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鷰 | yàn I. | ①鸟类的一科,候鸟,常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用泥做巢居住,捕食昆虫,对农作物有益:燕尔(形容新婚夫妇亲睦和美的样子)。燕好(常用以指男女相爱)。燕侣。燕雀处(chǔ)堂(喻居安而不知远虑,临祸却不能自知)。②轻慢:“燕朋逆其师”。③古同“宴”,安闲,安乐;宴饮。汉 扬雄《逐贫赋》宗室之燕,为乐不盘。《资治通鉴 晋纪三十六》(秃发)檀燕群臣於宣德堂,仰视叹曰:“古人有言:‘作者不居,居者不作,’信矣。”《魏书·皇后传·文成文明皇后冯氏》太后曾与高祖幸灵泉池,燕群臣及籓国使人、诸方渠帅,各令为其方舞。II.yān①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北省北部和辽宁省南部:燕赵。燕山。燕京。②姓。 |
燕巢幕上 | yàncháomùshàng | 燕子把窝做在帷幕上。比喻处境非常危险。《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夫子之在此也,犹燕之巢于幕上。”蔡东藩《唐史演义》第53回:“譬如燕巢幕上,怎能久安?” |
燕巢危幕 | yàncháowēimù | 燕子把窝做在帷幕上。比喻处境非常危险。《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夫子之在此也,犹燕之巢于幕上。”鲁迅《两地书》九五:不知怎地我忽而记起了“燕巢危幕”的故事,看到这一大堆人物,不禁为之凄然。 |
燕巢于幕 | yàncháoyúmù | 燕子在帐幕上筑巢。比喻处境非常危险。杨伯峻注:“帐幕,随时可撤。燕巢于其上,至为危险。”三国蜀 诸葛亮 《将苑·戒备》:“若乃居安而不思危,寇至不知惧,此谓燕巢於幕,鱼游於鼎,亡不俟夕矣!”《资治通鉴 唐纪三十五》(张)兴曰:“足下(史思明)所以从贼,求富贵耳,譬如燕巢于幕,岂能久安!”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邵女》:“君之计,所谓燕巢於幕,不谋朝夕者也。”亦省作“燕幙”、“燕幕”。 |
燕出 | yànchū | 谓帝王微服私行。《汉书·王嘉传》:“孝成皇帝时,諫臣多言燕出之害。”颜师古注:“燕出,谓微行也。” |
燕处 | yànchǔ | ①退朝而处;闲居。《老子 第二十六章》:“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宋 苏辙《谢翰林学士宣召状 之一》:“临朝访道,有元老之在前;燕处清心,援众正而自助。” 清 昭梿《啸亭杂录·不改常度》:“仁皇临御六十馀年,凡一切起居饮食,自有常度,未尝更改。虽酷暑燕处,从未免冠。” ②谓相处;居处。友好相处。《聊斋志异 冷生》忽有狐来,与之燕处。③安息的处所。 |
燕妒莺惭 | yàndùyīngcán | 女子貌美,燕见之生妒,莺对之自惭。《红楼梦》第二七回:“满园里秀带飘飘摇,花枝招展,更兼这些人打扮的桃羞杏让,燕妒莺惭,一时也道不尽。” |
燕尔 | yàn’ěr | 亲睦和美的样子:新婚燕尔 |
燕颔 | yànhàn | 形容相貌威武。颔,下巴。 为封侯之相。东汉名将班超自幼即有立功异域之志。相士说他“燕颔虎颈”,有封“万里侯”之相。后奉命出使西域三十一年,陆续平定各地贵族的变乱,官至西域都护,封定远侯。《群音类选·蟠桃记·诞孙相庆》:“看兰孙,虎头燕颔,知不是等闲人。” 《聊斋志异 雷曹》乐子(云鹤)文章名一世,忽觉苍苍之位置我者不在是,遂弃毛锥如脱屣,此与燕颔投笔者何以少异? |
