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ún

①遵守,依照沿袭:遵。因环。规蹈矩。《庄子·徐无鬼》以目视目,以耳听耳,以心复心。若然者,其平也绳,其变也循。②古同“巡”,巡行。《资治通鉴 汉纪十二》六月,诏遣博士褚大、徐偃等六人分循郡国,举兼并之徒及守、相、为吏有罪者。③顺着,沿着。循轨(依轨道而行);循箫(沿街叫卖的人)《论语·乡党》:“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战色,足蹜蹜,如有循。”清 姚鼐《登泰山记》: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循常

xúncháng

①遵守常规。《后汉书·仲长统传》:“又中世之选三公也,务於清慤谨慎,循常习故者。”三国魏 刘劭《人物志·英雄》:“聪能谋始,明能见机,而勇不能行,可以循常,而不可以虑变。”《晋书 王羲之传》自军兴以来,征役及充运死亡叛散不反者众,虚耗至此,而补代循常,所在凋困,莫知所出。《元章·台纲二·体察》:“各道提刑按察司改为肃政廉访司,其所责任,与前不同,若復循常,必致败事。”《花月痕第四六回》:“天象示警於上,人事舛迕於下。而内阁大臣,犹循常袭故,旅进旅退於唯唯诺诺之间,清夜捫心,其能自慰乎?”②寻常;普通。《后汉书·刘恺传》:“有司不原乐善之心,而绳以循常之法,惧非长克让之风,成含弘之化。”南朝陈 徐陵《为贞阳侯重与王太尉书》:“斯实不世之隆恩,寧曰循常之恒礼。”唐 韩愈《答刘正夫书》:“今后进之为文,能深探而力取之,以古圣贤人为法者。虽未必皆是,要若有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扬雄之徒出,必自於此,不自於循常之徒也。”

循道

xúndào

遵循正道。《荀子·尧问》:“方术不用,为人所疑,其知至明,循道正行,足以为纪纲。” 故执德之谓纪,德成之谓立,循于道之谓备,不以物挫志之谓完。《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循道弥久,温温无所试,莫能己用。”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三》:“居惟保和,动必循道。”

循分

xúnfēn

恪守职分。红楼梦 第一○七回贾政才得放心回家,以后循分供职。《弟子规》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

循抚

xúnfǔ

安抚。《战国策·齐策六》:“内牧百姓,循抚其心,振穷补不足,布德於民。”《后汉书·光武帝纪下》:“二千石勉加循抚,无令失职。”宋 李纲《宫祠谢表》:“蒙起废于丘壑之间,使收功于桑榆之日,荡攘群盗,循抚疲民。”《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十一》时方艰危,州郡获全者无几,正赖贤守以循抚之。

循拊

xúnfǔ

安抚;抚慰。《资治通鉴·唐德宗兴元元年》:“巨盗始平,疲瘵之民,疮痍之卒,尚未循拊,而首访妇人,非所以副惟新之望也。” 林百举《悲愤诗 之七》:“循拊遗黎古贵和,三章约法问如何。”

循古

xúngǔ

遵循古制。《庄子·徐无鬼》:“反己而不穷,循古而不摩,大人之诚。”《史记·商君列传》:“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 夏 殷不易礼而亡。”《淮南子·氾论训》:“不知法治之源,虽循古,终乱今。”

循规蹈矩

xúnguīdǎojǔ

循、蹈:遵循,依照。规、矩是定方圆的标准工具,借指行为的准则。原指遵守规矩,不敢违反。现也指拘守旧准则,不敢稍做变动。宋·朱熹《答方宾王书》循涂守辙,犹言循规蹈矩云尔。参见“蹈矩循规”、“蹈规循矩”。

循环往复

xúnhuánwǎngfù

周而复始;去而复来。形容不断反复。循环:沿环行走;无始无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唐 李华《祭亡友故扬州功曹萧公文》:“古称管鲍,今则萧李,有过必须,无文不讲,知名当世,实赖吾人。循环往复,何日亡此。”

循理


xúnlǐ


依照道理或遵循规律。《荀子·议兵》:“义者循理,循理故恶人之乱之也。”《汉书·徐乐传》:“间者,关东五穀数不登,年岁未復,民多穷困,重之以边境之事,推数循理而观之,民宜有不安其处者矣。”宋 曾巩《梁书 目录序》:“既圣矣,则无思也,其至者,循理而已。”《西游记 第六七回》:“你们忒不循理!出家人,怎么不分内外!”


