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ū

①装饰,使完美:修饰。修辞。装修。②整治,恢复完美:修复。修治。修缮(修理)。修浚(修理疏通)。修好。修明(古代指政治清明)。③剪或削:修剪。④兴建,建造:修建。修筑。《晋书 武帝纪》田畴辟,生业修,礼教设,禁令行,则长吏之能也。⑤编纂,撰写:修书。修史。修纂。⑥(学问,品行方面)钻研、学习、锻炼:修学。修业。修养。⑦长(cháng),高:修长。《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庄子·逍遥游》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宋 周邦彦《满庭芳词》:“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明 刘基《苦斋记》间则蹑屐登崖,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泠。明·魏学洢《核舟记》: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参见“修短”。⑧信奉宗教的人虔诚地学习教义,并付诸行动:修行。修女。⑨修身。《庄子·刻意》语仁义忠信,恭俭推让,为修而已矣。

修备

xiūbèi

整治武备。《左传·昭公十三年》:“鲜虞人闻晋师之悉起也,而不警边,且不修备。” 《资治通鉴 魏纪九》今贼新败于外,又内患未弭,是其修备设虑之时也。李世民曰:若淹留自弊于坚城之下,彼得成谋修备以待我,坐费日月,众心离沮,则大事去矣。宋 范仲淹《奏陕西河北攻守等策》:“我祖宗奕世修备,大庇生民。”《明史·明昇传》:“吾蜀襟山带江,非中原比,莫若外交好而内修备。”

修表xiūbiǎo

写奏章。《秦併六国平话 卷上》:“修表差流星飞奏冀州赵国大王司马尚府投下。”《杨家将 第一回》不如修表纳贡,庶免生民之祸,而保河东无虞也。

修诚

xiūchéng

修养真诚。表明诚意。《庄子·徐无鬼》修胸中之诚以应天地之情而勿撄。《答百撩请复御膳表》:“莫大于修诚。”

修饬

xiūchì

①行为端正不违礼义,或谨严不逾规矩。内行修饬。《汉书 王莽传》安阳侯王舜,莽之从弟,其人修饬,太后所信爱也,莽白以舜为车骑将军,使迎中山王奉成帝后,是为孝平皇帝。《北史·羊烈传》:“烈家传素业,闺门修飭,为世所称。”宋 欧阳修《条约举人怀挟文字札子》:“其辞艺可称履行修飭者,不可胜数。”清 恽敬《袁州府训导李君墓志铭》:“君文辞修飭,其行事造次必以礼。”②指约束言行,使合乎礼义。《旧唐书·尉迟敬德传》:“国家大事,唯赏与罚,非分之恩,不可数行,勉自修飭,无貽后悔也。”清 侯方域《明东平州太守常公墓志铭》:“性醇厚,与物无竞,既举孝廉,尤自修飭。”③整治;整修。宋 曾敏行《独醒杂志 卷八》:“师道因得於城上修飭备御之具,敌屡进攻皆却。”明 王琼《双溪杂记》:“自古据有河西,修飭武备,覊縻羗戎之法,惟本朝最为精密。”清 姚鼐《方正学祠重修建记》:“明万历时,南京士大夫始建正学祠於其墓前,至国朝数经修飭,今祠宇又已久敝矣。”④修改润饰。清 包世臣《再与杨季子书》:“国初名集,所见甚尠,就中可指数者:侯朝宗随人俯仰,致近俳优,刘才甫极力修飭,略无菁华。”

修敕

xiūchì

同“脩敕”。谨慎不逾矩。《资治通鉴 汉纪二十一》昭仪兄谒者逡修敕,宜侍幄帷。

修辞立诚

xiūcílìchéng

写文章应表现出作者的真实意图。《周易 乾》:“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章炳麟《文学总略》:“则修辞立诚其首也,气乎德乎,亦末务而已矣。”

