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奸相贾似道

112篇说到蒙古大汗蒙哥在钓鱼城一战中死于城下,宰相贾似道得知忽必烈会回国争夺汗位,便看准机会,与忽必烈签订和约,表示愿意称臣、岁奉银二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贾似道却视之为“空前绝后”的战功,夸大自己的成绩,连奉“捷报”,却不报蒙军撤退的真正原因。他向理宗报道:“诸路大捷,鄂围始解,汇汉肃清。宗社危而复安,实万世无疆之福。”意思是说,湖北的包围已经解除,聚集汉水的蒙军已经被肃清,从今可以过太平日子了,却不报蒙军撤退的真正原因。宋理宗收到情报后,被贾似道蒙骗,从而使贾似道得以在朝廷长期专权,可谓贪天功为己有。 

113篇说到四川降将刘整撺掇忽必烈消灭南宋,刘整的投降也是因畏惧奸臣贾似道的迫害,以所领15军、州,户口30万向忽必烈大汗(元世祖)叛变。 

1260年忽必烈以翰林侍读学士郝经充任国信使,奉诏使宋。南宋奸相贾似道对郝经一行的到来极度恐慌,害怕过去冒功鄂州(今湖北武汉)劣迹败露,极力反对郝经进入宋境。心狠毒辣的贾似道将郝经拘于真州(今江苏仪征)达16年。至元十一年(1274),忽必列再次兴兵攻宋,郝经被释。回归途中他患病,至大都(今北京)不久去世。 

贾似道捞取了这一资本使得宋理宗对他以“师臣”相称,百官都称其为“周公”。及后,宋度宗(1264年-1274年在位)登基后五年,贾似道为了测试自己在朝中的地位,便在度宗面前说自己年事已高,需返乡受福,度宗为了不失去这位“军事奇才”,便下旨准许贾似道可六日才上朝一次,也不用如百官般的行礼,到后来更是十天上朝一次,贾似道已证明了自己在朝中的地位,几乎与皇帝相似。 

襄阳被元军围攻之时,边关的文书接二连三地传来,贾似道玩乐为首,国事其次之,一律不上朝廷。《宋史》载:咸淳六年(1270),正当襄、樊被围,南宋前线形势十分危急之际,贾似道却悠闲地躺在葛岭私宅中,过着极端荒淫的生活。他在住处建起楼阁亭榭,又治“养乐圃”,作“半闲堂”,还延请道士在堂中供奉自己的塑像。他取宫女叶氏和张淑芳以及许多美貌的妓女、尼姑为妾,日夜淫乐。贾似道还请来从前的赌友,关门赌博,不许别人偷看。他的一个侍妾的哥哥,来贾府探看妹子,正站在大门口想进去,被贾似道看见,立即将他捆起来投入火中。贾似道对身边的侍妾也极其残酷。有一名侍妾,因见到西湖上两个游客,只赞了一声“多美的少年”,贾似道就醋劲大发,立刻叫人砍下了她的头。为了杀鸡警猴,他还将这颗砍下的头装在盒子里,捧给其他侍妾观看,吓得那些可怜的妇女魂不附体。贾似道又经常与群妾一起,蹲在地上斗蟋蟀。他还著《蟋蟀经》,描述他养蟋蟀、斗蟋蟀的经验。

 

南宋奸相贾似道.jpeg

                南宋奸相贾似道

1275年,在安徽芜湖鲁港一带,贾似道几乎未加抵抗,和几个属下一起抛弃其统领的十三万精兵,乘小船逃走。南宋军队大败,军士死伤逃亡不计其数,天下舆论大哗。又元兵直逼临安,朝野一片震恐,要求杀之以谢天下。在强大的压力下,谢太皇太后(宋理宗的皇后)被迫将他免职,但此举无法平众怒,朝廷内外都坚决要求处死贾似道。谢太皇太后无奈,只得把他贬到偏远的广东一带。贾似道臭名远扬,“虽三尺童子亦知向方,闻似道名,咸欲呕吐。”县尉郑虎臣家里曾受过贾似道的迫害,为了报仇,他主动要求押贾似道去贬所。曰:“吾为天下杀似道,虽死何憾!”遂拘其子与妾于别馆,即厕上,拉其胸杀之,真是恶有恶报。 

