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 | yǔ | ①鸟的毛:羽毛。羽绒。羽书。羽衣。羽扇。羽族(指鸟类)。羽旗。羽檄(羽书)。②鱼类或昆虫的翅膀,道教传说中指会飞的仙人:羽翼。羽翰(翅膀)。羽士(a.会飞的仙人;b.道士)。③箭上的羽毛,借指箭:羽猎。《孙膑兵法 兵情》矢,金在前,羽在后,故犀而善走。④古代五音(宫商角徵羽)之一,相当于简谱“6”。晋 陶潜《咏荆轲》:“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商声凄凉,羽声较激昂。)南朝梁 江淹 《别赋》:“琴羽张兮箫鼓陈,燕赵歌兮伤美人。”宋 欧阳修《送杨寘序》夫琴之为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为宫,细者为羽… |
羽葆 | yǔbǎo | ①古时葬礼仪仗的一种。以鸟羽聚于柄头如盖。明 陶宗仪《辍耕录·功布》:“大夫御柩以茅,诸侯以羽葆,天子以纛,指引前后左右,皆如功布之施为也。”②帝王仪仗中以鸟羽联缀为饰的华盖。亦泛指卤簿或作为天子的代称。仪仗名,以鸟羽为装饰。《礼记·杂记》:“匠人执羽葆御柩。”孔颖达疏:“羽葆者, 以鸟羽注于柄头,如盖,谓之羽葆。葆,谓盖也。”《汉书 王莽传下》“莽乃造华盖九重,高八丈一尺,金瑵羽葆。”《蜀书 先主传》先主少时,与宗中诸小儿於树下戏,言:“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聊斋志异 陆判》奉命祭西岳,道经华阴忽有舆从羽葆,驰冲卤簿。 |
羽纛 | yǔdào | 古代军队或仪仗队中以羽为饰的大旗。《杨家将 第二十九回》红尘起处兵军盛,白日昏时羽纛多。宋 曾巩《上人诗》:“烟沙轣轆高轩过,路上千人瞻羽纛。” |
羽化 | yǔhuà | ①谓昆虫由若虫或蛹化为成虫的过程。晋 干宝《搜神记卷十三》:“木蠹生虫,羽化为蝶。”宋 周密《齐东野语·姚乾父杂文》:“然卵生羽化,方孳育而未息;钻椽穴柱,不尽嚼而不已。”②指飞升成仙。《晋书·许迈传》:“玄自后莫测所终,好道者皆谓之羽化矣。”《资治通鉴 宋纪九》(王)僧虔泣曰,“吾兄(王僧绰)奉国以忠贞,抚我以慈爱,今日之事,苦不见及耳;若得同归九泉,犹羽化也。”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洣水》:“洣水东北有峩山县,东北又有武阳龙尾山,并仙者羽化之处。” 宋 苏轼《前赤壁赋》:“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巴金生:“或则希望白日羽化,或则祷祝上登天堂。”③用作道教徒死亡的婉辞。 |
羽化登仙 | yǔhuàdēngxiān | 古人传说仙人能飞升变化,把成仙喻为羽化。感觉身轻得似要离开尘世飘飞而去(这里有如道家羽化成仙的意思)。源自道教修炼到极致跳出生死轮回、生老病死,是谓羽化登仙。宋·苏轼《前赤壁赋》:“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老子认为人有幼、少、壮、老,就像自然界有春、夏、秋、冬一样,也雷同昆虫的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形态的变化。人死就像昆虫从蛹羽化为成虫那样,称之为羽化成仙。 |
羽箭 | yǔjiàn | 箭。因尾部缀鸟羽,故称。唐 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良相头上进贤冠,猛将腰间大羽箭。”宋 朱敦儒《朝中措词》:“雪猎星飞羽箭,春游花簇雕鞍。”明 宋应星《天工开物·弧矢》:“凡雕翎箭,行疾过鹰、鷂翎,十餘步而端正,能抗风吹。北虏羽箭多出此料。” |
羽括 | yǔkuò | 《孔子家语·子路初见》:“括而羽之,鏃而礪之,其入之不亦深乎!”括,箭的末端。后因以“羽括”谓锻炼,磨砺。《资治通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云梦之竹,天下之劲也;然而不矫揉,不羽括,则不能以入坚。” 宋 郑侠 《观孔义甫与谢致仕诗有感》诗:“父母教子勤,羽括而礪鏃。” |
羽林 | yǔlín | 羽林军又称羽林卫,是中国古代最为著名并且历史悠久的皇帝禁军。謂其如羽之疾,如林之多。不同的历史时期,其隶属系统、机构统领、职能权力和地位都不一样。《汉书 霍光传》光出都肄郎羽林,道上称跸,太官先置。 |
