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áo

不要的意思。各地方言读音很多。同“”。如:叫你嫑做你偏做,嫑走,嫑随地大小便,嫑作弄我,嫑骗我等等,口语应用极其广泛。吴语方言(包括上海话湖州话杭州话宁波话苏州话)中读作“fiao”,主要作“不要”之意,同“”。


手錶,外表

biǎo

①外部,外面,外貌:表面。外表。仪表。表象。表层。表皮。可指屏障、藩篱。《左传 宫之奇谏假道》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②显示:表示。表态。表征。表达。表露。表演。表情。略表心意。③中医指用药物把感受的风寒发散出来:表汗。④分类分项记录事物的文件:表册。表格。表报。调查表。⑤计时间的器具,通常比钟小,可以带在身边:钟表。手表。怀表。⑥计量某种量的器具:电表。⑦标志,榜样:表率(shuài)。为(wéi)人师表。《史记·报任少卿书/报任安书取予者,义之表也。⑧称呼父亲或祖父的姊妹、母亲或祖母的兄弟姊妹生的子女,用来表示亲属关系:表亲。表兄弟。⑨测量的标尺:表尺。圭表(古代测日影的器具)。⑩封建时代称臣子给君主的奏章,君王指陈时事、直言规劝抑或使之改正错误的文体:表章。作动词表示上表。《三国志 蜀书·先主传》(先主刘备)为贼所破,往奔中郎将公孙瓒,瓒表为别部司马,使与青州刺史田楷以拒冀州牧袁绍。诸葛亮《出师表》。三国蜀西晋·李密《陈情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宋书 卷十 顺帝纪》行宋正朔,上书不为表,答表不为诏。11.树梢:林表。


表表

biǎobiǎo

卓异,特出。唐 韩愈《祭柳子厚文》:“子之自著,表表愈伟。”《明史·李三才传》:“若顾宪成、邹元标、赵南星、刘宗周,皆表表为时名臣。” 《聊斋志异 湘裙》叔如此表表,而不相从,更欣从何人者? 


表见

biǎojiàn

①记述;记载。《史记·五帝本纪论》:“予观春秋、国语,其发明五帝德、帝繫姓章矣,顾弟弗深考,其所表见皆不虚。”鲁迅《而已集·通信》:“现在要说的,只是报上所表见的,乃是一时的情形;此刻早没有假冠了,可惜报上并不记载。” ②显扬。宋 欧阳修《代人上王枢密求先集序书》:“言以载事,而文以饰言,事信言文,乃能表见於后世。”明 李贽《书苏文忠公外纪后》:“余老且拙,自度无以表见於世,势必有长公(苏长公)者然后可託以不朽。”③显示,显现。宋 陆游《通判夔州谢政府启》:“岂有功劳,能自表见?”清 黄宗羲《万公择墓志铭》:“公择既不为世用,事功无所表见。”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大势第二章第二节》:“文学亦学术思想所藉以表见者也。”④指显示出的某种才能、本领等。清 王夫之《薑斋诗话卷二》:“鹤滩自时文外,无他表见。”郭沫若《惠施的性格与思想》:“惠子此外的生活,除他在政界上略有表见之外,我们从古书中得不到甚么详细的面目。”


表里

biǎolǐ

外表和内心;外面和里面。互相为表里。互相勾结。表里一体。宋 张孝祥《念奴娇 过洞庭》:“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五十二》殿中侍御史林大中,极论其(陈贾)庸回无识,尝表里王淮,创为道学之目,阴废正人。·方苞《狱中杂记》与胥卒表里。(表里为奸,内外勾结。)南北朝庾信《枯树赋》至如白鹿贞松,青牛文梓。根柢盘魄,山崖表里。衣服的面子与里子。亦泛指衣料。③事物的内外情况,一切原委。明白了《五卅惨案》一案的表里。中医指病在浅表和病邪入里或病在内脏的症候。


表里不一

biǎolǐbùyī

表面与内在不一样。《逸周书·谥法解》:“行见中外曰悫。”


表里如一

biǎolǐrúyī

表面和内心像一个东西,形容言行和思想完全一致。《逸周书·谥法解》:“行见中外一悫。”西晋·孔晁注:“言表里如一也。”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附会》:“首尾周密,表里一体。”宋·朱熹《朱子全书·论语》:“行之以忠者,是事事要着实,故某集注云:‘以忠,则表里如一。’” 明·方孝孺《双桂轩铭》:“公和易诚笃,表里如一。”清·张伯行《困学录集粹二》:“若是真人品,自然表里如一。”


表里山河

biǎolǐshānhé

指有山河天险作为屏障。外有高山,内有大河。最早用于形容晋国(今山西)境内大山大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先秦·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子犯曰:‘战也。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杜预注:“晋国外河而内山。”宋·陈师道《和寇十一晚登白门》:“重门杰观屹相望,表里山河自一方。”太平天国·刘盛培《建天京于金陵论》:“奠安宇宙,爱资天京之雄;表里山河,永系苞桑之固。“


表里受敌

biǎolǐshòudí

内外受到敌人的攻击。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诸葛诞传》:“城固而众多,攻之必力屈,若有外寇,表里受敌,此危道也。”


表里为奸

biǎolǐwéijiān

表里:内外;奸:虚伪狡诈。比喻用勾结、欺诈等不正当手段做坏事。明 沈德符《野获编 言事 王虎谷封事》:“王虎谷为祠祭郎中,以太监李广交结寿宁侯表里为奸,特疏请斩广以谢宗庙。”张平《抉择》:“若有瞒心昧己、看风使舵,甚至徇私枉法、表里为奸的行为,一旦发现,从重处理,决不留情……”