燕颔虎颈 | yànhànhǔjǐng | 颔:下巴颏。旧时形容王侯的贵相或武将相貌的威武。南朝宋 范晔《后汉书 班超传》:“超问其状。相者指曰:‘生燕颔虎颈,飞而食肉,此万里侯相也。’” |
燕颔虎须 | yànhànhǔxū | 形容相貌威武。《水浒传第七回》那官人生的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三十四五年纪。 |
燕好 | yànhǎo | ①古代指设宴招待并馈赠礼品。②友好。③泛指宴饮聚会。④指夫妻恩爱。指男女欢合。《聊斋志异聂小倩》女笑曰:“月夜不寐,愿修燕好。”《聊斋志异 珠儿》女曰:“郎君与儿极燕好,姑舅亦相抚爱,颇不谓妒丑。”《聊斋志异 云萝公主》生(安大业)曰:“六年后再商之。”女乃默然,遂相燕好。 |
燕贺 | yànhè | 祝贺新厦落成。汉·刘安《淮南子·说林训》:“汤沐具而虮虱相吊,大厦成而燕雀相贺。”唐 崔融《代家奉御贺明堂成表》仰之不逮,虽谢於鵾翔;成辄相欢,窃同於燕贺。 |
燕鸿 | yànhóng | ①燕为夏候鸟,鸿为冬候鸟。因多以喻相距之远,相见之难。唐 司空图 《歌者》诗之一:“风霜一夜燕鸿断,唱作江南祓禊fú xì天。”南唐 冯延巳 《芳草渡》词:“燕鸿远,羌笛怨,渺渺澄波一片。”宋 苏泂《雨中花·怀刘改之》词:“这回休也,燕鸿南北,长隔英游。” 金 元好问 《春风来》诗:“春风去后瑶草歇,来鸿去燕遥相望。鸳鸯不得双,燕鸿天一方。” 清 厉鹗 《筠谷见和移居诗奉赠》之一:“燕鸿踪跡十霜餘,谁道今来慰索居。” 宋 叶适张氏东园送王恭父得殿字诗:“燕鸿不相须,进趣自求便。”②指书信。前蜀 韦庄《清平乐》词:“碧窗望断燕鸿,翠帘睡眼溟濛。寳瑟谁家弹罢?含悲斜倚屏风。” 燕地的雁。泛指北雁。唐 李白 《拟古》诗之十二:“越燕喜海日,燕鸿思朔云。” |
燕集 | yànjí | 宴饮聚会。南朝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汰侈》:“石崇每要客燕集,常令美人行酒。”唐 韦应物有五言古诗,名《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宋 周密《齐东野语·潘庭坚王实之》:“一日,三司燕集,大合乐於公厅。”清 刘大櫆《祭望溪先生文》:“嘉宾燕集,不废菑畬。” |
燕见 | yànjiàn | ①古代帝王退朝闲居时召见或接见臣子。《仪礼·士相见礼》:“凡燕见於君,必辩君之南面,若不得,则正方,不疑君。”胡培翚正义引郝敬曰:“燕见,谓私见,非公朝行礼之时。”《史记·汲郑列传》:“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明史·刘之凤传》:“帝召周延儒燕见,宵分始出。”《资治通鉴 汉纪十七》会魏大夫为丞相,数燕见言事②泛指公馀会见。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厅事西小屋两楹,曰好春轩,为文达燕见宾客地。” |
燕京 | yànjīng | 指现在的北京。因古时为燕国都城而得名。1153年,金朝设中都,金中都人口超过一百万。金中都为元、明、清三代的北京城的建设奠定了基础。《续资治通鉴宋纪一百七十七》蒙古刘秉忠请定都于燕,蒙古主从之,诏营城池及宫室。乙卯,改燕京为中都,大兴府仍旧。 |
燕居 | yànjū | ①退朝而处;闲居。《礼记·仲尼燕居》:“仲尼燕居,子张、子贡、言游侍。”郑玄注:“退朝而处曰燕居。”司马贞索隐:“燕谓閒燕之时。”宋 苏轼《四菩萨阁记》:“始吾先君於物无所好,燕居如斋,言笑有时。” 清 沉初《西清笔记 自序》:“入春雨雪匝旬,燕居多暇。”《资治通鉴 汉纪九》子孙胜冠者在侧,虽燕居必冠。《续资治通鉴 宋纪八十五》(吕大防)自少持重,无嗜好,过市不左右游目,燕居如对宾客。②闲居之所。唐 陆贽《均节赋税恤百姓六条之一》:“假欲崇饰燕居,储备赐与,天子之贵,寧忧乏财?”明 宋濂《净慈山报恩光孝禅寺住持仁公塔铭》:“别筑燕居於寺之西麓,曰潜庵,将有终焉之志。”《儿女英雄传 第二九回》:“南一间算个燕居,北一间作为卧室。”《资治通鉴 汉纪五》陈平患诸吕,力不能制,恐祸及己;尝燕居深念,陆贾往,直入坐;而陈丞相不见。 |
