絮 | xù
| ①棉花的纤维:棉絮。被絮。②古代指丝的纤维,特指熟丝。③像棉絮的东西:花絮。芦絮。柳絮。宋 秦观《望海潮·洛阳怀古词》:“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宋 苏轼《新城道中 其一》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宋 周邦彦《玉楼春》:“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馀粘地絮。”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宋 姜夔《长亭怨慢 渐吹尽》:“渐吹尽,枝头香絮,是处人家,绿深门户。”④在衣被等物里铺棉花、丝绵等:絮被子。絮棉袄。⑤连续重复,惹人厌烦:絮叨。絮烦。絮聒。絮絮叨叨。⑥动词,用棉絮做(棉袄等)。唐 李白《子夜吴歌之四》:“明朝驛使发,一夜絮征袍。” |
絮烦 | xùfán | ①亦作“絮繁”。噜苏繁琐。 元 关汉卿《五侯宴》第二折:“官人不嫌絮繁,听妾身口説一遍。” 元 刘君锡 《来生债》第一折:“先生不嫌絮烦,听我在下试説一遍与你听者。”《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樵夫( 钟子期 )道:‘承大人下问,小子若讲话絮烦,恐担误顺风行舟。’”鲁迅《书信集·致韦素园》:“文章是絮烦点,但这也无法,自然由作者负责。”②犹腻烦。《红楼梦 第三四回》:“既是他嫌那玫瑰膏子絮烦,把这个拿两瓶子去。”李準《耕云记》:“那时候呀,我们广播天气--每天晴天!每天晴天!我们也说絮烦了,群众也听絮烦了。” |
絮聒 | xùguō | 絮:棉花的纤维:棉絮。聒:声音吵闹,使人厌烦:聒耳。聒噪。聒聒(话多的样子,如“聒聒不停”)。唠叨不停。《醒世恒言·陈多寿生死夫妻》:“女儿多福又怕羞,不好来劝,任他絮咶个不耐烦,方才罢休。”《东周列国志 第八十二回》:“夫差愠曰:‘久不见相国,耳边颇觉清净,今又来絮聒耶?’乃掩耳瞑目,坐于殿上。” 《聊斋志异 恒娘》朝夕而絮聒之,是为丛驱雀,其离滋甚耳! |
絮果兰因 | xùguǒlányīn | 兰因:比喻美好的结合;絮果:比喻离散的结局。比喻男女婚事初时美满,最终离异。《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左传·宣公三年》:“初,郑文公有贱妾曰燕姞,梦天使与己兰。”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32回:“玉生又道:‘骚人韵士,絮果兰因’八个字更好。” |
絮缕 | xùlǚ | 棉絮与丝缕。泛指细微之物。《宋史·食货志上二》:“起居舍人程克俊言, 河南父老,苦豫烦苛久矣。赋敛及於絮缕,割剥至於果蔬。”《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二十一》河南故地,复归版图,父老苦刘豫烦苛久矣,赋敛及于絮缕,割剥至于蔬果,宿债未偿,欠牍具在。 |
絮絮叨叨 | xùxùdāodāo | 形容说话罗嗦,唠叨。明 汤显祖《紫箫记 胜游》:“自成了人后,夜里和李郎絮叨叨到四五更鼓,番来覆去,那里睡来?”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九回:那呆子絮絮叨叨,只管念诵着陪礼,爬起来与沙僧又进。 |
絮衣 | xùyī | 绵衣。坚甲絮衣,劲弓利矢。清 严有禧《漱华随笔·尤翁》:“翁指絮衣曰:‘此御寒不可少。’” 《聊斋志异 种梨》有道士破巾絮衣,丐于车前。《聊斋志异 丑狐》穆生,长沙人。家清贫,冬无絮衣。 |
酗 | xù | 沉迷于酒,撒酒疯:酗酒。 |
酗酒滋事 | xùjiǔzīshì | 喝醉酒寻衅生事者。公布栏上贴出公告,凡有酗酒滋事者,一概停职。 |
酗淫 | xùyín | 酗酒淫乐。《三国志·吴志·周瑜传》:“而胤恃此,酗淫自恣,前后告喻,曾无悛改。” |
煦 | xù | ①温暖:春风和煦。煦妪(抚养,天地生养万物)。煦暖。温煦。②恩惠:煦煦为仁。③日出。 |
煦色韶光 | xùsèsháoguāng | 谓晴暖美丽的风光。宋·柳永《斗百花》词:“煦色韶光明媚,轻霭低笼芳树。” |
煦煦 | xùxù | ①温暖。煦煦的阳光。元 張養浩《冬詩》負暄坐晴簷,煦煦春滿袍。②和乐;和悦。《续资治通鉴 元纪三》(许)衡善教,其言煦煦,虽与童子言,如恐伤之,故所至无贵贱、贤不肖皆乐之。《三刻拍案惊奇》都到老年,问兄的饥,问兄的寒,煦煦似小儿相恤。③小恩小惠。唐 韩愈《原道》彼(指老子)以煦煦为仁,孑孑为义,其小之也则宜。 |