修道

xiūdào

犹行道,谓实践某种原则或思想。修明政治。唐 韩愈《与陈给事书愈也道不加修,而文日益有名。夫道不加修,则贤者不与;文日益有名,则同进者忌。《孙子·军形》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特指道家修炼以求成仙。③指学习、实行宗教教义。④遵循某种原则﹑规律。⑤挖掘遵循天赋善性。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礼记·中庸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修德

xiūdé

①修养德行。《周文 祭公谏征犬戎》有不王,则修德。《左传·庄公八年》:“夏书曰:‘皋陶迈种德,德,乃降。’姑务修德,以待时乎!”《庄子·天地》天下无道,则修德就闲。《晋书 符坚载纪上》夫天道助顺,修德则禳灾。《晋书 王羲之传》今亟修德补阙,广延群贤,与之分任,尚未知获济所期。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僕妾臣民,与身竟何亲也,而为勤苦修德乎?亦是尧、舜、周、孔虚失愉乐耳。”明 叶盛《水东日记·杨文贞公遗嘱》:“盖要利达,须力学修德,不在风水也。”②行善积德。《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説好劝人归善道,算来修德积阴功。” 

修短

xiūduǎn

①长短。指物的长度。晋 葛洪《抱朴子·清鉴》:“此为丝线既经於銓衡,布帛已歷於丈尺,徐乃説其斤两之轻重,端匹之修短。”唐 刘知几《史通·暗惑》:“故窊隆异等,修短殊姿,皆禀之自然,得诸造化。”②长短。指人的寿命。《汉书·谷永传》:“加以功德有厚薄,期质有修短,时世有中季,天道有盛衰。”《北史 本纪卷九北周明帝宇文毓处必然之理,修短之间,何足多恨。《北史 本纪卷十北周武帝宇文邕修短之期,莫非命也。《资治通鉴 唐纪十七》东台侍郎郝处俊谏曰:“修短有命,非药可延。”唐 杜甫《寄薛三郎中据》:“余今委修短,岂得恨命屯。”《资治通鉴 唐纪六十八》刘瞻乃自上言,以为:“修短之期,人之定分。昨公主有疾,深轸圣慈。”明 郑若庸《玉玦记·梦神》:“念修短荣枯皆已定,要成仁取义,鸿毛视死何轻。”③长短。长处与短处。晋 葛洪《抱朴子·疾谬》:“指玷diàn修短,评论美丑。”

修短随化

xiūduǎnsuíhuà

修:长;化:造化,旧指自然界的主宰者,迷信说法指运气、命运。人的寿命长短,随造化而定。晋·王羲之《兰亭集序》:“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功德有厚薄,期质有修短,时世有中季,天道有盛衰。

修贡

xiūgòng

献纳贡品。《新五代史·南唐世家·李煜》:"遣中书侍郎冯延鲁修贡于朝廷。"《明史·唐胄传》:"今日之事,若欲其修贡而已,兵不必用,官亦无容遣。"

修己以敬

xiūjǐyǐjìn

修养自己,保持严肃恭敬的态度。《论语·宪问篇》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修洁

xiūjié

①整齐洁净。宋 曾敏行《独醒杂志 卷五》:“见一士人家门户稍修洁,遂直造焉。”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丑狐》:“年餘,屋庐修洁,内外皆衣文锦绣,居然素封。”②谓使整洁。《国语·周语下》:“三曰姑洗,所以修洁百物,考神纳宾也。”③高尚纯洁。修洁自喜。《韩非子·八说》:“人君之所任,非辩智则修洁也。”《资治通鉴 汉纪二十五》喜行义修洁,忠诚忧国,内辅之臣也。元 宫天挺《范张鸡黍第二折》:“为吏者矜夸显达,为儒者卖弄修洁。” 郭沫若《屈原赋》今译·离骚:“你应该趁着年少以自图修洁,为甚总不改变你那样的路数?”④秀美而整洁。明 郎瑛《七修续稿·奇谑·异妖》:“妇女皆国色,嫗虽老而容仪亦修洁也。”瞿秋白《赤都心史·清田村游记六》:“车的南头,坐着几位清纯修洁的女郎。”⑤指精美简洁。刘师培《论近世文学之变迁》:“所为之文,以修洁擅长,句櫛字梳,尤工小品,然限於篇幅,无奇伟之观。”