燕居深念 | yànjūshēnniàn | 燕居:闲居。闲居在家,对往事产生深深的怀念之情。《论语·述尔》:“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右丞相陈平患之,力不能争,恐祸及己,常燕居深念。” |
燕犒 宴犒 | yànkào | 慰劳军士的酒食。馈遗宴犒。《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三年》:"(王)逵引兵过岳州,岳州团练使潘叔嗣厚具燕犒,奉事甚谨。"《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佑四年》:"大兵且至,其缮治营垒,多具燕犒。"《续资治通鉴 宋纪九十四》次第为之(辽使)燕犒而至,防微杜渐意也。按,《宋史·孙沔传》作"宴犒"。 |
燕劳 | yànláo | 设宴慰劳。宋 苏轼《序》:“公至,燕劳将佐而已。”《续资治通鉴 宋纪六十九》(赵抃)既至蜀,治益尚宽,密为经略,而燕劳闲暇如它日,兵民晏然。《明史·孙传庭传》:“帝嗟叹久之,燕劳赏赉甚渥。”清 钱谦益《湖广布政使熊宇奇授通奉大夫制》:“朕改元即位,诸藩臬之长入见者,既燕劳而遣之矣。” |
燕乐 | yànlè | ①安乐。《诗·小雅·鹿鸣》:“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毛传:“燕,安也。” 朱熹集传:“言安乐其心。”②宴饮欢乐。《史记·李斯列传》:“於是赵高待二世方燕乐,妇女居前,使人告丞相:‘上方閒,可奏事。’”唐 韦应物《乐燕行》:“良辰且燕乐,乐往不再来。”《续资治通鉴 宋纪四十一》今民间传陛下(宋仁宗)比年稍迩俳优,燕乐逾节,赐予过度。燕乐逾节则荡,赐予过度则侈;荡则政事不亲,侈则用度不足。《明史·李俊传》:“帝耽於燕乐,羣小乱政,屡致灾谴。” |
燕侣莺俦 | yànlǚyīngchóu | 比喻年轻的女伴。也比喻相爱的青年男女。元 关汉卿《绯衣梦》第二折:“你则为鸾交凤友,燕侣莺俦,则被俺毒害娘。”《好逑传》第一六回:大媒又借重了过老先生,内里有的是香闺绣阁,何不与舍侄女竟成了燕侣莺俦,便完了一件百年的大事? |
燕毛 | yànmáo | ①古代祭祀后宴饮时,以须发的颜色别长幼的坐次,须发白年长者居上位。毛,须发。燕同宴。《礼记·中庸》:“燕毛,所以序齿也。”郑玄注:“燕,谓既祭而燕也。燕以髮色为坐。”朱熹集注:“燕毛,祭毕而燕,则以毛髮之色别长幼,为坐次也。齿,年数也。”②泛指宴饮时年长者居上位的礼节。 清 洪亮吉《白发为胡上舍唐作诗》:“生今上坐非忝窃,燕毛之礼谁敢忽。” 清 昭槤《啸亭续录·廷臣宴》:“其礼一如曲宴宗室礼,蒙古 王公皆预是宴,盖以别燕毛行苇之义也。” |
燕昵 | yànnì | 私下亲近、亲昵、亲热。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林四娘》:“两人燕昵,过于琴瑟。” |
燕寝 | yànqǐn | ①古代帝王居息的宫室。《周礼·天官·女御》:“女御掌御叙于王之燕寝。”《礼记·曲礼下》“天子有后,有夫人”唐孔颖达疏:“《周礼》王有六寝,一是正寝,餘五寝在后,通名燕寝。”王国维《观堂集林·明堂庙寝通考》:“古之燕寝有东宫,有西宫,有南宫,有北宫。其南宫之室谓之适室,北宫之室谓之下室,东西宫之室则谓之侧室。四宫相背於外,四室相对於内,与明堂、宗庙同制。其所异者,唯无太室耳。”参见“六宫”。②泛指闲居之处。指卧室。章炳麟《蕲黄母铭》:“以六月十日日昳,卒於燕寝。” ③公馀休息;睡眠。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凤仙》:“刘归,假贵家广宅,备客燕寝,洒扫光洁。” 清 昭梿《啸亭杂录·陆双全》:“有陆郎双全,苏州人。貌韶秀,为侍郎所钟爱,每燕寝间,非陆侍侧,则终夜不寝。” |
