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īng I.

①该,当,又引申料想理该如此:应当。应该。应分(fèn)。应有尽有。②回答:答应;响应。喊他不应。应承。《晋书 景帝纪》易曰:‘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③随,即:“桓督诸将周旋赴讨,应皆平定”。④姓。II.参见yìng。

应声

yīngshēng

①随着声音。形容快速。清 魏禧《大铁椎传》一贼提刀突奔客,客大呼挥椎,贼应声落马,马首裂。②出声回答。③指同声或相隔八度的音相应。物理学上称为“共振”。 ④隋代所订“八音之乐”之一。

应有尽有

yīngyǒujìnyǒu

应该有的都有。形容十分齐备。这家商场里的商品品种丰富,应有尽有。《宋书 江智渊传》:“怀文每称之曰:‘人所应有尽有,人所应无尽无,其江智渊乎!’”

yīng

①花:落英缤纷。②才能出众,才能出众的人:英俊。群英荟萃。英才。英雄。英烈。③精华,事物最精粹的部分:精英。英华。含英咀华。④用羽毛做的矛饰:二矛重(chǒng)英。⑤古同“”,似玉的美石。⑥指“英国”:英文。⑦姓。

英霸

yīngbà

谓英雄豪杰。《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

英才

yīngcái

才华杰出的人。一代英才。《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唐 李白《行路难诗之二》:“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三国志 蜀书 诸葛亮传》英才盖世,众士慕仰。

英称

yīngchēng

美好的声誉。《后汉书·崔寔传》:“大人少有英称,历位卿守,论者不谓不当为三公。” 《聊斋志异 黄九郎》公少有英称,曾邀叛王青盼,因购得旧所往来札,胁公。

英发

yīngfā

才华显露;神采焕发。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檣櫓灰飞烟灭。”

英风

yīngfēng

①奇伟杰出的气概;英武的气概。三国魏 阮籍《咏怀之四七》:“英风截云霓,超世发奇声。”《宋书 本纪武帝上》英风振路,宸居清翳。唐 裴次元《赋得亚父碎玉斗》:“独有青史中,英风冠千载。”《再生缘第二回》:“英风凛凛真非俗,壮志堂堂果不凡。”陈毅《哭彭雪松同志诗》:“雄气压陇海,英风断淮河。”②美好的声望;崇高的威望。南朝齐 孔稚珪《北山移文》:“张英风於海甸,驰妙誉於浙右。”《魏书·宗钦传》:“令问宣流,英风远布。”《三国演义 第七六回》:“今君侯英风震於华夏,使故人闻之,不胜嘆羡。”③高尚的风格和气节。南朝梁 沉约《荐沉驎士义行表》:“吴兴沉驎士,英风夙挺,峻节早树。”宋 秦观《开府李公挽章》:“英风知不坠,芝玉茂庭除。”清 杜濬《金山诗》:“独拜蘄王庙,英风爽客襟。”

英豪

yīngháo

英雄豪杰。杂技英豪。《资治通鉴 赤壁之战》孙(权)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归附之,已据有六郡,兵精粮多,足以立事。《晋书 载记第十三章符坚传》吾方以义致英豪,建不世之功。

英杰yīngjié

才智杰出;英俊。才智杰出的人;英豪。《三国演义第四五回》叙礼毕,坐定,即传令悉召江左英杰与子翼(蒋干)相见。

英俊

yīngjùn

才智杰出的人。才智过人的。英俊青年。容貌俊秀又有风度的。英俊的小伙子。《史记 淮阴侯列传》秦之纲绝而维弛,山东大扰,异姓并起,英俊乌集。《汉书王莽传》又外交英俊,内事诸父,曲有礼意。晋 左思《咏史诗之二》:“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英灵

yīnglíng

①烈士的灵魂;受崇敬的人去世后的灵魂,也说“英魂”。南朝齐 孔稚珪《北山移文钟山之英,草堂之灵,驰烟驿路,勒移山庭。唐 杨炯《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英灵不已,还当命代之期;将有后徵,克保承家之业。”宋 司马光《祭宠颖公文》:“心焉陨绝,言不成章,英灵有知,临此薄酹。”宋 陈亮《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词》:“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②指杰出的人才。南朝齐 谢朓《酬德赋》:“赖先德之龙兴,奉英灵之电举。”唐 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③精灵;神灵。南朝梁 沉约《赤松涧》诗:“松子排烟去,英灵眇难测。”唐 高适《三君咏·魏郑公》:“寂寞卧龙处,英灵千载魂。”