修己

xiūjǐ

自我修养。唐 柳宗元《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仆良恨修己之不亮,素誉之不立,而为世嫌之所加,常与孟几道言而痛之。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入道》:“士之谋身,得之者以才,失之者惟命,达失二揆,宏道要枢,可谓勤於修己者与!”清 姚鼐《复蒋松如书》:“而其生平修己立德,又实足以践行其所言。”

修金xiūjīn

送给教师的酬金。修,通“脩”。《镜花缘 第十三回》去岁有一秀土来此开馆,小儿跟随肄业,以房资作为修金,彼此都便。

修敬

xiūjìng

①修敬,表示敬意。《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五十七》河南统军使赫舍哩子仁使宋还,言宋主修敬无它。②修敬,北齐时期嫔妃的称号。北齐时帝王后宫嫔妃之称,号"八十一御女"。

脩迥xiūjiǒng

长远;辽远。《文选·王粲》:“路逶迤而脩迥兮,川既漾而济深。” 李周翰 注:“脩,长;迥,远也。”

修旧利废

xiūjiùlìfèi

把破旧的修补好,把废物利用起来。指厉行节约。我们修旧利废,充分利用资源。东汉·班固《汉书·司马迁传》:“幽厉之后,王道缺,礼乐衰,孔子修旧起废,废《诗》、《书》,作《春秋》,则学者至今则之。”

修旧起废

xiūjiùqǐfèi

原指修诗书,兴礼乐。后引申为把旧有的修理好。《汉书·司马迁传》:“幽、厉之后,王道缺,礼乐衰,孔子修旧起废,论《诗》、《书》,作《春秋》,则学者至今则之,”宋·吕陶《净德集·重修成都西楼记》此而不葺,殆非修旧起废,悦民便俗之理。

修举

xiūjǔ

①兴复;恢复。宋·范仲淹《奏乞两府兼判》:“至岁终,具礼乐有所损益,或废坠有所修举,画一进呈。”《明史·叶升传》:“在镇六年,边备修举,外寇不敢犯。”②推行。宋·王安石《上富相公书》:“某不肖,当朝廷选用才能、修举法度之时,不以罪废而蒙器使,此其幸固已多矣。”《东周列国志 第九十八回》:“春申君用宾客之谋,北兼邹、鲁之地,用贤士荀卿为兰陵令,修举政法,练习兵士,楚国复强。”③举办;举行。明·张居正《乞崇圣学以隆圣治疏》:“今一应大典礼,俱已次第修举。”④谓事务处理及时、得当。《旧唐书·李渤传》:“少府监裴通,职事修举,合考上中。”《续资治通鉴 宋纪二十》又,庶官所掌之务,多不修举,而捃拾它局利害,以图进身。《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八》自今监察御史职事修举,然后迁除。

修濬

xiūjùn

疏通河道。如:“修濬工程正在進行。”《清史稿卷九 世宗本纪》范时绎奏太仓州属之七浦士民原自行修濬。

修礼

xiūlǐ

施行礼教。汉 桓宽《盐铁论·诛秦》:“周室修礼长文,然国翦弱,不能自存。” 南朝齐 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故选将开边,劳来安集,加以纳款通和,布德修礼。” 《聊斋志异 大男》然今日我买妾,非娶妻,可先拜昭容,修嫡庶礼。

修鳞养爪

xiūlínyǎngzhǎo

喻保养、积蓄战斗力。邹鲁《浙江光复》:“处州党员极多,因该处崇山峻岭,可为修鳞养爪之用。”

修龄

xiūlíng

基本意思是长寿。苏轼《游碧落洞》:“饮水自修龄。”《聊斋志异 鲁公女》子为善可喜。惜无修龄,幸得请于上帝矣。《聊斋志异 荷花三娘子》苟迷所往,即视堤边有短干莲花隐叶底,便采归,以蜡火爇其蒂,当得美妇,兼致修龄。