燕雀 | yànquè | ①燕和雀。泛指小鸟。汉 司马迁《陈涉世家》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②比喻品质卑劣的人。③比喻庸俗浅薄的人。④比喻地位卑微的人。⑤鸟名。嘴黄色,尖端微黑。翼羽黑色。体羽褐黄色,下部白色。尾羽黑色,部分带白色。在我国为旅鸟和冬候鸟,见于华东、华南一带。 |
燕雀处堂 燕雀处屋 | yànquèchǔtáng | 处:居住;堂:堂屋。燕雀住在堂上。比喻生活安定而失去警惕性。也比喻大祸临头而自己不知道。汉 孔鲋《孔丛子 论势》:“燕雀处屋,子母相哺,煦煦焉其相乐也,自以为安矣;灶突炎上,栋宇将焚,燕雀颜色不变,不知祸之将及也。”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二二》这叫做燕雀处堂,不知祸之将及。清 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第四回:瓜分之惨酷,言之者多,而真忧之者少,人情蔽于所不见,燕雀处堂,自以为乐也。 |
燕雀相贺 | yànquèxiānghè | 燕雀因大厦落成有栖身之所而互相庆贺。后多用作祝贺新屋落成之语。西汉 刘安《淮南子 说林训》:“汤沐具而虮虱相吊,大厦成而燕雀相贺,忧乐别也。”《北齐书·卢询祖传》:“应声答曰:‘且得燕雀相贺。’” |
燕然 | yànrán | ①古山名。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杭爱山。东永元元年,车骑将军窦宪领兵出塞,大破北匈奴,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记威德。见《后汉书·窦宪传》。班固《封燕然山铭 序》:“遂踰涿邪,跨安侯,乘燕然,躡冒顿之区落,焚老上之龙庭。”南朝梁 刘勰《文心雕龙·铭箴》:“若班固燕然之勒,张昶华阴之碣,序亦盛矣。”唐·王维《使至塞上》:“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唐 皇甫冉《春思诗》:“为问元戎竇车骑,何时反旆勒燕然?”②泛指边塞。诗文中叙建立边功时,常引用之。南朝宋 何承天《安边论》:“比及十载,民知义方。然后简将授奇,扬旌云朔 ……铭功於燕然之阿,饗徒於金微之曲。”唐 李白《长相思 其二》:“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唐 李峤《饯薛大夫护边诗》:“佇见燕然上,抽毫颂武功。”宋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词》:“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宋 刘克庄《沁园春·答九华叶贤良词》:“怅燕然未勒,南归草草,长安不见,北望迢迢。”明 汪廷讷《种玉记·阃命》:“桓桓大将操兵柄,管此去单于繫颈,马到处燕然勒名。”③指班固所撰封燕然山铭。亦泛指歌颂边功的诗文。唐 窦巩《经窦车骑故城诗》:“荒陂古堞欲千年,名振图书剑在泉。今日诸孙拜坟树,愧无文字续燕然。”④古地名。《旧唐书·回纥传》:“(贞观中)以多览为燕然府,僕骨为金微府 ……於故单于臺置燕然都护府统之,以导宾贡。” |