英迈

yīngmài

才智出众。《宋史 邵庸传》:"高明英迈,迥出千古。"《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二十一》陛下(宋高宗)圣质英迈,见天下是非善恶,谓宜议论一定,不复二三。

英名yīngmíng卓越人物的名字或名声,英名永存。也指一种荣誉。《西游记第六七回》偷天转地英名大,我是变化无穷美石猴!

英奇

yīngqí

才智特岀。《三国志·魏志·吕布传评》:“吕布有虓虎之勇,而无英奇之略。”《陈书 本纪卷六后主陈叔宝》(高祖陈霸先)始佐下籓,奋英奇之略,弭节南海,职思静乱。宋 许顗《彦周诗话》:“唐高宗御群臣宴赏双头牡丹诗,上官昭容一联云:‘势如连璧友,情若臭兰人。’计之必一英奇女子也。”《再生缘第二回》:“一到青春十五岁,天生的英奇瀟洒令人敬。”②才智特出的人。边让《章华台赋》:“举英奇於仄陋,拔髦秀於蓬莱。”南朝梁 范云《古意赠王中书诗》:“岱山饶灵异,沂水富英奇。”明 唐顺之《条陈海防经略事疏》:“诛逐偷惰,拔用英奇。”陶曾佑《中国文学之概观》:“英奇济济,更僕难终。”③指优美杰出的文章。南朝梁 刘孝标《答刘之遴借类苑书》:“搦管联册,纂兹英奇。”

英气

yīngqì

①英武、豪迈的气概,多指男性人物,属于褒义词。《三国志·吴志·孙策传评》策英气杰济,猛锐冠世。《明史 卷九 宣宗》既弥月,成祖(朱棣)见之(宣宗朱瞻基)曰:“儿英气溢面,符吾梦矣。”②犹豪放。萧红《生死场 四》他说话时不像从前那样英气了,脸上有点带着忏悔的意味。《孽海花第五回》金樽檀板,花销英气,酒祓清愁

英人

yīngrén

智慧和才能超群的人。汉 崔駰《达旨》:“故英人乘斯时也,犹逸禽之赴深林。”《三国志 吴书 吴主传 》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南史·王镇恶朱龄石等传论》:“桓温一代英人,志移晋鼎。”

英爽

yīngshuǎng

英武而豪爽,英俊。英爽俊拔。那身军装使他显得很英爽。

英水yīngshuǐ

一般指《山海经》中记录的古河。《山经·南山经》英水出焉,南流注于即翼之泽。

英特

yīngtè

①才智超群。指才智杰出的人。《晋书·宣帝纪》:“君弟聪亮明允,刚断英特,非子所及也。”②容貌、仪表英俊奇特。

英伟

yīngwěi

①英俊奇伟。宋 司马光《送崔尉之官巢县》诗:"君为太学生,气格已英伟。"《东周列国志 第一○四回》:"是时秦王政年已长成,生得身长八尺五寸,英伟非常。"②指智能卓越的人。《续资治通鉴 宋纪七十一》(韩)琦识量英伟,喜愠不见于色,论者以厚重比周勃,政事比姚崇。宋 蔡绦《西清诗话》:"欧阳公一代英伟,何斯人而斯误也?"③宏伟卓越(指规模,气势)。宋 曾巩《请减五路城堡札子》:"臣历观世主,知人善任使,未有如宋兴太祖之用将英伟特出者也。"