修橹轒辒xiūlǔfénwēn

制造攻城的蔽橹、轒辒。《孙子·谋攻》修橹轒辒,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

修眉

xiūméi

长眉。宋 柳永《少年游词》:“修眉敛黛,遥山横翠,相对结春愁。”宋 黄庭坚《念奴娇 断虹霁雨》:“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元史·察罕帖木儿传》:“身长七尺,修眉覆目。”巴金《家七》:“在两道修眉和一根略略高的鼻子的中间,不高不低地嵌着一对大眼。”

修名

xiūmíng

美好的名声。《隋书·列女传序》:“其修名彰於既往,徽音传於不朽,不亦休乎!”明 刘城《秋怀诗》:“惟有修名在,千秋不可欺。”匡正名分。《国语·周语上》:“有不贡则修名。”韦昭注:“名,谓尊卑职贡之名号也。”循名,依照名称。《管子·九守》:“修名而督实,按实而定名,名实相生,反相为情。”加强修养以求名誉。明 唐顺之《与王尧衢书》:“当今之士隐居篤学、修名砥节如湖州唐子、平凉赵子辈者,凡若干人。”⑤谓置备名帖,以作通报姓名之用。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识轻服而不识主人,则不於会所而弔,他日修名诣其家。”

修睦

xiūmù

调整相互间的关系,使之亲密和睦。《隋书·高祖纪下》:“朕初受命,陈尚存,思欲教之以道,不以龚行为令,往来修睦,望其迁善。”

修能

xiūnéng

①卓越的才能。②施展才能。③加强修养。战国楚 屈原《离骚》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修辟

xiūpì

修整开垦。《晋书·苻坚载记上》:“盗贼止息,请託路絶,田畴修闢,帑藏充盈。”《资治通鉴 晋纪二十三》田畴修辟,仓库充实,盗贼屏息。

修齐治平

xiūqízhìpíng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指提高自身修为,管理好家庭,治理好国家,安抚天下百姓苍生的抱负。 廖仲恺《孙文主义丛刊序》:“先生倡行易知难之说及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建国大纲,于修齐治平之道。”

修起居注

xiūqǐjūzhù

宋金官名。宋初,门下省起居郎与中书省起居舍人为寄禄官,另置起居院,掌记录皇帝言行,以三馆,秘阁校理以上官从事,称修起居注。元丰改制废起居院与修起居注官,由此居郎与起居舍人记录皇帝言行。《续资治通鉴 宋纪五十五》乙丑,太常丞、同修起居注冯京,落同修起居注。《续资治通鉴 宋纪七十四》(宋神宗)诏:“修起居注官虽不兼谏职,如有史事,宜于崇政殿、延和殿承旨司奏事后,直前陈述。”从修起居注王存请也。《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乙酉,金主出猎;庚寅,次保州,诏修起居注王天祺察访所过州县官。参见“起居注”

修葺

xiūqì

修理:买了一所大房子,打发人回来修葺。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修桥补路

xiūqiáobǔlù

修建桥梁,补好道路。旧喻热心公益,解囊行善。元·无名氏《看钱奴》第一折:“我贾仁也会斋僧布施,盖寺建塔,修桥补路,惜孤念寡,敬老怜贫。”周立波《山乡巨变》下卷:“李永和率领一批后生子,在塅里修桥补路,把洼地填平。”

修然

xiūrán

整饬貌;严正貌。荀子·修身》:“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杨倞注:“修然,整飭貌。”②形容水声。宋 梅尧臣《击瓯赋》:“而又冰质莹然,水声修然,度曲泠然,入耳瀏然。”修,一本作“脩”。长貌。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董生》:“戏探下体,则毛尾修然。”