燕射 | yànshè | ①古代射礼之一。指宴饮之射。《周礼·春官·乐师》:燕射,帅射夫以弓矢舞。"孙诒让正义:"燕射者,王与诸侯、诸臣因燕而射。《梓人》注云:'燕谓劳使臣,若与羣臣饮酒而射。'是也。"《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二十七》丁卯,赐宗永等燕射于教场,自是遂为故事。②泛指宴饮作乐。宋范仲淹《上执政书》:"某又观今之郡长,鲜克尽心,有尚迎送之劳,有贪燕射之逸。" |
燕瘦环肥 | yànshòuhuánféi | 燕:汉成帝皇后赵飞燕;环:唐玄宗贵妃杨玉环。形容女子体态不同而各擅其美,风格不同而各有所长。宋 苏轼《孙莘老求墨妙亭诗》:“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凭。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清 李宝嘉《文明小史》第40回:“有的妆台倚镜,有的翠袖凭栏,说不尽燕瘦环肥。” |
燕私 | yànsī | ①泛指宴饮。宋 司马光《洛阳耆英会序》:“又洛 中旧俗,燕私相聚,尚齿不尚官,自乐天之会已然。” 明 宋濂《故朝列大夫浙江行省左右司都事苏公墓志铭》:“南海、番禺 二县,输恒赋之外,復有所徵,号税外钱,以给上官燕私之需,小民怨讟盈道路。”②闲居休息。《韩诗外传 卷九》:“今汝往燕私之处,入户不有声,令人踞而视之,是汝之无礼也,非妇无礼也。”《史记·李斯列传》:“吾常多閒日,丞相不来。吾方燕私,丞相輒来请事。” |
燕台 | yàntái | ①指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故址在今河北省易县东南。相传燕昭王筑台以招纳天下贤士,故也称贤士台、招贤台。后作为君主或长官礼贤之。唐 李白《江上答崔宣城诗》:“谬忝燕臺召,而陪郭隗踪。”金 元好问《即事呈邦瑞诗》:“明日燕臺传盛事,坐中宾客尽名流。”唐 李商隐 偶成转韵七十二句赠四同舍:“此时闻有 燕昭臺 ,挺身东望心眼开。”②指冀北一带。唐 祖咏《望蓟门诗》:“燕臺一望客心惊:簫鼓喧喧汉将营。”明 何景明《送马公顺视学湖南诗之一》:“同是燕臺旧游客,可堪相见又相违。”陈毅《闻八路军大捷诗》:“抗日旌旗战局开,大军东出薄燕臺。”③指幕府。唐 李商隐《梓州罢吟寄同舍》:“长吟远下燕臺去,惟有衣香染未销。”冯浩笺注:“燕臺,指幕府……言我惟怀府公之德,别无閒情牵绕也。”唐 黄滔《南海幕和段先辈送韦侍御赴阙》:“魏闕别当飞羽翼,燕臺独且占风流。”南唐 李中《和胊阳载笔鲁裕见寄》:“燕臺多事每开颜,相许论交淡薄间。”④《燕台四首》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组诗作品。这组诗吟咏了一段浓厚悲剧色彩的爱情,抒发对所思慕的女子一年四季的相思之情。宋 周邦彦《瑞龙吟词》:“吟笺赋笔,犹记燕台句。知谁伴、名园露饮,东城闲步。” |
燕婉 | yànwǎn | ①仪态安详温顺。《诗·邶风·新台》:“燕婉之求,籧篨不鲜。”毛传:“燕,安;婉,顺也。”②指夫妇和爱。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自是狎暱燕婉,逾於平日,恒形影不离。”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林四娘》:“以君高义,托为燕婉,然实不敢祸君。倘见疑畏,即从此辞。”《聊斋志异 黎氏》乃曰:“燕婉之求,乃若此耶?缓我,当相就耳。”谢(中条)从之。③优美;柔和。曹禺《王昭君 第二幕》:“燕婉动听的宫乐在大殿里飘荡。”④借指美女。宋 苏轼《和子由记园中草木 之一》:“吾闻东山傅,置酒携燕婉。富贵未能忘,声色聊自遣。”一本作“嬿婉”。王十朋集注:“晋谢安栖迟东山,放情丘壑,好音乐,每游赏必以妓从。” |
