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事前:预习。预计。预见。预先。预言。预科。预测。预料。预祝。预知。预谋。预感。预算。②参与:干预。参预。《资治通鉴 齐纪一》会上(南齐武帝)于华林园设八关斋,朝臣皆预,于坐收(张)敬儿。《陈书 本纪卷六后主陈叔宝》世祖(陈霸先)天姿睿哲,清明在躬,早预经纶,知民疾苦,思择令典,庶几至治。《资治通鉴 唐纪二十八》甲戌,以礼部尚书苏等十人掌吏部选,试判将毕,遽召入禁中决定,吏部尚书、侍郎皆不得预。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预度

yùdù


犹预测。《晋书·束晳传》:“昼笑夜叹,晨华暮落,忠不足以衞己,祸不可以预度,是士讳登朝而竞赴林薄。”《资治通鉴 后梁纪四》夫兵在临机制变,不可预度。

预宴

yùyàn

参加宴会。《旧唐书·于志宁传》:“太宗命贵臣内殿宴,怪不见志寧,或奏曰:‘敕召三品已上,志寧非三品,所以不来。’太宗特令预宴,即加授散骑常侍,行太子左庶子。”《续资治通鉴 宋纪五十》祖宗典法,未尝有内臣殿上预宴之事,此弊一开,所损不细。

预政yùzhèng

参与国家大事。《东观记·明帝纪》:“外戚预政,上浊明主,下危臣子。”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国不可使预政,家不可使干蛊。宋 陆游《南唐书·李贻业传》:“烈祖晏驾,大臣欲奉宋后临朝…… 貽业独奋曰:‘此姦人所为也。大行常谓妇人预政,乱之本也。’”

参见“灧澦yànyù”和“灧澦堆yànyùduī

薯蓣shǔyù:又名“山药”,多年生草本植物,开白花或淡黄花,茎细长,卷络于他物,块根可吃。

呼籲;長吁短嘆

yù I.

为某种要求而呼喊:呼吁。吁天(呼天诉苦)。明 茅坤《青霞先生文集序而父之哭其子,妻之哭其夫,兄之哭其弟者,往往而是,无所控吁。II.①叹息:长吁短叹。②叹词,表示惊疑:吁,是何言欤?

吁咈

yùfú

①不以为然。《尚书·尧典》帝曰:“咨!四岳,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下民其咨,有能俾乂?”佥曰:“於! 鲧哉。”帝曰:“吁!咈哉,方命圮族。”岳曰:“异哉,试可乃已。”帝曰:“往!钦哉。”九载,绩用弗成。孔传:“凡言吁者,皆非帝意。”蔡沉集传:“咈者,甚不然之之辞。”后以“吁咈”表示不以为然之意。唐 李商隐《井泥四十韵》禹竟代舜立,其父吁咈哉。②谓君臣和洽。《清史稿卷十六 仁宗本纪》而吁咈之风,未遽睹焉,是可嘅已。清 黄宗羲《子刘子行状 上》得一陈子壮之忠,而又以过戆坐辜,使朝宁无吁咈之风。

吁咈都俞

yùfúdōuyú

形容君臣议事融洽。吁、咈,反对的感叹词。都、俞,赞美、同意的感叹词。《书经·尧典》:“帝曰:‘吁!咈哉!’”《书经·益稷》:“禹曰:‘都,帝,慎乃在位。’帝曰:‘俞!’ 明·王世贞《鸣凤记 第十五出》都俞吁咈,荣名动百僚;进退周旋,治道期千载。

吁号

yùhào

籲號。呼号。王充《论衡·道虚》:“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龙胡髯吁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唐 柳宗元《驳复仇议》州牧不知罪,刑官不知问,上下蒙冒,吁号不闻…

吁嗟

yùjiē

叹词。表示赞美。哀叹;叹息。表示忧伤或有所感。吁嗟叹喟。屈原《楚辞·卜居》吁嗟默默兮,谁知吾之廉贞!《资治通鉴 宋纪四》禁民鼓铸而贵卖铁器,商贾失业,吁嗟满路。《红楼梦 第35回》那鹦哥便长叹一声,竟大似林黛玉素日吁嗟音韵,接着念道。《资治通鉴 晋纪十八》民疲于赋役,吁嗟满道,思乱者众矣。《资治通鉴 晋纪十九》役者数万,吁嗟满道,陛下宜因出游罢之。

吁俊yùjùn

求贤。《镜花缘 第四十二回》辟门吁俊,桃李已属春官

吁留

yùliú

吁请挽留。《明史·毛吉传》天顺五年擢广东佥事,分巡惠潮二府。痛抑豪右,民大悦。及期当代,相率吁留之。《清史稿卷七 圣祖本纪二》江南百姓吁留停跸,献土物为御食,委积岸上。

吁谟

yùmó

远大宏伟的谋划。《诗·大雅·抑》:"吁谟定命,远犹辰告。"毛传:"吁,大;谟,谋。"郑玄笺:"大谋定命,谓正月始和,布政于邦国都鄙也。"唐 薛逢《题筹笔驿》诗:"天地三分魏蜀吴,武侯倔起赞吁谟。"《续资治通鉴 宋纪九十九》不知二三大臣于金人情款何以如是之厚,而于国家訏谟何以如是之薄?章炳麟《钱塘吊龚魏二生赋》:"嗟吁谟其足立兮,胡忘由基之善息?"

吁天yùtiān

向天呼冤。宋 曾巩《酬介甫还自舅家书所感》诗:“籲天高未動,望歲了何如?”《明史·后妃传一·英宗孝庄皇后》:“夜哀泣籲天,倦即卧地,損一股。以哭泣復損一目。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十七 单符郎全州佳偶》杨玉答道:“恩官拔人于火宅之中,阴德如山,妾惟有日夕吁天,愿恩官子孙富贾而己。”

吁俞

yùyú

同“訏xū俞”。同意和反对。宋 苏轼《刑赏忠厚之至论故其吁俞之声,欢忻惨戚,见于虞、夏、商、周之书。见“吁咈都俞”。

①多年生草本植物,作一年生栽植培。地下有肉质的球茎,含淀粉很多,可供食用,亦可药用。俗称“芋奶”、“芋艿”、“芋头”。②指“马铃薯”:洋。③指“甘薯”:山。唐 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诗》:“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④指“荸荠”: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