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 | zǎi I. | ①年;岁:千载难逢。三年两载。刘勰《文心雕龙知音四十八》:知音其难哉!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唐 杜甫《赠卫八处士诗》:“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唐 孟浩然《自洛之越》:“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十》顷岁王师薄伐,克平太原,未赏军功,逮兹二载。《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二十》(胡安国)在官不登六载,虽数以罪去,其爱君之心,远而逾笃。宋 吴文英《莺啼序 春晚感怀》:“十载西湖,傍柳系马,趁娇尘软雾。”《明史卷八仁宗》在位一载,用人行政,善不胜书。参见“年载”。②记录;刊登;描绘:记载。连载。转载。③始也。与哉通。《诗·豳风》:春曰载阳。《孟子·滕文公下》:汤始征,自葛载。④安稳。《老子·第二十九章》夫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II.参见zài。 |
载笔 | zǎibǐ | ①携带文具以记录王事。《礼记·曲礼上》:“史载笔,士载言。”郑玄注:“笔,谓书具之属。” 孔颖达疏:“史,谓国史,书録王事者。王若举动,史必书之;王若行往,则史载书具而从之也。”南朝齐 谢朓《始出尚书省 诗》:“趋事辞宫闕,载笔陪旌棨。”唐 李商隐《韩碑》:“愬武古通作牙爪,仪曹外郎载笔随。”(李愬,韩公武,李道古,李文通,四人皆裴度手下大将。)清 张廷璐《恭和御制秋蒐杂纪元韵》:“从知蒐猎关戎政,载笔还须付马枚。”②借指史官。《新唐书·褚遂良传》:“对曰:‘守道不如守官,臣职载笔,君举必书。’”宋 苏轼《赐翰林学士中大夫兼侍读赵彦若辞免国史修撰不允诏》:“卿学世其家,宜居载笔之地;官宿其业,已奏杀青之书。”章炳麟《信史上》:“近古之载笔者,固未有若迁固者矣。”南北朝时,韵文称文,散文称笔。后以载笔指史传、制疏、表奏一类文字。《梁书·任昉传》:“昉雅善属文,尤长载笔。”明 徐贲《送曾伯滋赴西河将幕诗》:“知公能载笔,草檄报边声。”刘师培《论说部与文学之关系》:“然艸野载笔,黑白混淆,优者足补史册之遗,下者转昧是非之实。” |
载沉载浮 | zàichénzàifú | 谓在水中上下沉浮。《诗·小雅·菁菁者莪》:“汎汎杨舟,载沉载浮。既见君子,我心则休。”汉 扬雄《逐贫赋》尔复我随,载沉载浮。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争解元》:“鴥有飞鸟,在河之洲,一饮一啄,载沉载浮。”《东周列国志 第七十回》:“载沉载浮,顺流九里,望之无迹。” |
载驰载驱 | zǎichízǎiqū | 谓车马疾行。《诗·鄘风·载驰》:“载驰载驱,归唁卫侯。”高亨注:“载,犹乃也,发语词。载、驱,车马疾行。”三国·魏·曹丕《善哉行》之一:“载驰载驱,聊以忘忧。”三国魏·曹丕《善哉行》:“载驰载驱,聊以忘忧。” |
载诞 | zǎidàn | 记载诞辰。引申为承载大业。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梁孝元(萧绎)年少之时,每八月六日载诞之辰,常设斋讲。 |
载歌且舞 载歌载舞 | zǎigēqiěwǔ zàigēzàiwǔ | 载:又、且。一边唱歌;一边跳舞。形容尽情欢乐。春节晚会上,穿着节日盛装的各族代表,在舞台上翩翩起舞,欢庆节日。《乐府诗集·北齐南郊乐歌·昭夏乐》:“饰牲举兽,载歌且舞,既舍伊腯,致精灵府。”南宋 郭茂倩《乐府诗集 昭夏乐》:“饰牲举兽,载歌且舞,既舍伊腯,致精灵府。” |