燕尾 | yànwěi | ①燕子的尾羽。清 陈维崧《沁园春·三月三日尉氏道中作词》:“正水边柳眼,斜窥芳岸;风前燕尾,乱剪晴莎。”清 厉鹗《雨中许莳庭春岩招同诚夫笠人泛舟北郭看花诗之一》:“风轻摇燕尾,雨细溼鹅儿。”②燕尾分叉像剪刀,因用以摹状末端分叉的东西。《后汉书·舆服志下》:“负赤幡,青翅燕尾,诸僕射幡皆如之。”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蜚襳垂髾”唐 李善注:“司马彪曰:‘襳,袿饰也;髾,燕尾也。’襳与燕尾,皆妇人袿衣之饰也。”唐 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之一》:“鷲翎金僕姑,燕尾绣蝥弧。”宋 梅尧臣《送少卿知宣州诗》:“鸭头吴荡緑,燕尾楚船轻。” 宋 苏轼《谢人惠云巾方舄诗之一》:“燕尾称呼理未便,剪裁云叶却天然。”王十朋集注引林敏功曰:“燕尾,谓巾也。”《儿女英雄传第六回》:“只见那人头上罩一方大红縐绸包头,从脑后燕尾边兜向前来,拧成双股儿在额上紥一个蝴蝶扣儿。”如:燕尾槽、燕尾服。③本指颜真卿书体中捺脚处的一种独特风格,是捺笔结束时,先用力顿挫,再轻挑出锋所致。后人临颜体,捺划收笔出锋时,提笔空收笔锋,如张开的剪刀,乃为病笔。《宣和书谱·颜真卿》:“惟其忠贯白日,识高天下,故精神见於翰墨之表者,特立而兼括……后之俗学乃求其形似之末,以谓蚕头燕尾,仅乃得之。” |
燕息 | yànxī | 安息。语出《诗·小雅·北山》:"或燕燕居息。"毛传:"燕燕,安息貌。"唐 白居易《偶作》诗之二:"日午脱巾簪,燕息窗下床。"《续资治通鉴 宋纪六》(耶律)贤适忠介肤敏,推诚待人,虽燕息不忘政治,故百司庶职罔敢媮惰,累年滞狱悉决之。陶曾佑《论文学之势力及其关系》:"吾人於晨宵燕息之馀,忽获睹二三小册,数纸奇文,顿觉光风霁日。" |
燕喜 | yànxǐ | ①宴饮喜乐。《诗·小雅·六月》:“吉甫燕喜,既多受祉。”朱熹集传:“此言吉甫燕饮喜乐,多受福祉。”②喜庆之宴。《梁书·贺琛传》:“夫食方丈於前,所甘一味。今之燕喜,相竞夸豪,积果如山岳,列肴同綺绣。” |
燕闲 | yànxián | 亦作“燕间”,“燕闲”。①安宁;安闲。宋 曾巩《中书舍人除翰林学士制》今宇内嘉靖,朝廷燕闲。《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五十一》朱熹奏言:尝反覆思之,无乃燕闲渊蠖之中,虚明应物之地,天理有未纯,人欲有未尽。②公余之时;闲暇。宋周密《齐东野语·朱汉章本末》(朱倬)将陛辞,刺知上燕闲所观史传,於奏疏中道之,大称旨,留为郎。③安息;休息。明 陈汝元《金莲记·觐圣》:“(朕)嗣登鸿寳,未敢燕闲。” |
燕享 | yànxiǎng | 见“燕饗”。指以酒食祭神,泛指以酒食款待人。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至如畋狩军旅,燕享刑罚,固民之性,不可卒除。” |
燕叙 | yànxù | 宴饮叙谈。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张诚》:“诚入内,捧帛衣出,进兄,乃置酒燕敍。” |
燕燕 | yànyàn | ①《邶风·燕燕》是中国古代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毛诗序》记载是“《燕燕》,卫庄姜送归妾也。”这个说法为多数解诗者所采信。据《左传·隐公》三及四年的纪事,卫庄公夫人庄姜无子,以庄公妾陈女戴妫之子完为己子。庄公死,完即位,为州吁所杀。戴妫以子被杀归陈,此是大归,即归而不再回卫,庄姜相送而作此诗。宋·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②借指伊人。此人,这个人。指意中所指的人。苏轼《张子野八十五岁闻买妾述古令作诗》:“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宋 姜夔《踏莎行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见。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
