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īn

①接近,将,临:濒近。《续资治通鉴 宋纪第一百四十八》浙西诸州豪宗大姓,于濒湖陂荡各占为田,名曰塘田。②临近(某种不好的境地):濒危。濒死。濒于灭亡。濒分手边缘。《明史卷八 仁宗》然中遘媒孽,濒于危疑者屡矣,而终以诚敬获全。《清史稿卷十八宣宗本纪三》所谓有君而无臣,能将顺而不能匡救。国步之濒,肇端於此。呜呼,悕矣!

濒河

bīnhé

靠近大河或河流的边上。《汉书 王莽传中》濒河郡蝗生。参见“海濒”。

bīn

文质兼备。彬彬:形容文雅,如“彬彬有礼”。彬驳(文采错杂的样子);彬彬君子(文质兼备的人);彬彬济济(人才盛多的样子)文雅的样子。

彬彬

bīnbīn

①文质兼备貌。《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何晏 集解引包咸曰:“彬彬,文质相半之貌。” 姚华《论文后编·源流》:“故一家一书,輒数千万言,文质间出,而不能相融也,史野参半,而不能互调也。彬彬之选,惟诗书当之,下此则失。”②美盛貌;萃集貌。《汉书·司马迁传》:“兴,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 张苍为章程,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诗书往往间出。”《晋书·江统孙绰等传赞》:“彬彬藻思,绰冠羣英。”明 方孝孺《题济宁张氏墓铭后》:“当中原文献盛时,荐绅大儒彬彬多齐鲁之士。”③文雅貌。见“彬彬有礼”。

彬彬有礼

bīnbīnyǒulǐ

文雅而有礼貌。 邹韬奋《患难馀生记》第一章:陈氏闻报,亲至车旁迎接,身穿灰蓝色绸衫,彬彬有礼,看上去却好象乡间来的一位财主士绅。

彬蔚

bīnwèi

富有文采。陆机《文赋》:颂优游以彬蔚,论精微而朗畅。

bīn

璘(lín:玉的光彩。

bīn

①古同“”,古地名,在今中国陕西省旬邑县。《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六十五》(金主完颜守绪)谓白华曰:汝往邠州,六日能往复乎?《聊斋志异 翩翩》罗子浮,邠人。父母俱蚤世。②邠县,在中国陕西省。今作“彬县”。③古通“”,有文彩:“斐如邠如,虎豹文如。”④姓。

bīn I.

 “玉”和“分”联合起来表示“分玉”、“把一件完整的玉器剖开,分成两半”。本义:一剖为二的玉器。 一种玉的花纹,玉的纹理。参见“玢豳”。② 火成岩的一种:玢岩。II.参见fēn

玢豳

bīnbīn

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玫瑰碧琳,珊瑚丛生,珉玉旁唐,玢豳文磷。”郭璞注:“玢豳,文理貌也。”

bīn

古地名,在今中国陕西省旬邑县西南。《庄子·让王大王亶父居豳,狄人攻之。《晋纪总论》至于公刘,遭夏人之乱,去邰之豳,身服厥劳。《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五十》庚寅,金御史大夫曹王永功罢,以豳王永成为御史大夫。②豳风,是《诗经》十五国风之一。共七篇,为先秦时代豳地华夏族民歌

豳诗

bīnshī

指《诗·豳风·七月》。《周礼·春官·籥章》:“中春,昼击土鼓,龡豳诗,以逆暑。”郑玄注:“豳诗,豳风·七月也。吹之者,以籥为之声,七月言寒暑之事,迎气,歌其类也,此‘风’也而言‘诗’,‘诗’总名也。”宋 姜夔《齐天乐 蟋蟀》:“豳诗漫与,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严复《救亡决论》:“且何必西士,即如其言,则豳诗之所歌,禹贡之所载,何一不足令此子病生。”

bīn

本意为文武兼备,无其他引申义。斌斌,同彬彬,文雅的样子;富有文采;文采鲜明;文武兼备。现多用于人名。

bīn

亦可读作: bān biàn fèn pìn文采貌。《埤苍》璘㻞,文采貌。《前汉·扬雄传》壁马犀之瞵㻞。《注》瞵㻞,文貌。言以马脑犀角饰殿之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