煦煦孑孑 | xùxùjiéjié | 指小仁小义。唐 韩愈《原道》:“煦煦为仁,孑孑为义。”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二回:“绝非世人煦煦孑孑的小仁小义可比。” |
煦妪 煦嫗 | xùyù | ①抚育;爱抚;长养。《礼记·乐记》:“天地訢合,阴阳相得,煦嫗覆育万物。”郑玄注:“气曰煦,体曰嫗。”孔颖达疏:“天以气煦之,地以形嫗之,是天煦覆而地嫗育,故言煦嫗覆育万物也。”唐 黄滔《祭宋员外》:“优游五府,辉映双旌;两地之隆崇物望,一方之煦姁人情。”《资治通鉴 唐纪五十四》李绛对曰:成德则不然,内则胶固岁深,外则蔓连势广,其将士百姓怀其累代煦妪之恩,不知君臣逆顺之理,谕之不从,威之不服,将为朝廷羞。清 王韬智说:“煦嫗姑息近仁,亦仁之偏也。”②温暖,暖和。唐 白居易《岁暮 诗》:“加之一盃酒,煦嫗如阳春。” |
昫 | xù | 同“煦”,意为温暖的。《说文》昫,日出温也。从日,句声。 |
勖 | xù | 古同勉励:勖勉。《汉书·王莽传上》:今诚未皇于轻靡而备味,庶几与百僚有成,其勖之哉!《后汉书 袁绍传》是以忠臣肝脑涂地,肌肤横分而无悔心者,义之所感故也。可不勖哉!《三国志 蜀书 诸葛亮传》於戏!丞相亮其悉朕意,无怠辅朕之阙,助宣重光,以照明天下,君其勖哉!《晋书 愍帝纪》公宜思弘谋猷,勖济远略,使山陵旋反,四海有赖。唐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资治通鉴 梁纪一》(梁武帝萧衍)每简长吏,务选廉平,皆召见于前,勖以政道。《续资治通鉴 宋纪三十》春,正月,癸酉,命晁迥、刘综、李维、孙奭同知贡举,帝(宋真宗赵恒)作诗勖以抡材之意。叶圣陶 《遗腹子》:“文卿先生又去买了绍酒和火腿来,勖勉着,期望着。”《张謇和赵亭?》赵菊泉总是“谆谆以努力读书为勖”,“谆谆以韬晦浑厚为勖”参见“相勖”。 |
勖励 | xùlì | 亦作“勗励”。勉励。勖励诸君德配今古、学究天人、贯通中西、智达四海。《南史·梁纪上》:“齐明每称帝清俭,勗励朝臣。”《续资治通鉴 宋纪十一》帝(赵光义)初作戒辞二,一以戒京朝官受任于外者,一以戒幕职、州、县官。至是令阁门于朝辞日宣旨勖励,仍书其辞于治所屋壁,遵以为戒。清 周亮工《理信存稿 序》:“不以予为朴陋,每过从商,质游心千载,以风雅为勗励。”叶圣陶《倪焕之 十七》:“其次是互诉关于教育实施的一切,充满了讨论和勖励的语调。” |
勖勉 | xùmiǎn | 亦作“勗勉”。勉励。《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閒作女诫七章,愿诸女各写一通,庶有补益,裨助汝身。去矣,其勗勉之。”清 黄钧宰《金壶浪墨·学可斋诗》:“每日课餘,侍先生论列古今得失,并杂举忠孝节义,以相勖勉。”叶圣陶《遗腹子》:“文卿先生又去买了绍酒和火腿来,勖勉着,期望着。” |
勗 | xù | 表示勉励。《篇海》勖或作勗,譌。同“勖”。指勉励。《后汉书》奋忠毅之操,躬史鱼之节,董臣严纲,勖臣懦弱。唐 李白《古风》之二十:“勗君青松心,努力保霜雪。”清.黄元御.《四圣心源 自序》“帝眷之隆,何可恃也,良时非多,勗之而已。” |
勗助 | xùzhù | 勖勉帮助。《红楼梦第七十四回》古人说得好,‘善恶生死,父子不能有所勖助',何况你我二人之间。 |
訹 | xù | ①引诱,诱惑:"不为利訹。"②恫吓:"隆訹其左右,言倭将行刺,宗城恐。"《续资治通鉴 宋纪二》南唐主(中主李璟)多才艺,好读书,在位慈俭,有君人之度。然自附为唐室苗裔,訹于斥大境士之说,及福州、湖南再丧师,知攻取之难,始议弭兵务农。 |
芧 | xù I. | 栎树;亦指栎实:《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 II. zhù三棱草,茎直立,三棱形。 |
芧栗 | xùlì | 即橡实,橡子。《庄子·徐无鬼》:“先生居山林,食芧栗。” |
鱮 | xù | 古指鲢鱼:“其钓维何?维鲂与鱮。” |
馘 | xù I. | 脸,脸面。《庄子‧列御寇》:“夫处穷闾阨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者,(曹)商之所短也。”参见“槁项黄馘 gǎoxiànghuángxù”II.参见guó。 |
蓿 | xù | 蓿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长圆形,花紫色,结荚果,可以喂牲口,做肥料。嫩苗可食。亦作“苜蓿mùx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