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ū

①歇息:整。假。闲。离。②停止;罢休;过去了:业。前蜀 韦庄《思帝乡》:“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宋 王雱《眼儿媚 杨柳丝丝弄轻柔》:“杨柳丝丝弄轻柔,烟缕织成愁。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宋 周邦彦《少年游词》:“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宋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③完结(多指失败或死亡)。④旧指丈夫把妻子赶回母家,断绝夫妻关系:妻。《敦煌曲子词·菩萨蛮》:“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⑤不要:想。提。⑥吉庆,美善,福禄:咎(吉凶)。休戚与共,同休等戚,休戚是同。《诗·周南·丝衣》不吴不敖,胡考之休。孟子·滕文公下有攸不惟臣,东征,绥厥士女,匪厥玄黄,绍我周王见休,惟臣附于大邑周。《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汉书 王莽传》於戏,岂不休哉!《晋书 孝武帝纪》夫因变致休,自古之道,朕敢不克意复心,以思厥中?《魏书 卷四 世祖纪上》夫庆赏之行,所以褒崇勋旧,旌显贤能,以永无疆之休。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参见“休命”。⑦助词,用于语末,与“罢”、“了”等用法相当:归。⑧辞去官职:官。⑨修养德性。《庄子·庚桑楚人有脩者,乃今有恒;有恒者,人舍之,天助之。

休兵

xiūbīng

①停战。唐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宋 张孝祥《六州歌头 词》:“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②休息调整过的军队。

休畅

xiūchàng

①休善畅通。李陵《答苏武书》:“勤宣令德,策名清时,荣问休畅,幸甚幸甚!”张铣注:“休美畅通也。” ②犹言畅快。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沔水》:“司马德操宅洲之阳,望衡对宇,欢情自接,泛舟褰裳,率尔休畅。” 

脩崇

xiūchóng

修整并推崇。《三国志 吴书 吴主传》若徒守江东,脩崇宽政,兵自足用,复用多为?元 刘祁《归潜志 卷十二》:“偃息干戈,脩崇学校,议者以为有文景风。”

脩辞立诚

xiūcílìchéng

原指整顿文教,树立诚信,后多用以指撰文要表达作者的真实意图,不可作虚饰浮文。《易·乾》:“脩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孔颖达疏:“辞谓文教,诚谓诚实也。外则修理文教,内则立其诚实,内外相成,则有功业可居。”

休德

xiūdé

美德。《史记 孝文本纪》其为孝文皇帝庙为昭德之舞,以明休德。东汉 班固《汉书 高后纪》高皇帝匡饬天下,诸有功者皆受分弟为列侯,万民大安,莫不受休德。

休范

xiūfàn

指美好的榜样。嘉美的模范。《晋书 符坚载纪》敷纯风于天下,流休范于无穷。

休风

xiūfēng

美好的风格、风气。《三国志·蜀志·杨戏传》:“遂乃并述休风,动于后听。”《三国志 吴书 吴主传》君宣导休风,怀柔百越,是用锡君朱户以居。晋 潘岳《秋兴赋》:“闻至人之休风兮,齐天地於一指。”唐 李邕《兖州曲阜县孔子庙碑并序》:“乃刊圣烈,克广休风。”清 唐甄《潜书·善任》:“君卿和于上,小臣和于下,庶民和于野,休风所被,天下大治。”

休福

xiūfú

吉庆;福瑞。《后书·皇后纪上·光烈阴皇后》:“异常之事,非国休福,不得上寿称庆。” 宋 王安石《上徐兵部书》:“伏惟为国自寿,迓迎休福。”

休告

xiūgào

①官吏呈请休假。《汉书·魏相传》:“相敕掾史案事郡国及休告从家还至府,輒白四方异闻。” 南朝齐 谢朓《酬德赋》:“排重关而休告,知南馆之有依。”②指休假。唐 韩愈《答张彻诗》:“洛邑得休告,华山穷絶陘。”

