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án

①无机化合物,一种有咸味的无色或白色结晶体,成分是氯化钠,用来制造染料、玻璃、肥皂等,亦是重要的调味剂和防腐剂(有“海盐”、“池盐”、“井盐”、“岩盐”等种类):盐巴。盐卤。盐分(fèn)。盐田。②〔盐酸〕氯化氢的水溶液,是一种基本的化学原料,多用于工业和医药。③化学上称酸类与碱类中和而成的化合物:酸式盐。碱式盐。

盐钞

盐引

yánchāo

yányǐn

宋代官府发给商人支领和运销食盐的凭证,后称盐引﹑盐票。盐钞又称盐引,是宋代的取盐凭证,是一种有价证券,可以作为代币流通。盐钞每一席领盐116.5斤,价6贯。封建王朝的财政的重要来源之一。《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九》广西经略詹仪之、运判胡庭直,开具到见行盐钞,已为详细,可恪意奉行。《清史稿卷六 圣祖本纪一》蠲奉天盐引。

盐官海塘

yánguānhǎitáng

古代的海堤。位于浙江省盐官镇南门外。《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九十三》浙江盐官州海塘崩,都省遣礼部郎中游中顺洎本省官相视,因虚沙复涨,难于施力而止。

盐酱口yánjiàngkǒu指说不吉利的话有应验。《西游记第六七回》:“慌得那八九个老者,战战兢兢道:‘这和尚盐酱口,説妖精,妖精就来了。’”

盐浦

yánpǔ

海滨出盐处。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掩兔轔鹿,射麋脚麟,騖於盐浦,割鲜染轮。”郭璞注引 张揖 曰:“海水之厓,多出盐也。”南朝陈 徐陵《谢赉麕启》:“预割鲜禽,已同盐浦;频蒙大臠,更异梁王。”北周 庾信《谢赵王赉丝布启》:“雪似琼田,凌如盐浦。”

盐豉

yánchǐ

食品名。即豆豉。用黄豆煮熟霉制而成。常用以调味。《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臣请处蜀郡严道邛邮,遣其子母从居,县为筑盖家室,皆廩食给薪菜盐豉炊食器席蓐。”《晋书 惠帝纪》宫人有持升余粇米饭及燥蒜盐豉以进帝,帝啖之,御中黄门布被。《晋书·陆机传》:“又尝诣侍中王济,济指羊酪谓机曰:‘卿吴中何以敌此?’答云:‘千里蓴羹,未下盐豉。’时人称为名对。”清 吴伟业《哭志衍诗》:“盐豉下鱼羹,椒兰糝鳧臛。” 潘飞声《袁仲濂判官招集第一楼诗》:“沙鸟风帆归画幌,刀鱼盐豉上晶盘。”

盐井yánjǐng

为汲取含盐质的地下水来制食盐而挖的井。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至能守其业者,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但家无盐井耳。

盐梅yánméi
①盐和梅子。盐味咸,梅味酸,均为调味所需。亦喻指国家所需的贤才。②调和;和谐。③盐花梅浆。可用以擦洗银器。④白梅的异名。

盐梅之寄

yánméizhījì

比喻可托付重任。《书 说命下》:“若作和羹,乐惟盐梅。”孔传:“盐咸梅醋,羹须咸醋以和之。”《隋书·刘虻郑译等到传论》暨夫帝迁明德,义非简在,盐梅之寄,自有攸归。

yán

①面容,脸色,脸面:容颜。开颜。颜面。颜色。笑逐颜开。鹤发童颜。犯颜敢谏。颜如玉:美女如玉。古诗十九首·东城高且长有》:“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唐 李白《关山月》:“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宋 赵恒(宋真宗)《励学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宋 苏轼《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词》:“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②色彩:颜料。五颜六色。③门框上的匾额。作动词表示匾额上写着。《新唐书·马燧传》 “帝榜其颜以宠之。”许廷桢《永思祠碑记》谨于居之东北隅辟祠三楹,颜之曰永思。④姓。

颜采yáncǎi容貌。宋 梅尧臣《次韵答德化尉郭功甫以送之》:“是时予爱之,颜采莫得望。”指面子。《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三》:“我也觉得有颜采,我只在此等你消息就是。”
颜汗yánhàn

汗颜,羞愧。:面容,脸色,脸面,因羞惭而出汗;泛指惭愧。明 陈继儒《读书镜》卷八:“大抵居朝廷,则为公卿,归则原是乡里中一措大耳……乃拥簇童仆,呵叱父老,闻倪文毅、司马温公之风,得无颜汗乎?”

