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ōu

①美好的,出众的:优良。优等。②古代指演剧的人:优伶。俳优(滑稽杂耍艺人)。《晋书 景帝纪》皇帝春秋已长,未亲万机,日使小优郭怀、袁信等裸袒淫戏。③充足,富裕:优裕(富裕,充足)。优厚。优惠。优遇。养尊处优(处于尊贵的地位,过着优裕的生活,用于贬义)。④优待;嘉奖。表扬。晋 刘琨《劝进表》帝(司马睿)优令答之。语在琨传。

优长yōucháng

形容优异,杰出。名词,优点;长处。公司对优长的员工进行嘉奖,激励了其他员工,大大提高了效率。《红楼梦第二回》虽才干优长,未免有贪酷之弊,且又恃才侮上,那些官员皆侧目而视。

优崇

yōuchóng

①优待而尊崇之。《三国志·魏志·王肃传》:“公之奉魏,不敢不尽节。魏之待公,优崇而不臣。”《晋书 武帝纪》陈留王(曹奂)操尚谦冲,每事辄表,非所以优崇之也。《晋书·淮南忠壮王允传》:“转为太尉,外示优崇,实夺其兵也。”《旧唐书·德宗纪上》:“此诚文武勋臣出入转迁之地,宜增禄秩,以示优崇。”《清史稿·礼志七》:“遣子孙、宗室执爵授饮,分给食品,諭毋起立,以示优崇。”②优厚。《隋书·袁充传》:“上大悦,赏赐优崇,儕辈莫之比。”《明史·祁秉忠传》:“自辽左军兴,总兵官阵亡者凡十有四人……朝端卹,俱极优崇。”

优贷

yōudài

宽容,宽恕。后书·袁安传:“云以大臣边,不宜负信於戎狄,还之足示中国优贷,而使边人得安,诚便。”《宋书·谢述传》:“雍州刺史张邵以黷货下廷尉,将致大辟,述 表陈邵先朝旧勋,宜蒙优贷,文帝手詔酬纳焉。” 唐 韩愈《顺宗实录一》:“宜加贬黜,用申邦宪;尚从优贷,俾佐远藩。”

优复

yōufù

给予优待,免除租赋、徭役。《后汉书·明帝纪》:“常山三老言於帝曰:‘上生於元氏,顾蒙优復。’詔曰:‘……其復元氏县田租更赋六岁。’”《晋书 元帝纪》昔汉高祖以沛为汤沐邑,光武亦复南顿,优复之科一依汉氏故事。《晋书 符坚载纪上》三五取丁,优复三年无税租。《魏书·韩备传》:“先是,河外未宾,民多去就,故权立东青州为招怀之本,新附之民,咸受优復。”《汉书·食货志下》“兵革数动,民多买復”唐 颜师古注:“入财於官,以取优復。”

优改

yōugǎi

指晋升官职。《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七年》:“(王仁琛)曏/缘旧恩,已获优改,今若再蒙超奖,遂於诸人不类。”

优假

yōujiǎ

①宽容;宽待。《后汉书·刘恺传》:“(愷)以当袭般爵,让与弟宪,遁逃避封。久之,章和中,有司奏请絶愷国,肃宗美其义,特优假之。”《资治通鉴 唐纪五十八》初,上(穆宗李恒)在东宫,闻天下厌苦宪宗用兵,故即位,务优假将卒以求姑息。宋 欧阳修《论逐路取人札子》:“西北之士,学业不及东南,当发解时,又十倍优假之,盖其初选已滥矣。”《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二十年》:“筠自御史斥去,会衢州闕守,帝諭秦檜曰:‘臺諫无大过恶,当优假之以来言者。’”②优待照顾。《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七年》:“选人宗(宋)元超于吏部自言侍中璟(宋璟)之叔父,冀得优假。”

优借

yōujiè

①优待,借重。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涉务》:“晋朝南渡,优借士族,故江南冠带,有才干者,擢为令僕已下尚书郎、中书舍人已上,掌机要。”唐 孟棨《本事诗·情感》:“时吒利初立功,代宗方优借。”②宽容,宽假。《资治通鉴 梁纪三》上(梁武帝)敦睦九族,优借朝士,有犯罪者,皆屈法申之。《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二年》:“夏州边镇,朝廷向来每加优借,府州褊小,得失不繫重轻,且宜抚諭 彝兴 ,庶全大体。”宋 司马光 《辞入对小殿札子》:“以臣劝君,其罪至大,緃陛下优借,而天威咫尺,恐陨越随之。”