脩贡

xiūgòng

献纳贡品。脩,通“羞”。汉 班固《宝鼎诗》:“岳脩贡兮川效珍,吐金景兮歊浮云。”《三国志 吴书 吴主传》汉以(孙)策远脩职贡,遣使者刘琬加锡命。

休光

xiūguāng

盛美的光华。亦比喻美德或勋业。《汉书·匡衡传》:“使羣下得望盛德休光,以立基楨,天下幸甚。”三国魏 嵇康《琴赋》:“含天地之醇和兮,吸日月之休光。”唐 韩愈《与于襄阳书》:“士之能垂休光照后世者,亦莫不有后进之士负天下之望者为之后焉。”明 沉德符《野获编·内阁三·宰相对联》:“志秉纯忠,正气垂之万世;功昭捧日,休光播於百年。”剑农《武革命始末记》:“今者时机已熟,天应人归,一省发难,全国响应,不旬日而十八行省,徧树义旗,诚足动各国之观瞻,昭休光于后世。”

休祲

xiūjìn

凶兆和吉兆。《战国策 魏策 唐雎不辱使命》: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休咎

xiūjiù

吉凶;善恶。占休咎。“贫道乃山野废人,岂知休咎?”《三国演义 第76回》吕范曰:“某请卜其休咎。”权即令卜之。《晋书 惠帝纪》昔者,丹硃不肖,赧王逃责,相彼凶德,事关休咎,方乎土梗,以坠其情。《续资治通鉴 宋纪七十一》初,蜀人李士宁,得导气养生之术,又能言人休咎,以此出入贵家。《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完颜)兖不自安,尝召日者问休咎。《续资治通鉴 元纪六》初,潞州靳德进,精于星历之学,所言休咎辄应,时用天象以进规谏,多所裨益,累迁秘书监,掌司天事。《聊斋志异 侯静山》托神于河间之叟,与人谈诗文,决休咎,娓娓不倦。《聊斋志异 布客》闻有术人工星命之学,诣问休咎。《聊斋志异 安期岛》问以休咎,笑曰:“世外人岁月不知,何解人事?”鲁迅《华盖集续编·马上日记》:“因此又想起我今天‘不成’了大半天,运气殊属欠佳,不如也卜一课,以觇晚上的休咎罢。”

休老

xiūlǎo

使老人得到休养。《礼记·王制》:“百官齐戒受质,然后休老劳农,成岁事,制国用。”《庄子·外物》静默可以补病,眦媙可以休老,宁可以止遽。南朝梁 沉约《让仆射表》:“臣闻役壮休老,上所优。”《宋史·张宗诲传》:“昔贺秘监以道士服东归会稽,明皇赐以鑑湖,以为休老之地。”

休烈

xiūliè

盛美的事业。《史记·秦始皇本纪》:“皇帝休烈,平一宇内,德惠脩长。”《汉书·宣帝纪》:“朕未能章先帝休烈,协寧百姓。”颜师古注:“休,美也。烈,业也。”《后书·袁绍传》:“摧严敌於鄴都,扬休烈於朔土,顾定疆宇。”唐 韩愈《顺宗实录三》:“对越天地之耿光,丕承祖宗之休烈。”《续资治通鉴 宋纪七十八》朕(宋哲宗赵煦)初揽庶政,郁于大道,夙夜祗畏,惧无以章先帝之休烈而安辑天下之民。鲁迅《文学史纲要第二篇》:“虞、夏禪让,独饶治绩,敷扬休烈,故深大矣。”

休明

xiūmíng

美好清明。用以赞美明君或盛世。《左传·宣公三年》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明史 卷十四 宪宗二》时际休明,朝多耆彦,帝能笃于任人,谨于天戒,蠲赋省刑,闾里日益充足,仁、宣之治于斯复见。《清史稿·选举志一》是时天子右文,羣臣躬遇休明,翊赞文化,彬彬称极盛矣。

休明盛世

xiūmíngshèngshì

休明:美好,清平;盛:兴旺;世:世代。美好清平的兴盛时代。晋·潘岳《西征赋》:“当休明之盛世,托菲薄之陋质。”

休命

xiūmìng

美善的命令。多指天子或神明的旨意。《易·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尚书·说命下》:"敢对扬天子之休命。"《三国志 魏书 武帝纪》简恤尔众,时亮庶功,用终尔显德,对扬我高祖之休命!《晋书 文帝纪》丕显余一人之休命。《魏书 献文帝拓跋弘纪》朕承洪业,上惟祖宗之休命,夙兴待旦,惟民之恤,欲令天下同于逸豫。唐 韩愈《顺宗实录五》:"必能宣祖宗之重光,荷天地之休命。"《续资治通鉴 宋纪八十九》蔡京奏:臣敢不对扬休命,仰承陛下孝悌继述之志,谨书元祐奸党名姓,仍连元书本进呈。