英贤

yīngxián

德才杰出的人。《后汉书·马严传》:“能通左氏春秋,因览百家羣言,遂结英贤,京师大人咸器异之。”《晋书 孝武帝纪》宰辅英贤,勋隆德盛。《北史 本纪卷九北周明帝宇文毓赖英贤尽力,文武同心,翼赞大功,克隆帝业。唐 杜甫《喜晴诗》:“英贤遇轗軻,远引蟠泥沙。”宋 司马光《呈范景仁诗》:“地灵物秀气淑美,由来袞袞生英贤。”王闿运《丁文诚诔》:“窃微生之逢辰,交当代之英贤。”

英雄本色

yīngxióngběnsè

英雄:杰出的人才。杰出人物的本来面貌。多指杰出的人物必然有非凡的行为、举动。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三十四回:“段韶道:‘元帅所言,正是英雄本色,但要用心莫作等闲,挫动锐气。’”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二回:“四公子道:‘这才是英雄本色。’”清·吴璿《飞龙全传》第二十五回:母舅虽系绿林聚义,山寨生涯,然须保善锄强,不愧英雄本色。

英雄豪杰

yīngxióngháojié

指才能超众或勇武超群的人。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四十回:“如今秦王功盖天下,四海扬名,英雄豪杰,莫不归附。”蔡东藩《清史演义》第二回:自古英雄豪杰,不经心志之拂乱,未必能奋发有为,故敌国外患之来,实磨砺英豪之一块试金石也。

英雄好汉

yīngxiónghǎohàn

非凡出众的人物。指见解、才能超群出众或领袖群众的人。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3回:“众上户道:‘真乃英雄好汉!’”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

英雄难过

美人关

yīngxióngnánguò

měirénguān

指英雄人物往往因迷恋女色而失去斗志,身败名裂。 自古道:英雄难过美人关,你能抗拒吗?

英雄气短

yīngxióngqìduǎn

指有才能的人因沉迷于爱情而丧失进取心。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所以一开口便道是某某英雄志短,儿女情长。”清 钱彩《说岳全传》第二十三回:倘若有冒功等事,岂不使英雄气短,谁肯替国家出力!

英雄入彀

yīngxióngrùgòu

入彀:指进入弓箭的射程以内,比喻就范。天下英雄均已就范。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一:“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我彀中矣。’”

英秀

yīngxiù

①优美;高尚。《三国志·吴志·张温传》:“温虽智非从横,武非虓虎,然其弘雅之素,英秀之德……卓躒冠群。”②才能卓越的人。《晋书 符坚载纪上》以大将军英秀,诸将勇锐,以攻小城,何异洪炉燎羽毛。晋 葛洪《抱朴子·博喻》:“舍英秀而杖常民者,吾知其不能叙彝伦而臻升平矣。”唐 刘知几《史通·杂说上》:“孟坚又云:‘刘向、扬雄博极群书,皆服其善叙事。’岂时无英秀,易为雄霸者乎?不然,何虚誉之甚也!”金 党怀英《君锡生子四月八日诗》:“蓟山东盘出英秀,政与德门宜子孙。”③俊美。宋 王谠《唐语林·补遗一》:“花奴但英秀过人,悉无此状,故无猜也。”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张复之》:“本朝名臣传云:‘钱若水额有异骨,山庭月角,姿仪英秀。’”冰心《斯人独憔悴》:“头等车上,凭窗立着一个少年……眉目很英秀。”

英彦

yīngyàn

英俊之士;才智卓越的人。晋 袁宏《后纪·光武帝纪二》:“愿陛下更选英彦,以充廊庙。”《晋书·苻坚载记上》:“百姓歌之曰:‘长安大街,夹树杨槐。下走朱轮,上有鸞栖。英彦云集,诲我萌黎。’”《旧唐书·孔纬传》:“国祚方泰,英彦盈庭。”清 顾炎武《述古诗》:“何必会风云,弟子皆英彦。”王闿运《余世松诔序》:“余君佐卿,湘州之英彦也。”

