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é

①共同合作,和洽:协商。协定。协和。协调(tiáo)。协议。《左传 季梁谏追楚师》我张吾三军而被吾甲兵,以武临之,彼则惧而协以谋我,故难间也。②帮助,辅助:协助。协同。协理。相配,相合。唐 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公等或家传汉爵,或协周亲,或膺重寄于爪牙,或受顾命于宣室。③(文言)悦服;顺服。可引申为学习的榜样。《庄子·列御寇如而夫者,一命而吕钜,再命而于车上舞,三命而名诸父。孰协唐许?

协规

xiéguī

①共同谋划。《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晋书 载记第十三章符坚传》其中丞邓羌,性鲠直不挠,与猛协规齐志,数旬之间,贵戚强豪诛死者二十有余人。②犹言协助、辅佐。《三国志·魏志·鲍勋传》:“协规太祖,身以遇害。”《宋书 本纪武帝上》同力协规,所在蜂起。《隋书·柳裘皇甫绩卢贲传论》:“柳裘、皇甫绩、庐賁因人成事,协规不二。”

协济

xiéjì

同心协力,互相支持;友援,救济,接济。《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二》山东、河朔,(李)横习知形势,若朝廷使(李横)与陈敏分兵北向,均其事权,必然协济机事。《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六十九》朕(宋理宗)既命宰臣以督师,正藉诸阃之协济,所宜一乃心力,同应事机。

协力齐心

协力同心

xiélìqíxīn

xiélìtóngxīn

思想一致,共同努力。思想;协:合。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周书·崔谦传》:“然后与宇文行台,同心协力,电讨不庭,则桓文之勋,复兴于兹日矣。”汉·贾谊《过秦论》:“且天下尝同心并力攻秦矣,然困于险阻而不能进者,岂勇力智慧不足哉?”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回:我三人结为兄弟,协力同心,然后可图大事。清·林则徐《密陈以重赏鼓励定海民众诛灭敌军片》:“吾民协力齐心,歼除非种,断不至于误杀。”

协契

xiéqì

犹同心,一致。《晋书·简文帝纪》:“羣后竭诚,协契断金。”宋书·卷一·武帝本纪上》:忠诚天亮,神武命世,用能贞明协契,义夫响臻。《南史·宋纪上·武帝》:“同力协契,所在蠭起。”《周书·贺拔岳传》:“齐神武既忌岳兄弟功名,岳惧,乃与太祖协契。”《资治通鉴·后高祖乾祐元年》:“守贞自谓天人协契,乃自称秦王。”

协私罔上

xiésīwǎngshàng

怀抱私情,欺骗君上。协,通“挟”。

协心戮力

协心同力

xiéxīnlùlì

xiéxīntónglì

思想一致,并同努力。《新唐书·韦陟传》:“若不斋盟质信,以示四方,知吾等协心戮力,则无以成功。”宋·周密《齐东野语·嘉定宝玺》:“我辈当念祖父沦亡之痛,协心戮力,仰扣庙堂。”清·汪琬《孝陵于役诗后序》:“凡所简任,必极一时人才之选,故能协心同力,以左右太平之治。”《辛亥革命·四川讨满洲檄》:“协心同力,并复中原。”

协序

xiéxù

调和使有规律。《后汉书·顺帝纪》:“朕以不德,统奉鸿业,无以奉顺乾坤,协序阴阳。”

协应

xiéyìng

①谓应时,应运而生。《晋书 武帝纪》八纮同轨,祥瑞屡臻,天人协应,无思不服。宋 苏轼《坤成节集英殿宴教坊词·勾合曲》:“秋风协应,生殿閤之微凉。”《宋史·乐志五》:“比岁休祥协应,灵芝产於庙楹,瑞麦秀於留都。”②配合呼应。《明史·西域传一·土鲁番》:“又或牙兰包藏祸心,构变於内,内外协应,何以御之?”

协御

xiéyù

协调。《魏书 孝文帝元宏纪》若乃钦明稽古,协御天人,帝王制作,朝野轨度,斟酌用舍,焕乎其有文章,海内生 民咸受耳目之赐。

协赞

协讚

xiézàn

协助;辅佐。《三国志·蜀志·来敏传》:(来忠)与尚书向充等并能协赞大将军姜维。《宋书·武帝纪中》:皆社稷辅弼,协讚所寄。宋 司马光《为庞相公谢官表》:监边则尽护羣师,侍幄则协赞万几。钱基博辛亥革命运动中之蔡锷:世凯之出也,遣唐绍仪赴沪媾和,而命度(杨度)南下协赞。《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二》时和岁丰,卿(张权)等协赞之力。朕(宋孝宗)当与卿等讲求其未至者。

