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心思:意思。意见。意义。意味。意念。意志(为了达到既定目的而自觉努力的心理状态)。注意。同意。意在笔先。意在言外。三国蜀 诸葛亮《戒子书》: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②心愿,愿望:意愿。愿意。意向。意图。意皆。好意。“醉翁之意不在酒”。③人或事物流露的情态:春意。诗意。惬意。情意。意境。④料想,猜想:意料。意想。意外。晋 葛洪《抱朴子 自序》至于时有好事者,欲有所修为,仓卒不知所从,而意之所疑又无足谘。

意爱

yìài

情爱;情谊。《后汉书·皇后纪上·光武郭皇后论》:“及至移意爱,析嬿私,虽惠心妍状,愈献丑焉。”《三国志·魏志·董卓传》“遂杀()稠”裴松之注引晋司马彪九州春秋:“(李)傕兄子利随稠,利还告傕,韩、樊交马语,不知所道,意爱甚密。”宋 曾巩《与刘沆龙图启》:“虽远台坐,常注愚心。復得交游之传,愈知意爱之厚。”

意动用法

yìdòngyòngfá

只限于形容词用如动词和名词用如动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一般可译为“认为…”“以…为…”“对…感到….”等。晋 王羲之《兰亭序》: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一”“齐”把…看作一样)宋 王安石《伤仲永》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宾客本名词,作动词意为“以宾客之礼待其父”)《桃花源记》渔人甚异之。(异: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意动词。“异之”,即“以之为异”,认为这件事奇怪)《礼记》: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第一个“亲”作意动词,表示以为亲,亲近。第一个“子”是意动词表示养育义)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意动)

意断

yìduàn

主观武断。晋 葛洪《抱朴子·内篇序》:“道士渊博洽闻者寡,而意断妄说者众。”《南史·隐逸传上·顾欢》:“同昧其本而竞谈其末,犹未识辰纬而意断南北。”

意合情投

yìhéqíngtóu

情投意合。形容双方思想感情融洽,合得来。·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二回》:“自老孙当年与他相会,真个意合情投,交游甚厚。”清·秋瑾《致琴文书》:“意合情投,惜相见之晚,相离之速。”参见“情投意合”。

意会

yìhuì

指不明说而领会。 李清照《金石录 后序》:“于是几案罗列,枕席枕籍,意会心谋,目往神授,乐在声色狗马之上。”清 李渔《闲情偶寄·演习·教白》:“此中微渺,但可意会,不可言传。”参见“心会”。②指意识,感觉。梁斌《播火记 一》:“严萍探起头静听一刻,当她意会到‘出了事’的时候,立刻从床上跳起。”

意忌

yìjì

疑忌。《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弘为人意忌,外宽内深。”王念孙《读书杂志·史记六》:“意忌二字平列,意者疑也……古者谓疑为意。” 《资治通鉴  汉纪十》是以汤虽文深、意忌、不专平,然得此声誉。《资治通鉴 汉纪十一》弘性意忌,外宽内深

意匠

yìjiàng

诗文、绘画等的构思布局。别具意匠。唐 杜甫《丹青引》:“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意境融彻

yìjìngróngchè

指在文艺创作中所描画的生活图景与表现的思想内涵完全融合在一起。明·朱承爵存余堂诗话》作诗之妙,全在意境融彻,出音声之外,乃得真味

意懒心灰yìlǎnxīnhuī

犹心灰意懒。《西游记第四十回》:“因此上怪他每每不听我説,故我意懒心灰,説各人散了。”《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这位老爷,天性本就恬淡,更兼功名蹭蹬,未免有些意懒心灰。”

意理

yìlǐ

犹义理。思理。《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其声教遗言,皆经事综物;公诚之心,形于文墨。足以知其人之意理,而有补於当世。”《三国志·蜀志·王平传》:“(王平)口授作书,皆有意理。”《宋书·恩倖传·徐爰》:“(爰)微密有意理,为高祖所知。”清 赵翼《瓯北诗话·韦苏州》:“韦苏州同时人刘太真与韦书曰:‘宋齐间沉、谢、吴、何,始精於意理,缘情体物,得诗人旨。’”