优乐

yōulè

嬉戏和娱乐。唐 柳宗元《桐叶封弟辩》:“吾意周公辅成王,宜以道,从容优乐,要归之大中而已,不必逢其失而为之辞。”

优礼

yōulǐ

优待礼遇。《汉书·刘向传》:“上以我先帝旧臣,每进见常加优礼,吾而不言,孰当言者?”《陈书·儒林传·王元规》:“简文之在东宫,引为宾客,每令讲论,甚见优礼。”宋 欧阳修《归田录卷一》:“其后公守秦 ,益常辟以自随,优礼特异。”《续资治通鉴 元纪一》贾似道专国,每优礼文士而轻武臣,臣等久积不平,故望风送款。李劼人《死水微澜第二部分二》:“这位被优礼的客人,大概为答报他的盛情起见,便给他做起媒来。”

优劣得所

yōulièdesuǒ

指好的差的各得其所,你我一起做这件事,我们优劣得所。三国蜀 诸葛亮《出师表/前出师表》: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优伶

yōulíng

优,俳优;伶,乐工。指古时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后指戏曲演员。《红楼梦 第33回》:贾政一见,眼都红紫了,也不暇问他在外流荡优伶,表赠私物,在家荒疏学业,淫辱母婢等语。参见“伶人”。

优孟衣冠

yōumèngyīguān

春秋时楚国艺人优孟善于滑稽讽谏;楚国宰相孙叔敖死后;他的儿子很穷;优孟穿着孙叔敖的衣冠去见楚庄王;模仿孙叔敖的神态动作;楚庄王终于感悟;封赠了叔敖之子。后指登场演戏;也指假扮成古人或模仿别人。梅兰芳之所以能唱功出众,这与他小时候在戏班里优孟衣冠熏陶有很大关系。明 郑仲夔《耳新 立言》:“夫优孟衣冠,徒刻画于形似,终逊真神耳。”

优敏yōumǐn

博洽通达。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王褒地胄清华,才学优敏,后虽入关,亦被礼遇。”南朝陈 徐陵《荐陆琼书》:“新安王文学陆琼见识优敏,文史足用。”《周书·崔猷传》:“子仲方,字不齐,早知名,机神颖悟,文学优敏。”

优婆夷yōupóyí

①梵语。指在家中奉佛的女子。②指出家的女子。《花月痕第三十五回》大家见姚氏有些年纪,寓在优婆夷寺焚修,比本寺的姑子龙勤,所以延他主持玉华宫香火。

优洽

yōuqià

优厚。《陈书·杜稜传》:“稜歷事三帝,竝见恩宠。末年不预征役,优游京师,赏赐优洽。”《隋书·裴蕴传》:“即日拜开府仪同三司,礼赐优洽。”

优饶

yōuráo

①富裕,充裕。《后汉书·仲长统传》:“君子非自农桑以求衣食者也,蓄积非横赋敛以取优饶者也。” 晋 常璩《华阳国志·巴志》:“屡获丰年,民歌之曰:‘习习晨风动,澍雨润我苗。我后卹时务,我民以优饶。’”②宽容,优待。《后汉书·刘隆传》:“詔下州郡检覈其事而刺史太守多不平均,或优饶豪右,侵刻羸弱,百姓嗟怨,遮道号呼。”《三国志·吴志·孙休传》“丹阳太守李衡” 裴松之注引 晋 习凿齿襄阳记:“可自囚诣狱,表列前失,显求受罪。如此,乃当逆见优饶,非但直活而已。”《北齐书·文苑传·樊逊》:“逊少学,常为兄仲优饶。”

优人

yōurén

优子,古代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又有优人名施者,少年美姿,伶俐多智,能言快语,献公尤嬖之,出入宫禁,不知防范。《资治通鉴 唐纪六十七》丁巳,至泗州。刺史杜飨之于场,优人致辞;徐卒以为玩己,擒优人,欲斩之,坐者惊散。

优容

yōuróng

①宽待,宽容。《汉书·何武传》:“九江太守戴圣,礼经号小戴者也。行治多不法,前刺史以其大儒,优容之。”《晋书·傅玄传》:“玄应对所问·陈事切直,虽不尽施行,而常见优容。”宣和遗事前集:“曹辅心在忧君,言甚鯁直,陛下不能优容,远加窜逐。” 陆贽曰:谏者虽辞情鄙拙,亦当优容以开言路,若震之以威,折之以辩,则臣下何敢尽言。鲁迅《书信集·致胡适》:“其实则凡新青年同人所作的作品,无论如何宣言,官场总是头痛,不会优容的。”②安闲自得貌。《太平广记 卷二五二》引《抒情诗·李曜》:“吴答曰:‘曳履优容日日欢,须言达德倍汍澜。’”

