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ān

①时间在前的,次序在前的,与“”相对:先前。先期。原先。先驱。先河(中国古代帝王先祭黄河,后祭海,以河为海的本源,后称倡导在先的事物)。先觉(jué)。先见之明。先发制人。先行。《庄子 秋水》 “庄子钓于濮水之上,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庄子·让王鲁君闻颜阖得道之人也,使人以币先焉。②家族或民族的较早的一代或几代:先人。先世(祖先)。先民。西汉 李陵《答苏武书陵先将军,功略盖天地…③对死去的人的尊称:先祖。先父。先哲(指已去世的有才德的思想家)。先烈。先贤。④姓。

先妣

xiānbǐ

①亡母。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②先祖之母。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先朝

xiāncháo

①前朝,多指上一个朝代。三国魏 曹植《与杨德祖书》:“昔扬子云 ,先朝执戟之臣耳。” ②指先帝。《南史·袁粲传》:“武帝詔曰:‘袁粲、刘彦节并与先朝同奬宋室。’”(褚)遂良至爱州,上表自陈:“及先朝大渐,独臣与(长孙)无忌同受遗诏。”宋 苏轼《县榜》:“先朝值夷狄怀服,兵革寖息,而又体质恭俭,在位四十有二年。”

先臣

xiānchén

古代臣于君前称自己已死的祖先、父亲为"先臣"。《左传·文公十五年》:" 宋华耦来盟……公与之宴,辞曰:'君之先臣督,得罪於宋殇公,名在诸侯之策,臣承其祀,其敢辱君?'"杜预注:"耦ǒu,华督曾孙也。"《晋书 景帝纪》先臣受历世殊遇,先帝临崩,托以遣诏。《续资治通鉴 宋纪八十八》王厚言:“熙宁间,神宗以熙河边事委任先臣韶,当时中外臣僚,凡有议论熙河事者,蒙朝廷批送先臣看详可否,议论归一,无所摇夺。

先慈

xiāncí

称亡母。(高宗李治)下诏曰:“朕昔在储贰,特荷先慈,常得待从,弗离朝夕,宫壸之内,恒自饬躬,嫔嫱之间,未尝迕目,圣情鉴悉,每垂赏叹,遂以武氏赐朕,事同政君,可立为皇后。”清 陈梦雷《绝交书》:“先慈恐不孝激烈难堪,遣人呼入家。”《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第七四回》:“兄弟襁褓时,先严、慈便相继弃养,亏得祖父抚养成人,以有今日。”

先达

xiāndá

德行高、学问深的知名先辈。唐 韩愈《与于襄阳书士之能享大名、显当世者,莫不有先达之士、负天下之望者为之前焉。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大母

xiāndàmǔ

先大母,一种称谓。指去世的祖母,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先大夫

xiāndàifū

①已故的大夫。《左传·文公十八年》:“先大夫臧文仲教行父事君之礼。”《国语·周语中》:“昔先大夫荀伯自下军之佐以政,赵宣子未有军行而以政。” ②犹先父。《礼记·檀弓 晋献文子成室武也,得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是全要领以从先大夫于九京也!《后汉书·逸民传论》:“先大夫宣侯尝以讲道餘隙,寓乎逸士之篇。”李贤注:“沉约宋书曰:‘范泰字伯伦 ……薨謚宣侯 。’即曄之父也。”唐 穆员《河南洛阳县主簿郑君墓志铭》:“君事先大夫以闻礼为业,奉继太夫人以无违为志,孝也。” 

先代

xiāndài

先世;古代。《左传·昭公四年》:“君子谓合左师善守先代,子产善相小国。”《三国志 吴书 吴主传》思齐先代,坐而待旦。晋 陆机《五等论》:“淫昏之君无所容过,何则其不治哉!故先代有以之兴矣。”宋 蔡絛《铁围山丛谈 卷四》:“於是圣朝郊庙礼乐,一旦遂復古,跨越先代。”《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第四一回》:“是他先代之物,我更不能受。”夏丏尊 叶圣陶《文心二二》:“词是我国先代遗下来的文学上一部分的遗产。”参见“先代所美”。

先代所美

xiāndàisuǒměi

前人所称道的事。唐 李白与韩荆州书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或为侍中、尚书,先代所美。

先得我心

xiāndéwǒxīn

得:适合,契合。比喻别人先说出了自己心里想说的话。《孟子·告子上》:“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谓理也、义也。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故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清 陈澧《东塾读书记 孟子》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谓理也,义也,性善也。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性相近也。