意料之外

yìliàozhīwài

没有想到的。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十五回:“刚才唐兄说国王必是暂缓吉期,那知全出意料之外,并且大动干戈,用兵征剿。”曾朴《孽海花》第32回:“这回的忽然隐忍退让,真出我意料之外。”

意马心猿

yìmǎxīnyuán

同义词:心猿意马。犹心猿意马。形容心思不定,好像猴子跳、马奔跑一样控制不住。《西厢记》小姐呵,则被你兀的不引了人意马心猿?《西游记第三十回》意马心猿都失散,金公木母尽凋零。

意泯yìmǐn

意志或意识的消失或丧失。这个词语通常用来描述某种精神或意识的消失。《花月痕第四七回》红卿不特与采秋意泯尹邢,就与瑶华也情如鹣鲽。参见“尹邢yǐnxíng”。

意气

yìqì

①意志和气概:意气高昂。意气风发。意气豪达。唐 王昌龄《塞下曲》:“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唐 王维《洛阳女儿行》:“狂夫富贵在青春,意气骄奢剧季伦。”宋 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宋 陆游《金错刀行》:“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聊斋志异 续黄粱》星者见其意气,稍佞谀之。②志趣和性格:意气相投。③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闹意气意气用事。

意气风发

yìqìfēngfā

意气:意志和气概;风发:形容俊伟豪迈。形容气概豪迈;精神振奋。伟大的中国人民正在意气风发地建设自己的祖国。三国魏 曹植《魏德论》:“武皇之兴也,以道凌残,义气风发。”

意气激昂

yìqìjīáng

形容精神振奋,气概豪迈。·陆游《剑南诗稿·秋怀》:“形骸岁岁就枯朽,意气时时犹激昂。”

意气相得

yìqìxiāngdé

形容志趣极其相合。唐·李百药《北齐书·高乾传》:“魏领军元叉,权重当世,以意气相得,接乾甚厚。”清·许奉恩《里乘》第八卷:“与有美同窗肄业,意气相得。”

意气扬扬

yìqìyángyáng

亦作“意气洋洋”。形容自负得意。《晏子春秋·杂上二五》:“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閒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駟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刘向《列女传·齐相御妻》作“意气洋洋”。宋 俞文豹《吹剑四录》:“今时晚生晚辈,头角撑狞,稍能自振,则意气洋洋。”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六回》:“他便意气扬扬的跑到闽县衙门,立等着对质。” 郭沫若《史学论集·论儒家的发生》:“古代为人臣受天子或诸侯之命,是很光荣的事,每每是意气扬扬的。”康濯《代理支书一》:“(王定国)很有一番心雄志大,意气洋洋的派势。”

意气用事

yìqìyòngshì

指缺乏理智,只凭一时的想法和情绪办事。清·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二十三·宋史各传回护处·韩世忠》:“世忠固一代名将,然少年时意气用事,亦多有可议者。”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至今想来,究竟还是意气用事,并不曾报效得朝廷,倒惹得同官心中不快活,却也悔之无及

意切辞尽

yìqiècíjìn

意思恳切,言辞毫无保留。·李翱《劝裴相不自出征书》:“伏望试以狂言访于所知之厚者。意切辞尽,不暇文饰,伏惟少赐省察。”

意趣

yìqù

意向,旨趣;意味,情趣。《资治通鉴 后梁纪一》帝(后梁太祖朱温)性暴戾难近,人莫能测,惟(敬)翔能识其意趣。

意蕊

意蘂

yìruǐ

指心情,心意。谓其纠结如花蕊,故云。 南朝梁简文帝《与广信侯书》:“岂止心灯夜炳,亦乃意蕊晨飞。”《负曝闲谈第十四回》:“黄子文以为是有情于他,喜得心花怒放,意蕋横飞。”清 曾朴《孽海花第九回》雯青这一喜,直喜得心花怒放,意蕊横飞,感激夫人到十二分,自己就从新房出来,应酬外客。