英异

yīngyì

①谓才智超群,神采绝俗。晋 袁宏《后纪·灵帝纪上》:“元艾声闻遂隆,后见袁隗,隗叹其英异,曰:‘若索女壻如此,善矣。’”《南史 本纪卷四齐本纪上》高帝(萧道成)以宋元嘉四年丁卯岁生,姿表英异,龙颡钟声,长七尺五寸,鳞文遍体。唐 窦臮《述书赋上》:“逮乎龙化东迁,景文兴嗣,天然俊杰,毫翰英异。”清 朱琦《答王子寿比部书》:“去冬获手教,寄来江陵画像一轴,云於祠中摹得,朱服修髯,神采甚英异。”②指德才非凡的人。晋 葛洪《抱朴子·名实》:“闻格言而不识者,非无耳也;见英异而不知者,非无目也。由乎聪不经妙,而明不逮奇也。”南朝 梁武帝《祠南郊大赦诏》:“可班下远近,博採英异。或德茂州閭,道行乡邑;或独行特文,不求闻达。咸使言上,以时招聘。”

英英yīngyīng①轻盈明亮的样子。②形容音声和盛。③俊美而有才华。④光彩鲜明的样子。⑤奇伟的,杰出的。《杨家将 第四十八回》十二员女将齐齐出府,各执一样兵器,端坐于马上,英英凛凛,白皂旗下,军威百倍。⑥茂美貌。

英英玉立

yīngyīngyùlì

仪态俊美的样子。《儒林外史》第十回:“适才会见令表叔,才知尊大人已谢宾客,使我不胜伤感。今见世兄如此英英玉立,可称嗣续有人,又要破涕为笑。”

英猷

yīngyóu

犹良谋。卓越的才智。《晋书·宣帝纪》:“(宣皇)雄略内断,英猷外决,殄公孙(渊)於百日,擒孟达於盈旬,自以兵动若神,谋无再计。”《资治通鉴 晋纪十》(晋)怀帝天姿清劭,少著英猷,若遇承平,足为守文佳主。《旧唐书·音乐志四》:“英猷被寰宇,懿躅隆邦政。” 明 杨慎《送许稚仁得玉字 诗》:“之子藴英猷,夙龄在仙録。”

英哲

英喆

yīngzhé

贤明;才能和识见卓越。才能和识见卓越的人。《宋书 本纪武帝上》皇度有晋,天纵英哲,使持节、都督扬徐兗豫青冀幽并江九州诸军事。《宋书·庐陵王义真传》:“故庐陵王含章履正,英哲自然。”《续资治通鉴 宋纪九十八》李纲又言:至于兴衰拨乱,则非英哲不足以当之。惟英,故用心刚,足以断大事而不为小故所摇;惟哲,故见善明,足以任君子而不为小人所间。清 曾国藩《国朝先正事略 序》:“自古英哲非常之君,往往得人鼎盛,若汉之武帝,唐之文皇。”晋 左思《魏都赋》:“英喆雄豪,佐命帝室。”《旧唐书·魏元忠传》:“知己难逢,英哲罕遇。”

英姿

yīngzī

英俊威武的风姿。《明史 卷九 宣宗》若乃强藩猝起,旋即削平,扫荡边尘,狡寇震慑,帝之英姿睿略,庶几克绳祖武者欤。《儒林外史 第二十九回》风流高会,江南又见奇踪;卓荦英姿,海内都传雅韵。

英姿飒爽

yīngzīsàshuǎng

形容威武豪迈,意气风发的神采。唐 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诗》褒公鄂公毛发动,英姿飒爽犹酣战。

yīng

古河名,故道约在今中国山东省博兴县境。

yīng

旧时对妇女的美称。媖娴yīngxián:美好,文静。

yīng

①玉的光彩:玉有瑛华(古籍中“瑛”多作“”)。②像玉的美石:瑛瑶。琼瑛。

yīng

铃声。形容钟声。

yīng

①雪花:“晚雨纤纤变玉霙。”②花瓣:“飞霙弄晚,荡千里暗香平远。” 《清史稿卷十 高宗本纪一》以安南不靖,扰及云南开化都霙厂,命张允随等严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