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án

①引长:长(cháng)。续。蔓年益寿。②展缓,推迟:迟。缓。宕。误。③引进,请:延聘(聘请)。延纳。延师。延医。延入密室。《资治通鉴 秦纪三》于是沛公辍洗,起,摄衣,延郦生上坐,谢之。 《资治通鉴 汉纪十一》时上方兴功业,弘于是开东阁以延贤人,与参谋议。《资治通鉴 汉纪四十四》婴见纲至诚,乃出拜谒。纲延置上坐。《晋书 武帝纪》(泰始五年)秋七月,延群公,询谠言。《资治通鉴 晋纪二十三》(李)俨开门延之,未及为备,将士继入,遂执俨。《资治通鉴 晋纪二十四》(符)坚乃为之(梁琛)设行宫,百僚陪位,然后延客,如燕朝之仪。《资治通鉴 陈纪一》晋公(宇文)护延之(北周处士韦)至第,访以政事。《资治通鉴 唐纪六》丁亥,杜伏威入朝,延升御榻,拜太子太保,仍兼行台尚书令,留长安,位在齐王元吉上,以宠异之。《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五十九》时金有蒙古之难,不暇延使者,至涿州而还。隧道。《孙膑兵法·威王问》:“田忌问孙子曰:‘患兵者何也?困敌者何也?壁延不得者何也?失天者何也?失地者何也?’”

延捱yánái

延挨。《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医生切脉道:‘只好延捱日子,不能全愈了。’”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二卷》把道袍、鞋、袜慢慢的逐件搬将出来,无非要延捱时刻,误其美事。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 王安石三难苏学士》却说守门官延捱了半晌,方请苏爷。清·李渔《比目鱼·联班》:“若有富商大贾、公子王孙,要与我做实事的,我口便许他,只是托故延捱,不使他到手。”

延安

yán’ān

延续生命,延续安全。《晋书 宣帝纪》饰忠于已诈之心,延安于将危之命。

延宕

yándàng

拖延。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第五四回:“这件事本就可以延宕过去了。” 老舍《骆驼祥子》二一:“巡警过来干涉,他动嘴不动身子,能延宕一会儿便多停一会儿。”

延登

yándēng

①引入而登殿。《汉书·五行志中之下》:“御史大夫朱博为丞相,少府赵玄为御史大夫,临延登受策,有大声如钟鸣,殿中郎吏陛者皆闻焉。”颜师古注:“延入而登殿也。旧仪云:‘丞相、御史大夫初拜,皇帝延登亲詔也。’”《汉书 王莽传》周公奉鬯立于阼阶,延登,赞曰:假王莅政,勤和天下。②延揽擢用。《汉书·元帝纪》:“临遣光禄大夫襃等十二人循行天下……延登贤俊,招显侧陋。”  

延敌

yándí

迎击敌人。汉·贾谊《过秦论》:“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遁逃而不敢进。”

延访

yánfǎng

①延请求教;请教。延访直言。 唐 韩愈《禘袷议》:“凡在拟议,不敢自专,聿求厥中,延访羣下。” 宋 孙光宪《北梦琐言 卷十七》:“张贤明有礼,温虽虎狼其心,亦所景伏,每谋军国计,必先延访。” 清 昭槤《啸亭杂录·朱白泉狱中上百朱二公书》:“其与朱方伯锡爵书云:‘再四延访,知江南重务,莫大於防河,而防河机宜,莫先於储料。’”②指广为访求。《资治通鉴 唐纪六十五》右补阙王谱上疏,以为:天下之事,陛下(懿宗李漼)尝暇与之讲论乎!愿听敏中罢去,延访硕德,以资聪明。明 徐渭《女状元 第二出》:“诸生可要努力,莫负圣明求贤的盛意与主司延访的苦心。”《明史·许相卿传》:“然后务学亲贤,去谗远色,延访忠言,深恤民隐。”