优柔寡断

yōuróuguǎduàn

优柔:迟疑不决;寡:少;断:决断。形容做事拿不定主意;缺少决断。他做什么事都没有主见,是一个优柔寡断的人。先秦 韩非《韩非子 亡征》:“缓心而无成,柔茹而寡断,好恶无决,而无所定立者,可亡也。”

优赡

yōushàn

①渊博丰富。《后汉书·蔡邕传》:"夫夫有逸羣之才,人人有优赡之智。"南朝 梁简文帝《与湘东王论王规令》:"文辨纵横,才学优赡。"《续资治通鉴 宋纪二十》故事,京府解十人已上,谓之等甲,非文业优赡有名称者不取。②优美而充实。清 俞樾《茶香室续钞·明初抑南人重北人》:"惟当以器识远大,学问该博,文章优赡者充之。"③充足,富厚。唐 韩愈《与袁相公书》:"诸弟皆优赡有馀,而宗师妻子常寒露饥馁。"宋 陆游《南唐书·皇甫继勋传》:"资产优赡,名园甲第,冠于金陵。"

优殊

yōushū

优异,特别好。《资治通鉴 齐纪一》经艺优殊者,待以不次。宋 欧阳修谢致仕表:“宠命优殊,特加于常品。”《宋史·选举志六》:“凡改秩迁资,必视举任有无,以为应否;至其职任优殊,则又随事立目,往往特詔公卿、部刺史……扬其才识而任其能否。”

优僮

yōutóng

“家伎”。豪门大户家中所蓄养的歌妓。僮:僮子(童子。指未成年的人);僮女(童女,少女);僮男(童男,少年);僮儿(男孩);僮谣(即童谣)青年演唱艺人。《十六国春秋辑补·后赵录·石虎传》石虎郑后名樱桃,晋冗从仆射郑世达家妓也。在众猥妓中,虎数叹其貌于太后,太后给之。《聊斋志异 韦公子》一日,过西安,见优僮罗惠卿,年十六七,秀丽如好女,悦之。

优渥

yōuwò

①雨水充足。明 张居正《贺灵雨表六》:“臣等叨依禁从,快睹嘉祯,愧无涓滴之酬,喜有优渥之霈。” ②优裕,丰厚。优厚。指待遇好。礼赠优渥。禀赋优渥。晋 李密《陈情事表》:“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资治通鉴 唐纪二十七》上(玄宗李隆基)或登楼,闻王奏乐,则召升楼同宴,或幸其所居尽欢,赏赉优渥。《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七十二》呼必赉/忽必烈称其(张德辉)字辉甫而不名,赐坐,赠赉优渥。《聊斋志异 莲花公主》臣蒙优渥,不觉过醉,仪节失次,幸能垂宥。

优戏

yōuxì

把“优”称为戏剧演员,在我国由来已久。但这种说法其实并不科学。“优”的职业,与“倡”、“俳”相通。《说文》:“优,倡也。”段注:“倡者乐也,谓作妓者,即所谓俳优也。”《聊斋志异 桓侯》先是,村中岁岁赛社于桓侯之庙,斩牲优戏,以为戍规,刘其首善者也。

优贤

yōuxián

优待、礼遇贤者。《续资治通鉴 宋纪六》(赵匡胤)诏曰:“昔西汉求吏民之明经术者,令与计偕,县次续食,盖优贤之道也。宋 苏轼《札子·论文彦博吕公著辞免不拜恩命事》:"令来彦博、公著今后免拜指麾,自是朝廷优贤贵老,度越今古,无可议者。"《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五十四》(朱熹)以疾再乞休致,(宋宁宗赵扩)诏:“辞职谢事,非朕优贤之意,依旧秘阁修撰。”明 方孝孺《与郑叔度书》之五:"国家加恩宇内,养老恤孤,如指所属,以旌善(表彰美善)优贤为本。

优笑

yōuxiào

①俳优。优人以戏谑为业,其言语动作滑稽可笑,故称。耳不闻优笑。《国语·齐语》:"优笑在前,贤材在后。是以国家不日引,不月长。"韦昭 注:"优笑,倡俳也。"②戏谑,逗人笑。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傀儡子》:"其引歌舞有郭郎者,发正秃,善优笑,闾里呼为'郭郎',凡戏场必在俳儿之首也。"《太平广记》卷二四一引《王氏闻见录·王承休》:"蜀后主王衍宦官王承休,后主以优笑狎昵见宠。"《续资治通鉴 宋纪二十七》帝以佛舍中烹饪优笑,有亏恭洁,乃令内臣度馆于显敞者易之。③指戏谑之言。《新唐书·元稹传》目不阅淫艳,耳不闻优笑,居不近庸邪,玩不备珍异。