修攘

xiūrǎng

内修政教,抵御外敌。宋 范成大《太上皇帝灵驾发引挽歌词 之二》修攘遗策在,嗣圣续《车攻》。《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五》军功既集而吝赏,民力既困而重敛,非修攘计也。《明史·章纶传》也先既议和,请力图修攘以待其变。清 魏源《道光洋艘征抚记上》承平恬嬉,不知修攘为何事。

修仁

xiūrén

使用和平方式。《孔丛子·陈士义》:“当今所急,在脩仁尚义,崇德敦礼,以接邻国而已。”《史记·秦楚之际月表》汤、武之王,乃由契、后稷,修仁行义十余世,不期而会孟津八百诸侯,犹以为未可,其后乃放弑。《晋纪总论》宣景遭多难之时,诛庶孽以便事,不及修公刘、太王之仁也。

修润

xiūrùn

助益,增益。汉·桓宽《盐铁论·复古》:“公卿宜思所以安集百姓,致利除害,辅明主以仁义,修润洪业之道。”②修改润色。宋·洪迈《夷坚丁志·刘尧举》:“试之日,出《垂拱而下治赋》、《秋风生桂枝诗》,皆所素为者,但赋韵不同,须加修润。”③修饰打扮。明·陈子龙《论<文学论>》:“夫名为瑜璧,能无拂拭?号曰夷光 ,难免修润。” ④美好光润。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宅妖》:“尝见厦有春凳,肉红色,甚修润。”

修缮

xiūshàn

修理,修补;整修,翻新。也可用于文字、文章的修改和完善。文物局决定对故宫进行修缮。《管子·立政》:“甲弊兵雕,莫之修缮。”《北史·长孙道生传》:“第宅卑陋,出镇后,其子弟颇更修缮,起堂庑。”巴金《杨林同志》:“房子稍微修缮了一下,里面有地坑,房外有木廊。”

修上/脩上

xiūshàng

谓上身长。《庄子·外物》有人于彼,修上而趋下,末偻而后耳,视若营四海,不知其谁氏之子。

修身

xiūshēn

陶冶身心,涵养德性。亦身修。儒家以修身为教育八条目之一。《礼记·中庸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孟子·尽心上》不得志,修身见于世。荀子·劝学》:以修身自名,则配尧禹。《史记·报任少卿书/报任安书修身者,智之符也。三国蜀 诸葛亮《戒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宋 欧阳修《朋党论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

修身洁行

xiūshēnjiéxíng

修养品性,保持洁白的德行。《史记·魏公子列传》:“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修身养性

xiūshēnyǎngxìng

通过自我反省体察,使身心达到完美的境界。元·无名氏《博望烧屯 第一折》:“贫道本是南阳一耕夫,岂管尘世之事只可修身养性,贫道去不的也。”

修身齐家

xiūshēnqíjiā

提高自身修养,理好家政。元·无名氏《九世同居》第一折:“父亲,有甚么修身齐家的事,训教你儿者。”宗璞《东藏记》:“大至治国兴邦,小至修身齐家,归根到底都得靠自己。”

修饰

xiūshì

整理;装饰。修改润饰,使文字生动。《论语·宪问》:“为命,裨諶草创之,世叔 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③梳妆打扮;亦指讲究外表、形式。《晋书 元帝纪》及当官软弱,茹柔吐刚,行身秽浊,修饰时誉者,各以名闻。④修养品德。

修饰边幅

xiūshìbiānfú

边幅:本指布帛的边缘,比喻人的仪表。修饰整个人的仪表。也比喻修饰表面,无关大局。《后汉书 马援传》:“天下雄雌未定,公孙不吐哺走迎国士,与图成败,反修饰边幅,如偶人形。此子何足久稽天下士乎?”章炳麟《与熊克武书》他日卷土重来,不过修饰边幅,而与长江大局无与也。

修书

xiūshū

①编写书籍。《清史稿卷八 圣祖本纪三》命选江南、浙江举、贡、生、监善书者入京修书。清 袁枚《随园诗话 卷四》李敏达公抚浙时,威不可犯,独能敬读书人。设志局修书,所延皆一时名士。②写信。《东周列国志 第一百三回》王翦当下修书,缄讫,付与端和自去伺候行事。《警世通言·王娇鸾百年长恨》即时修书一封,曲叙别离之意。

