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顯 | xiǎn | ①露在外面容易看出来:明显。显著。显学(著名的学说或学派)。②表现,露出:显露。显示。显山露水(喻显示自己,引人注目)。《汉书 司马迁传》在赵者,以传剑论显,蒯聩其后也。③旧时称有权势的或有名声地位的:显贵。显赫。显要。《孟子·公孙丑上》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显。《孟子·离娄下》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明 袁宏道《徐文长传》显者至门,皆拒不纳。④敬辞,称先人:显考(已去世的父亲)。显妣(已去世的母亲)。 |
显拔 | xiǎnbá | 显扬并提拔。《后汉书·董卓传》:“幽滞之士,多所显拔。”明 张居正《答南列卿陈我度书》:“向不因人誉而推轂于岑寂之时,今乃因人毁而阻抑于显拔之后。揆之事理,殆不其然。” |
显处视月 | xiǎnchùshìyuè | 比喻治学的范围广但不精深。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圣贤固所忘言,自中人以还,北人看书,如显处视月;南人学问,如牖中窥日。” |
显达 | xiǎndá | ①显赫闻达。《后汉书 袁绍传》又臣所上将校,率皆清英宿德,令明显达。②指显赫闻达的人。 |
显德 | xiǎndé | ①谓显明的美德。《尚书·文侯之命》:“简恤尔都,用成尔显德。”孔传:“当简核汝所任,忧治汝都鄙之人,人和政治,则汝显用有德之功成矣。”潘勗《册魏公九锡文》:“敬服朕命,简恤尔众,时亮庶功,用终尔显德,对扬我高祖之休命。”《晋书 文帝纪》公光敷显德,惠下以和,敬信思顺,庶尹允谐。②指有显德者。《墨子·非命下》:“恶乎君子,天有显德,其行甚章。” |
显而易见 | xiǎnéryìjiàn | 显:明显。很明显;极容易看清。宋 王安石《洪范传》:“在我者,其得失微而难知,莫若质诸天物之显而易见,且可以为戒也。”毛泽东《关于蒋介石声明的声明》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国讨伐派的失望,已显而易见。 |
显焕 | xiǎnhuàn | 犹显赫。清 葆光子《物妖志·兽类·狐》:“门馆清肃,甲第显焕。”《孽海花第二回》:“如今那圆嶠巷的金雯青,也中了状元了,好不显焕!” |
显考 | xiǎnkǎo | 与考妣合用就是对已故父母的敬称。亦对高祖的称呼。《曾国藩家书》“考”者,祖先祭祀,敬奉显考、王考、曾祖考,言考而妣可该也。 |
显列 | xiǎnliè | 高位。《汉书·赵充国传》:"臣得蒙天子厚恩,父子俱为显列。"唐 王勃《三国论》:"居显列则陷犯忤之诛,伏闾巷则婴党锢之戮。"《续资治通鉴 宋纪五十一》三司使张尧佐,凡庸之人,徒缘宠私,骤阶显列,自任用以来,万口交讥。宋 王谠《唐语林·文学》:"虽然,贤者得其大者,故位极人臣,常十有二三,登显列常有六七。" |
显烈 | xiǎnliè | ①昭著的功业。三国魏 曹丕《策命孙权九锡文》:“以勗/勖相我国家,永终尔显烈。”②谓功业昭著,品行刚正。李大钊《“今”与“古”》:“他们争论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现今的人犹能与显烈的古人抗衡否?” |
显晦 | xiǎnhuì | 明暗。唐·李朝威《柳毅传》明暗道涂显晦。清 田兰芳《皇清太学生信菴袁公(袁可立孙)墓志铭》君既超然与世以相远,又何庸麈阖之显晦。《晋书·陶潜传》君子之行殊途,显晦之谓也。唐 柳宗元《箕子碑》宪宪大人,显晦不渝。 |