意色

yìsè

神情,神色。唐 张九龄《题画山水障》:言象会自泯,意色聊自宣。对玩有佳趣,使我心渺绵。唐 白居易《因梦有悟》:终为崔常侍,意色苦依依。一夕三改变,梦心不惊疑。宋 王谠《唐语林·补遗二》:“韦献卷已,略省之,意色颇倦。”宋 孔平仲《孔氏谈苑·王文正清德》:“一日御宴,陈设鲜华,旦(王旦)顾视,意色不悦。”明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七》:“初报至南都,舍弟颇不平,余意色恬然。”清·方苞《狱中杂记》:或叩以往事,一一详述之,意色扬扬,若自矜诩。

意折

yìshé

犹屈服。《三国志·魏志·齐王芳传》“制度皆如藩国之礼” 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太后曰:‘我欲见大将军,口有所説。’(郭)芝曰:‘何可见邪?但当速取璽綬。’太后意折,乃遣傍侍御取璽綬著坐侧。”《三国志·魏志·武宣卞皇后传》“诸子无母者,太祖皆令后养之” 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丁夫人﹞哭泣无节。太祖忿之,遣归家,欲其意折。”

意似

yìsì

似是而非。《三国志·蜀志·谯周传》:“是故智者不为小利移目,不为意似改步,时可而后动,数合而后举。”

意望

yìwàng

愿望,希望。《后汉书·彭宠传》:“宠上謁,自负其功,意望甚高,光武接之不能满,以此怀不平。” 《资治通鉴 汉纪五十八》曹操曰“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唐 刘肃《大唐新语·惩戒》:“王义方初拜御史,意望殊高,忽略人间世务。” 明 李东阳《迁葬志序》:“生平意望之所不敢及者,徒恃吾祖吾父之行,足以感乎天而得乎君。”

意外

yìwài

料想不到;意料之外。意外消息。意外情况。意料之外的不幸事件。唐 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

意味

yìwèi

①含蓄的意思。意味深长的一笑。②情调,兴趣,趣味。这首诗意味无穷。宋 李元膺《洞仙歌 雪云散尽 序》:一年春物,惟梅柳间意味最深。至莺花烂漫时,则春已衰迟,使人无复新意。蔡元培《图画》诗歌之意味。

意味深长

yìwèishēncháng

含蓄深远,耐人寻味。宋·程颢、程颐《河南程氏遗书》:“读之愈久,但觉意味深长。”朱自清《经典常谈·四书第七》书中所述的人生哲理,意味深长。

意想不到

yìxiǎngbùdào

料想不到,没有料到。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回:“今日这般寒冷,满天雪片飘扬,仙姑忽来下顾,真是意想不到。”叶圣陶《小妹妹》:“我走进房间,看见意想不到的景象。”

意象

意像

xiàng

①谓寓意深刻的形象。指出现在诗歌之中的用以传达作者情感,寄寓作者思想的艺术形象。②经过运思而构成的形象。③神态;风度。④想象。⑤印象。⑥意境。⑦心境。

意兴阑珊

yìxìnglánshān

将残、将尽的意思,形容一个人兴致已失的样子。对于绘画,我早已意兴阑珊。唐·白居易《咏怀 诗》:“白发满头归得也,诗情酒兴渐阑珊。”叶圣陶《逃难》李太太意兴阑珊,眼光回到学生点名册上,觉得自己写的淡铅笔字一片模糊。