修祀

脩祀

xiūsì

指祭祀。《左传·僖公二十一年》:“若封须句,是崇皥济而修祀纾祸也。”杜预注:“纾,解也。”《史记·孝武本纪》:“朕以眇眇之身承至尊,兢兢焉惧弗任。维德菲薄,不明于礼乐。修祀泰一,若有象景光,屑如有望,依依震於怪物,欲止不敢,遂登封泰山,至於梁父,而后禅肃然。”《汉书·郊祀志下》:“盖闻天子尊事天地,修祀山川,古今通礼也。”

修慝

xiūtè

修:《说文》,饰也。装饰、整治;慝:邪恶、恶念。谓改正过错。曰:“敢问崇德、修慝、辨惑。”《论语·颜渊篇》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明 刘基《醒斋铭序》:“刘基闻而喜其善脩慝也,故为之铭,使揭于楣且以坚其志。” 清 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大学第九章五》:“子曰:‘攻其恶,无攻人之恶。’要为脩慝者言之尔。”

修完

脩完

xiūwán

①整修使完好。宋 苏轼《乞子珪师号状》:“(沉公井)修完既毕,岁适大旱,民足於水,为利甚溥。”清 叶廷琯《吹录·三河县辽碑》:“又南开通逵有桥若干,閒至夏,河路暴涨,西泛东泝,怒涛断岸,多致摧坏,板木散失,及秋修完。”②谓整顿补充使完备。《后书·袁绍传》:“至乃愚佻短虑,轻进易退,伤夷折衄,数丧师徒。幕府輒復分兵命鋭,修完补辑。”

修为

xiūwéi

实行,修行。荀子《荣辱篇》:尧禹者,非生而具者也,夫起于变故,成乎修为,待尽而后备者也。晋 葛洪《抱朴子 自序》至于时有好事者,欲有所修为,仓卒不知所从,而意之所疑又无足谘。

修伟

xiūwěi

仪表堂堂,身材魁梧;高大健壮。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第九十四回》:“一日,有一汉子,状貌修伟,衣敝褐,蹑草屦,自言姓冯,名谖,齐人,求见孟尝君。”清·薛福成 《庸盦笔记·谈相》:“丁文诚公,志节清挺,状貌修伟,绰有威风。”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雹神》公见之,貌修伟。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成祝之,庞然修伟,自增惭怍,不敢与较。

修文

xiūwén

采取措施加强文治,主要指修治章制度,提倡礼乐教化等。《国语·周语上》:“有不享则修文。”韦昭注:“文,法也。”唐 杜甫《客堂诗》:“修文庙算正,献可天衢直。”明 尹耕《秋兴诗》:“不应干羽修文日,岁岁三关有战场。”参见“修文偃武”。旧以“修文郎”称阴曹掌著作之官,故以“修文”指文人之死。 唐 杜甫《哭李常侍峄诗之一》:“一代风流尽,修文地下深。”明 陶宗仪《辍耕录·挽文教授诗》:“闽人翁某一联云:‘地下修文同父子,人间读史各君臣。’独为絶唱。” 清 陈珮《哭程夫人诗》:“修文应是才人尽,徵到姮娥旧侍书。”

修文偃武

xiūwényǎnwǔ

昌明,修明;偃:停止。提倡文教,停息武事。唐·薛逢《九日曲池游眺》:“正当海晏河清日,便是修文偃武时。”明·伏雌教主《醋葫芦 第20回》:“那时宋朝自从南渡以来,家国偏安,仅云小康,正是修文偃武之际,重的极是文人。”

修武

xiūwǔ

整治武备。《周文 叔向贺贫及怀子,改桓之行,而修武之德,可以免于难,而离桓之罪,以亡于楚。庄子·天道“三军五兵之运” 唐 成玄英疏:“夫圣明之世,则偃武修文;逮德下衰,则偃文修武。”

