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 xiāo I. | ①衰微。②细微。《庄子·列御寇》:达生之情者傀,达于知者肖。王先谦集解:肖,当训小。又失散也。《庄子·列御寇》:达於知者肖。注:肖,失散也。③姓,如元朝有肖乃台。II.参见xiào。 |
肖翘 | xiāoqiào | 细小能飞的生物。《庄子·胠箧》:“惴耎之虫,肖翘之物,莫不失其性。”成玄英疏:“附地之徒曰喘耎,飞空之类曰肖翘,皆轻小物也。”隋 卢思道《辽阳山寺愿文》:“殷既开,肖翘咸遂其所。”唐 陆龟蒙《萤诗》:“肖翘虽振羽,戚促尽疑冰。”清 龚自珍《壬癸之际胎观第一》:“我光照日月,我力造山川,我变造毛羽肖翘。” |
肖形 | xiàoxíng | 犹仿形。亦泛指形状。《淮南子·墬形训》:“五类杂种,兴乎外肖形而蕃。”高诱注:“肖,像也,言相代象而蕃多也。”《周书·武帝纪下》:“人肖形天地,禀质五常。”唐 刘知几《史通·编次》:“至於龟筴异物,不类肖形,而輒与黔首同科,俱谓之传,不其怪乎?”明 王士性《广志绎·西南诸省》:“如栖霞一洞,余秉烛行五里餘,人物飞走,种种肖形。” |
宵 | xiāo | 夜:通宵达旦。春宵。宵夜。宵禁。宵衣旰食(天不亮就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宵遁。元宵。夜宵。唐 李商隐《春雨》:“远路应悲春晼晚,残宵犹得梦依稀。”宋 张孝祥《六州歌头词》:“隔水氊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宋 刘克庄《玉楼春 戏林推》:“年年跃马长安市。客舍似家家似寄。青钱换酒日无何,红烛呼卢宵不寐。”《聊斋志异 野狗》值大兵宵进,恐罹炎昆之祸,急无所匿,僵卧于死人之丛,诈作尸。 |
宵遁 | xiāodùn | 乘夜逃跑。《左传·成公十六年》:"王曰:'天败楚也夫!余不可以待。'乃宵遁。"《晋书 景帝纪》(毌丘)俭闻(文)钦败,弃众宵遁淮南。《周书·齐炀王宪传》:"齐将新蔡王王康德以宪兵至,潜军宵遯。"《资治通鉴 唐纪七十五》(符)昭以为蜀军大至,引兵宵遁。《续资治通鉴 宋纪九十四》方腊焚官舍、府库、民居宵遁,还青溪帮源洞。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词:"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
宵分 | xiāofēn | 夜半。《魏书·崔楷传》:“亮由君之勤恤,臣用劬劳,日昃忘餐,宵分废寝。”唐 李群玉《中秋越台看月》诗:“宵分凭槛望,应合见蓬莱。”清 陈裴之《香畹楼忆语》:“年来侍我,学制寒衣缝纫熨贴,宵分不倦。”《聊斋志异 狐联》宵分,有二美人来, 颜色双绝。《聊斋志异 贾儿》儿宵分隐刀于怀,以瓢覆灯。《聊斋志异 人妖》逾数日,自言能于宵分按摩,愈女子瘵蛊。 |
宵旰 | xiāoɡàn | ①天不亮就穿衣起床,天黑了还不休息指的是人勤奋。即宵衣旰食,即天不亮就穿衣起床,天晚了才吃饭歇息。宵旰靡怠。宵旰十年。《清史稿卷十八 宣宗本纪三》当事大臣先之以操切,继之以畏葸,遂遗宵旰之忧。《聊斋志异 颜氏》又见宵旰攻苦,倍益爱敬。夏衍《秋瑾传》序幕:"老公祖真是宵旰勤劳。"②可指皇上。《曾国藩家书》终日劳苦,以分宵旰之忧。 |