载籍 | zǎijí | 书籍;籍。常用以形容人学识广博。《史记·伯夷列传》:“夫学者载籍极博,犹考信于六艺。”《汉书 司马迁传》自古书契之作而有史官,其载籍博矣。《资治通鉴 晋纪八》载籍以来,骨肉之祸未有如今者也,臣窃悲之!南朝梁 刘勰《文心雕龙·事类》:“夫经沉深,载籍浩瀚。”《续资治通鉴 宋纪八》载籍以来,无有此事,此必不成。《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二十三》(金人)长驱深入,所至焚灭,残忍不道,载籍靡闻。《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三》帝(宋高宗)曰:“朕久有此意,深惟载籍之传,并后匹嫡,两政耦国,为乱之本,朕岂不知此!”元 揭傒斯《何先生墓志铭》:“先生少颖拔,以古学自任,天下载籍,靡不贯穿。”李大钊《民彝与政治》:“历稽载籍,一部二十四史中,斩木揭竿,狐鸣篝火,茻mǎng然起于草泽之间者,不絶于书。” |
载驱载驰 | zǎiqūzǎichí | 解释见“载驰载驱”。晋·陆云《答兄平原》诗:“矫矫乘马,载驱载驰。” |
载书 | zǎishū | 盟书,会盟时所订的誓约文件。《左传·襄公九年》:“晋士庄子为载书。”杜预注:“载书,盟书。”《孟子·告子下》“葵丘之会,诸侯束牲载书而不歃血。”《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凡百之约,皆如载书。”《新唐书·逆臣传上·安禄山》:“庆绪惧人之贰己,设坛加载书、柈血与羣臣盟。” |
载祀 | zǎisì | 年。《左传·宣公三年》:“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杜预注:“载、祀皆年。” 杨伯峻注:“古人或称载,或称祀,或称年,或称岁,其实一也。‘载祀六百’为叙事语,载祀连言,复词也,谓殷商 有国六百年耳。”文选·何晏《景福殿赋》:“庶事既康,天秩孔明。故载祀二三,而国富刑清。”张铣注:“载、祀皆年也……二三谓明帝六年也。” |
载笑载言 | zàixiàozàiyán | 指边笑边说话。《诗经·国风·卫风·氓》: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
载雪 | zǎixuě | 犹冒雪。宋 姜夔《暗香 旧时月色 序》:辛亥之冬,余载雪诣石湖。宋 姜夔《夜行船词序》:“己酉岁,寓吴兴,同田几道寻梅北山沉氏圃,载雪而归。” |
载一抱素 | zǎiyībàosù | 谓坚持一种信仰,固守素志。王旡生《中国三大小说家论赞》:“珞珞雪芹,载一抱素。八斗奇才,千秋名著。” |
宰 | zǎi | ①杀牲畜:宰杀。屠宰。宰牲节(亦称“古尔邦节”、“牺牲节”)。 ②借指商贩用狡诈的手段使顾客在经济上受到损害(有的地区称“斩”)。③古代官名:宰相(xiàng)。宰辅。太宰。宰官。县令。古代县、邑一级的行政长官。卿大夫的家臣也叫宰。《论语·公冶长篇》子曰:“(冉)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论语·雍也篇》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论语·子路篇》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庄子·达生》芒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事之业,是谓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庄子·列御寇》受乎心,宰乎神,夫何足以上民!