显亲扬名 | xiǎnqīnyángmíng | 显:使显赫;扬:传扬。使父母宗族显耀;张扬自己的声誉。指中举、立功、做官的荣耀。《孝经 开宗明义》:“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九回倘得一官半职,显亲扬名,封妻荫子,光耀门闾,乃儿之志也。 |
显庆 | xiǎnqìng | 谓显著的吉庆征兆。《后汉书·光武帝纪下》:“陛下情存损挹,推而不居,岂可使祥符显庆,没而无闻?” |
显露头角 | xiǎnlùtóujiǎo | 露:显露。头上的角已明显地突出来了。指初显露优异的才能。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焉。” |
显戮 | xiǎnlù | 亦作“显僇”。①明正刑,陈尸示众。僇,通“戮”。《尚书·泰誓下》:“功多有厚赏,不迪有显戮。”《汉书 王莽传》莽前不广尊尊之义,抑贬尊号,亏损孝道,当伏显戮,幸蒙赦令,不宜有爵土,请免为庶人。《明史·熊廷弼传》:“廷弼以长繫待决之人,屈曲则生,抗违则死,乃终不改其强直自遂之性,致独膺显戮,慷慨赴市,耿耿刚肠犹未尽泯。”明 陆树声《长水日抄》:“然观斯(李斯)穷时,有感於仓鼠之言,则其志专在利禄,卒之无益于秦,而身婴显僇,可以见专利禄之足以杀身若此。”②泛指处死,加罪而死。晋 潘岳《西征赋》:“加显戮於储贰,絶肌肤而不顾。”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溱水》:“君奴不谨,盗银三饼,即日显戮,以银相偿,觉视,则奴死银在矣。”《资治通鉴 汉纪四十六》若臣言有贰,甘受显戮!《资治通鉴 唐纪五十四》裴曰:“(吐突)承璀首唱用兵,疲弊天下,卒无成功,陛下(宪宗李纯)纵以旧恩不加显戮,岂得全不贬黜以谢天下乎!” |
显美 | xiǎnměi | ①显耀而美好。贾谊《过秦论 中》:“故三王之建天下,名号显美,功业长久。” ②显贵的官位。唐 柳宗元《与萧翰林俛书》:“然僕当时年三十三,甚少,自御史里行得礼部员外郎,超取显美,欲免世之求进者怪怒媢嫉,其可得乎?”宋 岳珂《桯史·朝士留刺》:“秦檜为相,久擅威福。士大夫一言合意,立取显美。” |
显密 | xiǎnmì | 谓官位显赫而参与机密。《南史·谢晦传》:“弟年始三十,志用凡近,位任显密,福过灾生。” |
显名 | xiǎnmíng | ①显耀的名声。《礼记·中庸》:“壹戎衣而有天下,身不失天下之显名。”《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且夫救鲁,显名也;伐齐,大利也。” 明 刘基《郁离子·鲁般》:“甚矣,仁义之莫彊於天下也,五伯假之而犹足以维天下,而获天下之显名。”②显扬名声;名声显扬。《管子·轻重丁》:“是民上则无功显名于百姓也,功立而名成。”《后汉书·宣秉传》:“少修高节,显名三辅。” 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五》:“詔滨河郡国,置河堤员吏,如西京旧制。 景 由是显名。” |
显明 | xiǎnmíng | 清楚明白。显明的对照。《庄子·庚桑楚》为不善乎显明之中者,人得而诛之;为不善乎幽间之中者,鬼得而诛之。 |
显任 | xiǎnrèn | 显要的职位。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艺二·同父论曹瞒之非》:“赵、张、马超之属为爪牙,刘巴、彭羕之流皆处之显任,尽其器能。” |
显山露水 | xiǎnshānlùshuǐ | 比喻出名,显露才能。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第六章:“那个从不显山露水的青年实干家的影子,他那高高的身材,宽宽的肩膀。”陈忠实《白鹿原》第二章:“像姐夫这样真有学问的人,其实才不显山露水。” |
