垒期赴休范,投名者千数,及至,乃是帝(萧道成)。《清平山堂话本·合同文字记》:“他诈称是 刘二儿子,认我又駡我,被我打倒推死。”沉钧儒《申屠氏 序言》:“昏夜诈称六一病,以次呼其家人,家人至则出不意尽杀之。” |
诈绐 | zhàdài | 欺诈谎骗。牟融理惑论:“今沙门躭好酒浆,或畜妻子,取贱卖贵,专行诈绐。”《新唐书·南蛮传上·南诏上》:“吐蕃诈绐百情,怀恶相戚。”《资治通鉴 周纪四》相如乃以诈绐秦王,复取璧,遣从者怀之,间行归赵,而以身待命于秦。 |
诈害 | zhàhài | 欺诈侵害。《说岳全传 第三十二回》再说那山东鲁王刘豫守在山东,残虐不仁,诈害良民,也非止一端。《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若或洩漏风声,必是汝等需索地方常例,诈害民财。吾若知之,必皆重责。”《西湖二集·祖统制显灵救驾》:“还要诈害地方邻里,夺人田产。倚势欺人,这样的人,猪狗也不值!” |
诈慧 | zhàhuì | 狡诈的智慧,鬼聪明。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刁姓》:“刁从容望空横指曰:‘此何难辨。试观贵人顶上,自有云气环遶。’众目不觉集视一人,觇其云气。刁乃指其人曰:‘此真贵人!’众惊以为神。里人归述其诈慧 。” |
诈力 | zhàlì | 欺诈与暴力。《史记·秦始皇本纪》:“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晋书·宣帝纪》:“刘备以诈力虏刘璋,蜀人未附而远争江陵,此机不可失也。” 宋苏轼《秦始皇帝论》:“至秦有天下,始皇帝以诈力而并诸侯,自以为智术之有余,而禹、汤、文、武之不知出此也。” 清 魏源《默觚下·治篇三》:“及其衰也,仁义去而诈力独存。” 《资治通鉴 周纪二》此四君者道非粹白,而商君尤称刻薄,又处战攻之世,天下趋于诈力,犹且不敢忘信以畜其民,况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资治通鉴 汉纪五十九》丞相主簿司马懿言于操曰:“刘备以诈力虏刘璋,蜀人未附,而远争江陵,此机不可失也。…” |
诈冒 | zhàmào | ①假冒,冒充。《晋书·张辅传》而观因军事害彦,又贾谧、潘岳、石崇等共相引重,及义阳王威有诈冒事,辅并纠劾之。《宋史·选举志二》凡涉诈冒,并坐牒官、保官。《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九》或宛转请求,或通问属托,至有待阙得替官一人而牒十馀名者,请申严诈冒之禁。清 尹会一《政学录·事上接下》如有不将印文先通本州岛县,径自下乡骚扰百姓者,即系白捕诈冒。②方言。冒领。如:诈冒财物;讹人诈冒。 |
诈谬 | zhàmiù | 欺诈;虚假。辩析诈谬。宋 苏辙《举王巩乞外任札子之二》:“惟有安鼎谓臣欺罔诈谬,机械深巧,不速谴责,恐臣挟朋诞谩,日滋日横。”《西游记 第十二回》:“诚为佛子不虚传,胜似善提无诈谬。” |
诈痴不颠 | zhàchībùdiān | 谓假装痴呆。明·天然痴叟《石点头·卢梦仙江上寻妻》:“方明白前日卖酒歌诗,诈痴不颠的老儿,正是他所差之人。” |
诈痴佯呆 | zhàchīyángdāi | 谓假装痴呆。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一:“不如目今权依了他们处法,诈痴佯呆,住了官司,且保全了父骨,别图再报。” |