(被主宰))唐 王勃《滕王阁序》家君作宰,路出名区。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促织》:宰严限追比,旬余,杖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并虫亦不能行捉矣。(指县官)④主管、主持:主宰。宰制。家宰,管家。春秋时各国卿大夫的臣属。卿大夫家的总管叫宰,宰下又有各种官职,总称为家臣。《汉书 王莽传》群僚众位,而公宰之。宋 苏轼《上梅直讲书》夫子油然而笑曰:“回,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
宰臣 | zǎichén | ①帝王的重臣;宰相。宰相大臣。韩愈《进学解》“然而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兹非其幸欤?”唐·李德裕《次柳氏旧闻·元宗二则》:“玄宗初即位,礼貌大臣,宾礼故老…其他宰臣,优宠莫及。”②为帝王主管膳食的官吏。《韩非子·内储说下》:“文公之时,宰臣上炙而发绕之,文公召宰人而谯之曰:‘女欲寡人之哽耶?奚为以发绕炙?’” |
宰夫 | zǎifū | ①周代天官冢宰的属官。②古代掌管膳食的小吏;厨师。《晋书 载记第十三章符坚传》(王)猛曰:“方当使君为宰夫,安直耕稼而已。”③指以宰杀牲畜为业的人。 |
宰辅 | zǎifǔ | 辅政的大臣。一般指宰相。王符《潜夫论·本政》:“周公之为宰辅也,以谦下士,故能得真贤。”《资治通鉴 汉纪四十四》太后委政宰辅,李固听言,太后多从之。《晋书 宣帝纪》天子归美宰辅,又增帝封邑。《晋书 文帝纪》天子既以帝三世宰辅,政非己出,情不能安,又虑废辱,将临轩召百僚而行放黜。《晋书 惠帝传》赖祖宗遗灵,宰辅忠贤,得以眇身托于群后之上,昧于大道,不明于训,战战兢兢,夕惕若厉。《晋书 孝武帝纪》宰辅英贤,勋隆德盛。《宋书·隐逸传·陶潜》:“潜弱年薄宦,不洁去就之迹,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唐 赵璘《因话录·商下》:“林甫(李林甫)出中书至寺,自以宰辅之尊,意谓功曹便于下马处趋见,功曹乃于门内哭以待之。”清 龚自珍《干禄新书 自序》:“本朝宰辅,必由翰林院官。” |
宰割 | zǎigē | 杀牲切肉,比喻分割、支配。任人宰割。汉 贾谊《过秦论》:“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 |
宰衡 | zǎihéng. | 《汉书·平帝纪》:“夏,皇后见于高庙 ,加安汉公号曰‘宰衡’。”颜师古注引应劭曰:“周公为太宰,伊尹为阿衡,采伊周之尊以加莽。”后以指宰相。《汉书 王莽传》臣莽无兼官之材,今圣朝既过误而用之,臣请御史刻宰衡印章曰‘宰衡太傅大司马印’。“定制度,开子午道,与宰衡同心说德,合意并力,功德茂著。”北周 庾信《哀江南赋》:“宰衡以干戈为儿戏,缙绅以清谈为庙略。”唐 李白《书怀赠南陵常赞府》诗:“赖得契宰衡,持钓慰风俗。”《纪泰山铭》:赖上帝垂休,先后储庆,宰衡庶尹,交修皇极,四海会同 |
宰民 | zǎimín | 掌治民众。晋·葛洪《抱朴子·行品》入不能宰民,出不能用兵。”此乃正解。《陈书 本纪卷六后主陈叔宝》昔睿后宰民,哲王御宇,虽德称汪濊,明能普烛,犹复纡己乞言,降情访道,高咨岳牧,下听舆台,故能政若神明,事无悔吝。《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七十二》若宰民者头会箕敛以毒天下,使祖宗之民如蹈水火,为害尤甚。 |