显赏 | xiǎnshǎng | 厚赏。《汉书·韩延寿传》:“日者燕王为无道,韩义出身彊諫,为王所杀。义无比干之亲而蹈比干之节,宜显赏其子,以示天下。”《后汉书·左雄传》:“臣伏见詔书顾念阿母旧德宿恩,欲特加显赏。”晋 孙楚《为石仲容与孙晧书》:“丰报显赏,隆於今日。” |
显仕 | xiǎnshì | 高官;显宦。宋 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自公少时,已擢高科,登显仕,海内之士闻下风而望餘光者,盖亦有年矣。”清 曾国藩《葛寅轩先生家传》:“孝廉方正之科,詔开六七次,而由之以践歷显仕者特少。” |
显授 | xiǎnshòu | 谓被显耀地授予职权。三国魏 应璩《与侍郎曹长思书》:“王肃以宿德显授,何曾以后进见拔。”晋 陆机《谢平原内史表》:“猥辱大命,显授符虎。”《晋书 王羲之传》及(王)述蒙显授,羲之耻为之下,遣使诣朝廷,求分会稽为越州。 |
显微阐幽 | xiǎnwēichǎnyōu | 显示细微之事,说明隐幽之理,使之显见著明。《周易 系辞下》:“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第四卷:“然则诗话之作,集思广益,显微阐幽,宁滥毋遗,不亦可乎?” |
显位 | xiǎnwèi | 高位。刘向《新序·节士》:“虽有铁鉞汤鑊之诛而不惧也,尊官显位而不荣也。”《南史·张种传》:“种仁恕寡欲,虽歷显位,家产屡空。”宋 司马光《新迁书斋颇为清旷偶书呈全董二秀才并示侄良富诗》:“力学致显位,拖玉簪华冠。” 明 王世贞《宛委馀编十一》:“晋人重容观,以故负美貌,能清言,即雍容至显位。”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
显闻 | xiǎnwén | 显著而为世所闻知。《尚书·康诰》:“惟厥罪无在大,亦无在多,矧曰其尚显闻于天!”王充《论衡·答佞》:“假令甲有高行奇知,名声显闻,将恐人君召问,抉而胜己。”漢 王逸《招隐士序》:“虽身沉没,名德显闻,与隐处山泽无异,故作招隐士之赋,以章其志也。”宋 苏轼《方山子传》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
显姓扬名 | xiǎnxìngyángmíng | 谓显耀门第,传扬名声。元·郑光祖《梅香》第一折:“使小姐振厥家声,又何须悬头刺股,积雪囊萤,那里也齐家治国,显姓扬名。”明·胡文焕《分钗记·分钗夜别》:“你是人间豪俊,当思显姓扬名,须听,再休折章台杨柳。” |
显学 | xiǎnxué | 著名的学说、学派。《韩非子·显学》世之显学,儒墨也。 |
显言 | xiǎnyán | 明言。《隋书·房陵王勇传》:“令杨素陈东宫事状,以告近臣。素显言之。”唐 刘禹锡《答道州薛郎中论书仪书》:“夔独窃笑之而已,然犹不敢显言詆之。”清 赵翼《瓯北诗话·吴梅村诗》:“且梅村身閲兴亡,时事多所忌讳,其作诗命题,不敢显言,但撮数字为题,使閲者自得之。”《资治通鉴 汉纪十四》书奏,天子感寤,然尚未敢崐显言赦之也。 |
显应 | xiǎnyìng | ①显示感应。《后汉书·明帝纪》:“公卿百官以帝威德怀远,祥物显应,乃并集朝堂,奉觴上寿。”《晋书 武帝纪》祯祥显应,风教肃清,天人之功成矣,霸王之业大矣。②犹显灵。元 宫天挺《范张鸡黍第三折》:“见兄弟来託一梦,所説身死一事。忽然醒来,乃是一梦,因此上您孩儿星夜前来,俺兄弟先有显应也。”《初刻拍案惊奇 卷十九》:“此是亡灵未泯,故来显应。”李劼人《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四》:“但他已向死人灵前通明了,赌了咒,人死为神,只要鉴察自己的真诚,哪里有不显应的。” |