循吏


xúnlì


守法循理的官吏。史记·太史公自序》:“奉法循理之吏,不伐功矜能,百姓无称,亦无过行。章炳麟《訄书·通法》:“一郡之吏,无虑千人,皆承流修职,故举事易而循吏多。”魏明倫岳阳楼新景区记》循吏楷模,满腔正气;贬官典型,满纸牢骚。


循例

xúnlì

依照往例。《续资治通鉴 宋纪四十七》会进奏院祠神,(苏)舜钦循例用鬻故纸公钱,召妓乐,会宾客,(王)拱辰廉得之,讽其属鱼周询、刘元瑜等劾奏,因欲摇动(杜)衍。《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六十五》百司庶府,循例而忘法;监司守令,枉人而徇情。请饬内外奉行法令。清 阮葵生《茶馀客话》卷一:“宋牧仲尝言,文康公抚遵化日,苦旱,有司循例请禁屠沽/酤。”林学衡《九日江亭同风持》诗:“破闲索共僧寮醉,循例穷秋合有诗。”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一:“一天总督考课,省城官员循例奉陪。”

循良

xúnliáng

①谓官吏奉公守法。《北史·孙搴等传论》房谟忠勤之操,始终若一。恭懿循良之风,可谓世有人矣。明 李介《天香阁随笔 卷一》吾每见循良之吏,有活民之心,而民终不能活者,不刚也。《聊斋志异 龙戏珠》闻雷霆之击,必于凶人,奈何以循良之吏,罹此惨毒? ②指循良的官吏。唐 柳宗元《柳州谢上表》常以万邦共理,必藉於循良。《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七》太上皇(宋高宗)帝精择循良,留神惠养,垂及眇躬,其敢怠忽!《聊斋志异伍秋月》故能诛锄蠹役者,即为循良。③善良。元 刘祁《归潜志 卷七》富家中亦有循良懦弱者,乌可执一哉?

循名责实


xúnmíngzéshí


按着名称或名义去寻找实际内容,使得名实相符。我们应当循名责实,实事求是,切不可做表面文章。对干部的要求应该是循名责实。《韩非子·定法》:“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生杀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此人主之所执也。”《三国志 诸葛亮传》:“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续资治通鉴 宋纪二》旧制皆以岁月序迁,帝谓宰相曰:“是非循名责实之道。”《续资治通鉴 宋纪六十三》总揽大柄,勿以假人,选用英俊,循名责实,赏功罚罪,舍小取大,延纳谠言,虚心从善,而皆行以至诚。《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八》愿循名责实,听言观行,人情庶不坏于疑似。



循默


xúnmò


亦作“循嘿”。谓循常随俗而不表示意见。《资治通鉴 唐纪二十四》酸枣尉袁楚客致书(魏)元忠,以为:“主上(中宗李显)新服厥命,惟新厥德,当进君子,退小人,以兴大化,岂可安其荣宠,循默而已!”《新唐书·段平仲传》:“平仲常曰:‘上聪明神武,但臣下畏怯,自为循默尔。使我一日得召见,宜大有开纳。’”宋 苏舜钦《咨目 七》:“今朝廷之患,患在执政大臣不肯主事,或循嘿,或畏避,大抵皆为自安之计也。”明 王鏊《震泽长语·国猷》:“由是相率为循默,不敢少出意见论列。”《明史·张逵传》:“消讜直之气,长循默之风,甚非朝廷福也。”



循省


xúnshěng

考察。检查;省察。《公羊传·僖公三年》"何以书?记异也"汉 何休注:"(僖公)饬过求己,循省百官,放佞臣郭都等,理寃狱四百馀人。"《晋书 武帝纪》二年春正月丙戌,遣兼侍中侯史光等持节四方,循省风俗,除禳祝之不在祀典者。《续资治通鉴 宋纪八十一》蔡确昨谪安州,不自循省,包蓄怨心,尝游车盖亭,赋诗十章,内二章讥讪尤甚。宋 叶梦得《石林燕语》卷九:"今臣自循省,一无可取,乃与之同被选擢,比肩并进,岂不玷朝廷之举,为士大夫所羞哉!"《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庶几士风丕变,人知循省。