燕雁代飞 | yànyàndàifēi | 燕夏天来温带,冬天归南方;雁冬天来温带,夏天归南方。比喻各自一方,不能相见。西汉·刘安《淮南子·地形训》:“磁石上飞,云母来水,土龙致雨,燕雁代飞。” |
燕翼 | yànyì | 毛传:“燕,安;翼,敬也。”孔颖达疏:“思得泽及后人,故遗传其所以顺天下之谋,以安敬事之子孙。”《诗·大雅·文王有声》武王岂不仕,詒厥孙谋,以燕翼子。陈奂传疏:“詒,遗也……言武王以安敬之谋遗其孙子也。”后以“燕翼”谓善为子孙后代谋划。《三国志 吴书 吴主传》至于谗说殄行,胤嗣废毙,岂所谓贻厥孙谋以燕翼子者哉?《北史·周纪下·宣帝》:“朕以眇身,祗承宝运,虽庶几聿修之志,敢忘燕翼之心。”《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七十六》得圣贤心学之指要,本领端正,家传世守,以是君国子民,以是祈天永命,以是诒谋燕翼。 |
燕翼贻谋 | yànyìyímóu | 燕:安;翼:敬;贻:遗留。原指周武王谋及其孙而安抚其子。后泛指为后嗣作好打算。《诗经·大雅·文王有声》:“武王岂不仕,诒厥孙谋,以燕翼子。”《宋史·乐志九》:“权舆光大,燕翼贻谋。”《宋史·乐志九》:“权舆光大,燕翼贻谋。” |
燕饮 | yànyǐn | 聚会在一起吃酒饭。燕,通“宴”。诗·大雅·凫鹥:“公尸燕饮,福禄来成。”《史记·齐悼惠王世家》:“ 惠帝与齐王燕饮,亢礼如家人。”宋王安石宋尚书司封郎中孙公墓志铭:“宗室召燕饮,未尝往。”《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五十一》愿陛下(宋光宗赵惇)奋发乾刚,一洗旧习,省燕饮,节用度,亲正人,勤省览。 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对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风潮宣言》:“学生劝校长杨荫榆先生退席后,杨先生乃于饭馆召集教员若干燕饮,继即以评议部名义,将学生自治会职员六人揭示开除。” |
燕语 | yànyǔ | ①宴饮叙谈。《诗·小雅·蓼萧》:“燕笑语兮,是以有誉处兮。”郑玄笺:“天子与之燕而笑语。”朱熹集传:“燕,谓燕饮。”②闲谈;亲切交谈。《汉书·孔光传》:“沐日归休,兄弟妻子燕语,终不及朝省政事。”宋 叶适《司农卿湖广总领詹公墓志铭》:“尝与同僚燕语,顾余而叹曰:‘吾等善自立,须子一好墓铭而已。’”《明史·刘璟传》:“太祖念基,每岁召璟 ……入见便殿,燕语如家人。” |
燕语莺声 莺语燕声 | yànyǔyīngshēng | 燕子的语音;黄莺的歌声。原形容美好的春光。后形容女子声音宛转动听。山谷中的歌声如燕语莺声,酽茶淡香,馨人肺腑。元 关汉卿《金线池》楔子:“袅娜复轻盈,都是宜描上翠屏,语若流莺声似燕,丹青,燕语莺声怎画成?” |
燕语莺啼 | yànyǔyīngtí | 莺:黄鹂。燕子的话语,黄鹂的歌声。形容大好春光。唐·皇甫冉《春思》诗:“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五代蜀 毛文锡《酒泉子》词:绿树春深,燕语莺啼声断续,蕙风飘荡入芳从丛。 |
燕脂 | yànzhī | ①即胭脂。一种红色的颜料。②泛指红色。唐 李贺《雁门太守行》:“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指将士的血迹) |