意兴索然

yìxìngsuǒrán

形容一点兴致也没有。《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一回:“景公意兴索然。左右问曰:‘将回宫乎?’景公曰:‘可移於梁邱大夫之家。’”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仙人岛》:“绿云顾父曰:“圣人无字门人者,‘孝哉……’一句,即是人言。”王闻之,意兴索然。”鲁迅《彷徨·在酒楼上》不到两个时辰,我的意兴早已索然,颇悔此来为多事了。

意绪

yìxù

①心意,情绪。宋 周邦彦《瑞龙吟·大石词》:“事与孤鸿去。探春尽是,伤离意绪。”宋 毛滂《惜分飞词》:“断雨残云无意绪,寂寞朝朝暮暮。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宋 刘辰翁《兰陵王 丙子送春》:“依依甚意绪。漫忆海门飞絮。乱鸦过,斗转城荒,不见来时试灯处。”②犹思路。

意犹未尽

yìyóuwèijìn

犹:还。指还没有尽兴。柳青《创业史》第二部第十章:“但是梁生宝意犹未尽,话还没有说完。”季羡林《清新俊逸的清华园》:“但是我意犹未尽,想再引申一下,写了下去。”

意欲

yìyù

亦作“意慾”。欲望。想要。谓心想做某事。《淮南子·道应训》:“故人主之意欲见於外,则为人臣之所制。”《后汉书·彭宠传》:“小奴意欲解之,视户外,见子密听其语,遂不敢解。”唐 韦应物《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诗》:“神欢体自轻,意欲凌风翔。”宋 朱熹《答林择之书之一》:“今方欲与朋友説,日用之閒,常切点检气习偏处,意欲萌处。”《二刻拍案惊奇 卷三》:“我意欲完前日之约,不好自家启齿。”清 陈天华《论中国宜改制民主政体》:“倘非达於共和,国民之意慾难厌,霸者弥缝掩饰之策,决其不能奏效也。”清 袁枚《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你携了此物,意欲何往?”叶圣陶《李太太的头发》:“她想新奇事情一定给她们望见了;一种意欲包围着她的脑袋。”

意遇

yìyù

犹知遇。《南齐书·王玄邈传》:“太祖闻之曰:‘玄邈果不负我意遇也。’”《南史·王球传》:“时大将军彭城王义康专以政事为本,刀笔干练者多被意遇。”

意远

yìyuǎn

①谓胸怀旷达,意趣超逸。北周 庾信《谢赵王示新诗启》:“落落词高,飘飘意远。”唐 杜甫《丽人行》:“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花月痕第八回》:“荷生缓走到堤边,看那游人垂钓,忽听到数声清磐,度水穿林,更觉涤尽尘心,飘飘意远。”②犹言想得很远。叶圣陶《倪焕之十六》:“她的浅笑使你神往,她的小步使你意远。”

意在笔先

yìzàibǐxiān

指构思成熟;然后下笔。晋 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意在笔前,然后作序。”清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所谓沈郁者,意在笔先,神余言外。

意者

yìzhě

①表示测度。大概,或许,恐怕。《墨子·公孟》:“今吾事先生久矣,而福不至,意者先生之言有不善乎?”刘向《说苑·君道》:“桑穀者,野草也,而生於朝,意者国亡乎?”明 李贽《复邓石阳书》:“独念乞墦之辱,心实耻之,而必不得免者何居?意者或借闻见以为聪明,或藉耳目以为心腹歟!”鲁迅《集外集·斯巴达之魂》:“噫!二少年,今日生矣,意者其雀跃返国,聚父母亲友作再生之华筵耶!” ②表示选择。是……还是……。《庄子·天运》:“天其运乎?地其处乎?日月其争於所乎?孰主张是?孰维纲是?孰居无事推而行是?意者其有机缄而不得已邪?意者其运转而不能自止邪?”《史记·孔子世家》:“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汉书·文帝纪》:“意者朕之政有所失而行有过与?乃天道有不顺,地利或不得,人事多失和,鬼神废不享与?”

