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ǎo

①《广韵·笑韵》记载:“裱,领巾也。”本意即妇女的领巾,后用来表示装潢字画或书籍。裱背(装潢字画);裱工(裱褙书画的工匠);裱手(裱褙的技艺)。用纸糊饰屋子的内部或物件。如:裱糊店(经营裱糊业的店铺);裱糊匠(以裱糊为业的工人)。

裱褙

biǎobèi

贴在衬垫物上借以加固或供陈列;特指粘贴(如一张纸)在结实的材料上作为装订。《初刻拍案惊奇 卷六》他自家十分得意,叫秀才拿到裱褙店里接着,见者无不赞叹。


biào

①方言,把东西分给人,参见分俵。俵分(按份儿或按人分发)。俵散。如:俵子(散发给僧、道等人的赴斋凭证);俵施(分发施舍)《续资治通鉴 宋纪六十七》曾公亮、陈升之皆言坊郭不当俵钱,与安石论难,久之而罢。②通“表”。显扬;表彰如:俵著(表彰,显扬);俵扬(宣扬,张扬)

俵分biàofēn

按份或按人分发。《六部成语·刑部》:“俵分而散。”注:“盗劫人财,按数均分,而后散去也。”《杨家将 第二十四回》六郎得赐缎匹羊酒,尽俵分部下。

俵济biàojì谓散发财物接济众人。《水浒传第六七回》:“又开仓廒,将粮米俵济满城百姓了,餘者亦装载上车,将回梁山泊食用。”
俵散biàosàn

 ①动词,散发,分发。慈善机构在节日期间将爱心物资俵散给了贫困家庭,为他们送去了温暖和关怀。《红楼梦第112回》众贼议定,分赃俵散。②动词,抒发。他在诗中俵散着对故乡的深深眷恋,每一行都充满了情感的流露。

biào

古代指以卖艺为生的女性,不单字使用。多用于“婊子”,即从事性职业的妓女。现常用于辱骂女子。在中国台湾地区,“婊”可做动词,意思是使人难堪,有揶揄的作用。


biào I.

①紧紧地捆绑物体使其相连:椅子腿活动了,用铁丝住。②比着:着劲干。③用胳膊紧紧地钩住:他俩着胳膊走。④亲近,依附(多含贬义):他们在一块儿。II.biāo,指击打。又引申指使之挥去、抛弃。《孟子·万章下》子思不悦。于卒也,摽使者出诸大门之外,北面稽首再拜而不受。

摽末

biàomò

刀尖。喻微末。摽,通“鏢”。《汉书·王莽传上》:“及至青戎 ,摽末之功,一言之劳,然犹皆蒙丘山之赏。”颜师古注引服虔曰 :“摽音刀末之摽。”王先谦补注引沉钦韩曰:“淮南·修务训高注:‘摽,读刀摽之摽。’与服虔同,则谓刀末为摽。”

摽梅之年

摽梅之候

biàoméizhīnián

biàoméizhīhòu

摽梅:梅子成熟后落下来。比喻女子已到了出嫁的年龄。“梅”与“媒”谐音,所以当时用“梅”来暗示婚配。梅子逐渐成熟了,等待着情人来采摘。后人据此以“摽梅之候””摽梅之年“借指女子到了出嫁的年龄。《诗经·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回》恁大年纪,尚不曾娶,也是男子摽梅之候了。


biào

①某些鱼类体内可以涨缩的气囊。有的鱼类的鳔有辅助听觉或呼吸等作用。俗称“鱼泡”。②用鳔或猪皮熬制的胶:鳔胶。猪皮鳔。③用鳔胶粘上:把凳子腿鳔上。

鳔胶biàojiāo

用鱼鳔或猪皮等熬制的胶。黏性大,多用来粘木器。《水浒传第二回》那身分模样,这气球一似鳔胶粘在身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