燕啄皇孙 | yànzhuóhuángsūn | 西绥和二年, 汉成帝无病暴死。或归罪皇后赵飞燕及其妹赵昭仪,责其“执贼乱之谋,残灭继嗣以危宗庙”,赵飞燕姊妹先后自杀。史谓“先是有童謡曰:‘燕燕,尾涏涏,张公子,时相见。木门仓琅根,燕飞来,啄皇孙。皇孙死,燕啄矢。’”见《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赵皇后》。后以“燕啄皇孙”为后妃谋害皇子之。 唐 骆宾王《代李敬业讨武氏檄》:“燕啄皇孙,知祚之将尽。”亦省作亦省作“燕啄” 唐 独孤及《唐故睢阳郡太守赠秘书监李公神道碑铭》:“会垂拱永昌已后,天下有燕啄之謡。” |
燕子 | yànzi | ①家燕的通称。宋 苏轼《蝶恋花 春景词》:“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緑水人家绕。”②指明阮大鋮写的燕子笺传奇。③比喻体态轻盈的女子。 |
燕子楼 | yànzilóu | 楼名。在今江苏省徐州市。相传为唐贞元时尚书张建封之爱妾关盼盼居所。 张死后,盼盼念旧不嫁,独居此楼十余年。见唐 白居易《燕子楼诗序》。一说,盼盼系建封子张愔之妾。见宋陈振孙白文公年谱。后以“燕子楼”泛指女子居所。宋 苏轼《永遇乐词》:“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红楼梦第七十回》:“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元 萨都剌《木兰花慢 彭城怀古》:“汉家陵阙(què)起秋风,禾黍(shǔ)满关中。更戏马台荒,画眉人远,燕子楼空。”清 洪亮吉《伊犁纪事诗之二十》:“南中老守疎狂甚,尚忆东风燕子楼。”原注:“太守有一妾,留河南亲串署内,时忆及之。” |
燕坐 | yànzuò | ①安坐;闲坐。《仪礼·燕礼》“宾反入,及卿大夫皆说屦升,就席”汉 郑玄注:“凡燕坐必说屦,屦贱不在堂也。”明 刘基《苦斋记》今夫膏粱之子,燕坐于华堂之上,口不尝荼蓼之味,身不历农亩之劳,寝必重褥,食必珍美,出入必舆隶,是人之所谓乐也。《聊斋志异 司训》唱名毕,学使退与诸教官燕坐。②坐禅。宋 苏轼《成都大悲阁记》:“吾燕坐寂然,心念凝默,湛然如大明镜。”③施食。清 袁枚《新齐谐·徐先生》:“宿俗,富饶之家,每日必设一家常饭,置外厅堂,不拘来客,皆就食焉,号曰燕坐。” |
鷰 | yàn | 现同燕字,古同宴字。《张衡·西京赋》冲狭鷰濯,胷突銛锋。《注》鷰濯,以盤水置前,坐其後,踊身张手跳前,以足偶节,逾水复却坐,如燕之濯也。《玉篇》俗燕字。 |
嚥 | yàn | 同“咽II.”。①吞食;饮。《聊斋志异 竹青》于是日夜谈嚥, 乐而忘归。②比喻欲言又止。 |
曣 | yàn | ①古同“晏”,晴朗:“至中山,曣㬈,有黄云盖焉。”②暖。 |
醼 | yàn | 同“宴”。 |
醼饮 | yànyǐn | 设宴聚饮。《后汉书·酷吏传·李章》:“章与对醼饮,有顷,手劒斩纲 。”《旧唐书·李密传》:“密请市酒食,每夜醼饮,喧哗竟夕,使者不以为意。”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 第六篇》:“当其行幸河东,祠后土,顾视帝京,忻然中流,与羣臣醼饮,自作《秋风辞》。” |
讌 | yàn | 同“宴”。曹操《短歌行》:“契阔谈讌,心念旧恩”。《聊斋志异 娇娜》(孔)生与公子兄妹,棋酒谈讌,若一家然。《聊斋志异 青凤》(耿)生斋居,孝儿时共谈讌。《聊斋志异 香玉》遂相谈讌。至中夜,绛雪乃去。二人同寝,款洽一如从前。 |
讌言 宴言 | yànyán | 从容交谈。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东莱王韩晋明篤好文学,疑彼製作,多非机杼,遂设讌言,面相讨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