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 | yá | ①高地的边,陡立的山边:山崖。悬崖。崖谷。崖壑。崖壁。崖葬(悬棺葬)。崖岸。悬崖勒马。②边际:崖略(大略,梗概)。《庄子·知北游》其来无迹,其往无崖,无门无房,四达之皇皇也。 |
崖略 | yálüè | ①大略,梗概。简略叙述。《庄子·知北游》将为汝言其崖略。《聊斋志异 莲香》有刘生子敬,其中表亲,出同社王子章所撰桑生传,约万余言,得卒读。此其崖略耳。②约略。 |
崖末 | yámò | 犹始末。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巧娘》:“生略述崖末,兼致华氏之订。” |
崖限 | yáxiàn | 像门槛一样挡在路上的山崖。清·姚鼐《登泰山记》: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
崖异 | yáyì | 乖异。谓人性情、言行不合常理。《庄子·天地》:“行不崖异之谓宽,有万不同之谓富。”《续资治通鉴 宋纪九十》(张)康国始因附蔡京而进,及在枢密府,浸为崖异。《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五十三》(罗)点孝友端介,不为矫激崖异之行。宋 陆游《白鸥》诗:“平生崖异每自笑,一接俗人三祓除。”金 王若虚《君事实辨》:“呜呼,古人所谓不为异者,不为崖异绝俗之事而已。”清 刘大櫆《金复堂先生八十寿序》:“先生接人以诚,不为崖异崭绝之行,而事机立断,人不能欺。” |
厓山 | yáshān | 地名。在广东省新会县南海中,南宋迫于元军,陆秀夫负帝昺投海于此。或作“崖門”、“崖山”。《续资治通鉴 元纪二》厓山北水浅,舟胶不可进。 |
涯 | yá | ①水边,泛指边际:涯涯。涯际。涯岸。涯垠。《庄子·养生主》“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②范围,限度:生涯。涯分(fèn)(限度,本分)。 |
涯涘 | yásì | 水边,岸。《庄子·秋水》:”今尔出於涯涘,观於大海。”《西京杂记 卷六》昆明池中有戈船楼船……四角悉垂幡毦、旍葆、麾盖,照灼涯涘。南朝 沉约《与范述曾论竟陵王赋书》夫渺泛沧流,则不识涯涘。唐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宋 王禹偁《谢圣惠方表》:”窥天愈觉於高明,观海莫知其涯涘。”《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三》庙谟成算,固非一介可测涯涘,然长江不足恃,两淮不可失,虽三尺童子,知其利害灼然。 |
涯限 | yáxiàn | 边际;限度。南朝梁 王僧孺《为韦雍州致仕表》:“一旦攀附,遂无涯限。”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止足》:“宇宙可臻其极,情性不知其穷,唯在少欲知止,为立涯限尔。” |
睚 | yá | 眼角:睚眦(发怒时瞪眼睛,借指极小的仇恨)。 |
睚眦 | yázì | ①发怒时瞪眼睛。《资治通鉴 唐纪六十五》乐工罗程恃恩暴横,以睚眦杀人,系京兆狱。《聊斋志异 续黄粱》又念郭太仆曾睚眦我,即传吕给谏及侍御陈昌等,授以意旨。②睚:眼角,借指极小的仇恨。无论美国直接造成的伤害,还是欧日制造的麻烦,俄罗斯将睚眦必报。《史记·报任少卿书/报任安书》适会召问,即以此指,推言陵之功,欲以广主上之意,塞睚眦之辞。《资治通鉴 汉纪十》解平生睚眦杀人甚众,上闻之,下吏捕治解,所杀皆在赦前。《史记·范雎蔡泽传》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资治通鉴 汉纪四十三》髡钳之戮,生于睚眦 《资治通鉴 汉纪四十八》睚眦之忿,滥入党中。《后汉书·董卓传》:“又姦乱公主,妻略宫人,虐刑滥罚,睚眦必死,群僚内外莫能自固。”《后汉书 袁绍传》(曹)操因睚眦,被以非罪,篣楚并兼,五毒俱至,触情放慝,不顾宪章。《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十五》(刘)光世、(韩)世忠纵有睚眦,今日宜释前憾,结欢如初。《聊斋志异 冤狱》或平昔以睚眦开嫌,或当前以怀璧致罪。《红楼梦》然于世道中未免迂阔怪诡,百口嘲谤,万目睚眦。 |
睚眦必报 | yázìbìbào | 睚眦:瞪眼怒视;引申为小怨小忿;报:报复。连瞪了他一眼的小怨小忿都要报复。形容气量极其狭小。也作“睚眦之恨”。西汉 司马迁《史记 范睢蔡泽列传》:“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后汉书 公孙瓒传》 瓒恃其才力,不恤百姓,记过忘善,睚眦必报。 |
睚眦之嫌 | yázìzhīxián | 指别人瞪眼这样小的怨恨。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胡四娘》:“冀四娘念手足之义,而忘睚眦之嫌。” |
睚眦之怨 | yázìzhīyuàn | 睚:眼眶;眦:眼角;睚眦:生气瞪眼。别人瞪眼这样小的怨恨。西汉·司马迁《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鲁迅《华盖集续编·再来一次》:“我那时和这位后来称为‘孤桐先生’的,也毫无‘睚眦之怨’。” |
衙 | yá | ①旧时官署之称:公衙。衙门。衙参(cān)(官吏到上司衙门,排班参见,禀白公事)。衙役。②唐代皇帝前殿:“元和十五年正月……群臣始朝于宣政衙”。③排列成行的事物:槐衙。柳衙。宋 陈师道《春怀示邻里诗》:“风翻蛛网开三面,雷动蜂窠趁两衙。”(众蜂簇拥蜂王,如朝拜时两旁站着的侍卫,称为蜂衙。) |
衙官屈宋 | yáguānqūsong | 衙官:军府的属官;屈:屈原;宋:宋玉。要以屈原、宋玉为属官。原为自夸文章好。后也用以称赞别人的文采。《新唐书·杜审言传》:“吾文章当得屈、宋作衙官,吾笔当得王羲之北面。”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罗刹海市》先生文学士,必能衙官屈宋,欲烦椽笔赋海市,幸无吝珠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