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ōng

身体前面颈下腹上的部分,借指心里:胸脯。胸膛。胸腔。胸口。胸骨。胸椎。胸膜。胸怀(抱负、气量)。胸襟(同“胸怀”)。胸无点墨(指读书太少,文化水平极低)。直抒胸臆。胸中有数(shù)。《后书·儒林传上·杨政》:“武骑虎賁惧惊乘舆,举弓射之,犹不肯去;旄头又以戟叉政,伤胷,政犹不退。”明 梁云构《袁节寰晋大司马奉命乘传锦还序》:“先生(袁可立)夙有小范,胷中握奇。”

胸次

xiōngcì

胸间。亦指胸怀。胸次舒畅。胸次宽广。《庄子·田子方》行小变而不失其大常也,喜怒哀乐不入於胸次。宋 黄庭坚《题高君正适轩》诗:豁然开胸次,风至独披襟。《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四》帝(宋孝宗)曰:“为宰臣须胸次大,乃能容物。”元 关汉卿《裴度还带 头折》人说他胸次高傲,果然如此!明 王铎《袁石寓(袁可立子)诗序》读书深矣,胸次不磊落,空饰章句,无志天下事则亦不能诗。郑振铎 《桂公塘 十四》天祥觉得胸次很光明,很舒畅,前之未有的放怀无虑。

胸怀大志

xiōnghuáidàzhì

怀:怀藏。胸有远大志向。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王朔《我是“狼”》:“别看你一天到晚胸怀大志,读这个学那个,弄出一副胸怀大志的矜持样子。”

胸罗

xiōngluó

胸中罗列着。指有广博的知识、才能或远大的理想、抱负。胸罗七斗,学富五车。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华阳博议上》:“彼皆目下十行,胸罗万卷,旁蒐广擷,集厥大成,名世之称,良非袭取。”镜花缘 第六回不但才情敏捷,而且语句清新,真是胸罗锦绣,口吐珠璣。

胸胆

xiōngdǎn

胸怀胆识。宋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词》:“酒酣胸胆尚开张,鬢微霜,又何妨!”宋 苏辙《和胡教授蒙太守策试诸生》:“欲得大策观胸胆,尽召中堂列鴈鹅。”

胸怀

xiōnghuái

胸襟。《晋书·元帝纪》:“陛下明并日月,无幽不烛,深谋远猷,出自胸怀。”《聊斋志异·促织》隐中胸怀。

胸襟

xiōngjīn

指心情、志趣、抱负等。胸襟开阔。秋瑾《满江红 小住京华》:“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胸无城府

xiōngwúchéngfǔ

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心口如一。我十分敬佩巴金老人的人品,他胸无城府,朴实无华,心灵如蓝天一般透明,在今天这个功利浮躁的年代里,这种说真话做真人的品质实在是难能可贵。《宋史·傅尧俞传》:“尧俞厚重言寡,遇人不设城府,人自不忍欺。”。

胸无大志

xiōnɡwúdàzhì

心里没有远大志向。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六章》:“至于回、革等人,实系凡庸之辈,胸无大志,三年来观望风色,动摇不前。”

胸无点墨

xiōngwúdiǎnmò

肚子里没有一点墨水。旧指人没有文化。点:一点;比喻极小;墨:墨水;比喻学问。你别看他每天滔滔不绝的,实际是个胸无点墨的人。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师自赞曰:‘匙桃不上个村夫,文墨胸中一点无;曾把空虚揣出骨,恶声赢得满江湖。’”

胸无宿物

xiōngwúsùwù

指胸中没有过夜的东西。比喻心地坦率,没有成见。南朝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赏誉》:“谢仁祖云:’庾赤玉胸中无宿物。’”。毕(怡庵)为人坦直,胸无宿物,微泄之。女已知,责曰:“无惑乎同道者不交狂生也。屡嘱慎密,何尚尔尔!”

胸臆

xiōngyì

内心深处的想法。胸襟和气度。直抒胸臆。汉 王粲《登楼赋》循阶除而下降兮,气交愤于胸臆。臧克家《京华练笔三十年》:"我将读古诗,读新诗的一些想法和看法,直抒胸臆地说出来。"《资治通鉴 后汉纪二》及为相,朝廷草创,帝(后汉高祖刘知远)悉以军旅之事委杨、郭威,百司庶务委(苏)逢吉及苏禹。二相决事,皆出胸臆,不拘旧制;虽事无留滞,而用舍黜陟,惟其所欲。《续资治通鉴宋纪十五》王禹偁昧于大体,妄率胸臆,以蔽聪明,狂躁之言,不可行用。宋 王安石《寄赠胡先生》诗:"先生天下豪杰魁,胸臆广博天所开。"宋 张载《经学理窟·诗书》:"《尚书》难看,盖难得胸臆如此之大,只欲解义则无难也。"《聊斋志异 续黄粱》不思捐躯摩顶,以报万一;反恣胸臆,擅作威福。