延阁

yán’gé

①古代帝王藏书之所。南朝梁 简文帝《上昭明太子集别传等表》:“请备之延阁,藏诸广内,永彰茂实,式表洪微。” ②绵延的阁道。从属于主体建筑的楼阁。文选·左思《魏都赋》:“驰道周屈於果下,延阁胤宇以经营。” 张载注:“三台与法殿,皆阁道相通,直行为经,周行为营。”唐 柳宗元《永州龙兴寺东丘记》:“因其旷,虽增以崇台延阁,廻环日星,临瞰风雨,不可病其敞也。”《聊斋志异 仙人岛》即抽杖去,落巨宅中,重楼延阁,类帝王居。③延搁。拖延耽搁。《西游补 第十回》:“行者周围一看,又不知打从那一面镜中跳出,恐怕延阁工夫,误了师父。” 

延候

yánhòu

迎接。清 袁枚《随园诗话 卷十》:“闻余游罗浮归,乞假到鼎湖延候。” 《聊斋志异 姊妹易嫁》后三年,再赴试,店主人延候如初。

延及

yánjí

扩展到;延伸到。《尚书·吕刑》:“蚩尤惟始作乱,延及于平民,罔不寇贼。”《韩诗外传卷一》:“有声之声,不过百里;无声之声,延及四海。”《春秋·定公二年》“雉门及两观灾”唐 孔颖达疏:“灾起雉门,而延及两观。”《三国志 魏书 武帝纪》后及黄巾反易天常,侵我三州,延及平民。宋 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延及齐民,至于今,号称易治。

延见

yánjiàn

引见;接见。《汉书 霍光传》独夜设九宾温室,延见姊夫昌邑关内侯。

延接

yánjiē

引见接纳;接待。《后汉书·盖勋传》:“帝方欲延接勋,而蹇硕等心惮之。”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遭遇》:“(朱锡庶、谢登)误入昕第,昕岸帻倚杖,谓二子来谒,命左右延接。”《续资治通鉴 宋纪八十》(韩)绛喜延接士大夫。始与王安石善,其后颇异,因数称荐司马光可大用。《聊斋志异 仙人岛》然故人偶至,必延接盘桓,撝抑过于平时。

延颈

yánjǐng

①伸长头颈。《列子·汤问》:“延颈承刃,披胷受矢。”《后汉书·袁谭传》:“翘企延颈,待望讎敌,委慈亲於虎狼之牙,以逞一朝之志,岂不痛哉!”《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恪每出入,百姓延颈,思见其状。”唐 李翱《截冠雄鸡志》:“延颈喔咿,其声甚悲焉。”《资治通鉴 汉纪三十一》今天下初定,使君建节衔命,郡国莫不延颈倾耳。《资治通鉴 唐纪二十六》左拾遗曲江张九龄又曰:“自君侯职相国之重,持用人之权,而浅中弱植之徒,已延颈企踵而至,谄亲戚以求誉,媚宾客以取容,其间岂不有才,怕失在于无耻。”②引申指仰慕,渴望。《史记·游侠列传》:“自关以东,莫不延颈愿交焉。” 宋 叶适《受玉宝贺表》:“江淮延颈,望基本之常安。” 鲁迅《坟·摩罗诗力说》:“延颈方来,神驰所慕之仪的。”③长颈。文选·曹植《洛神赋》:“延颈秀项,皓质呈露。” 李善注:“延、秀,皆长也。”④古地名。文选·任昉《奏弹曹景宗》:“犹应固守三关 ,更谋进取,而退师延颈,自貽亏衂。”李善注:“三关、延颈,二戍名也。”

延颈鹤望

yánjǐnghèwàng

像鹤一样伸长颈子盼望。比喻盼望心切。《三国志·蜀书》:“今寇虏作害,民被荼毒,思汉之士,延颈鹤望。”

延颈举踵

延颈企踵

yánjǐngjǔzhǒng

yánjǐngqǐzhǒng

庄子·胠箧》:“今遂至使民延颈举踵,曰‘某所有贤者’,赢粮而趣之。”《吕氏春秋·精通》:“圣人南面而立,以爱利民为心,号令未出而天下皆延颈举踵矣。”司马相如《喻巴蜀檄》:“延颈举踵,喁喁然皆嚮风慕义。”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他乡异县,微借风声,延颈企踵,甚於饥渴。