宵旰图治 | xiāogàntúzhì | 宵衣旰食,勤于政事,设法治理好国家。白居易《长庆集》(陈鸿的长恨歌传):“玄宗在位岁久,倦于旰食宵衣,政无大小,始委于右丞相,深居游宴,以声色自娱。”《明史·罗侨传》:“愿陛下慎逸游,屏玩好,放弃小人,召还旧德,与在廷臣工,宵旰图治,并敕法司慎守成律。”明 宋濂《阅江楼记》:“臣不敏,奉旨撰记。欲上推宵旰图治之功者,勒诸贞珉”。 |
宵人 | xiāorén | 小人;坏人。《庄子·列御寇》:“宵人之离外刑者,金木讯之;离内刑者,阴阳食之。”郭象注:“不由明坦之涂者,谓之宵人。”《史记·三王世家》:“於戏!悉尔心,战战兢兢,乃惠乃顺,毋侗好軼,毋邇宵人,维法维则。”司马贞索隐引褚先生解云:“宵人,小人也。”《晋书 惠帝纪》不才之子,则天称大,权非帝出,政迩宵人。《新唐书·柳泽传》:“今贵戚打毬击鼓,飞鹰奔犬,狎比宵人,盘游藪泽。” 宋 田况《儒林公议卷下》:“又政出宵人,乱之本也。”胡鄂公《辛亥革命北方实录》:“四日之间,电凡三上,终以阻於宵人而未能上达。” |
宵逝 | xiāoshì | 连夜离去。东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
宵宿 | xiāosù | 夜间住宿。夜间住宿之处。《后庭花》折:“晚了,我去这店里寻一箇宵宿处。”元《盆儿鬼》第三折:“天色晚了,瓦窰村盆礶赵家宵宿。”元 无名氏 《硃砂担》第一折:“天色晚,我在这中觅个宵宿咱。”元 无名氏 《峪》第四折:“天色已晚,箇宵宿。”明·冯梦龙《喻世明言 卷七》看看天色昏黄,走向村间,欲觅一宵宿处。 |
宵小 | xiāoxiǎo | 小人;坏人。《庄子·秋水》有鸱鸮(猫头鹰)得一腐鼠,见鹓雏飞过,怕来夺食,就“吓”声以驱赶鹓雏。不知鹓雏根本无意于此。鸱鸮喻宵小之徒,鹓雏言避世贤者。明 孙兆祥《禾已黄歌》:“蝗兮蝗兮禾已黄,恩斯勤斯匪尔粮,何不往嚙彼宵小之肝肠。”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阿稚》:“村人艳妇之美,羡翁之富,无不耽耽。颇有宵小,夜间潜来为盗。”《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宵小得志,正士灰心。”萧三《反法西斯小诗》:“的确,自古以来,奸雄,宵小,野心家,贼。谁能比他的露骨,大胆?谁能比他的无耻,厚颜?” |
宵衣 | xiāoyī | 天不亮就穿衣起身。旧时多用以称颂帝王勤于政事。南朝陈徐陵 《陈文皇帝哀册文》:"勤民听政,昃食宵衣。"《资治通鉴 唐纪五十九》左拾遗刘栖楚独留,进言曰:陛下(敬宗李湛)富于春秋,嗣位之初,当宵衣求理。 |
宵衣旰食 | xiāoyīgànshí | 宵:夜间;衣:穿衣;旰:天已晚。天不亮就穿衣起来,时间晚了才吃饭。形容为处理国事而辛勤地工作。多用以称颂帝王勤于政事。南朝陈·徐陵《陈文帝哀册文》勤民听政,宵衣旰食。陆贽《论两河及淮西利害状》今师兴三年,可谓久矣;税及百物,可谓繁矣,陛下为之宵衣旰食,可谓忧勤矣。宋 司马光《论横山疏》虏骑大至,覆军杀将,边城昼闭,朝廷乃为之宵衣旰食,焦心劳思,兴兵运财,以救其急。 |
宵鱼垂化 | xiāoyúchuíhuà | 《吕氏春秋·具备》:“宓子贱治亶父……三年,巫马旗短褐衣弊裘,而往观化于亶父,见夜渔者,得则舍之。巫马旗问焉,曰:‘渔为得也。今子得而舍之,何也?’对曰:‘宓子不欲人之取小鱼也。所舍者小鱼也。’巫马旗归,告孔子曰:‘宓子之德至矣。使民暗行,若有严刑于旁。《艺文类聚》卷二一引南朝·宋·何承天《达性论》大夫不麛卵,庶人不数罟,行苇作歌,宵鱼垂化,所以爱人用也。 |