宰人 | zǎirén | ①周代冢宰的属官。后泛指官员。《左传·哀公三年》:“命宰人出礼书,以待命。”《国语·晋语九》:“及臣之长也,端委韠带,以随宰人。” 韦昭注:“宰人,宰官也。”②掌管膳食之官。《韩非子·内储说下》:“宰人上食而羹中有生肝焉。”《庄子·说剑》王乃牵而上殿,宰人上食,王三环之。《汉书·五行志中之上》:“(贺)闻天子不豫,弋猎驰骋如故,与騶奴宰人游居娱戏,骄嫚不敬。”颜师古注:“宰人,主膳者也。”《魏书·皇后传·文成文明皇后冯氏》宰人上膳,案裁径尺,羞膳滋味减于故事十分之八。明 谢肇淛《五杂俎·物部三》:“晋文公时,宰人上炙而髮绕之,召而让焉,以辩获免。” |
宰士 | zǎishì | 宰相的属官。《汉书·王莽传下》:“盗发不輒得,至成羣党,遮略乘传宰士。” |
宰守 | zǎishǒu | ①主管守卫。《后汉书·酷吏传序》:“承战国余烈,多豪猾之民,其并兼者则陵横邦邑,桀健者则雄张闾里。且宰守旷远,户口殷大。”②泛指地方行政长官。《周书·苏绰传》:“明知百僚卿尹,虽各有所司,然其治民之本,莫若宰守之最重也。”《南史·贺琛传》:“今天下宰守所以皆尚贪残,罕有廉白者,良由风俗侈靡使之然也。”《资治通鉴 汉纪四十五》宜时易宰守非其人者,减省第宅园池之费 |
宰相 | zǎixiàng | 辅助帝王掌管国事的最高官员的通称。宰是主宰,相是辅助之。宰相不一定是丞相,宰相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官职对应。比如在唐玄宗时期改尚书仆射为丞相,当时的丞相就不是宰相之职;元朝的行省丞相则为地方官,亦非宰相。西汉的丞相陈平有过总结:“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遂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也。” |
宰尹 | zǎiyǐn | ①掌管膳食的官。②主宰,掌管。《汉书·王莽传上》:“今太皇太后比遭家之不造,委任安公宰尹羣僚,衡平天下。”颜师古注:“宰,治也。尹,正也。” |
宰执 | zǎizhí | 宋代以“参知政事”、“枢密使”、“副使”、尚书左右“丞”为执政,合称“宰执”。《续资治通鉴宋纪五十二》欲望圣慈申命宰执,应臣僚中素有才行,先以非辜被谴,如杨纮、王鼎、王绰等,曾叙用未复职任者,并乞复与甄擢,或委之繁剧,必有成效。《续资治通鉴 宋纪八十一》戊申,罢大礼使及奏告宰执加赐。明 茅坤《青霞先生文集序》青霞沈君,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宰执深疾之。 |
宰制 | zǎizhì | ①统辖;控制。《南史·梁纪上·武帝上》:“(王)融俊爽,识鉴过人,尤敬异帝,每谓所亲曰:‘宰制天下,必在此人。’”②指宰辅之职。 |
崽 | zǎi | ①方言,小孩子。如:他的二崽名叫王佩,已经十八岁了,读高中了。②幼小的动物。如:这是条乳牛,一年就能下个崽;崽儿:幼小的动物,通常指哺乳动物。③多用作骂人的词。兔崽子。 |
仔 | zǎi I. | 同“崽”。指幼小的儿子。如:有仔有女。方言,指小孩。如:男仔;女仔。指有某些特征或从事某种职业的年轻人。如:肥仔;单车仔。幼小的动物。如:羊仔;牛仔;猪仔。II.zī仔肩:所担负的职务。III.zǐ①仔细:周密,细致,如“办事仔细”。②幼小的(多指家畜):仔鸡。仔猪。 |
仔肩 | zījiān | 担负的担子、任务。《诗·周颂·敬之》佛时仔肩。郑玄笺:“佛,辅也;时,是也;仔肩,任也。宋 叶适《贺叶丞相》未能独任,容有累于设施;命以仔肩,固显示于德行。《清史稿卷八 圣祖本纪三》帝王仔肩无可旁委,舜殁苍梧,禹殂会稽,不遑宁处,终鲜止息。郑观应《盛世危言·书吏》君临天下,勅政治民,仔肩至重,奚能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