修禊

xiūxì

古代民俗于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三国魏以后始固定为三月初三)到水边嬉戏,以祓除不祥,称为修禊。王羲之 《兰亭序》曰:“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修禊事也。”

修心

xiūxīn

修养心性。《庄子·田子方》:“夫子德配天地,而犹假至言以修心,古之君子,孰能脱焉?”《魏书·释老志》:“故其始修心,则依佛、法、僧。”唐 崔涂《入蜀赴举秋夜与先生话别诗》:“失计方期隐,修心未到僧。” 冰心《寄小读者·通讯十一》:“我纵欲修心养性,哪得此半年空闲,幕天席地的日子?”

修心养性

xiūxīnyǎngxìng

修心:使心灵纯洁;养性:使本性不受损害。通过自我反省体察,使身心达到完美的境界。元·吴昌龄《东坡梦》第二折:“则被这东坡学士相调戏,可着我满寺里告他谁,我如今修心养性在庐山内,怎生瞒过了子瞻,赚上了牡丹,却教谁人来替?”冰心《寄小读者》我纵欲修心养性,那得此半年空闲,幕天席地的日子?

修行

xiūxíng

修养德行。西汉·贾谊《过秦论使天下之人皆得自新,更节修行,各慎其身。出家学佛或学道,行善积德。《西游记第十九回》:山中有一个乌巢禅师,在此修行,老猪也曾会他。

修刑

xiūxíng

执行刑罚。《国语·周语上》:“有不贡则修名,有不王则修德,序成而有不至则修刑。”

修省

xiūxǐng

修身反省。静坐修省。《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九》为人子者,不必问自己有过无过,但常恐惧修省而已。《明史卷六 本纪第六》京师及济南、开封地震,敕群臣修省。清史稿·礼志三》诏言:“水旱蝗灾,疆吏当修省,勿专事祈祷。"

修修

xiūxiū

鸟羽尾疲敝貌。鸟尾敝坏无润泽貌,可借喻树木干枯如鸟尾。《汉乐府 民歌 古歌》:“胡地多飚风,树木何修修。”清 方文《送侯赤社北归诗》:“因风止江介,毛羽何修修。顾念平生巢,摧頽委荒丘。”参见“脩”。②谨饬貌。清 吴定《祭何生文》:“自子来游,於今三岁,炤炤修修,高志敏事。”③修长美好貌。唐 杜甫《晦日寻崔戢李封诗》:“李生园欲荒,旧竹颇修修。”④象声词,形容风雨声。宋 徐铉《题梁王旧园诗》:“树倚荒臺风淅淅,草埋攲石雨修修。”

修修补补

xiūxiūbǔbǔ

修理破损之物使之完好。毛泽东《加快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有些服务性行业,串街游乡,修修补补。”王朔《千万别把我当人》:“姑娘们重新又拿起工具,为元豹修修补补。”

修学

xiūxué

治学,研习学业。修学三年。《晋书 符坚载纪上》中外四禁、二卫、四军长上将士,皆令修学。

修雅

xiūyǎ

高雅,不粗俗。初刻拍案惊奇 卷四》适间在饭店中,见公修雅,不像他人轻薄,故此相敬。《聊斋志异 冥宁》下山入村,见舍宇无多,皆茅屋,而意甚修雅。

修言

xiūyán

统一号令。国语·周语上:“有不祭则修意,有不祀则修言。”韦昭注:“言,号令也。” ②虚饰言辞。宋 周密《齐东野语·庆元开庆六士》:“但首发虚名之误世,上係国家;而明指六士以修言,已形辞色。”

修意

xiūyì

修正心志意念,谓内省自责。《国语·周语上》:“有不祭则修意,有不祀则修言。”韦昭注:“意,志意也。谓邦国之内有违闕不供日祭者,先修志意以自责也。”