协中

xiézhōng

指符合中庸之道;适中,合适。《尚书·大禹谟》:“刑期于无刑,民协于中,时乃功。”孔颖达疏:“民皆合於大中,言举动每事得中,不犯法宪,是合大中。”《晋书 武帝纪》应受上帝之命,协皇极之中。宋 叶适《徐德操 春秋解 序》:“其能本末相顾,隐显协中,如潮州殆鲜焉。”

xíe

①从腋下到肋骨尽处的部分:胁下。《庄子·人间世》支离疏者,颐隐于齐,肩高于顶,会撮指天,五管在上,两髀为胁。《聊斋志异 孝子》乃起,以利刀割胁肉:肉脱落,觉不甚苦。②逼迫恐吓:胁迫。威胁。裹胁。胁持。胁从。③收敛:胁肩谄笑(收缩肩膀,强为媚悦之颜,形容谄媚人的丑态)。胁肩低眉(低三下四的样子)。胁肩累(lěi)足(形容恐惧。“累足”,小步快走)。

胁不沾席

xiébùzhānxí

形容佛教徒勤苦修行。语本波栗湿缚尊者(胁尊者)勤修苦行,终不以胁至席的故事。见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健驮逻国》。

胁持

xíechí

威胁挟持。《汉书·王莽传上》:“莽之所以胁持上下,皆此类也。”宋 苏辙《欧阳文忠公神道碑》:“河北诸军,怙乱骄恣,小不如意,辄胁持州郡。”《续资治通鉴 宋纪七十一》(王)安石尽弃素学,而降尚纵横之末数以为奇术,以至谮愬胁持,蔽贤党奸,移怒行很,方命矫令,罔上恶君。明 沈德符《野获编·内阁三·冢宰避内阁》:“孙馀姚已先位太宰,为诸君子所胁持,屡与太仓抗。”

胁从罔治

xiécóngwǎngzhì

治:不治罪。被迫跟从别人犯罪的,可以不予处治。《尚书·胤征》:“歼厥渠魁,胁从罔治。”《续资治通鉴 卷第一百十四》得强梗而必诛,贷胁从而罔治。

胁肩

胁肩谄笑

xiéjiān

xiéjiānchǎnxiào

耸起肩膀,故示敬畏。曾子曰:“胁肩谄笑,病于夏畦。”胁肩,竦体,耸起肩膀,故示敬畏。胁肩谄笑,耸起肩膀,装出笑脸。形容极端谄媚的样子。形容对人低头哈腰、讨好巴结、虚伪做作,装成恭敬的姿态。《续资治通鉴 宋纪八十三》至于射利之徒,胁肩成市,盍从申儆,俾革回邪,推予不忍之仁,开尔自新之路。《二刻拍案惊奇 卷十九》:“又有小人辈胁肩谄笑,掇臀捧屁。”《聊斋志异 房文淑》女曰:“多谢,多谢!我不能胁肩馅笑,仰大妇眉睫,为人作乳媪,呱呱者难堪也!” 

胁肩低眉

胁肩低首

xiéjiāndīméi

xiéjiāndīshǒu

缩肩低头。形容故作恭敬畏惧的样子。晋 葛洪 《抱朴子·逸民》:“虽器不益於旦夕之用,才不周於立朝之俊,不亦愈於胁肩低眉,諂媚权右。”资治通鉴·汉景帝前三年》:“功义如此,尚见疑於上,胁肩低首,累足抚衿。”

胁肩累足

胁肩絫足

xiéjiānlěizú

xiéjiānlèizú

缩紧肩膀,不敢正立。形容极为恐惧。《史记·吴王濞列传》:“吴王身有内病,不能朝请二十餘年,尝患见疑,无以自白,胁肩累足,犹惧不见释。” 刘向《列女传·鲁义姑娣》:“夫如是则胁肩无所容,而累足无所履也。”

胁肋

胁骨

xiélèi

xiégǔ

肋骨。北魏 贾思勰《齐民要术·养牛马驴骡》:“从后数其胁肋,得十者良。凡马:十一者,二百里,十二者,千里,过十三者,天马,万乃有一耳。”《水浒传第一○二回》:“王庆见板凳作怪,用脚去踢那板凳,却是用力太猛,闪朒了胁肋,蹲在地下。”

胁弱

xiéruò

胁迫弱者。《礼记·乐记》:强者胁弱,众者暴寡。《新唐书·张琇传》:不议曲直,暴寡胁弱而已。

胁息

xiéxī

屏气不敢呼吸。敛缩气息。表示恐惧。李善注:“胁息,犹翕息也。”颜师古注:“胁,敛也,屏气而息。”《墨子·兼爱中》:昔者楚灵王好细要,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脇息然后带,扶墻然后起。《文选·宋玉》:股战胁息,安敢妄挚。李善注:胁息,犹翕息也。李白《蜀道难》: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xié

和谐,协调。况周颐《蕙风词话》词必先有调,而后以词填之。词即音也。亦有自度腔者,先随意为长短句,后勰以律。②本义:合力解决粮食问题。引申义:合力、协同。

xié

闭合:《庄子·天运》“予口张而不能。”吸。③呵欠。

xié

烤:《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零九》(曲端)为张浚所忌,诬以反,下恭州狱,糊其口,熁之以火,干渴求饮。《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零七》取黑漆如马蹄者用火熁去,皆黄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