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 | yín | ①一种金属元素,可以制货币和器皿、电子设备、感光材料、装饰品等:银子。银杯。银牌。②旧时用银铸成块的一种货币:银币。银锭。银洋。银钱。银圆(亦作“银元”)。银号(规模较大的钱庄)。银行(hāng)。银票。③像银的颜色:银白。银发(fà)。银河(亦称“天河”、“银汉”)。银样镴枪头(喻表面还不错,实际上不中用,好像颜色如银子的锡镴枪头一样)。④古同“垠”,边。⑤姓。 |
银篦 | yínbì | 古代妇女的一种银质首饰,亦可用以梳发。唐 白居易《琵琶行》:“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一本作“云篦”。唐 白居易《同诸客嘲雪中马上妓诗》:“银篦稳篸乌罗帽,花襜宜乘叱拨驹。”参见“金鎞”。 |
银蟾 | yínchán | 月亮的别称。传说月中有蟾蜍,故称。唐 白居易《中秋月诗》:“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宋 曾觌《水龙吟》:“银蟾台榭,玉壶天地,参差桂影。”元 金仁杰《追韩信第二折》:“正天淡云闲,明滴溜银蟾似海山。”清 王韬《淞滨琐话·田荔裳》:“一夕宴罢,宿蝶未来,银蟾犹皎。”参见“金蟾”。 |
银床 | yínchuáng | ①井栏。一说辘轳架。唐 杜甫《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诗:“风筝吹玉柱,露井冻银牀。”仇兆鳌注:“朱注:旧以银牀为井栏。《名义考》:银牀乃辘轤架,非井栏也。”《聊斋志异 马介甫》恶乎哉!呼天吁地,忽尔披发向银床。②银饰之床。隋 江总《东飞伯劳歌》:“银牀金屋挂流苏,寳镜玉钗横珊瑚。”③指洒满月光的床。唐 温庭筠《瑶瑟怨》诗:“冰簟银牀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
银灯 | yíndēng | 灯火辉煌。宋 晏几道《鹧鸪天 小令尊前见玉箫》:“小令尊前见玉箫。银灯一曲太妖娆。歌中醉倒谁能恨,唱罢归来酒未消。” |
银釭 银缸 | yín’gāng | 银白色的灯盏、烛台。南朝 梁元帝《草名诗》:“金钱买含笑,银缸影梳头。”宋 晏几道《鹧鸪天词》:“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宋 黄升《清平乐 宫怨》:“珠帘寂寂。愁背银缸泣。记得少年初选入。三十六宫第一。”清 钱谦益《嫁女词之一》:“中堂何喧闐,明烛耀银缸。”黄人《长相思和太白韵》:“银缸影淡秋满堂,井梧一叶飘银牀。” |
银钩 | yín’gōu | ①银质或银色的钩子。宋 秦观《浣溪沙 漠漠轻寒上小楼》:“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②一种银质的妇女饰物。③比喻遒媚刚劲的书法。④比喻弯月。 |
银汉 | yínhàn | 天河,银河。宋 秦观《鹊桥仙词》:“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
银河 | yínhé | ①完整地环绕天球伸展的一条宽而发亮的不规则光带,看起来像一条河,银河只在晴天夜晚可见,它是由无数暗星(恒星)的光引起的。②喻大瀑布。唐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诗》:“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唐 李白《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③天河。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隔开,不得聚会。唐 刘禹锡《浪淘沙 其一》:“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宋·刘辰翁《西江月·新秋写兴》词:“梦从海底跨枯桑。阅尽银河风浪。”清 袁枚《嘛嵬》:“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
银会 | yínhuì | 清代官私钱庄银号自行印发的银钱票。清 王瑬《钞币议·究钞之法》:“川引、银会之弊,皆因自印自用,有出无收。”清 王瑬《钞币议·究钞之法》:“州县公私行使,两料川引并毁,见在银会姑存。” |
银坑 | yínkēng | 产银或铅、锑的矿坑。唐 章孝标《送张使君赴饶州 诗》日暖提筐依茗树,天阴把酒入银坑。宋 叶适《故大理正知袁州罗公墓志铭》废永丰银坑,还社仓於民。《明史 卷十四 宪宗二》罢云南元江诸府银坑。 |
银绢 | yínjuàn | 白绢,绢素。用白色生丝织成。《新五代史·唐愍帝纪》(应顺元年)北京留守石敬瑭献银绢助作山陵。《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五》今陕西未归版图,西和一郡,岁市马三千匹尔,而并用陕西诸郡二万驮之茶,其价已十倍,又不足而以银绢及纸币附益之。 |
银课 | yínkè | 犹赋税。《明史卷十 英宗前纪》正统十四年春正月乙巳,免浙江、福建银课。明 余继登《典故纪闻 卷十二》正统年间,闽浙俱采办银课,豪猾贪利,互相杀夺。 |
银锞 | yínkè | 一种小型银锭。重一、二两到三、五两不等。 郑观应《盛世危言·铸银》:“直隶藩库之钱粮银錁,以二两为率,银色甚佳,人皆便之。”《花月痕第六回》叫索安将一百两银锞分赏十妓,另将自己身上带的一块翡翠九龙佩,送给秋痕。 |
银龄 | yínlíng | 鉴于老年知识分子大都已"华发如银",称作银龄。广义地讲,一切以"老有所为"为主题内容的老年人活动和项目,都可以纳入"银龄行动"。 |