休沐

xiūmù

休息洗沐,犹休假。《汉书·霍光传》:“光时休沐出,桀輒入,代光决事。”《汉书 王莽传》莽休沐出,振车骑,奉羊酒,劳遗其师,恩施下竟同学。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宝光寺》:“京邑士子,至於良辰美日,休沐告归,徵友命朋,来游此寺。”《资治通鉴 汉纪四十七》自此诸黄门、常侍皆鞠躬屏气,休沐不敢出宫省。《初学记 卷二十》:“休假亦曰休沐。律:‘吏五日得一下沐。’言休息以洗沐也。”宋 范成大《次韵韩无咎右司上巳泛湖》:“休沐辰良不待晴,径称闲客此闲行。”郑观应《议院》:“惟礼拜日得告休沐,餘日悉开院议事。”郁达夫《偕吴秋山游鼓山诗》:“休沐同登屴崱峰,扶摇直上乘抟风。”《聊斋志异 续黄粱》科头休沐,日事声歌。

休牛

xiūniú

归还军用的牛。谓停止战事。刘向《新序·善谋下》:“休牛於桃林,以示不復输粮。”晋 潘岳《西征赋》:“问休牛之故林,感徵名於桃园。”《周书·武帝纪下》:“八紘共贯,六合同风,方当偃伯灵臺,休牛桃塞,无疆之庆,非独在余。”唐 独孤及《送相里郎中赴江西诗》:“戎狄方搆患,休牛殊未遑。”参见“休牛归马”。

休牛归马

xiūniúguīmǎ

放归军用的牛马,表示停止战事。《尚书·周书·武成》:“王朝步自周,于征伐商,厥四月哉生明,王来自商,至于丰,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宋·卢多逊《新修周武王庙碑》:“岂直休牛归马,但美于偃兵,保大定功,空歌于成德者哉!”《隋书·薛道衡传》:“于是八荒无外,九服大同,四海为家,万里为宅。乃休牛散马,偃武修文。”

休期

xiūqī

美好的时期。南朝陈 徐陵《陈公九锡诏》:“昔在休期,早隆朝寄。”宋 曾巩谢赐唐六表》:“伏遇皇帝陛下接五圣之休期,振千龄之絶业。”

休戚

xiūqī

亦作“休慼”。喜乐和忧虑。亦泛指有利的和不利的遭遇。国语·周语下》:“晋孙谈之子周(晋悼公)适周,事单襄公 …… 晋国有忧,未尝不戚;有庆,未尝不怡……为晋休戚,不背本也。”后汉书·灵帝纪》:“备託臭味,庶同休戚。”晋书·王导传》:“导曰:‘吾与元规休慼是同,悠悠之谈,宜絶智者之口。’”宋 苏轼《司马温公神道碑》:“师朋友道足以相信,而权不足以相休戚。”清 袁枚 《随园随笔·杂记》:“不知诸葛一家,与国同休戚者,岂可引退?”郭沫若《南冠草 第三幕要与天下的人民同休戚,不要只是寻章摘句,做个烂纸堆中的蠹鱼。

休戚相关

xiūqīxiāngguān

忧喜、祸福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国语·周语下》 “晋国有忧未尝不戚,有庆未尝不怡···为晋休戚,不背本也。”宋·陈亮《送陈给事去国启》:“眷此设心;无非体国;然用舍之际;休戚相关。”元·石君宝《曲江池 第四折》:岂可委之荒野,任凭暴露,全无一点休戚相关之意。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 第二十三回》:萧知府听了,心上老大不高兴。然而他是河台的红人,更比别人休戚相关,听了那有不着急的。

休戚与共

xiūqīyǔgòng

彼此之间的幸福和祸患都共同承受。形容同甘共苦。亦“同休共戚”“同休等戚”。《明史·瞿式耜传》:“臣与主上患难相随,休戚与共,不同他臣。”王闿运《陈夷务疏》:“羣臣吏民上书言事者无虑万数,虽得失不同,要必有休戚与共之谊。” 