诈巧 | zhàqiǎo | 欺骗巧诈。《庄子·盗跖》:“子之道,狂狂汲汲,诈巧虚伪事也,非可以全真也。”《晋书·安平献王孚传》:“夫攻者,借人之力以为功,且当诈巧,不可力争也。”宋 叶适《寄王正言书》:“视今之士,崇饰诈巧,造作成败,缓则专利於己,而急则归过於君。”茅盾《一个女性四》:“现在她以诈巧阴狠待人,可是人们的回答却是加倍的虔敬和崇拜。” |
诈伪 | zhàwěi | ①弄虚作假,伪装假冒。奸诈虚伪的人。《礼记·月令》:“(季夏之月)黑黄仓赤,莫不质良,毋敢诈伪。” 《庄子·渔父》称誉诈伪以败恶人,谓之慝。汉景帝 刘启《景帝令二千石修职诏》或诈伪为吏,吏以货赂为市,渔夺百姓,侵牟万民。三国魏《阮籍大人先生传》:“外易其貌,内隐其情,怀欲以求多,诈伪以要名。”《资治通鉴 汉纪八》或诈伪为吏,以货赂为市,渔夺百姓,侵牟万民。《陈书 本纪卷六后主陈叔宝》诈伪日兴,簿书岁改。《旧唐书·戴胄传》:“于时朝廷盛开选举,或有诈伪资荫者,帝令其自首,不首者罪至于死。”②巧诈虚伪。《淮南子·本经训》:“机械诈伪,莫藏于心。”《三国演义 第四三回》:“君等闻曹操虚发诈伪之词,便畏惧请降,敢笑苏秦、张仪乎?”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书苑折技(二)》:“严嵩偏和岳飞词,有如是诈伪;后人留词改名,有如是自欺。” |
诈降 | zhàxiáng | 反义词:投诚。假意归顺纳降,设计诈降。《三国演义 第四十六回》但恨无一人为我行诈降计耳。《水浒传第八十五回》且说定安国舅与同三个侍郎,带领众人,归到燕京,来见郎主,备细奏说宋江诈降一事。 |
诈谖 | zhàxuān | 欺诈;弄虚作假。《汉书·息夫躬传》:“左曹光禄大夫 宜陵侯躬,虚造诈谖之策,欲以诖误朝廷。” 《资治通鉴 周纪二》孟尝君可谓能用谏矣。苟其言之善也,虽怀诈谖之心,犹将用之,况尽忠无私以事其上乎!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素秋》:“甲惑之,约期而去。至日,虑韩诈谖,夜候于途,果有舆来。”何垠注:“谖亦诈也。”《聊斋志异 吕无病》而犹疑王氏诈谖,欲得其兄弟一言为证据。 |
诈哑佯聋 | zhàyǎyánglóng | 假装哑巴聋子。指置身事外。《群音类选 官腔类 双忠记 睢阳陷守》:“身在伍伦中,怎做得诈哑佯聋,为官食禄,直须尽职输忠。” |
痄 | zhà | 痄腮zhàsāi:病名。耳下腺肿胀的疾病。今名“流行性腮腺炎”。 痄疨:①病甚。②创口不愈合。 |
蚱 | zhà | 直翅目蚱总科昆虫的总称,旧称菱蝗。蝗虫,俗称“蚂蚱”。 |
鲊 | zhà I. | 海蜇,水母的一种。II.zhǎ ①一种用盐和红曲腌的鱼:“江南人好作盘游饭,鲊脯脍炙,无有不埋在饭中”。②用米粉、面粉等加盐和其他作料拌制的切碎的菜,可以贮存:茄子鲊。扁豆鲊。 |
榨 | zhà | ①压出物体里汁液的器具:油榨。酒榨。榨床。②〔榨菜〕a.二年生草本植物,芥菜的变种,茎膨大成瘤状,可食;b.用这种植物的茎加辣椒、香料等腌制而成的副食品。③用力把物体里的汁液压出来,引申为逼取他人的财物:榨油。榨取。压榨。 |
醡 | zhà | 古同“榨”。榨酒,压槽取酒。酒榨的榨床、榨酒具。宋 秦观《题务中壁》醡头春酒响潺潺,垆下黄翁寝正安。梦入平阳旧池馆,隔花螭口吐清寒。宋·杨万里《新酒歌》松槽葛囊才上醡,老夫脱帽先尝新。《水浒传》却是一个酒店,半夜起来醡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