先帝

xiāndì

①远古帝王。②前代已故的帝王。三国蜀 诸葛亮《出师表》: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先睹为快

xiāndǔwéikuài

睹:看见。以能尽量早看到为快乐。形容急切盼望看到。唐 韩愈《与少室李拾遗书》:“朝廷之士,引颈东望,若景星凤凰之始见也,争先睹之为快。”鲁迅《而已集 革“首领”》现在我们特地和西滢先生商量,把“闲话”选集起来,印成专书,留心文艺界掌故的人,想必都以先睹为快。

先断后闻

xiānduànhòuwén

谓先处理后奏闻。《北史·宇文护传》:“护第屯兵禁卫,盛于宫阙,事无巨细,皆先断后闻。”

先发制人

xiānfāzhìrén

发:开始行动;制:制服。指争取主动;先动手来制服对方。现泛指先下手争取主动。东汉 班固《汉书 项籍传》:“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曲波《林海雪原》三:剑波没等这位警长开口,便理直气壮地来个先发制人。

先夫xiānfū

亡夫。《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嫠lí也何害?先夫当之矣。”《说岳全传第六十六回》凭着三关谋害,老身死后,也好相见先夫于九泉之下也!

先父

xiānfù

先公。亡父。《北史 本纪卷九北周明帝宇文毓唯冀仁兄冢宰,洎朕先正先父公卿大臣等,协和为心,勉力相劝,勿忘太祖遗志,提挈后人。

先公

xiāngōng

死去的父亲,亦指已经死去的上代或长辈。文选·干宝《晋纪总论》:“及周公遭变,陈后稷先公风化之所由,致王业之艰难者,则皆农夫女工衣食之事也。”《晋书 元帝纪》先公武王、先考恭王临君琅邪四十余年,惠泽加于百姓,遗爱结于人情。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先公(司马池)为群牧判官。宋 欧阳修《泷冈阡表先公少孤力学,咸平三年进士及第,为道州判官,泗绵二州推官…

先公后私

xiān’gōnghòusī

先以公事为重,然后考虑私事。《三国志·魏志·杜恕传》:“忧公忘私者必不然,但先公后私即自办也。”《三国志 吴书 吴主传》凡在官司,宜各尽节,先公后私,而不恭承,甚非谓也。

先构

xiāngòu

前人的建树。《魏书·长孙肥传赞》:“翰有父风,不陨先构,临丧加礼,抑有由哉!”《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十·唐享太庙乐章》:“祗奉先构,礼被怀柔。”《续资治通鉴 宋纪八十五》朕(宋哲宗)获承先构,永惟休烈盛美,欲以昭示万世。

先号后庆

xiānhàohòuqìng

谓初凶后吉。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申屠刚鲍永等传赞》:“鲍永沉吟,晚乃归正,志达义全,先号后庆。”

先号后笑

xiānhàohòuxiào

①《易·同人》:“九五,同人先号咷而后笑,大师克相遇。”后以“先号后笑”指命运先凶后吉。②指文章或著作结尾比开头精彩。《易·同人》:“九五,同人先号咷而后笑,大师克相遇。”

先河后海

xiānhéhòuhǎi

谓分清源流。《礼记·学记》:“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清·陈康祺《郎潜纪闻》第九卷:“非先河后海之义,宜增入者。”

先花后果

xiānhuāhòuguǒ

旧时比喻先生女后生男。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李玉英狱中讼冤》:“生下三女一男:儿子名承祖,长女名玉英,次女名桃英,三女名月英。元来是先花后果的,倒是玉英居长,次即承祖。”

先几

xiānjǐ

预先洞知细微。唐 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坐昧先几之兆,必贻后至之诛。 沉德符《野获编·神仙·仙姑避迹》:“何廷玉、罗万象等数十辈,皆以失旨伏诛,仙姑明哲先几,即谓之仙亦可。”明 屠隆《綵毫记·拜官供奉》:“念隐忧漆室效葵倾,鉴先几曲突徙薪情。”太平天囯 洪仁玕《诛妖檄文》:“速著先几之识,勿貽后至之诛。”

先见之明

xiānjiànzhīmíng

先见:预见;明:指能力。事先看清问题的能力。指对事物发展的预见性。南朝宋 范晔《后汉书 杨彪传》:“后子修为曹操所杀,操见彪问曰:‘公何瘦之甚?’对曰:‘愧无日磾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茅盾《子夜》十七:他觉得胆小的杜竹斋有时候实在颇具先见之明,因而也省了多少烦恼。

先觉

xiānjué

事先认识觉察的人;觉悟早于常人的人。先知先觉。《孟子·万章上》予,天民之先觉者也;予将以斯道觉斯民也。非予觉之,而谁也?晋 葛洪《抱朴子 自序》岂谓暗塞必能穷微暢远乎,聊论其所先觉者耳。