意知

yìzhī

觉知,晓得。《庄子·盗跖今子独无意焉,知不足邪?意知而力不能行邪?景德传灯录·迦毗摩罗》:“汝虽心语,吾已意知。”

意旨

yìzhǐ

心志心意,亦作意指”、“意恉”。谓意之所在。多指尊者的意向。《史记·郦生陆贾列传》:“陆生为太中大夫,往使尉他,令尉他去黄屋称制,令比诸侯,皆如意旨。”《史记·酷吏列传》:“君为天子决平,不循三尺法,专以人主意指为狱。”宋 李觏《袁州州学记》:“范阳祖君无择知袁州。始至,进诸生,知学宫闕状,大惧人材放失,儒效阔疎,亡以称上意旨。”宋 岳珂《桯史·乾道受书礼》:“臣之愚暗,安知时变,不过如向所陈,不敢改辞以迎合意指。”明 吴承恩《西游记 第五四回》:“太师躬身道:‘臣奉我王意旨,特来求亲。’”

意致

yìzhì

①神情姿态;意趣;情致;风致。南朝 陈 徐陵《与李那书》:“至於披文相质,意致纵横,才壮风云,义深渊海。” 明 胡应麟 《诗薮·古体中》:“至《十九首》及诸杂诗……意致深婉,真可以泣鬼神,动天地。”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黄九郎》:“妇约五十许,意致清越。”②用心意来传告;在心中设想到的。《庄子·秋水》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

意中人

yìzhōngrén

原指心意相知的友人。后多指心中所眷恋的人。晋·陶潜《示周祖谢三郎》药石有时闲,念我意中人。宋 柳永《鹤冲天 黄金榜上》:“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

薏苡yìyǐ: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颖果卵形。果仁叫薏米,可入药,有健脾、去湿、利尿等作用。

薏苡明珠

yìyǐmíngzhū

薏苡:多年生草本植物,果实可供食用酿酒,并入药。薏米被进谗的人说成了明珠。比喻被人诬蔑,蒙受冤屈。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马援传》:“南方薏苡实大。援欲以为种,军还,载之一车。……及卒后,有上书谮之者,以为前所载还,皆明珠文犀。”清 陈彝尊《酬洪昇》诗:梧桐夜雨词凄绝,薏苡明珠谤偶然。

① 胸:胸臆(心里,多指心里的话或想法,如“直抒臆臆”)。《资治通鉴 汉纪四十三》臣伏在草泽,痛心伤臆!②主观地,缺乏客观依据的:臆造。臆测。臆度(duó)。臆断。臆见。

臆揣yìchuǎi

臆测臆yì,主观地,缺乏客观依据的:臆造。臆测。臆度(duó)。臆断。臆见。揣chuǎi,估量,忖度:揣测。揣摩。揣度(duó)。揣想。揣情(忖度情理)。不揣冒昧。

臆断

yìduàn

主观地判断、推断。妄加臆断。宋 苏轼《石钟山记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清·纪昀《河中石兽》: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臆见

肊见

yìjiàn

个人的私见;主观的看法。用为谦词,犹言浅见。宋 曾巩《本朝政要策·黄河》:“水之为迹,难明久矣,非深考博通,心知其详,固难以臆见决策举事也。”徐念慈《小说林缘起》:“余不敏,尝以臆见论断之:则所谓小説者,殆合理想美学、感情美学而居其上乘者乎?”《镜花缘 第三十五回》贵邦河道受病之由,小子尚未目睹,不敢谬执臆见。梁启超《中国改革财政私案·租税以外国家之收入》:“啟超关於铁路政策稍有臆见,今不具详。”

臆决

yìjué

主观地决断。《聊斋志异 董生》某至此亦穷于术,未敢臆决。

一种金属元素,属稀土金属

癔病yìbìng:英语 hysteria,翻译称“歇斯底里”或“狂躁症”,主要由精神受到严重刺激诱发,表现为胡言乱语,哭闹嬉笑,失明、麻痹、痉挛、失语等症状,为精神病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