显庸 | xiǎnyōng | ①显明;显著。庸,通“融”。《国语·周语中》:“更姓改物,以创制天下,自显庸也。”俞樾《群经平议·春秋外传国语一》:“显,明也,庸,读为融。郑语‘命之曰祝融。’韦解曰:‘融,明也。’下文:‘穀洛鬭章,显融昭明。’彼作融者,正字,此作庸者,叚字。” 清 侯方域《豫省试策二》:“今皇帝创制,显庸运世以礼。” ②明显的功劳。《新唐书·韩愈传》:“东巡泰山,奏功皇天,具著显庸,明示得意,使永永年服我成烈。” ③犹显用。明 李东阳《寿冢宰尹公序》:“然早仕者多不至显庸,晚达者不能无日暮途远之嘆。” |
显者 | xiǎnzhě | 有地位,有身份的人。《笑林广记 取笑》甲乙同行,甲望见显者冠盖,谓乙曰:“此吾好友,见必下车,我当引避。”不意竟避入显者之家。 |
显秩 | xiǎnzhì | 显赫的官位。晋 潘岳《杨荆州诔》:“用锡土宇,膺兹显秩。”明 陈汝元《金莲记·控代》:“想苏轼自负奇才,觊臻显秩,今置外郡,中多觖望耳。”清 薛福成《庸盦笔记·史料二·骆文忠公遗爱》:“其他以杀贼跻显秩者,尤不可数计。” |
显重 | xiǎnzhòng | ①重视,尊重。《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入秦,秦王与应侯必显重以示天下。”②位高势重。《三国志·魏志·吕布传》:“卿父劝吾协同曹公,絶婚 公路;吾今所求无一获,而卿父子并显重,为卿所卖耳!” |
显诛 | xiǎnzhū | 公开诛戮。《后汉书·袁安传》:“安乃劾景擅发边兵,惊惑吏人,二千石不待符信而輒承景檄,当伏显诛。”《后汉书 袁绍传》所爱光五宗,所怨灭三族,群谈者受显诛,腹议者蒙隐戮。晋 潘岳《马汧督诔》:“戎释我徒,显诛我帅,以生易死,畴克不二。” 清 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是用沥血鸣神,剖心告世。倘有一毫所指,甘为三世之瘖/喑yīn,即漏显诛,难逋阴罚。” |
显著 | xiǎnzhù | ①明显,引人注目。在新颖独创方面很少有更显著的例子了。②突出表彰。《汉书 王莽传》孝宣皇帝显著霍光,增户命畴,封者三人,延及兄孙。 |
显擢 | xiǎnzhuó | 显耀地擢升。晋 葛洪《抱朴子 博喻》是以淮阴显擢,而庸隶悒懊以疾其超。《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九》(宋高宗)诏曰:馆职所以招延天下之英俊,以待显擢,苟不亲吏事,知民情,则将来何以备公卿之任!清 刘大櫆《祭顺天府丞余公文》终焉显擢,天子动容。 |
显祖扬名 | xiǎnzǔyángmíng | 谓使祖宗显耀,使名声传扬。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及吴诸顾、陆旧族长者,世有高位,当报汉德,显祖扬名。”清·钱彩《说岳全传》第47回:“况为人在世,须要烈烈轰轰做一番事业,显祖扬名,岂肯老死蓬蒿!” |
显祖荣宗 显祖扬宗 | xiǎnzǔróngzōng xiǎnzǔyángzōng | 谓使祖宗的名声显耀传扬。明·无名氏《魏征改诏》第一折:“博得个官高禄重,都则要敬于事上要摅忠,咱人要立身行道,显祖扬宗。”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9卷:“何不觅便逃归,图个显祖扬宗。”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19回:“后来封妻荫子,显祖荣宗,皆是君王赐的厚恩。”明·王玉峰《焚香记·离间》:“倘得一举成名,不惟带挈我夫妻二人享用不尽,在你身上显祖荣宗,封妻荫子,所系不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