延款

yánkuǎn

接纳款待。唐 唐彦谦《夏日访友》诗:“屈指越寒暑,殷勤为延款。” 清 褚人获《坚瓠六集·阳明遇仙》:“僧闻其名,延款甚恭。”

延揽

yánlǎn

①招致收揽。《东观汉记·邓禹传》于今之计,莫如延揽英雄,务悦民心。李广田《一个画家》他想延揽一些前辈艺术家,教育一般青年之有志于艺术者。指延伸包容。延揽大度。明 徐弘祖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二》遥瞻西南,羣峰开绕,延揽甚扩。 

延濑

yánlàn

东汉·许慎《说文》延:长行也。有延长、伸展之意。假借为“引”。引入。濑:一般是指激流。延濑:长长的激流。《文选吕向注:“苏门先生游于延濑,见一人采薪,谓之曰:‘子以终此乎?’采薪人曰:‘吾闻圣人无怀,以道德为心,何怪乎而为哀也。’遂为歌二章而去。”孔稚珪《北山移文》 “值薪歌于延濑,固亦有焉。”

延历

yánlì

犹延寿。后书·崔寔传:“夫熊经鸟伸,虽延歷之术,非伤寒之理。”

延燎

yánliáo

①蔓延的大火。宋 范仲淹《上执政书》如洞真寿宁之宫,以延燎之灾,一夕逮尽。宋 周密《齐东野语·杨府水渠》(杨和王殿合)竟毁延燎。《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六十五》(绍定四年九月)丙辰,宰执(史弥远)以太室延燎,乞镌罢。②蔓延燃烧。宋 鲁应龙《闲窗括异志》市楼失火,烟焰烛天,众力扑救,仅免延燎。

延龄yánlíng

①长生;延长寿命。南朝梁 简文帝《谢赉长生米启》:“食乃民天之贵,粒有延龄之名。”明 张居正《奉旨迎母就养谢遣官郊劳疏》:“每欲就帝都而侍养,庶几窃天禄以延龄。”《封神演义 第五回》吸甘泉而漱齿,嚼松柏以延龄。②即延龄客。指菊花。明 杜岕《将之吴门述怀呈荔轩诗》:“延龄振芬葩,服之生羽翰。”

延陵

yánlíng

①古邑名。春秋吴邑,公子季札因让国避居(一说受封)于此。故址在今江苏常州市。《公羊传·襄公二十九年》:“(季札)去之延陵,终身不入吴国。”何休注:“延陵,吴下邑。”《史记·吴太伯世家》:“季札封於延陵。” ②借指季札。王粲《赠文叔良诗》:“延陵有作,侨肸是与。”宋 范仲淹《吴岩寺诗》:“唯有延陵逃遁去,清名高节老乾坤。”清 李渔《怜香伴·狂喜》:“你虽是王莽虚谦,我当做延陵真让。”参见“延陵季子”。③成帝陵。《汉书·成帝纪》:“(绥和二年)四月己卯,葬延陵。” ④指成帝。《汉书·元后传》:“行道之人为之陨涕,况於陛下,时登高远望,独不慙於延陵乎!” ⑤复姓。南朝宋有延陵盖。    

延陵季子

yánlíngjìzǐ

季札,春秋时吴王寿梦第四子,称“公子札”,是一位与焦溪历史渊源有关的古代贤人。传为避王位“弃其室而耕”常州武进焦溪的舜过山下,人称“延陵季子”。季札不仅品德高尚,而且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公元前561年,吴王寿梦病重将卒,因季札贤能,想 传位于他。季札谦让不受,说:“礼有旧制,不能因父子感情, 而废先王礼制。”于是寿梦遗命:“兄终弟及,依次相传。”他想这样王位必将传于季札。寿梦去世后,长子诸樊接位,服丧期满后让位季札。季札坚辞不受,舍弃王室生活去舜柯山种田(今焦溪舜过山)。诸樊当政13年,卒前遗命传位于弟余祭,并依次传位季札,季札仍不就,最后由余眛的儿子继位,是为吴王僚。参阅《公羊传 吴子使札来聘》

