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 | yán I. | ① 细磨(mó),碾:研磨。研药。研墨。② 深入地探求:研究。钻研。研京练都(dū)(晋代左思作《三都赋》构思了十二年,后遂用“研京练都”形容经年累月地构思文章)。II. yàn古同“砚”,砚台。《资治通鉴 晋纪十》(刘)聪从容谓帝曰:“卿昔为豫章王,朕与王武子造卿,武子称朕于卿,卿言闻其名久矣,赠朕柘弓银研;卿颇记否?” 《聊斋志异 司札吏》大怒,以研击之,立毙。 |
研读 | yándú | 钻研阅读。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胡四娘》:“除馆馆生(程孝思),供备丰隆。羣公子鄙不与同食,仆婢咸揶揄焉。生默默不较短长,研读甚苦。” |
研覆 | yánfù | 研究审查。《续资治通鉴·宋太宗雍熙二年》:“有以文字往复与吏为奸者,置之法;私以经义相教者,斥出科场;伍保预知亦连坐。进士倍加研覆。” |
研核 研覈 | yánhé | 审察考查;研究考核。《后汉书 张衡列传》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琁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
研诘 | yánjié | 仔细询问;盘问。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婴宁》:“吴至榻前,(孔)生见之泪下。吴就榻慰解,渐致研诘。生具吐其实,且求谋画。”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王桂庵》:“无何,榜人自他归。王恐其见钏研诘,心急甚;女从容以双钩覆蔽之。”《聊斋志异 彭海秋》 彭异之, 便致研诘。《聊斋志异 大男》又年余,居然成人,研诘益频,母乃缅述之。清 薛福成《庸盦笔记·轶闻·良吏平反冤狱》:“及张君莅任过堂,见此妇神气静雅,举止大方,谓必非逼死其姑者,疑其有寃,再三研诘,矢口不移。” |
研京练都 | yánjīngliàndōu | 语本 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张衡研京以十年,左思练都以一纪,虽有巨文,亦思之缓也。”言 张衡作《二京赋》构思十年乃成,左思 作《三都赋》构思十二年(《晋书·左思传》作“十年”)乃成,后因以“研京练都”谓文思缜密而迟缓。 |
研精毕智 | yánjīngbìzhì | 专心研究,尽力思考。明·唐顺之《〈右编〉序》:“经国之士,研精毕智,所以因势而曲为之虑者,虽不可为典要,而亦未尝无典要也。” |
研精覃思 | yánjīngtánsī | 研:研究;精:细密;覃:深入;思:思考。精心研究,深入思考。《尚书序》:“承诏为五十九篇作传,于是遂研精覃思,博考经籍,采摭群言,以立训传。”章炳麟《正学报缘起》若其研精覃思,则专门之学,斯固未暇。 |
研穷 | yánqióng | 详细追查审问;深入钻研。《聊斋志异 萧七》女曰:“身虽贱陋,配吏胥当不辱寞, 何苦研穷?” 《聊斋志异 小梅》不必研穷,既以为神,朝夕供养,自无殃咎。 |
研桑心计 | yánsāngxīnjì | 研:计研,一名计然,春秋时越国范蠡的老师,善经商;桑:桑弘羊,汉武帝时的御史大夫,长于理财。形容善于经商致富。汉·班固《答宾戏》:“研桑心计于无垠。” |
研思 | yánsī | 深思;反复思考。《百喻经·磨大石喻》:“夫为学者,研思精微,博通多识。”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钝学累功,不妨精熟;拙文研思,终归蚩鄙。”清 顾炎武《德州讲易毕奉柬诸君诗》:“日昃乃研思,犹幸非大耋。” |
研研 | yányán | 扬扬自得貌。晋书·沮渠蒙逊载记:“蒙逊闻刘裕灭姚泓,怒甚。门下校郎刘祥言事于蒙逊,蒙逊曰:‘汝闻刘裕入关,敢研研然也!’遂杀之。”魏书本传作“妍妍”。 清 褚人穫坚瓠七集·施宜生:“绍兴庚辰,亮谋南犯,先遣宜生为贺正使,凭狐倨慢,意气研研。” |
妍 | yán | 美丽:妍媸/蚩(美好和丑恶)蚩/媸chī:无知,傻,痴。百花争妍,桃李争妍;巧:妍捷 逞妍斗色。《聊斋志异 查牙山洞》奇奇怪怪,类多丑少妍。清 李密庵《半半歌》:“酒饮半酣正好,花开半时偏妍。”参见“尽态极妍”。 |
妍蚩 妍媸 | yánchī | 美好和丑陋。亦可“媸妍”。不辨妍蚩。瑕瑜互见,妍媸并存。陆机《文赋》:“混妍蚩而成体,累良质而为瑕。”《资治通鉴 唐纪二十一》皆荣非德举,位罕才升,不知何者为妍蚩,何者为美恶。欧阳修《洛阳牡丹图》诗:“今花虽新我未识,未信与旧谁妍媸。”《聊斋志异 陆判》问:“知制艺否?”曰:“妍媸亦颇辨之。阴司诵读,与阳世略同。”《聊斋志异 阿英》玉曰:“童子何辨妍媸?纵美,必不及秦;待秦氏不谐,图之未晚。”《聊斋志异 绿无病》心之所好,原不在妍媸也。 |
妍丑 | yánchǒu | 美和丑。不以盛衰相忘、妍丑易念。唐 吴兢《贞观政要·公平》:“能以古之哲王,鉴於己之行事,则貌之妍丑宛然在目;事之善恶自得於心。” 清 惠周惕《赠维扬顾书宣》诗:“人生眉眼不自见,愿以妍丑烦青铜。” |
妍皮 | yánpí | 美丽的外表。《资治通鉴 晋纪三十六》(姚)兴谓(姚)绍曰:“谚云‘妍皮不裹痴骨’,徒妄语耳。”乃罢遣之。清 吴伟业《戏咏不倒翁》:“却遭桃梗妍皮誚,此内空空浪得名。”参见“妍皮不裹痴骨” |
妍皮不裹 痴骨 | yánpíbùguǒ chīgǔ | 谓外美必内慧,表里一致。《晋书·慕容超载记》:“超自以诸父在东,恐为姚氏所録,乃阳狂行乞。秦人贱之,惟姚绍见而异焉,劝兴(姚兴)拘以爵位。召见与语,超深自晦匿,兴大鄙之,谓绍曰:谚云:‘妍皮不裹痴骨’,妄语耳。” |
妍森 | yánsēn | 美好繁盛。西游记第九一回:“园林幽雅,景物妍森。” |
妍影 | yányǐng | 美丽的影像。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今不脩身而求令名於世者,犹貌甚恶而责妍影於镜也。” |
妍姿艳质 | yánzīyànzhì | 形容女子的体态容貌很美。对面来了一个妍姿艳质的女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