胸有城府

xiōngyǒuchéngfǔ

形容心机深沉;毫不外露;难于窥测。《旧唐书 李林甫传》:“林甫性沉密,城府深阻,未尝以爱憎见于容色。”张天民《创业》第二章:冯超胸有城府地一扬手,制止单易之。

胸有成略

xiōngyǒuchénglüè

指胸有已成的策略。清·周亮工《黄母周宜人七轶序》:“江都天人之学,长沙治安之书,摩切已深,胸有成略,足以应当世之所求。”

胸有成算

xiōngyǒuchéngsuàn

犹言胸有成竹。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郑观应《盛世危言·商务》:“各口进出货物盈虚,以及市价涨跌,庶胸有成算,不为租客所欺。”梁实秋《槐园梦忆》:“我母亲早已胸有成算,不准我开口。”

胸有成竹

xiōngyǒuchéngzhú

指画竹前竹子的完美形象已在胸中;比喻处理事情之前已有完整的谋划打算。宋·晁补之《赠文潜甥杨克一学文与可画竹求诗》:“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后人由此提炼出成语“胸有成竹”。 清·李渔《闲情偶寄》:“开场数语,谓之家门。虽云为字不多,然非结构已完,胸有成竹者,不能措手。”清·李绿园《歧路灯》:“岂知皮匠胸有成竹,早把火刀、火石,摸在手中,一敲就着。”亦“成竹在胸”。

胸有甲兵

胸中甲兵

xiōngyǒujiǎbīng

xiōngzhōngjiǎbīng

甲兵:铠甲和兵器,泛指武器。比喻胸中富有韬略。《三国演义三三回》:“天生郭奉孝,豪杰冠群英;腹内藏经史,胸中隐甲兵。运谋如范蠡,决策似陈平。”《魏书·崔浩传》:“汝曹视此人尪纤懦弱,手不能弯弓持矛,其胸中所怀乃逾于甲兵。明·沈彩《千金记·遇仙》:“才兼文武,惭非伊吕之俦;胸有甲兵,颇让孙吴之术。”

胸有鳞甲

xiōngyǒulínjiǎ

比喻存心险恶。

胸有邱壑

胸有丘壑

xiōngyǒuqiūhè

丘:山丘;壑:山沟。指绘画、作文时,心中已把握到了深远的意境。也比喻对事物的判断处置自有高下。指见多识广,心中记得许多山水胜状;也指胸怀远大,颇有见地。唐 厉霆《大有诗堂》:“胸中元自有丘壑,盏里何妨对圣贤。”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一回:毕竟戴大理胸有丘壑,听了此言,恍然大悟。《红楼梦第十七回》:“非胸中大有邱壑,焉能想到这里。”

胸有悬镜

xiōngyǒuxuánjìng

指能洞察一切,犹如明镜在胸。《收获》1981年第1期:“运行人员互相对视了一眼,由衷信服地点着头,这位局长胸有悬镜,明察秋毫。”

胸中块垒

胸中垒块

xiōngzhōngkuàilěi

xiōngzhōnglěikuài

比喻心中郁积的不平之气、气愤或愁闷。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阮籍胸中垒块,故须酒浇之。”明·袁宏道《上已日柬惟长》自信胸中垒块甚,开尊恨不泻江湖。

胸中鳞甲

xiōngzhōnglínjiǎ

比喻存心险恶。《三国志·蜀志·陈震传》:“诸葛亮与长史蒋琬、侍中董允书曰:‘孝起前临至吴,为吾说正方腹中有鳞甲,乡党以为不可近。’”

xiōng

恟恟:嘈杂纷乱,如“天下恟恟,群雄咆哮。”《续资治通鉴 元纪二十八》初,妖贼起,陷邓州,人情恟恟。②恐惧:“谪梦意犹。”

恟惧

xiōngjù

纷扰惊惧。晋 袁宏《后汉纪·光武帝纪五》:“弇分兵守巨野,自与邑战,大破之,弇乃收所斩级以归,示巨野城中,城中恟惧。”《旧唐书·浑瑊传》:“贼造云桥成……城中恟惧,相顾失色。”《金史·张行信传》:“今大兵纵横,人情恟惧,应敌兴理非贤智莫能。”《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三》谓金主已迁于汴,重兵散布宿、泗、清河之间,师司告急,人情恟惧。《明史·麻贵传》:“会贵及李如樟等兵至……获首级百二十餘。持示贼,贼益恟惧。”参见“汹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