延袤

yánmào

①绵亘;绵延伸展。《史记·蒙恬列传》:“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 临洮,至辽东,延袤万餘里。” 南朝梁 王屮chè《头陀寺碑文》:“层轩延袤,上出云霓。”宋 叶适《宿觉庵》:“所居山,延袤十里,有江月松风之胜。”《资治通鉴 汉纪十八》使离娄督绳,公输削墨,虽崇台五层、延袤百丈而不溷者,工用相得也。②长度和广度,引申指面积。汉 袁康《越绝书·外传记越地传》:“(禹)葬 会稽,苇槨桐棺,穿壙七尺,上无漏泄,下无积水,坛高三尺,土阶三等,延袤一亩,尚以为居之者乐,为之者苦,无以报民功。”

延纳

yánnà

①引见接纳。延纳规谏。《后汉书·北海靖王兴传》:“睦少好学,博通书传,光武爱之,数被延纳。”《旧唐书·德宗纪上》:“时犹多难,宜广延纳,以达下情。” 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 卷一》:“穆宗皇帝方御养心殿,延纳多士。”②容受,容纳。延纳至言。《资治通鉴 晋纪三十一》(姚)兴勤于政事,延纳善言。南朝宋 谢灵运《山居赋》:“远北则长江永归,巨海延纳。”《资治通鉴 唐纪十》魏征《十思》:防壅蔽则思延纳,疾谗邪则思正己。③迎进,迎入。 宋 沉括《梦溪笔谈·杂志二》:“所向州县,开门延纳,传檄所至,无復完垒。”

延年

yánnián

①延长寿命。《楚辞·天问》:“延年不死,寿何所止?”三国魏 阮籍《咏怀诗之五五》:“人言愿延年,延年欲焉之?”《资治通鉴 唐纪十六》(尉迟)敬德晚年闲居,学延年术,修饰池台,奏清商乐以自奉养,不交通宾客,凡十六年。《西湖佳话·葛岭仙迹》:“纵能于天地之气吐吞收放,亦不过稍稍延年。”②犹迎年。谓祈祷以求丰年。《汉书·郊祀志下》:“登之罘fú(在山东),浮大海,用事八神延年。”颜师古注:“延年,即上所谓迎年者。”

延年益寿

yánniányìshòu

延:延长;益:增加。 延长寿命;增加岁数。战国楚 宋玉《高唐赋》:“九窍通郁,精神察滞,延年益寿千万岁。”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回:服肉芝延年益寿。

延请

yánqǐng

邀请;招请。《东观记·光武纪》:“杜长威持节诣军门,帝遣棨戟迎,延请入军。”《后汉书·逸民传·庞公》:“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乃就候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第十五回》:“又开了几家店铺,把那穷本家都延请了去,量材派事。”《资治通鉴 汉纪三十二》杨入,见纯,纯接以礼敬,因延请其兄弟皆入;《资治通鉴 魏纪十》(邓)艾持节解缚焚榇,延请相见。《资治通鉴 晋纪三》(王)浚解缚焚榇,延请相见。

延秋门

yánqiūmén

唐代长安禁苑西门。天宝十四载冬,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六月,唐玄宗即由延秋门出长安,赴蜀避难。唐 杜甫《哀王孙 诗》:“长安城头头白乌,夜飞延秋门上呼。”宋 程大昌《雍录 卷五》:“玄宗幸蜀,自苑西门出,在唐为苑之延秋门,在为都城直门也。既出,即由便桥渡渭,自咸阳望马嵬而西。”宋 宋敏求《长安志 卷六》:“苑中宫亭凡二十四所,西面二门,南曰延秋门,北曰玄武门。”

