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áng I.

①投降,归顺;服输:宁死不唐 李商隐《筹笔驿》:“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降王指后主刘禅是皇帝,这时却坐的是传车,也隐含讽喻意。)宋 卢钺《雪梅》:“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②使动词,使投降。降服,使驯服。龙伏虎。东汉 班固《苏武传》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II.参见“jiàng”

降表

xiángbiǎo

请求投的表文。《新五代史·后蜀世家·孟昶》昊事王衍为翰林学士,衍之亡也,昊为草降表,至是又草焉,蜀人夜表其门曰“世脩降表李”,当时传以为笑。《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八十二》元张弘范、孟祺、程鹏飞,赍所易宋称臣降表至军前。

降服

xiángfú I.

①以武力或者别的方式使人屈服。②谓脱去上服以示谢罪。杜预 注:“降服,如今解冠也。谢违命。”杨伯峻注:“此降服亦请罪之表示,当同去上服之义,非汉晋之免冠也。”《续资治通鉴 宋纪三十七》陛(宋仁宗)下当降服减膳,避正寝,责躬罪己,下哀痛之诏,罢非业之作,拯失职之民,庶几可变灾为祐。③犹降物。谓穿素服。II.jiàngfú 丧服降低一等为"降服"。如子为父母应服三年之丧﹐其已出继者﹐则为本生父母降三年之服为一年之服。如子为父母应服三年之丧﹐其已出继者﹐则为本生父母降三年之服为一年之服。

降龙伏虎

xiánglóngfúhǔ

比喻有极大能力;能够战胜很强的对手或克服很大的困难。元 马致远《黄粱梦》:“出家人长生不老,炼药修真,降龙伏虎,到大来悠哉也呵。”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八十三回:降龙伏虎似平常,斩将封为斗木豸。

降人

xiángrén

①指投降者。《鹖冠子·近迭》行枉则禁,反正则舍,是故不杀降人。《后汉书·光武帝纪上》悉将降人分配诸将,众遂数十万。《新唐书·王晙传》今虏未殄灭,此降人皆戚属,固不与往年同已。《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七十五》蒙古主(蒙哥)命降人晋国宝招谕合州,守臣王贤执之,杀于阅武场。②服人;使人服从。《三略·下略》贤人之政,降人以体;圣人之政,降人以心。体降可以图始,心降可以保终。

降邪从正

xiángxiécóngzhèng

降:降服;从:归从。降伏妖邪,使之改邪归正。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四回》:“望爷爷与我们雪恨消灾,早进城降邪从正也。”

xiáng

实:详细而确实。②盘旋地飞而不扇动翅膀:滑。翱。《陈书 本纪卷六后主陈叔宝》人生一世,逢遇诚难,亦宜去此幽谷,翔兹天路。唐 韦应物《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诗》:“神欢体自轻,意欲凌风翔。”③悠闲自在地行走。三国魏 曹植《梁甫行》:“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参见“翔步”。

翔步

xiángbù

安步,缓步。三国蜀 秦宓《奏记州牧刘焉荐儒士任定祖》:“此乃承平之翔步,非乱世之急务也。” 《聊斋志异 黎氏》一日,翔步山途,忽一妇人出其后。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彭海秋》:“因而离舟翔步,觉有里餘。”

翔贵

xiángguì

指物价上涨。《汉书·食货志上》数横赋敛,民俞贫困。常苦枯旱,亡有平岁,谷贾翔贵。颜师古注:翔,言如鸟之回翔,谓不离于贵也。若暴贵,称腾踊也。《续资治通鉴 宋纪二十九》及将有汾阴之役,会岁旱,京师近郡谷价翔贵。明 顾炎武《日知录·选补》时京师寇盗之后,天下旱蝗,谷价翔贵。

翔集

xiángjí

众鸟飞翔而后群集于一处。语出《论语·乡党》:“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晋 葛洪《抱朴子·良规》:“翔集而不择木者,必有离罻之禽矣。”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沙鸥翔集,锦鳞游泳。”《聊斋志异 丐仙》忽见日边熌熌,有巨蝶攫鹦鹉杯,受斗许,翔集案间。详察泛采。翔,通“详”。

翔鸟

xiángniǎo

飞鸟。黄帝大臣风后《握奇经》:“以天地前衝为虎翼,天地后衝为飞龙,风为蛇蟠,云为翔鸟。”三国魏 曹植《情诗》:“游鱼潜緑水,翔鸟薄天飞。”三国魏 阮籍《咏怀之一》:“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翔佯

xiángyáng

亦作“翔徉”。亦作“翔羊”。 徘徊;往返回旋。《庄子·山木》:“徐行翔佯而归,絶学捐书。”三国魏明帝《长歌行》:“中心感时物,抚剑下前庭,翔佯於阶际,景星一何明。”《新唐书·突厥传上》:“寇西会州,围乌城,翔徉陇渭间。”《资治通鉴·唐文宗太和七年》:“三军万夫,环旋翔羊愰骇之间,虏骑乘之,遂取吾之鼓旗。”胡三省注:“翔羊,犹云徜徉、徘徊也。”

翔踊

翔涌

xiángyǒng

谓物价腾贵或暴涨。《新唐书·马燧传》:“于时天下蝗,兵艰食,物货翔踊。”宋 苏轼《奏浙西灾伤第一状》:“令米价不至大段翔涌,收籴得足。”《续资治通鉴 宋纪八十》以雪寒,物价翔踊也。《金史·食货志三》:“上闻近京郡县多籴于京师,谷价翔踊。”清 夏燮《中西纪事·洋药上税》:“外洋竭泽而渔,华民慕羶而附,于是茶丝两项,日见翔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