休庆

xiūqìng

犹嘉庆。《后书·马融传》:“欢嬉喜乐,鼓舞疆畔,以迎和气,招致休庆。”《晋书 元帝纪》思与万国,共同休庆。《北史·崔光传》:“然惧灾修德,咸致休庆,所谓家利而怪先,国兴而妖豫。”《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五年》:“纂违先帝之命,杀太子而自立,荒淫暴虐,番禾太守超顺人心而除之,以安宗庙,凡我士庶,同兹休庆。”

休声美誉

xiūshēngměiyù

休:美好。美好的声誉。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回:“陈留王协,圣德伟懋,规矩肃然;居丧哀戚,言不以邪;休声美誉,天下所闻;宜承洪业,为万世统。”

休时

xiūshí

止息的时候。《庄子·则阳》:“今立人之所病,聚人之所争,穷困人之身,使无休时,欲无至此,得乎!”《史记·货殖列传》:“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唐 韩愈《辞唱歌》:“君教发直言,大声无休时。”

休士

xiūshì

谓使士卒休息。《史记·白起王翦列传》:“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汉书 王莽传下》廉丹以为新拔城罢劳,当且休士养威。明 陈子龙《讨山寇至平昌憩项中丞双溪园诗》:“休士憩閒字,竹石照澄襟。”

休问

xiūwèn

①佳讯。《三国志·蜀志·许靖传》:“既济南海,与领守儿孝德相见,知足下忠义奋发,整飭元戎,西迎大驾,巡省中岳。承此休问,且悲且憙。”②好的声誉。唐 柳宗元《送宁国范明府诗序》:“有范氏传真者,始来京师,近臣多言其美,宰相闻之,用以为是职,在门下,甚获休问。”③不要问。宋 黄机《霜天晓角·仪真江上夜泊》:“诗情吟未足。酒兴断还续。草草兴亡休问,功名泪、欲盈掬。”

休务

xiūwù

①指停止公务。《北齐书·高叡传》:“高祖甚以悲伤。语平秦王曰:‘此儿天生至孝,我儿子无有及者。’遂为休务一日。”宋 叶梦得《石林燕语卷四》:“千秋节,詔天下咸燕乐,有司休务三日。”《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康定元年》:“时西边日警,二府、三司虽假不休务。”宋 万俟咏《三台·清明应制词》:“清明看宫传蜡炬,散翠烟飞入槐府。歛兵卫閶闔门开,住传宣又还休务。”②罢休;停止。宋 赵令畤《浣溪沙·王晋卿筵上作词之五》:“少日怀山老住山,一官休务得身閒。”宋 赵以夫《二郎神·次方时父送春词》:“任诗卷抛荒,棋枰休务,寂寞风帘舞絮。”

休暇

xiūxiá

休假。唐 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十旬休暇,胜友如云。”闲暇。《石鱼湖上醉歌》:“漫叟以公田米酿酒,因休暇,则载酒于湖上,时取一醉。”清 刘大櫆《江先生传》:“盖先生生而好古而穷不见用於世,则益专其心於远稽遐览,终身乐之无休暇。”

休闲

xiūxián

余暇时的休息和娱乐。休闲度假。可耕地闲着,在一段时间内不种庄稼,休闲地。宋 张耒《春日》:“曾奉龙旗典邦礼,岁穷祠祀少休闲。”

休祥

xiūxiáng

吉祥。《尚书·泰誓中》:“孔传:言我梦与卜俱合於美善。"《史记·孝武本纪》:赞飨曰:“德星昭衍,厥维休祥。寿星仍出。渊耀光明。信星昭见,皇帝敬拜泰祝之飨。”《晋书 武帝纪》氐池县大柳谷口有玄石一所,白画成文,实大晋之休祥,图之以献。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沔水》:“洋川者,汉戚夫人之所生处也……蠲复其乡,更名曰县,故又目其地为祥川,用表夫人载诞之休祥也。”《续资治通鉴 宋纪八十七》 愿陛下(宋徽宗赵佶)进忠良,黜邪佞,正名分,击奸恶,使小人无得生犯上之心,则灾异可变为休祥矣。

休休

xiūxiū

①喜乐正道。《诗经 唐风 蟋蟀》好乐无荒,良士休休。②宽容、好善。《书经 秦誓》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③退休。《旧唐书 卷一九○文苑传下司空图传》唐司空图退隐,题其所建亭名为休休,故以休休为退休意。宋 辛弃疾《鹧鸪天 枕簟溪堂冷欲秋词》书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风流。④失意、失志。嘘气声。休,通“咻”。宋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词》:“休休,者/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④用为表示桑榆晚景,罢了。宋 刘克庄《沁园春·答九华叶贤良词》:“休休也,但帽边鬓改,镜里颜凋。”