延赏

yánshǎng

①延及他人的赏赐。唐 白居易《薛从可右清道率府兼仓曹制》:"惟汝父平守吾藩镇,能以忠力殄寇安人,畴庸既以启封,延赏亦宜及嗣。"《续资治通鉴 宋纪十九》先是(宋)太宗谓(钱)若水曰:“士遭时得位,纡金拖紫,延赏宗族,岂得不竭诚报国乎?”②留连赏玩;长时间地观赏。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渐江水》:"(二山)峯岭相连,其间倾涧怀烟,泉溪引雾,吹畦风馨,触岫延赏。"明 谢榛《四溟诗话 卷三》:"予初冬同李进士伯承游西山,夜投碧云寺,并憩石桥,注目延赏。"清魏源《栈道杂诗》之五:"延赏未及徧,前山又登陟。"

延烧yánshāo

蔓延燃烧。《史记·汲黯列传》:“河内失火,延烧千餘家。”《三国志·吴志·周瑜传》:“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水浒传第十一回》沧州牢城营里管营,首告林冲杀死差拨、陆虞候、富安等三人,放火延烧大军草料场。《清史稿·灾异志二》:“通州北郭火,延烧百餘家。”

延生yánshēng延年。繁衍生长。《西游记第一回》不会机谋巧算,没荣辱,恬淡延生。《西游记第四十回》:“有人喫他一块肉,延生长寿,与天地同休。”明 谢肇淛《五杂俎·物部二》:“其遗种延生甚蕃,其芽香苦,可烹以代茗,亦可乾而茹之。”
延师yánshī

聘请教师。《笑林广记 原不识字有延师教其子者,师至,主人曰:“家贫,多失礼于先生,奈何!”

延首

yánshǒu

①伸长头颈。常形容急切盼望的样子。三国魏 曹植《王仲宣诔》:“孰云仲宣,不闻其声。延首叹息,雨泣交颈。”《周书·贺拔胜传》:“怀朔被围,旦夕沦陷,士女延首,企望官军。”唐 刘长卿《寄东海荀处士诗》:“时復一延首,忆君如眼前。”《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中原士民,延首企踵,欲复见中朝之制度者,三四十年,却不可得。②形容惶悚恐惧的样子。《北史·魏孝武帝纪》:“(高欢)使斛斯椿奉劝进表。椿入帷门,罄折延首而不敢前。” 

延问

yánwèn

请教询问。《汉书 王莽传上》于是莽人人延问,致密恩意,厚加赠送,其不合指,显奏免之,权与人主侔矣。《汉书 王莽传中》延问公侯卿大夫,佥曰:‘宜奉如上天威命。’于是乃改元定号,海内更始。《后汉书·方术传上·樊英》:“(天子)待以师傅之礼,延问得失。”宋 文莹《玉壶清话卷一》:“道士苏澄隐迎鑾驾,霜简星冠,年九十许,气貌翘竦,上因延问甚久。”《资治通鉴 汉纪二十二》上召见章,延问以事。

延选

yánxuǎn


引荐。《资治通鉴·晋哀帝兴宁二年》:“本欲使诸公延选英儒,乃更猥滥如是!”


延誉

yányù

播扬声,传扬好名声。语出《国语·晋语七》:“使张老延君誉于四方。”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今晋祚虽衰,天命未改,吾欲立功于河北,使卿延誉于江南。”《续资治通鉴 宋纪二十九》(郭)贽喜延誉后进,宋白、赵昌言,皆其所荐也。宋 葛立方《韵语阳秋 卷十八》:“孟浩然诗名籍甚,一游长安,王维倾盖延誉。”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二十七 金玉奴棒打薄情郎又出资财,教丈夫结交延誉。朱自清《寄怀平伯北平》诗:“延誉凭君列上庠,古槐书屋久彷徉。”

延缘

yányuán

①缓慢移行。《庄子·渔父》:“(客)乃刺船而去,延缘苇间。”清 陶澂《蛮触行》:“秋林湿尽土花碧,蜗牛延缘不踰尺。”②与他物相连属。 宋 范成大《桂海岩洞志》:“桂之千峰皆旁无延缘,悉自平地崛然特立,玉笋瑶篸,森列无际。”

