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与"幸"联合起来表示"一个受控禁区"。引申义:监狱、养马场等。①养马的地方:圉人。马夫。《聊斋志异 三生》惟奴仆圉人,不加鞯装以行,两踝夹击,痛彻心腑。②防御。《庄子·缮性"轩冕在身,非性命也,物之傥来,寄者也。寄之,其来不可圉,其去不可止。"《续资治通鉴 元纪一》太皇太后(谢道清)复赐(李)庭芝诏曰:比诏卿纳款,日久未报,岂未悉吾意,尚欲固圉耶?今吾与嗣君既已臣伏,卿尚为谁守之?③边境。《左传 郑庄公戒饬守臣》寡人之使吾子处此,不惟许国之为,亦聊以固吾圉也。《续资治通鉴 宋纪十九》不若坚保灵州,于内地多积刍粟,以师援送,苟其至也,会兵首尾击之,庶几无枉费,且不失固圉之策。《续资治通鉴 宋纪七十一》(宋)太祖不勤远略,如夏州李彝兴、灵武冯晖、河西折御卿,皆因其酋豪,许以世袭,故边圉无事。

圉空

圄空

yǔkōng

牢狱空着。谓国家治理得好,无人犯罪。汉 王褒《圣主得贤臣颂》昔周公躬吐握之劳,故有圄空之隆。

圉人

yǔrén

《周礼》官名。掌管养马放牧等事。亦以泛称养马的人。《周礼·夏官·圉人》:圉人掌养马芻牧之事。《左传·襄公二十七年》:使圉人驾,寺人御而出。唐 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至尊含笑催赐金,圉人太仆皆惆怅。”《资治通鉴 唐纪五十五》柳公绰所乘马,杀圉人,公绰命杀马以祭之,或曰:“圉人自不备耳,此良马,可惜!”公绰曰:“材良性驽,何足惜也!”竟杀之。《聊斋志异 石》新城王钦文太翁家,有圉人王姓,幼入劳山学道。《聊斋志异 仇大娘》公子姑令归谋,遂遣圉人负湿衣,送之以马。圉,通“圄”,监狱,圉人,监狱看守。《聊斋志异 棋鬼》书生曰:“乞付嘱圉人,勿缚小生颈。”

圉圉

yǔyǔ

困而未舒貌。《孟子·万章上》:“昔者有馈生鱼於郑子产,子产使校人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赵岐注:“圉圉,鱼在水羸劣之貌。洋洋,舒缓摇尾之貌。”宋 秦观《春日杂兴诗》:“娉娉弱絮堕,圉圉文魴驰。”清 张岱《陶庵梦忆·品山堂鱼宕》:“鱼入者圉圉,漏者噞噞,寸鯢纤鳞无不毕出。”

表示“强行留置”、“拘留”、“拘留所”。本义:拘留、拘留所。引申义:控制场所。再引申义:监狱。《说文》圄,守之也。案:“守之”即“有人看守之”之义。《左传·僖公四年》子越又恶之,乃以若敖氏之族,圄伯嬴于轑阳而杀之。《礼记·月令》省囹圄。注:“所以禁守系者,若今之别狱矣。”《晏子春秋》拘者满圄,怨者满朝。又如:圄犴(牢狱);圄空(牢空着);圄囹(同“囹圄”。监狱)②守御。《战国策》告以理则不可,说以义则不听,王非战国守圄之具,其何以当之?高诱注:“圄亦守。”③圄:当是国的意思。《苟子·儒效篇》也说:“(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圄,姬姓独居五十三人。”④古乐器。奏乐将终,击圄使演奏停止。⑤通“圉”。养马人。

①古乐器。又称楬。形如伏虎,奏乐将终,击敔使演奏停止。《说文》一曰乐器,椌楬也,形如木虎。②敔,禁也。《释名》敔,衙也,衙,止也,所以止乐也。③动词,囚禁。《说文解字·攴部》:敔,禁也。

“龃龉”jǔyǔ:牙齿上下对不上,比喻意见不合等。参见龃jǔ。

像玉的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