休休有容

xiūxiūyǒuróng

形容君子宽容而有气量。《尚书 秦誓》:“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明·李贽《大臣总论》:“此非休休有容者不能也。”

休扬

xiūyáng

犹言显扬。应劭《风俗通·十反》:“太尉沛国刘矩叔方,父字叔辽,累祖卿尹,好学敦整,士名不休扬,又无力援,仕进陵迟。”《后书·党锢传·杜密》:“今志义力行之贤而密达之,违道失节之士而密纠之,使明府赏刑得中,令问休扬,不亦万分之一乎?”

休养生息

xiūyǎngshēngxī

指在大动乱、大变革之后所采取的减轻人民负担,恢复生产,安定社会秩序的措施。唐 韩愈《平淮西碑》高宗中睿,休养生息。宋 欧阳修《丰乐亭记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

休应

xiūyìng

吉兆。《三国志·魏志·管辂传》:"昔元凯之弼重华宣惠慈和,周公之翼成王,坐而待旦,故能流光六合,万国咸宁。此乃履道休应,非卜筮之所明也。"《新唐书·五行志二》:"池中有龙凤之形,禾麦之异,武后以为休应。"《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十八》张浚等奏祷雨备至,未获休应明。张居正《神母授图万年永赖颂》:"微夫慈诚内启,休应响答,畴克臻兹,卓哉煌煌,与神母授禹之符,如出一辙矣。"

休咏

xiūyǒng

美咏也。晋 刘琨《劝进表》:宣王之兴,周诗以为休咏。

休祯

xiūzhēn

吉祥的征兆。《后书·陈番传》:“如是天和於上,地洽於下,休禎符瑞,岂远乎哉!” 唐 刘禹锡《送李策兼简衡州吕八郎中诗》:“圣功奠远服,神物拥休禎。” 宋 王禹偁《醴泉无源赋》:“考乎枝派,应居水府之先;効彼休禎,合列祥经之首。” 明 郑若庸《玉块记·团圆》:“王商久叨神貺,得集休禎,梦寐感通。”《资治通鉴 汉纪四十七》如是天和于上,地洽于下,休祯符瑞,岂远乎哉!

休征

xiūzhēng

吉祥的征兆。《尚书·洪范》:“曰休徵。”孔传:“叙美行之验。”《汉书·终军传》:“故周至成王,然后制定,而休徵之应见。”颜师古注:“休,美也。徵,证也。”《汉书 王莽传》间者风雨时,甘露降,神芝生,蓂荚、朱草、嘉禾、休征同时并至。晋 刘琨《劝进表》一角之兽,连理之木,以为休征者,盖有百数。唐 元稹《遭风诗》:“那知否极休徵至,渐觉宵分曙气催。”唐 韩愈《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休征嘉瑞、麟凤龟龙之属皆已备至。明 唐顺之《廷试策》:“陛下敬一以昭事,中和以立极,宜乎休徵至而六沴消矣。”清 陈梦雷《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故河清海宴,神人无杂扰之灾,物阜民蕃,太史奏休徵之应。”

休止

xiūzhǐ

停息,中止。《史记·孝文本纪》:“(代王)乃命宋昌参乘,张武等六人乘传诣长安 。至高陵休止,而使宋昌先驰之长安观变。”清 吴敏树《说钓》:“劳神侥幸之门,忍苦风尘之路,终身无满意时,老死而不知休止。” 《聊斋志异 老饕》邢(德)于南座,对叟休止。

休致

xiūzhì

①官吏年老去职。宋 王禹偁《高闲》诗:更待吾家婚嫁了,解龟休致未全迟。《续资治通鉴 元纪三十五》后老者休致而少者已熟于事,如此则人才不乏而官使得人。《聊斋志异 韦公子》叔亦名宦,休致归,怒其行,延明师,置别业,使与诸公子键户读。②泛指辞官。宋邵伯温《闻见前录 卷十》有中散大夫吴执中者,少年登科。皇祐初,已作秘书丞。不乐仕进,觅休致。《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五十四》(朱熹)以疾再乞休致,(宋宁宗赵扩)诏:“辞职谢事,非朕优贤之意,依旧秘阁修撰。”