羽林郎 | yǔlínláng | ①禁军官名。置。掌宿卫、侍从。《后汉书 董卓列传》桓帝末,以六郡良家子为羽林郎,从中郎将张奂为军司马,共击汉阳叛羌,破之,拜郎中,赐缣九千匹。司马光《肥水之战》其良家子年二十已下,有材勇者,皆拜羽林郎。②乐府杂曲歌名。辛延年作。 |
羽毛 | yǔmáo | ①鸟类的毛。②鸟羽和兽毛,比喻人的名誉。比喻才能品德高尚的人,一羽即略见一斑。意思是凭一片羽毛,就能证实颇有威仪的鸯凤的整个躯体是极其绚丽多姿、令人神往的。唐 杜甫《咏怀古迹之五》:“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
羽旄 | yǔmáo | ①乐舞时所执的雉羽和旄牛尾。《礼记·乐记》:“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 郑玄注:“羽,翟羽;旄,旄牛尾。文舞所执。”《庄子·天道》:“鐘鼓之音,羽旄之容,乐之末也。” 宋 苏轼《九成台铭》:“使耳闻天籟,则凡有形有声者,皆吾羽旄、干戚、管磬、匏絃。”②古时常用鸟羽和旄牛尾为旗饰,故亦为旌旗的代称。《墨子·非攻中》:“今尝计军上竹箭、羽旄、幄幕、甲盾、拨劫,往而靡弊腐烂不反者,不可胜数。”《孟子·梁惠王下》:“今王田猎於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 宋 苏轼《送范纯粹守庆州诗》:“羽旄照城闕,谈笑安边隅。” 清 陈梦雷《秋兴诗之七》:“期门护蹕绕城皋,万乘长杨拥羽旄。” |
羽骑 | yǔqí | 羽林军的骑兵。《后汉书 刘表传》(公孙度)乘鸾辂九旒旄头羽骑。文选·扬雄《羽猎赋》:“羽骑营营,昈分殊事。”张铣注:“羽骑,羽林之骑。”唐 陈子昂《送著作佐郎崔融等从梁王东征序》:“蜺旄羽骑之殷,戈翻落日;突鬢蒙轮之勇,剑决浮云。”明 梁有誉《燕京感怀诗》:“材官羽骑多如雨,夜夜旄头倚剑看。”清 陈梦雷《秋兴诗之三》:“驛路秋残飞羽骑,荒城日落起寒烟。” |
羽人 | yǔrén | ①古官名。《周礼·地官·羽人》:“羽人掌以时徵羽翮之政于山泽之农,以当邦赋之政令。”《晏子春秋·外篇下十二》:“晏子不时而入见曰:‘盖闻君有所怒羽人。’公曰:‘然。色寡人,故将杀之。’”②神话中的飞仙。《楚辞·远游》:“仍羽人於丹丘兮,留不死之旧乡。”洪兴祖补注:“羽人,飞仙也。”晋 王嘉《拾遗记·唐尧》:“贯月查,亦谓挂星查,羽人栖息其上。”唐 杜甫《寄韩谏议注诗》:“星宫之君醉琼浆,羽人稀少不在旁。”③道家学仙,因称道士为羽人。唐 钱起《卧疾答刘道士诗》:“宝字比仙药,羽人寄柴荆。”明 梅鼎祚《玉合记·入道》:“来这华山云臺观做个羽人,明星夜礼,灵药朝修。”清 朱彝尊《同钱王过白云观分韵之一》:“偶寻樵子逕,因访羽人居。” |
羽山殛鲧 | yǔshānjígǔn | 相传尧舜时代,天下洪水为患。鲧奉帝命治水,鲧未得帝命,偷取珍宝“息壤”,采用围堵之法,谁知洪水越堵越大。鲧治水9年,劳而无功,又犯偷窃“息壤”之罪,帝派神将祝融将鲧杀死在羽山上,化用一眼山泉,名为殛鲧泉。 |
羽扇 | yǔshàn | 用鸟羽制成的扇子。参见“羽扇纶巾”。 |
羽扇纶巾 | yǔshàn’guānjīn | 《太平御览卷七○二》引晋 裴启《语林》:“诸葛武侯与宣王在渭滨将战,武侯乘素舆,葛巾,白羽扇,指挥三军。”后因以“羽扇纶巾”谓大将指挥若定潇洒从容。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明 沉采《千金记·登拜》:“整乾坤,清四海,怎肯教鱼龙一混。得志也,羽扇纶巾,再不去践长途,客身难进。”清 李渔《玉搔头·擒王》:“伐罪安民,军机宜迅,兼程进。羽扇纶巾,令下山河震。” |
羽觞 | yǔshāng | 古代一种酒器。作鸟雀状,左右形如两翼。一说,插鸟羽于觞,促人速饮。《楚辞·招魂》:“瑶浆蜜勺,实羽觴些。”王逸注:“羽,翠羽也。觴,觚也。”洪兴祖补注:“杯上缀羽,以速饮也。一云作生爵形,实曰觴,虚曰觶。”《汉书·外戚传下·孝成班倢伃》:“顾左右兮和颜,酌羽觴兮销忧。”颜师古注引孟康曰:“羽觴,爵也,作生爵形,有头尾羽翼。”唐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觴而醉月。”宋 辛弃疾《满江红·再用前韵题冷泉亭词》:“便小驻千骑雍容,羽觴飞急。” |
羽士 | yǔshì | 同义词:道士。道士的别称。《西游记第七三回》道心一片隐轰雷,伏虎降龙真羽士。 |