修媛

xiūyuàn

古代妃嫔称号。南北朝时,北齐武成帝高湛颁布河清新令:内命妇依古制有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女。修媛为八十一御女之一。唐高祖武德初年,与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充仪、充容和充媛同为九嫔,秩正二品。改修华置。《续资治通鉴 宋纪四十三》(宋仁宗)以才人张氏为修媛。

修札

xiūzhá

写信,修书。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二:“慕漪香夫人之才,知在吴门,修札索题,自觉冒昧。”清 孔尚任《桃花扇》:阻就粮朝宗修札,寄劝书敬亭投辕

修真xiūzhēn

道教谓学道修行为修真。《封神演义 第十二回》话说陈塘关有一总兵官,姓李,名靖,自幼访道修真,拜西昆仑度厄真人为师,学成五行遁术。

修真养性

xiūzhēnyǎngxìng

学道修行,涵养性情。元·贾仲名《升仙梦》第四折:“自古,道德非俗,修真养性,烧丹炼药工夫。”

修正

xiūzhèng

遵行正道。指遵行正道的人。荀子·修身》:“諂諛者亲,諫争者疏,修正为笑,至忠为贼,虽欲无灭亡,得乎哉?”

修贽

xiūzhì

携带礼物求见。明 沈德符《野获编·督抚·李见罗中丞》:“竟以重名久困,沿途迎慰者、修贽者接踵,未免留滞。” 《聊斋志异 嘉平公子》宋向往甚殷,乃修贽见许媪,指名求之。清 袁枚《随园诗话 卷七》:“故见赠云:‘……修贽忙于投要路,扣门快比访奇书。’”

修竹

xiūzhú

长长的竹子。高高的竹子。细长的竹子。茂林修竹。王羲之《兰亭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唐 杜甫《佳人诗》:“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宋 杨无咎《柳梢青词》:“茅舍疏篱。半飘残雪,斜卧低枝。可更相宜,烟笼修竹,月在寒溪。”宋 杨万里《好事近·七月十三日夜登万花川谷望月作》:“月未到诚斋,先到万花川谷。不是诚斋无月,隔一林修竹。”宋 姜夔《疏影词》:“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金 曹之谦《感寓》诗:“高林夹金井,脩竹连清池。”宋 宋自逊《蓦山溪 自述》:“青山可买,小结屋三间,开一径,俯清溪,修竹栽教满。”

修撰

xiūzhuàn

①撰写;编纂。②官名。唐代史馆有修撰,掌修国史,宋有集英殿﹑右文殿等修撰。至元时,翰林院始设修撰。明清因袭之,一般于殿试揭晓后,一甲第一名进士(状元)即授翰林院修撰。《续资治通鉴 卷第十九》辛亥,以工部郎中、史馆修撰(梁)周翰为驾部郎中、知制诰,著作郎、直集贤院(杨)亿为左正言,馆职并如故。《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五十三》遂迁(王)庭筠为翰林修撰。

修阻

xiūzǔ

修,长,远。阻,难行。路远难行。《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因迁居天台,道途修阻,女年及笄,程氏音讯不通,不得已再许韩生《聊斋志异 王六郎》倘不忘故交,当一往探,勿惮修阻。《聊斋志异 凤阳士人》妻惮修阻,丽人但请勿虑。

xiū

①同“修”。西汉·贾谊《过秦论秦兼诸侯山东三十余郡,脩津关,据险塞,缮甲兵而守之。②干肉:“凡肉之颁赐,皆掌之。” ③旧时指教学的酬金:束金。(原义为干肉,古时弟子用来送给老师做见面礼):脩金。束脩。同“修”。《笑林广记 退束脩》一师学浅。善读别字,主人恶之。与师约,每读一别字,除脩一分。④干枯。

脩礼

xiūlǐ

实行并加强礼教。《孔丛子·刑论》:“子之於臣,礼意不至,是以去子……子脩礼以待之,则臣去子将安往?”《史记 孝武本纪》夏,遂还泰山,脩五年之礼如前,而加禅祠石闾。

xiū

竹节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