休卒

xiūzú

休整士卒;停止调动兵卒。《庄子·盗跖》:“与天下更始,罢兵休卒。”《后书·齐武王刘縯传》:“伯升於是大饗军士,设盟约。休卒三日,分为六部,潜师夜起,袭取蓝乡,尽获其輜重。”唐 杜甫《兵车行》:“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休祚

xiūzuò

对帝位的美称。《后书·质帝纪》:“孝殤皇帝虽不永休祚,而即位踰年,君臣礼成。”《晋书·乐寿志上》:“我皇寿而隆,我皇茂而嵩;本枝奋百世,休祚钟圣躬。”《北齐书·祖珽传》:“劝陛下禪位,使陛下尊为太上,子居宸扆,於己及子,俱保休祚。”犹言幸运,美好的福祚。《晋书 武帝纪》思与万国,共享休祚。晋 陆云《张二侯颂序》:“(张定侯)重规继体,而大业暉荣,故休祚频繁,宠灵仍世。”

休坐

xiūzuò

谓坐下休息。《庄子·渔父》:“孔子游乎緇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

xiū

咻咻:a.象声词,形容喘气的声音;b.象声词,形容某些动物的叫声。咻咻汗喘。《聊斋志异 连琐》蒙衣舁归,置暖处,气咻咻然,细于属丝。《聊斋志异 李生》细审,不类真驴,颇似殉葬物;然耳尾时动,气咻咻然。②吵,乱说话。孟子·滕文公下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

xiū

①庇荫,保护:庥庇。庥荫。《续资治通鉴 元纪十三》世祖皇帝(忽必烈)天戈一麾,无思不服,今其民衣被皇庥,同于方夏。②古同“”,止息。

xiū I.

见“烋烋”。II.xiāo通“”。“”的被通假字。

烋烋

xiūxiū I.

古同"咆哮",猛兽怒吼;也形容人暴怒。II. xiāoxiāo呼吸粗声。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董如彪》(夜叉)目光睒闪,气息烋烋。

xiū

动词,嘘气;喘气。小鸭咻咻地叫着。清·黄遵宪《纪事》众口同一咻。②吵闹。参见“一傅众咻”。

xiū

鸟,羽毛棕褐色,有横斑,尾巴黑褐色,腿部白色。脸部羽毛略呈放射状,头部没有角状的羽毛。捕食鼠、兔等,对农业有益。

鸺鶹

xiūliú

猫头鹰。宋 苏轼《谪居三适·夜卧濯足诗》:“今我逃空谷,孤城啸鵂鶹。”

xiū

貔貅píxiū,别称“辟邪、天禄、百解”,俗称“貔大虎”,是中国古书记载和民间神话传说的一种凶猛的瑞兽。中国古代风水学者认为貔貅是转祸为祥的吉瑞之兽。从古至今,上至帝王、下至百姓都极度注重收藏和佩戴貔貅,传说貔貅除了开运、辟邪的功效之外,还有镇宅、化太岁、促姻缘等作用。中国传统有装饰“貔貅”的习俗,貔貅寓意丰富,人们相信它能带来欢乐及好运。古时候人们常用貔貅来作为军队的称呼。

xiū

①用漆涂在器物上:“殿上髹漆”。②古代称红黑色的漆。

髹漆

xiūqī

亦作“髤漆”。①谓以漆涂物。《续资治通鉴·宋徽宗政和元年》:“辽主方纵肆,贪得南方玉帛珍玩,而贯所齎皆极珍奇,至运两浙髹漆之具以为馈。”《资治通鉴 汉纪二十三》而其女弟绝幸,为昭仪,居昭阳舍,其中庭彤朱而殿上髹漆。②指油漆。唐 刘禹锡《武陵观火诗》:“瑶坛被髹漆,宝树攒珊瑚。”清 田雯《黔书·雄黄》:“茅胶者,薯蕷之别种,不可食者也,其汁若髹漆,可以合离而萃涣。”清 无名氏《梵门绮语录·震泽新庵连生》:“丰容盛鬋,髮光泽如髹漆。”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我想像秦淮河的极盛时,在这样宏阔的桥上,特地盖了房子,必然是髹漆得富富丽丽的,晚间必然是灯火通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