羽书 | yǔshū | 古代插有鸟羽的紧急军事文书。唐 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诗:“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唐 高适《燕歌行》:“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资治通鉴 唐纪三十三》(安)思义曰:“昨暮羽书已去,计其(史思明)先锋来晨必至,而大军继之,不可不留意也。” |
羽卫 | yǔwèi | 帝王的卫队和仪仗。《资治通鉴 唐纪十四》(646年)十二月,己丑,群臣累请封禅;从之。诏造羽卫送洛阳宫。唐 薛存诚《东都父老望幸诗》:“鸞舆秦地久,羽卫洛阳空。”《旧唐书·赵隐传》:“德宗幸奉天,时仓卒变起,羽卫不集。”宋 曾巩《里社诗》:“年年属车九重出,羽卫千人万人从。” |
羽檄 | yǔxí | 古代军事文书,插鸟羽以示紧急,必须迅速传递。《史记·韩信卢绾列传》:“陈豨反,邯郸以北皆豨有,吾以羽檄徵天下兵,未有至者,今唯独邯郸中兵耳。”裴駰集解:“魏武帝奏事曰:‘今边有小警,輒露檄插羽,飞羽檄之意也。’推其言,则以鸟羽插檄书,谓之羽檄,取其急速若飞鸟也。”三国魏 曹植《白马篇》:“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资治通鉴 魏纪四》(魏)延、(杨)仪各相表叛逆,一日之中,羽檄交至。晋 左思《咏史之一》:“边城苦鸣鏑,羽檄飞京都。”《资治通鉴 后汉纪三》俟城中无食,公帑家财皆竭,然后进梯冲以逼之,飞羽檄以招之。唐 王维《老将行》:“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儒林外史 第八回》:“王太守接了羽檄文书,星速赴南赣到任。” 郁达夫《庚辰元日闻南宁捷报醉胡社长宅和益吾老岁晚感怀原韵》:“羽檄连翩至,愁怀次第开。” |
羽檄飞驰 | yǔxǐfēichí | 插上鸟羽的紧急文书。比喻军情紧急。《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六十三》虽今暂无事,安知一日不羽檄飞驰,以济王为辞,以讨君侧之恶为名! |
羽野 | yǔyě | 参见羽山殛鲧yǔshānjígǔn |
羽仪 | yǔyí | ①《易·渐》:“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孔颖达疏:“处高而能不以位自累,则其羽可用为物之仪表,可贵可法也。”后因以“羽仪”比喻居高位而有才德,被人尊重或堪为楷模。②犹翼翅。③引申为辅翼。④仪仗中以羽毛装饰的旌旗之类。⑤指帝王卫队。《宋书 本纪武帝下》时徐羡之住西州,尝思羡之,便步出西掖门;羽仪络绎追随,已出西明门矣。《宋书 卷九 后废帝纪》羽仪追之恆不及,又各虑祸,亦不敢追寻,唯整部伍,别在一处瞻望而已。《南史 本纪卷四高帝纪上》(王敬则)仍呼虎贲剑戟羽仪,手自取白纱帽加帝首,令帝即位。《北史 本纪卷十北周宣皇帝宇文赟》羽仪仗卫,晨出夜还。 |
羽翼 | yǔyì | ①禽鸟的翼翅。《管子·霸形》:“寡人之有仲父也,犹飞鸿之有羽翼也。”汉 严忌《哀时命》:“势不能凌波以径度兮,又无羽翼而高翔。”南朝宋 鲍照《拟行路难诗之六》:“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唐 杜甫《梦李白诗之一》:“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明 刘基《次韵和脱因宗道感兴》:“路远无羽翼,何由得飞还?”太平天囯 洪大全《临江仙》词:“几时舒羽翼,万里取长风。”②指飞翔。宋 王安石《鸱》诗:“不知羽翼青冥上,腐鼠相随势亦高。”③辅佐;维护。指辅佐的人或力量。《吕氏春秋·举难》:“(魏文侯)以私胜公,衰国之政也。然而名号显荣者,三士羽翼之也。”高诱注:“羽翼,佐之。”《晋书 载记第十三章符坚传》王猛、吕婆楼、强汪、梁平老等并有王佐之才,为其羽翼。《南史 本纪卷四高帝纪上》将军以顾命之重,此是艰难之日,而深尚从容,废省羽翼,一朝事至,悔可追乎!《续资治通鉴 卷第九十六》(宋钦宗)诏:群臣庶士,亦当讲孔、孟之正道,察王安石旧说之不当者,羽翼朕志,以济中兴。《三国志·蜀志·姜维传》:“维自以练西方风俗,兼负其才武,欲诱诸羌胡以为羽翼,谓自陇以西,可断而有也。”④党羽。宋 司马光《涑水记闻》卷八:“柔而易制者升为心腹,姦而可使者保为羽翼。” |
羽翼丰满 | yǔyìfēngmǎn | 小鸟的羽毛已经长全。比喻已经成熟或力量相当强大。不要等到他羽翼丰满时再采取行动 |
祤 | yǔ | 祋祤:古县名,在今中国陕西省耀县东。参见“祋祤duìy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