先君

xiānjūn

①前代君主。《诗·邶风·燕燕》:“先君之思,以勗寡人。”《庄子·山木》:“鲁侯曰:‘吾学先王之道,脩先君之业。’”成玄英疏:“先君,谓周公伯禽也。”孟子·滕文公上吾宗国鲁先君莫之行,吾先君亦莫之行也,至于子之身而反之,不可。②称自己的祖先。《书 序》:“先君孔子,生於周末。”《后汉书·孔融传》:“先君孔子与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义,而相师友,则融 与君累世通家。”③已故的父亲。《三国志·吴志·孙策传》“以坚部曲还策 ” 裴松之注引吴历:“先君与袁氏共破董卓,功业未遂,卒为黄祖所害。”颜氏家训·终制》先君先夫人皆未还建邺旧山,旅葬江陵东郭。 宋 苏轼 《别子由三首兼别迟诗之二》:“先君昔爱洛阳居,我今亦过嵩山麓。”郁达夫《迷羊 一》:“自从先君去世以后,家景萧条。”

先考

xiānkǎo

先父。《礼记·曲礼下》:“生曰父,曰母,曰妻;死曰考,曰妣,曰嬪。”后以“先考”称亡父。亦以“先考”称别人的亡父。《晋书 元帝纪》先公武王、先考恭王临君琅邪四十余年,惠泽加于百姓,遗爱结于人情。唐 张九龄《追赠祭文》:“谨以醢脯庶羞之奠,敢昭告于先考先妣之灵。”明 马愈《马氏日抄·牌额》:“二卿为之弗安,问於先考府君。”魏南北朝墓志集释·北魏《元诱妻薛伯徽墓志》:“先考授以礼经。”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鶯鶯虽是箇女孩儿,孝顺别人卒难学,礼拜无休,追荐亡灵,救拔先考。”

先苦后甜

xiānkǔhòutián

指先经历苦难然后过上幸福的日子。先苦后甜的人生值得回味。王朔《我是你爸爸》:“你是那遇难成祥,先苦后甜的命。”

先来后到

xiānláihòudào

指按照来到的先后早晚而确定次序;受到优惠。老王先来的,你应在他后面买,凡事应有个先来后到才好。宋 梅尧臣《宛陵文集》:“何作嗟迟疾,从来有后先,所期皆一到,我到尔应还。”

先礼后兵

xiānlǐhòubīng

先按通常的礼节同对方交涉;如果行不通;再用武力或其他强硬手段解决。你这先礼后兵方法实在高明。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1回:“刘备远来救援,先礼后兵,主公当用好言答之,以慢备心,然后进兵攻城,城可破也。”

先灵

xiānlíng

祖先的神灵。文选·张衡《东京赋》:“宪先灵而齐轨,必三思以顾愆。”薛综注:“先灵,先圣之神灵,即谓尧舜 也。”《后汉书·光武帝纪上》:“惟宗室列侯为王莽所废,先灵无所依归,朕甚愍之。”《晋书 王羲之传》谨以今月吉辰肆筵设席,稽颡归诚,告誓先灵。明《杀狗记·乔人负心》:“便杀了七代先灵,我心疼实难移动。”

先论

xiānlùn

先前的建议。《史记·乐毅列传》:“吴王不寤先论之可以立功,故沉子胥而不悔。”

先难后获

xiānnánhòuhuò

难:艰难,劳苦;获:收获。先付出劳动然后再取得收获。比喻不坐享其成。先秦 孔子《论语 雍也》:“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宋·朱熹《答林退思书》:“故夫子尝以先难后获为仁。”

先农

xiānnónɡ

古代传说中最先教民耕种的农神。或谓神农,或谓后稷。远古称帝社、王社,至汉时始称先农。“春时东耕于藉田,引诗先农,则神农也”《汉仪》“坛于田,以祀先农”《五经要议》魏时,先农为国六神之一“风伯、雨师、灵星、先农、社、稷为国六神”。《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二十七》壬辰,(宋高宗)亲飨先农于东郊,牲用少牢,配以后稷。

先偏了xiānpiānle

北京礼貌用语。即自己正在就餐或刚刚吃完了,此时见到了刚来的长辈而打招呼时使用的土语,过去常用于婚丧嫁娶的坐席场合。大叔,您来了,我先偏了您。《红楼梦第十四回》宝玉道:“我们偏了。”凤姐道:“在这边外头吃的,还是那边吃的?”也可在后边加“您呐”。