银瓶 | yínpíng | 银制的瓶,汲水器。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
银屏 | yínpíng | ①电视接收机的荧光屏。银屏内外。②又称“荧屏”。③银制的屏风;镶银的屏风。唐·白居易《长恨歌》:“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宋 卢祖皋《江城子》:“画楼帘幕卷新晴。掩银屏,晓寒轻。坠粉飘香,日日唤愁生。”宋 吴文英《莺啼序 春晚感怀》词:“倚银屏、春宽梦窄,断红湿、歌纨金缕。”参见“珠箔银屏”。 |
银蛇 | yínshé | ①蛇类之一种。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鳞一·金蛇(集解)引苏颂曰》:“金蛇生宾州、澄州。大如中指,长尺许,常登木饮露,体作金色。白者名银蛇。”②比喻蜿蜒的雪山。毛泽东《沁园春·雪词》:“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郭小川《昆仑行三》:“惊呆了,好动的风魔;吓傻了,爱舞的银蛇。” |
银水 | yínshuǐ | 银子的成色。谓银钱行市。即贴水。银元兑换辅币时的贴补。《吴歌甲集·媒婆到我家中坐》:“算盘通,银水精,一算再算甚聪明。” 顾颉刚 注:“银钱行市也。”《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只是价钱上相让多了,银水要足纹的。”毛泽东《寻乌调查》:“第一是银水,每块钱至少吃去半毛至多一毛……经征主任没有薪水,专靠银水及其他陋规养他。” |
银台司 | yíntáisī | 银台司兼管门下省的封驳事务,这是给事中的职责,所以银台司应当隶属门下省,然而旧制却隶属枢密院。《续资治通鉴 宋纪二十三》戊申,以吏部郎中田锡权句当通进、银台司兼门下封驳事。 |
银镶杯箸 | yínxiāngbēizhù | 镶嵌银饰的酒杯和筷子,是古代富贵人家使用的奢华餐具。《儒林外史第四回》知县安了席坐下,用的都是银镶杯箸。 |
银钲 银铮 | yínzhēng | ①银色的钲。宋 杨万里《稚子弄冰 诗》:“穉子金盆脱晓冰,綵丝穿取当银鉦。”周汝昌注:“鉦,古代乐器名。罗类,或即用以代锣。”②比喻圆月。宋 杨万里《中秋月长句》:“须臾正面天中央,银鉦退尽向来黄。”③用银镀。元 睢景臣《高祖还乡》红漆了叉,银铮了斧,甜瓜苦瓜黄金镀。 |
银筝 | yínzhēng | 用银装饰的筝或用银字表示音调高低的筝。唐 戴叔伦《白苧词》:“回鸞转凤意自娇,银筝锦瑟声相调。”唐 王维《秋夜曲》:“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后蜀 毛熙震《河满子词》:“曲槛丝垂金柳,小窗絃断银筝。”清 吴伟业《赠冯子渊总戎诗》:“十二银筝歌芍药,三千练甲醉葡萄。” |
银字笙 | yínzìshēng | 古笙的一种。笙管上标有表示音调高低的银字。五代 和凝《山花子词》:“银字笙寒调正长,水纹簟冷画屏凉。玉腕重金扼臂,澹梳粧。”宋 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
垠 | yín | 边,岸,界限:垠际。一望无垠。浩大无垠。柳宗元《小石城山记》: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 |
龈 | yín I. | 齿龈,包住齿颈的黏膜组织,粉红色,内有血管和神经。亦称“牙龈”;通称“牙床”;有的地区称“牙花子。”II. kěn同“啃”意为“一点一点地咬下来”。龈齶(牙床和腭。比喻事物的根底) |
龈龈 | yínyín | ①戏笑貌。 汉 扬雄《太玄·争》:“争射龈龈。”范望注:“龈龈,戏笑之貌。”一说恭让貌。司马光集注:“龈与誾同,誾誾,恭让貌。” ②争辩貌。 清 梅曾亮《序》:“庄庄乎不自枉以导人,而不龈龈於崖岸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王大》:“一日,见王大来索负。周厉声但言无钱,王忿而去。家人问之,始知其故。共以鬼神无情,劝偿之。周龈龈不可。” 李大钊《青春》:“然而吾族青年所当信誓旦旦,以昭示于世者,不在龈龈辩证白首中国之不死,乃在汲汲孕育青春中国之再生。” ③咬啮貌。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长亭》:“石(太璞)起,牵之而出,以刀断索抽之。狐痛极,齿龈龈然。” |
龂齗 | yín I. | 同“龈”。II.kěn古同“龈”。III.yǎn同“齴”。笑貌。 |
龂龂 | yínyín I | ①露齿貌。②争辩貌。史记·鲁周公世家论:“甚矣鲁道之衰也!洙泗之间齗齗如也。”裴駰集解引徐广曰:“盖幼者患苦长者,长者忿愧自守,故齗齗争辞,所以为道衰也。”唐 刘禹锡《辩易九六论》:“然犹贵听而贱视,齗齗然莫可更也。”唐 柳宗元《愚溪诗序》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士之居者,犹龂龂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郑振铎《海燕·阿剌伯人》:“那天在新加坡,为我们赶马车的和慈老头子,他并不齗齗争价,多给了半个银角,便笑嘻嘻的道谢的。”③犹誾誾。和悦而能尽言之貌。明归有光 周弦斋寿序:“吾舅若兄弟之从先生游齗齗如也。”④忿嫉。书·刘向传:“朝臣齗齗不可光禄勋,何邪?”颜师古注:“齗齗,忿嫉之意也。”II.yǎnyǎn:喜笑貌。龂龂自保。宋 范仲淹《送河东提刑张太傅诗》:“羗酋八九百,醉歌喜齗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