表里相符

biǎolǐxiāngfú

表里:指内外;符:符合。指表里如一。明 方孝孺《王待制私谥议》:“惟三代之学,本诸身心,著于行事,发于文辞,表里相符,华质不爽。”


表里相济

表里相依

biǎolǐxiāngjì

biǎolǐxiāngyī

表里:指内外;济:救助。原意是指内外互相庇护。后泛指内外互相救助。指关系密切,互相依存。《资治通鉴 秦始皇二十六年》:“三晋者,齐楚之藩蔽,齐楚者,三晋之根柢;形势相资,表里相依。”晋·桓温《辞参朝政疏》:“不有行者,谁捍牧圉,表里相济,实深实重。”


表灵

biǎolíng

显灵,呈现灵气。南朝宋 谢灵运《登江中孤屿诗》:“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表灵物莫赏,藴真谁为传。”南朝齐 谢朓《齐敬皇后哀策文》:“清表灵,曾沙膺庆。”


表闾

biǎolǘ

谓旌表闾里,以显彰功德。语出《史记·殷本纪》:“封比干之墓,表商容之閭。”《后汉书·卓茂传论》:“卓茂断断小宰,无它庸能,时已七十餘矣,而首加聘命,优辞重礼,其与周、燕之君表閭立馆何异哉?”《三国魏 钟会《檄蜀文》:“周武有散财、发廩、表閭之义。”《北史 本纪卷十北周武帝宇文邕朕兵以义动,翦除凶暴,表闾封墓,事切下车。宋 王安石《寄张襄州诗》:“四叶表閭唐尹氏,一门逃世庞公。”


表面文章

biǎomiànwénzhāng

比喻浮夸或不切实际,敷衍塞责的做法。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一句话,就是要落在实处。追求表面文章,不讲实际效果、实际效率、实际速度、实际质量、实际成本的形式主义必须制止。”

表闻

biǎowén

上表申闻于上。三国蜀西晋·李密《陈情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后汉书 袁绍传》今迎天子,动辄表闻,从之则权轻,违之则拒命,非计之善者也。《宋书·谢灵运传》:“出郭游行,或一日百六七十里,经旬不归,既无表闻,又不请急。”


表仪

biǎoyí

①犹法度。《左传·文公六年》:“陈之艺极,引之表仪。” 王引之经义述闻·春秋左传上:“立木以示人谓之表,又谓之仪……表仪与艺极义相近,皆所以喻法度也。”《管子·明法解》:“明主者,一度量,立表仪,而坚守之。”《荀子·成相》:“君法明,论有常,表仪既设民知方。”参见“艺极”②表率,仪范。《鹖冠子·学问》:“天官者,表仪祥兆,下之应也。” 陆佃解:“百官取揆,故曰表仪。” 唐 陆龟蒙《幽居赋》:“荀勗乃天下表仪,裴秀为朝端领袖。”《资治通鉴 汉纪三十九》笃、景亲近贵臣,当为百僚表仪。


表异

biǎoyì

①表现异能。表现异常。《韩非子·主道》:“君无见其意,君见其意,臣将自表异。”陈奇猷集释:“表异,犹言表其异能也。”《晋书 孝武帝纪》顷玄象忒愆,上天表异,仰观斯变,震惧于怀。②指表现与众不同。清 陆继辂《建阳知县陆费君墓志铭》:“君处儕辈,未尝有所表异。”③旌表;表彰。《后汉书·列女传·程文矩妻》:“县言之於郡,郡守表异其母,蠲除家徭,遣散四子,许以脩革,自后训导愈明,并为良士。”宋 叶适《晋元帝庙记》:“故设绘事两廡,起周顗迄谢玄二十人表异之。”


表章

biǎozhāng

①同“表彰”。《汉书·武帝纪赞》:“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②表明。《释名·释首饰》:“章甫,殷冠名也。甫,丈夫也,服之所以表章丈夫也。”毕沅《疏证》:“《太平御览》引作‘殷以之表明丈夫也’。”③奏章,上奏章。封建时代臣子呈交帝王的陈述意见的文字《三国志 吴书 吴主传》并启土宇,并受备物,所以表章元功,殊异贤哲也。南朝梁 刘勰《文心雕龙·章表》:“所以魏初表章,指事造实,求其靡丽,则未足美矣。”唐 康骈《剧谈录·凤翔府举兵讨贼》:“唯凤翔信耗不通,贼议兴师致讨,有奔来者具述其事,於是监军与僚佐代为表章。”《水浒传第一一九回》先写表章申奏天子。


表壮不如里壮

biǎozhuàngbùrúlǐzhuàng

外表好看,不如里面结实。比喻妻子能够治家,就是丈夫的好帮手。谓一个家庭内丈夫强还不如妻子贤惠。明·施耐庵《水浒全第二十四回》:“常言道:‘表壮不如里壮’,嫂嫂把得家定,我哥哥烦恼做什么?”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二回》:包海笑嘻喀道:“果然是‘表壮不如里壮’,这事多亏贤妻你巧咧。


表子biǎozǐ旧时称妓女。指情妇。《西游记第八十四回索性明日进来,一家请个表子,在府上耍耍时,待卖了马起身。《水浒传第七十二回》出得李师师门来,与柴进道:“今上两个表子,一个李师师,一个赵元奴。虽然见了李师师,何不再去赵元奴家走一遭?”

表字biǎozì

也叫字,汉人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比如东汉时期的诸葛亮,姓诸葛,名亮,字孔明,号卧龙。又如近代时期的张大千,姓张,名正权,字季爰,号大千。汉族男子二十岁冠礼女子十五岁笄礼后,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后称字为表字。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十五 史弘肇龙虎君臣会这个大汉,姓史,双名弘肇,表字化元,小字憨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