霄 | xiāo | 云:云霄。天空:重霄;九霄云外。《说文》霄,雨霓为霄。《国语·齐语》雨霓为霄雪。注:“冰雪杂下者谓之霄。” |
霄汉 | xiāohàn | 云霄和天河,指天空,比喻朝庭。气凌霄。《宋书 本纪武帝上》丹诚未宣,感慨愤跃,望霄汉以永怀,眄山川以增厉。唐 钱起《赠阙下裴舍人》:“阳和不散穷途恨,霄汉长怀捧日心。”南唐 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
霄壤 | xiāorǎng | ①天和地,天地之间。元 张养浩《得子强也书诗以答之》:“缅思霄壤间,实与逆旅均。”明 沉鲸《双珠记·京邸叙亲》:“羡名倾霄壤,灵异动君王。”②比喻相去极远,差别很大。明天,就在明天,我们也许就会判若霄壤,因为你们是“翱翔蓬蒿之间”的蜩与学鸠,而我则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大鹏。《隶释·石经论语残碑》宋 洪适释:“观遗经字画之妙,非蔡中郎辈不能为,以黄初后来碑刻比之,相去不啻霄壤。”元 辛文房《唐才子传·王涣》:“常为惆悵诗十三首……膾炙士林。在晚唐诸人中,霄壤不侔矣。”清 魏源《默觚下·治篇十五》:“而兄弟前后,成败霄壤,后起者胜,孰知其故。”梁启超《新民说十一》:“夫同在东亚之地,同为黄族之民,而何以一进一不进,霄壤若此。” |
霄壤之别 霄壤之殊 | xiāorǎngzhībié xiāorǎngzhīshū | 霄:云霄,也指天。壤:土地。天和地般不同。形容差别很大。《抱朴子·内篇·论仙》:“趋舍所尚,耳目之欲,其为不同,已有天壤之觉(较),冰炭之乖矣。”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醉吟先生》:“善恶智愚,相背绝远,何啻霄壤之殊。”鲁迅《彷徨·肥皂》比起先前用皂荚时候的只有一层极薄的白沫来,那高底真有霄壤之别了。同“天壤之别” |
硝 | xiāo | ①一些矿物盐的泛称:硝石。芒硝。②用朴硝或芒硝加黄米面等处理毛皮,使皮板儿柔软:硝皮子。 |
硝熟 | xiāoshú | 用芒硝、朴硝等鞣制动物皮革使之变软。明 宋应星《天工开物·裘》:“其老大羊皮,硝熟为裘,裘质痴重。”《西游记第九二回》:“一壁厢叫屠子宰割犀牛之皮,硝熟燻乾,製造鎧甲。”《醒世姻缘传第二回》:“(晁大舍)又将那隻死狐番来覆去看了一会,真是毛深温厚,颜色也将尽数变白了,交付家人剥了,将皮送去皮园硝熟,算计要做马上座褥。” |
硝烟弥漫 | xiāoyānmímàn | 弥漫:充满。指战场上炮火充满了整个空间。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一章:“掌子面炮声轰响,硝烟弥漫,成千上万的人二十四小时三班倒,轮番在地下作业。”王朔《玩儿的就是心跳》:“我弯腰穿过硝烟弥漫的街道,身边不时响起爆炸声溅落一团团火球。” |
硝云弹雨 | xiāoyúndànyǔ | 硝烟如云,子弹像雨。形容激烈的战斗。梁启超《论自治》:“然则岂待与西人相遇于硝云弹雨之中,而后知其胜败之数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