优叙

yōuxù

从优叙功;晋升官职。《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十九》朕(宋高宗)之故人,所存无几,(汪)伯彦宜与优叙。明 袁可立《报毛文龙战事疏》然其分兵设奇,举火设炮,使奴东西奔驰,如弄于股掌之上,当优叙以为用谋者之劝。《清史稿卷二十四 德宗本纪二》以新建陆军训练有效,予袁世凯优叙。

优佚

yōuyì

富裕安逸。宋 曾巩《襄州到任表》小艺片言之善,偏长一曲之材,皆欲养成,未尝弃废。故令优佚,俯及孤蒙。《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卿等年老,以此职优佚,宜勉之。清 褚人获《坚瓠十集·是他家属》唐冯衮牧苏州,江外优佚,暇日多纵饮博。

优优

yōuyōu

①宽和貌。《诗·商颂·长发》:“敷政优优,百禄是遒。” 毛传:“优优,和也。”《淮南子·时则训》:“优优简简,百怨不起,规度不失,生气乃理,衡之为度也。” 宋 欧阳修《桐花诗》:“优优潁川守,能致凤凰来。” ②丰多美盛貌。《礼记·中庸》:“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宋 王安石《给事中赠尚书工部侍郎孔公墓志铭》:“考终厥位,宠禄优优,维皇好直,是锡公休。” 王闿运《衡阳县志 序》:“佐才优优,学馆临流,渊道明惠,枹鼓是遒。” ③安逸;闲适。唐 卢照邻《五悲之五》:“呜呼!优优羣品,遑遑众人,虽凿其窍,未知其身。” 清 汪懋麟《送力臣都谏假归扬州诗》:“是时春气和,况乃客怀静。此行何优优,惜别徒耿耿。” ④雍容自得貌。 明 宋濂《故永丰刘府君墓志铭》:“其称府君有曰:温柔而慎密,明辨而近恕,优优乎有士君子之风。” 明 张居正《来雁说》:“彼舍人优优委蛇,迺矜矜于休姱。”

优游

yōuyóu

①悠闲自得。优游闲暇。优游作息。《诗·大雅·卷阿》:“伴奂尔游矣,优游尔休矣。”三国魏 嵇康《赠秀才入军诗之一》:“俛仰慷慨,优游容与。”《资治通鉴 汉纪二十》优游宽容,使得并进《后汉书 光武帝纪下》承间谏曰:“陛下有禹、汤之明,而失黄、老养性之福,愿颐爱精神,优游自宁。”《晋书 葛洪传》在山积年,优游闲养,著述不辍。《资治通鉴 宋纪一》如此,则陛下(指拓跋嗣)可以优游无为,颐神养寿。《魏书 献文帝拓跋弘纪》:“其践升帝位,克广洪业,以光祖宗之烈,使朕优游履道,颐神养性,可不善欤?”“时以文明(指冯太后)摄事,优游恭己,玄览独得,著自不言,神契所标,固以符于冥化。”宋 苏轼《喜雨亭记》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宋 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然幸得赐归待选,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以益治其文,且学为政。清 王韬《淞滨琐话 自序》:“优游恬适,舒畅怡悦,所以养乎心者也。”冰心《寄小读者 二四》:“几百个乘客在舟上优游谈笑,说着乘风破浪,以为人人都过着最闲适的光阴。”②谓使……悠闲,休养。《晏子春秋·内问下十八》:“事惰君者,优游其身以没其世,力不能则去。”宋 苏洵《心术》:“将战养其力……丰犒而优游之。”③谓悠闲地居其中。《后汉书·班固传》:“则将军养志和神,优游庙堂,光名宣於当世,遗烈著於无穷。”隋 杨素《赠薛播州诗之七》:“栖迟茂陵下,优游沧海曲。”宋 欧阳修《归田录》自序:“为子计者,谓宜乞身於朝,退避荣宠,而优游田亩,尽其天年。”清 葆光子《物妖志·琴》:“妾本曹刺史 之女,幸得仙术,优游洞天;但凡心未除,遭此降謫。”④游玩。唐 元稹《春馀遣兴 诗》:“恭扶瑞藤杖,步屧恣优游。” 宋 司马光《和子骏洛中书事》:“西都自古繁华地,冠盖优游萃五方。”郭沫若《漆园吏游梁上》:“鱼儿一对对地衔尾接首在水里面优游。”⑤从容,不急迫。晋 袁宏《纪·灵帝纪下》:“僕愿先生优游俯仰,贵处可否之间。”宋 苏轼《贾谊论》:“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絳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宋 张孝祥《水调歌头 和庞佑父》:“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王闿运《拟李鸿章陈苗事折子》:“优游而待之,何其暇也。”⑥优容,宽待。《汉书·楚元王传》:“今陛下开三代之业,招文学之士,优游宽容,使得并进。”《资治通鉴 汉纪四十二》虽苦口逆耳,不得事实,且优游宽容,以示圣朝无讳之美。⑦富裕,宽裕。宋 箫德藻《樵夫》:“一担干柴古渡头,盘缠一日颇优游。”⑧作事犹豫,不果决。《后汉书 袁绍传》而州郡牧守,竞盗声名,怀持二端,优游顾望,皆列土锡圭,跨州连郡,是以远近狐疑,议论纷错者也。