抗元英烈可歌可泣

在元军向南步步推进时,遭遇了南宋众多将领的顽强抵抗,他们的英雄事迹永垂史册。

湖南安抚使兼知州李芾德元年(1275)七月,李芾到达潭州(今长沙),当时潭州兵力都已外调,李芾仓促募兵,勉强招满3000人。另外,他说服了本地一些土豪抗元,取得他们的支持。元军攻势太猛,宋军还没来得及出兵,已包围了潭州。在此情况下,李芾亲自迎敌。十月,宋军几乎弹尽粮绝,李芾“日以忠义勉其将士”,率领宋军坚持抵抗。当时宋军“死伤相藉,人犹饮血乘城殊死战”。除夕,元兵登上潭州城门,南宋许多大将均率家属以死报国。李芾召一心腹名叫沈忠,说:“吾力竭,理当死,吾家人亦不可辱于俘,汝尽杀之,而后杀我。”沈忠伏地磕头,喋血满地说:“我不能这样做。”据《宋史》,当时“芾固命之”,沈忠含泪应允,随取酒让李芾家属喝醉,乃刃之,芾亦引颈受刃。沈忠纵火焚其居,还家,杀其妻子,复至火所,大恸,举身投地自刎。潭民闻之,多举家自尽,城无虚井,缢林木者相望。

 

李芾fèi全家19口从容自尽.jpeg

          元军围困潭州,即将破城,李芾全家19口从容自尽 

200611月长沙市人民政府在熊湘阁故址立碑,碑文记载了李芾全家19口从容自尽的史实。 

前篇叙述襄樊之战中说到李庭芝招募了三千敢死队与元军拼杀,襄樊沦陷后李庭芝被贬至广南,后来,又被罢官于京口(今镇江)。军攻破襄阳以后,乘胜追击,势如破竹,大举进攻两淮和四川。不久,元军就包围了扬州,两淮安抚制置使印应雷暴死,朝廷立即起用李庭芝制置两淮。但元军势不可挡,形势越来越不利于扬州。阿术又派使者持诏书来招降,李庭芝开城门放进使者,将其杀死,并且在城上烧掉了诏书。不久,粮尽而降。但李庭芝仍在征收民间积供给士兵,民粟食尽,又命令扬州官员出粮,官员家的粮食也吃光了,就令军中将校出粮掺杂上牛皮、麸蛐供应士兵。士兵们感激庭芝的抚恤,纷纷表示誓死效命,有的甚至烹子而食,但仍然天天登门苦战。元阿术久攻扬州不下,于是就在城外筑起长围,想通过实行长久围困,使其粮尽援绝而不攻自破。果然,不久,扬州城中粮食耗尽,死者满道。李庭芝闻听此变,遂投莲池自杀,但水浅不得死,后被叛军所执,押回扬州。李庭芝最后被元军杀害。他死的那天,扬民闻者莫不泣下。 

文龙福建兴化(今福建莆田)人。炎元年(1276),七岁的益王(宋端宗赵昰)从首都临安逃至福建,定行都于福州。元军占领广州后,泉州、福州守将纷纷投降。招降使者两次至兴化劝降文龙,均被其焚书斩杀。对军中的议论,文龙道:“诸君特畏死耳,未知此生能不死乎?”由于部下降敌,陈文龙与家人均被元军抓获。面对凌辱,文龙指腹道:“此节义文章,可相逼邪!”押送杭州途中开始绝食,经杭州谒拜岳飞庙时,气绝而死,葬于杭州西湖智果寺旁。其母被监于福州尼寺,病重无药,旁人无不落泪,其母言道:“吾与吾儿同死,又何恨哉?”亦病逝。众人感叹道:“有是母,宜有是儿。”其母收葬。 

马塈甘肃省岩昌县人。为南宋末静江(今广西省桂林市)守将。宋度宗咸淳中,知钦州(今广西省钦州)、邕洲(广西省南宁市),宋亡,留静江。1276年(端宗赵昰,景炎元年)元将“阿里海牙”攻广西,他联合少数民族坚守静江,并沿路置障碍挖陷阱,扼守严关。元军绕道来攻,他退守静江,力战三月,前后百余战,城中军民伤亡惨重,但他毫无降意;及外城破,据内城,又破,乃率勇士巷战,最后终被杀害。马塈部将娄钤辖,犹以二百五十人守月城不下。民得逃入西山者七百人,“阿尔哈雅”许以不杀,招之使降,七百人皆自杀,无一降者。 

抗元的民族英雄千千万,万万千,篇幅受限,挂一漏万。他们的爱国情怀可歌可泣。南宋抗元最为知名的是文学家,爱国诗人,文天祥,他的英雄的事迹将在下篇连同南宋的灭亡一起叙述。 

 张正立评议 :

奸相贾似道罪大恶极,却长期身居高位无有制约,反证朝廷用人失察无能无为,加速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