延致

yánzhì

招来,邀请。《后汉书·郎顗传》顗少传父业,兼明经典,隐居海畔,延致学徒常数百人。清 王士禛《序》然茂秦游道日广,秦、晋诸藩争延致之。《续资治通鉴 元纪十六》众所敬服而非乡愚之徒者,延致之日,诚诵其书,使学者习之,入耳著心以正其本,则他日亦当有所发也。

延伫

yánzhù

①久立、久留。楚辞 屈原《离骚》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文选 曹植《洛神赋》扬轻褂之猗靡兮,翳修袖以延伫。南朝齐 孔稚珪《北山移文磵户摧绝无与归,石径荒凉徒延伫。盼望、期待。楚辞 屈原《九歌 大司命》结桂枝兮延伫,羌愈思兮愁人。文选 祢衡《鹦鹉赋》眷西路而长怀,望故乡而延伫。

延坐

yánzuò

①请坐。《晏子春秋·谏下五》:“晏子至,已復事,公延坐。”《资治通鉴 随纪八》(隋炀)帝遣摄江都郡丞冯慈明向东都,为(李)密所获,密素闻其名,延坐劳问,礼意甚厚。宋 庄季裕《鸡肋编 卷下》:“盖众客旅进退,必特留问其家世,知非丞相昆弟,则不復延坐,遂趋而出也。”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其族兄自歙往扬州,途经友人家,时盛夏,延坐书屋,甚轩爽,暮欲下榻其中。”②受牵连而获罪。《续资治通鉴·元顺帝至正十七年》:“中书右丞乌古逊良楨论罢陷贼延坐之令。” 

yán

蚰:即“蛞蝓”。②蚰:见“”。③蜿:见“”。

蜒岫

yányóu

俗名鼻涕虫,形似去壳的蜗牛    忧上加忧,闷上加闷,如热地蜒蚰一般

yán

古时铺在地上供人坐的垫底的竹席,古人席地而坐,设席每每不止一层。紧靠地面的一层称筵,筵上面的称席。郑玄注《周礼》筵亦席也。铺陈曰筵,藉之曰席。孔疏:"设席之法,先设者皆日筵,后加者为席,假令一席在地,或亦云席,所云筵席,唯据铺之先后为名。"可知筵席之分别,在铺之先后尔。酒席,喜筵,寿筵。置酒张筵。筵宴:宴会。宋 晏殊《山亭柳 赠歌者》:“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一曲当筵落泪,重掩罗巾。”宋 杨亿《咏傀儡》:“鲍老当筵笑郭郎,笑他舞袖太郎当。”《聊斋志异 苗生》后生场事毕,三四友人邀登华山,藉地作筵。《聊斋志异 桓侯》登堂,则陈设炫丽,两客一筵。

筵宴

yányàn

酒席。《三国演义 第十七回》天子升殿,会集文武,作太平筵宴。《清史稿卷十五高宗本纪六》朝鲜、暹罗、缅甸均遣使谢恩,贡方物。赏赉筵宴如例。《红楼梦 第四十三回》我知道今儿咱们里头大排筵宴,热闹非常。

yán

古地名(a.中国春秋时郑地,在今河南省郑州市南。b.中国春秋时楚地,在今河南省项城县境)。

yán I.

①地的边际。②墓道:埏道。埏隧。埏闼(墓道的门)。II.shān用水和(huó)土:埴(“”,土;和泥制作陶器,引申为陶冶、培育的意思)。揉(反复捶击、踩踏制作陶器的黏土,引申为反复修改、锤炼诗文)。稾(培育)。

yán

①古代覆盖在帽子上的一种装饰物。《左传 臧哀伯谏纳郜鼎衮冕黻珽,带裳幅舄,衡紞纮綖,昭其度也。《周文 敬姜论劳逸》王后亲织玄紞,公侯之夫人,加之纮、綖。②古通“延”,延缓;松懈:“百官慎职而莫敢愉(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