循习


xúnxí


因循;沿袭。《新唐书·吴士矩传》陛下擢任士矩,非私也;士矩负陛下而治之,亦非私也。请遣御史至江西即讯,使杜江淮它镇循习意。《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今且欲遣王抃至彼检察奸弊,留数月而后归,庶新帅之来,不至循习。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山谷下》学诗亦然,若循习陈言,规摹旧作,不能变化,自出新意,亦何以名家。《元典章·吏部六·令史》其各处行省令史,尚在循习旧弊,从各官自行踏逐,恐非所宜。


循行

xúnxíng

①巡视;巡行。循,通“巡”。《墨子·号令》:“大将信人行守,长夜五循行,短夜三循行。”《汉书 王莽传》王舜、甄丰昼夜循行殿中。《晋书 武帝纪》(泰始七月)戊午,遣使者侯史光循行天下。晋 袁宏《后纪·顺帝纪》:“既而,从轻骑循行田亩,劝民耕农。”《续资治通鉴 宋纪三十九》先是右司谏范仲淹以江、淮、京东灾伤,请遣使循行,未报。②指巡视人员。 清 袁枚《随园随笔·碑补史所不及》:“河南尹下有循行一百三十人, 莲勺左卿有秩,池阳左卿有秩云云,皆史所无。”③品行美好。亦指好的德行。王符《潜夫论·贤难》:“然则循行论议之士,得不遇于嫉妒之名,免于刑戮之咎者,盖其幸者也。”《汉书·陈汤传》:“汤待迁,父死不犇丧,司隶奏汤无循行。”④遵行,照办。《元章·吏部四·除授送赴各路祗受》:“除授官员,今吏部行下合属勾请,赴都省授除。都省议得,若依前例循行,缘去年奏准听候,若便勾请,各官往復生受。”⑤谓阅读。 宋 梅尧臣《依韵和宋中道见寄》:“时不用兵皆乐乡,念我贫居天子庠,抱经临案空循行,貌垢不洗颜苍苍。”

循序渐进

xúnxùjiànjìn

按一定的顺序步骤逐渐进步 。《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朱熹注:“此但自言其反己自修,循序渐进耳。”茅盾《怎样评价〈青春之歌〉?》她通常是从一个角度写,而不是从几个角度写;还只是循序渐进地写,而不是错综交叉地写。

循循

xúnxún

①有顺序貌。宋 张世南《游宦纪闻卷八》:“洒扫应对至於穷理尽性,循循有序。”清 侯方域《豫省试策二》:“夫势无常强,而在于维持者厚;运无常盛,而在于辅翼者隆。循循行之既久,而其始非一端之能窥者。”苏曼殊《天涯红泪记第二章》:“(老人)於是出剑授生,循循诱掖,生奉老人惟谨。”参见“循循善诱”。②遵循规矩貌。唐 韩愈《通解》:“自桀之前千万年,天下之人循循然不知忠易其死也。”宋 范仲淹《酬叶道卿学士见寄诗》:“为郡良优优,乏才止循循。”清 恽敬《浙江分巡李公墓表》:“公貌循循然如无所能者。”章炳麟《国故论衡·原学》:“然其材性发舒,亦往往有长短……短者即循循无所进取。”③徘徊不前貌;徐徐,缓慢。宋 苏轼《策别二二》:“而士卒亦循循焉莫肯尽力,不得已而出,争先而归。”宋 苏轼《晁错论事至而循循焉欲去之,使他人任其责,则天下之祸,必集於我。清 李渔《秦淮健儿传》:“健儿神气沮丧,足循循不前。”

循循善诱

xúnxúnshànyòu

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清·沈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先生循循善诱,余今日之尚能握管,先生力也。

循资


xún


官吏逐级升迁。唐玄宗开元十八年(730年)侍中兼吏部尚书裴光庭制定循资格,以年资为官吏铨授根据。宋以官吏考绩无过犯、有劳绩者逐级升迁,称为循资。《续资治通鉴 元纪二十五》巴延请内外官悉循资铨注,今后无得保举,涩滞选法,从之。


xún

饰履的圆形饰带(绦子)。《新唐书》土贡:交梭,双紃。

xún

《说文.灥部》:"灥,三泉也。"本义为众泉汇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