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 | yì | ①副词,也,表示同样、也是:亦无不可。亦步亦趋。②又:“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③不过,只是:“王亦不好土也,何患无士?”④表示加强或委婉的语气:“呜呼,亦盛矣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⑤姓。 |
亦步亦趋 | yìbùyìqū | 《庄子·田子方》:“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比喻处处模仿、追随别人。诗人在创作上应求变创新,而不要刻意模仿,跟在古人后面亦步亦趋。 |
亦复如是 | yìfùrúshì | 复:又,再。也是这样。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尤悔》:“刘琨善能招延,而拙于抚御,一日虽有数千人归投,其逃散而去,亦复如此。所以卒无所建。”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回:这先生方伸手按在右手脉上,调息了至数,凝神细诊了半刻功夫。换过左手,亦复如是。 |
亦庄亦谐 | yìzhuāngyìxié | 形容既严肃又风趣。《论语》语言形象、简练、准确、亦庄亦谐,富有启发性。茅盾《为〈大众电影〉恢复刊名作》:“亦庄亦谐潇洒,百花齐放争荣。”清·章学诚《文史通义·假年》:“此篇盖有为而发,是亦为夸多斗靡者,下一针砭。故其辞亦庄亦谐,令人自发深省,与向来所语,学者足相证也。” |
弈 | yì | ①古代称围棋:弈楸(棋盘)。《孟子·告子上》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孟子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②下棋:对弈。弈林。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聊斋志异 棋鬼》会九日 登高,与客弈。 |
弈棋 | yìqí | 亦作“弈碁”。下棋。《墨子·号令》:“无敢有乐器,弈棋军中,有则其罪射。”《后汉书·孔融传》:“二子方弈棊,融被收而不动。”唐 杜甫《秋兴诗 之四》:“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宋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当是之时,变置社稷,盖甚於弈碁之易。”清 孔尚任《桃花扇·争位》:“无定输赢似弈棋,书空殷浩欲何为?” |
弈秋 | yìqiū | 弈秋,是春秋时期鲁国有位叫弈秋的人,他特别喜欢下围棋,潜心研究,终于成为当时下棋的第一高手,人们不知道他姓什么,而他是因为下围棋而出名的。《镜花缘 第三回》百花仙子道:“仙姑今日如果得胜,小仙闻得下界高手甚多,我去凡间访求明师,就便将弈秋请来,看你可怕?” |
弈弈 | yìyì | ①忧愁貌。弈,通“奕”。《诗·小雅·頍弁》未见君子,忧心弈弈。②光彩闪耀貌。引申为炯炯明亮貌。《北史·齐琅邪王俨传》琅邪王眼光弈弈,数步射人,向者暂对,不觉汗出。”③美盛貌。高大貌。 |
奕 | yì | ①光明:“奕奕” 神采奕奕 ② 累,重:““奕世载德,不忝前人。” ③大:“息金消石,往小来奕。”功名奕世,富贵传流。④美貌:奕奕动人。“张华短章,奕奕清畅。” |
奕世 | yìshì | 累世,代代。奕世豪望。《国语·周语上》:“奕世载德,不忝前人。”《后汉书·杨震传》:“臣奕世受恩,得备纳言。”李贤注:“奕犹重也。”《后汉书 刘表传》宣奕世之德,履丕显之祚。《晋书 元帝纪》景(司马师)、文皇帝(司马昭),奕世重光,缉熙诸夏。《资治通鉴 宋纪一》秦王炽磐谓其群臣曰:“今宋虽奄有江南,夏人雄据关中,皆不足与也。独魏主奕世英武,贤能为用,谶云,‘恒代之北当有真人’,吾将举国而事之。”《宋书·孔琳之传》:“而传国之璽,歷代迭用;袭封之印,奕世相传。”《资治通鉴 宋纪四》今(梁)眷元勋未录,而臣独奕世受赏,心实愧之。(北魏孝武)帝既贰于(高)欢,冀(高)乾为己用,尝于华林园宴罢,独留乾,谓之曰:“司空奕世忠良,今日复建殊效,相与虽则君臣,义同兄弟,宜共立盟约,以敦情契。”宋 司马光《宣徽惠穆吕公挽辞》:“奕世台衡贵,盈门紱冕荣。” 清 何启《胡礼垣新政论议》:“是故议院议员之法立,则奕世无失德之君。” |
奕叶 | yìyè | 累世,代代。汉 蔡邕《琅邪王傅蔡郎碑》:“奕叶载德,常歷宫尹,以建于兹。”《资治通鉴宋纪六》(孔)熙先曰:“丈人(指华烨)奕叶清通,而不得连姻帝室,人以犬豕相遇,而丈人曾不耻之,欲为之死不亦惑乎?”《资治通鉴 齐纪四》尚书任城王澄曰:“陛下(北魏孝文帝)奕叶重光,帝有中土;今出师以征未服,而得汤、武革命之象,未为全吉也。”《隋书·礼仪志七》:“宣尼制法,云行夏之时,乘殷之輅。奕叶共遵,理无可革。” 明 宋濂《元徵士周君墓志铭》:“君自以奕叶为儒,继承不易,孳孳问学。” 清 刘大櫆《张讷堂诗集序》:“见其父子祖孙奕叶相承如此,孰不神往而慕艷之。” |
帟 | yì | 小帐幕,亦指幄中座上的帐子:“掌帷幕幄~绶之事”。《说文新附》:“帟,在上曰帟。从巾,亦声。”张设在幄中座上用以承接尘土的小幕。《续资治通鉴 宋纪七十四》今定大庆殿之后门内,东西设幄为閤,又于殿扆左右设帟于东西房,以为乘舆出入所由之地。 |
帟幕 | yìmù | 帐幕。宫闱帟幕。前蜀贯休《上孙使君》诗:“芙蓉开帟幕,锦帐无纤壒。”《续资治通鉴 宋纪十六》戊子,有司言油衣帟幕破损者数万段,欲毁弃之,帝(赵光义)令煮浣,染以杂色,制为旗帜数千。《续资治通鉴 宋纪二十七》帝(宋真宗赵恒)曰:“朕寝殿中,帟幕皆青絁为之,旦暮间非张烛莫能辨色。”《续资治通鉴 宋纪二十七》前一夕,山上大风,裂帟幕,迟明未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