颜筋柳骨

yánjīnliǔgǔ

颜: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柳:唐代书法家柳公权。指颜柳两家书法挺劲有力,但风格有所不同。也泛称书法极佳。宋·范仲淹《祭石学士文》:“曼卿之笔,颜筋柳骨。”元·关汉卿《普天乐·喜得家书》:“却是断肠诗词,堪为字史,颜筋柳骨,献之、羲之。”

颜面

yánmiàn

①面部,脸色。颜面擦伤。清 史骐生《写怀》:“览镜何颜面,江东一腐儒。”②名誉;体面;面子。颜面扫地。参见“颜采”。

颜面扫地

yánmiànsǎodì

比喻面子丧失干净。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戴过一次高帽子的,从此颜面扫地,做不起人。”

颜冉

yánrǎn

颜回、冉耕的并称。二人均为孔子弟子,皆以德行著称。《晋书 景帝纪》颜冉之才虽茂,不学不弘其量。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颜冉龙翰凤雏,曾史兰薰雪白。”张铣注:“虽行如颜回冉耕,德如曾参史鱼,终不云重也。”前蜀 贯休《上杭州令狐使君诗》:“颜冉德无邻,分忧浙水滨。”

颜容

yánróng

面容。唐 王维《洛阳女儿行》:“洛阳女儿对门居,纔可颜容十五餘。”宋 范成大《净慈显老为众行化且示近所写真戏题五绝就作画赞之三》:“千里驱驰出为人,颜容消瘦老於真。”闻一多《红烛·深夜底泪》:“行人啊!回转头来,照照你的颜容罢!啊!这般憔悴。”

颜如玉

yánrúyù

出自《古诗十九首》之十二《东城高且长》,常用来指代年轻貌美的女子,尤以宋代赵恒(宋真宗)诗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最有出名。《古诗十九首》之十二《东城高且长》:"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唐 王维《洛阳女儿行》:“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

颜色

yánsè

①色彩。光的各种现象(例如红色、棕色、桃红色、灰色、绿色、蓝色和白色等),或使人们得以区分在大小、形状或结构等方面完全相同的物体的视觉或知觉现象。②容颜和脸色。指显示给人看的利害的脸色。《论语·泰伯篇》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庄子·大宗师》修行无有而外其形骸,临尸而歌,颜色不变,无以命之。《庄子·让王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藜羹不糁,颜色甚惫,而弦歌于室。明·张溥《五人墓碑记》颜色不少变。③口语,指颜料或染料。④为颜料所染成的色彩或色泽。他的衣服上满都是那种颜色的染料。⑤女子的姿色。唐·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唐 白居易《琵琶行》:“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唐 张祜《集灵台·其二》“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却嫌脂粉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二刻拍案惊奇 卷七》有些颜色技艺的,才有豪门大家收做奴婢,又算是有下落的了。面子,光彩。唐 杜甫《哀江头诗》:“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⑦指尊严。《汉书 霍光金日磾传》(金)敞为人正直,敢犯颜色,左右惮之,唯上亦难焉。

颜行

yánxíng

前行;前列。《管子·轻重甲》若此,则士争前战为颜行。《汉书·严助传》以逆执事之颜行。颜师古注引文颖曰:“颜行犹雁行,在前行,故曰颜也。”《续资治通鉴宋纪一百五十八》脱有桀黠之盗,伏隐篁竹,乘间捷出以犯大帅之颜行。《清史稿 卷一 太祖本纪》上还沈阳,语诸贝勒曰:“朕用兵以来,未有抗颜行者。袁崇焕何人,乃能尔耶!”

颜仪

yányí

犹面子。《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

颜渊

yányuān

颜回(公元前521年—公元前481年),曹姓,颜氏,名回,字子渊,鲁国都城人(今山东曲阜市),居陋巷(今山东省曲阜市旧城内的陋巷街,颜庙所在之地)尊称复圣颜子,春秋末期鲁国思想家,儒客大家,孔门七十二贤之首。元 关汉卿《窦娥冤 第三折》:“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

颜状

yánzhuàng

指脸容,脸色。宋 苏轼《答陈季常书》子由见人说颜状如四十岁人,信此事不辜负人也。《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五十》官司按籍计年,将进丁或入老疾应免课役者,县役亲观颜状注籍,知、通案丁簿,考岁数,收附销落,法非不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