优游涵泳

yōuyóuhányǒng

谓从容求索,深入体会。春秋鲁·孔丘《论语·为政》:“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朱熹集注引胡氏曰:“圣人言此,一以示学者当优游涵泳,不可躐等而进。”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温故知新说》:“夫曰‘温故而知新’者,先温故而后知新也。优游涵泳于故业之中,而新知忽涌焉。”

优游自在

yōuyóuzìzài

悠闲舒适。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二回:“太平无事,尚可优游自在,一旦有警,早已吓得意乱心慌,等到上头派了下来,更把他急的走头无路。”茅盾《森林中的绅士》:“但正像我们的可敬的绅士们尽管‘得天独厚’,优游自在,却也常常要无病呻吟一样,豪猪也喜欢这调门。”

优与

yōuyǔ

①从优给予。宋 王栐《燕翼诒谋录 卷五》:“御史中丞贾昌朝上言,臣僚年七十筋力衰者,优与改官致仕。”《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年》:“胁从之徒,一切不问。如从中自併及投首领,当议优与推恩。”《资治通鉴 魏纪三》昔孝文(汉文帝)卑辞匈奴,先帝(刘备)优与吴盟,皆应权通变,深思远益,非若匹夫之忿者也。②谓宽容。明陈德文刻《阮嗣宗集 叙》:“恶如师昭,且优与而保持之矣。”

优哉游

yōuzāiyóuzāi

形容从容自得,悠闲无事。《诗·小雅·采菽》:“优哉游哉,亦是戾矣。” 《左传 祁奚请免叔向》叔向曰:“与其死亡若何?诗曰:‘优哉游哉,聊以卒岁。’知也。” 三国魏 阮籍《咏怀诗之一》:“优哉游哉,爰居爰处。”宋 苏轼《观棋诗》:“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优哉游哉,聊復尔耳。”

优诏

yōuzhào

褒美嘉奖的诏书。优诏褒答。《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苍)声望日重,意不自安,上疏归职……帝优詔不听。”《南齐书·张欣泰传》:“上书陈便宜二十条,其一条言宜毁废塔寺。帝竝优詔报答。”唐 白居易《唐赠尚书工部侍郎张公神道碑铭》:“优詔褒美,特授密县主簿。”唐 刘长卿《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张际亮《迁延诗》:“捷书互报中朝贺,优詔仍蒙上赏颁。”《资治通鉴 汉纪二十二》上少而亲倚凤,弗忍废,乃优诏报凤,强起之。《资治通鉴 宋纪三》春,正月,王弘上表乞解州、录,以授彭城王义康,(刘宋文)帝优诏不许。《续资治通鉴 宋纪二》南唐主煜遣中书侍郎冯谧来进金银缯彩。谧,即延鲁也。且表自陈绍袭之意,帝(宋太祖赵匡胤)优诏以答。《续资治通鉴 宋纪三十》帝(宋真宗赵恒)素重(杨)亿,亿求解近职,优诏不许。

优转

yōuzhuǎn

优迁,改官晋级升职。《魏书·于忠传》:“忠白高阳王雍,自云世宗(北魏宣武帝)本许优转。雍惮忠威权,便顺其意,加忠车骑大将军。”明 沉德符《野获编·吏部·任子为郎署》:“以主事为二甲初授官,及外长吏与甲科为六馆者优转之缺,故靳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