宥 | yòu | 宽免:欲杀先宥。《左传 楚归晋知罃》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其民,各惩其忿,以相宥也,两释累囚,以成其好。《左传 祁奚请免叔向》犹将十世宥之,以劝能者。《资治通鉴 汉纪十九》然则虽有死罪,犹将宥之,况罪不足以死乎!《资治通鉴 汉纪二十六》故上思其言而宥之。《资治通鉴 汉纪三十五》帝虽制御功臣,而每能回容,宥其小失。《晋书 武帝纪》下令宽刑宥罪,抚众息役,国内行服三日。《陈书 本纪卷六后主陈叔宝》(高祖陈霸先)或取士于仇雠,或擢才于亡命,掩其受金之过,宥其吠尧之罪。《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八》古者置刑,王者言宥而有司执法。宋 苏轼《刑赏忠厚之至论》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清 龚自珍《题王子梅盗诗图 诗》:“我喜攻人短,君当宥狂直。”参见“降宥”、“在宥”。 |
宥密 | yòumì | ①谓存心仁厚宁静。②深密;机密。③引申指隐密之地。《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一》(汤)况鹏举位居宥密,执权甚重,若不急去,其害有甚于秦桧。《续资治通鉴 元纪十二》监察御史言其(洪君祥)曩居宥密,以贪贿罢黜,宜别选贤能代之,不报。④指枢密院。借指机要官员,枢密使等。《续资治通鉴 宋纪七十八》硃光庭奏言:“蔡确、章惇、韩缜,宜令解机务;司马光、范纯仁,宜进之宰辅;韩维宜置之宥密。退三奸于外以清百辟,进三贤于内以赞万几,太平之风,自兹始矣。”《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二十九》右谏议大夫林大鼐,亦论“(章)厦(签书枢密院事)斗筲小器,一旦致身宥密之地,议论喧然,皆曰章新妇也作两府,言厦为人踧无仪矩也。” |
宥赦 | yòushè | 宽恕;赦免。《国语·吴语》:“昔者越国见祸,得罪於天王。天王亲趋玉趾,以心孤勾践,而又宥赦之。”《韩非子·八说》:“不忍则罚多宥赦;好与则赏多无功。”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齐天大圣》:“因汝无状,以菩萨刀穿汝脛股,犹不自悔,嘖有烦言,本宜送拔舌狱,念汝一生刚鯁,姑置宥赦。” |
宥罪 | yòuzuì | 赦免罪过。《易·解》:“象曰:雷雨作,解,君子以赦过宥罪。”孔颖达疏:“过轻则赦,罪重则宥,皆解缓之义也。”《晋书·孝武帝纪》:“思所以议狱缓死,赦过宥罪,庶因大变,与之更始。”南朝梁 任昉《禅梁玺书》:“待旦同乎殷后,日昃过於周文,风化肃穆,礼乐交畅,加以赦过宥罪,神武不杀,盛德昭於景纬,至义感於鬼神。”清 俞樾《茶香室三钞·葛诚》:“葛成慷慨就狱,后得宥罪。”参见“赦过宥罪”。 |
侑 | yòu | ①相助。在筵席旁助兴,劝人吃喝:侑食。侑饮。侑觞。《贵妃艳史演义第二章》:今蒙陛下垂爱,愿奏玉笛,以侑一觞。东坡一夕与群贤在私署,有名姬侑酒,欢饮甚畅。②配享;从祀。《续资治通鉴 宋纪五十四》去年八月八日诏书:‘今次南郊,三圣并侑,后次却依旧礼。’未逾旬日,复有‘今后每遇南郊三圣并侑’之诏。③古同"宥",宽赦。 |
侑酒 | yòujiǔ | 为饮酒者助兴。宋 孔平仲《孔氏谈苑·南朝峭汉》:“自来奉使北朝,礼遇之厚,无如王拱辰。预钓鱼放鹘之会,皇帝亲御琵琶以侑酒。” 《聊斋志异 西湖主》梁(子俊)欲再诘,(陈)生遽命歌以侑酒。 |
侑觞 | yòushānɡ | 一指劝酒佐助饮兴,二指佐餐下酒。侑:相助。在筵席旁助兴,劝人吃喝。觞:古代酒器。宋 刘过《唐多令 序》安远楼小集,侑觞歌板之姬黄其姓者,乞词于龙洲道人,为赋此《唐多令》。《聊斋志异 白于玉》美人辄笑避。白令度曲侑觞。 |
侑食 | yòushí | ①被列为书面文言词语,意思是"劝食"。然而,作为一种祭仪,"侑食"现在不只是在陕北,在江西、四川等若干地方都有。这个词在当代民间已经具有一种祭祀仪式专用名词的性质了。《周礼·天官·膳夫》:"以乐侑食,膳夫授祭。"汉·郑玄注:"侑,犹劝也。"《诗经·小雅·楚茨》:"以为酒食,以享以祀,以妥以侑,以介景服。"《集韵》:"侑,劝食。"②附祭。宋 苏轼议富弼配享状:国朝祖宗以来,皆以名臣侑食清庙。《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六十七》(徐)侨又请从祀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以赵汝愚侑食宁宗,帝皆听纳。 |
囿 | yòu | ①养动物的园子:鹿囿,园囿。囿有林池。参见“灵囿”。《左传 齐桓公伐楚盟屈完》齐侯与蔡姬乘舟于囿,荡公。宋 苏洵《张益州画像记》公(张方平)在西囿,草木骈骈。《庄子·徐无鬼》濡需者,豕虱是也,择疏鬣长毛,自以为广宫大囿。②局限,被限制:囿于成见,拘囿。《庄子·徐无鬼》皆囿于物者也。《庄子·则阳》从师而不囿,得其随成。《庄子·天下》桓团、公孙龙辩者之徒,饰人之心,易人之意,能胜人之口,不能服人之心,辩者之囿也。参见“拘囿”“鹿囿”。 |
囿于成见 | yòuyúchéngjiàn | 局限于原有的看法。我们不能囿于成见,要用于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