先期

xiānqī

①在预定的某个日期以前;在事情发生或进行之前。《后汉书·班超传》:"勇从南道,朗从北道,约期俱至焉耆。而朗先有罪,欲徼功自赎,遂先期至爵离关。"唐 李白《庐山谣》:“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零九》是日,二将以劲骑先期而至,陈于原北,(吴)玠击之,四战皆捷。②规定的日数。文选·张衡《东京赋》:"虞人掌焉,先期戒事。"薛综注:"先期,谓期日。"

先卿

xiānqīng

古代君对臣亡父的敬称。《宋史·理宗纪》工部侍郎朱在进对,奏人主学问之要,上曰:“先卿《中庸序》言之甚详,朕读之不释手,恨不与同时。”朱在,朱熹子。清 顾炎武《日知录·先卿》称其臣为卿,亦可称其臣之父为先卿。

先驱

xiānqū

前行开路。司马迁《周亚夫军细柳》: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汉书·霍光传》:“会为票骑将军击匈奴,道出河东,河东太守郊迎,负弩矢先驱。”先驰而至。③先锋、前导。④事业先行者。⑤事物的前奏。

先驱蝼蚁

xiānqūlóuyǐ

蝼蚁:蝼蛄和蚂蚁。自己先死埋葬地下,为别人驱除蝼蚁。比喻效命于人,不惜先死。《战国策·楚策》:“臣入则编席,出则陪乘。大王万岁千秋之后,愿得以身试黄泉,蓐蝼蚁。”明 李贽《初潭集 君臣二》人以寿为欢,老臣以寿为戚。既不能先驱蝼蚁,乃复频见此事。

先人

xiānrén

①祖先(常指祖父辈以上的);专指已故的父亲。《史记 平原君虞卿列传》辱王之先人。宋 王安石《伤仲永》先人还家。《史记·太史公自序太史公曰:“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 ②谓先于人行动。争先。《左传·文公七年》:“先人有夺人之心,军之善谋也。”杨伯峻注:“先人者,争取主动之谓。”《庄子·天下》同焉者和,得焉者失。未尝先人而常随人。《北齐书·高乾传》:“先人有夺人之心,时不可失也。”

先人后己

xiānrénhòujǐ

首先考虑别人,然后想到自己。《礼记·坊记》:“子云:‘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朱敏《深情怀念周伯伯》这也表现了他先人后己、艰苦朴素的崇高品质。

先容

xiānróng

本谓先加修饰,后引申为事先为人介绍、推荐或关说。指事先联络、介绍。宋 苏轼《上梅直讲书非左右为之先容,非亲旧为之请属,而向之十余年间,闻其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初刻拍案惊奇 卷十一》:“当下就央了一封先容的荐书,备了一副盛礼去谒徐公。”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第三十四回》:“来至亳都,仲遂因宜申先容,用私礼先见了成得臣,嘱其于楚王前,每事方便。”清 李渔《慎鸾交·拒托》:“我这个状元是他们从公定的,他们的状元也该听我从公选择,为何央你来先容?” 《聊斋志异 陆判》及见闱墨,相视而惊,细询始知其异。共求朱(尔旦)先容,愿纳交陆。

先入为主

xiānrùwéizhǔ

谓先接受的一种说法或印象,就以为是正确的,有了成见,后来就不易再接受其它意见。语出汉书·息夫躬传》:“唯陛下观览古戒,反覆参考,无以先入之语为主。”续范亭《七七抗战六周年寄晋西北同胞》:“因为十余年来反动者的宣传,致使党外人士,尚有一部分先入为主,迷失了方向,对共产党尚未能十分了解。” 康濯《春种秋收·代理支书》:“甚至为了避免先入为主,他都没有把自己的材料事先告给王庆丰 。”

先入之见

xiānrùzhījiàn

指在对某事物进行调查研究之前就形成或接受的看法。指成见。我们常不免有一种先入之见,看见讽刺作品就觉得这不是文学上的正路,因为我们先就以为讽刺并不是美德。东汉 班固《汉书 息夫躬传》:“唯陛下观览古戒,反覆参考,无以先入之语为主。” 

先生

xiānshēng

一般在一个男子姓氏后所用的一个习惯性的表示礼貌的称呼。对杜先生讲话。称别人的丈夫或对人称自己的丈夫。③旧时称管帐的人。在商号当先生。④旧时称以说书、相面、算卦、看风水等为职业的人。算命先生。⑤对长者的尊称。通常可以解释为父母兄长,亦可仅指父母。《论语·为政篇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清全祖望《梅花岭记》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⑥老师。清 袁枚《祭妹文》从先生授经。⑦医生。

先声

xiānshēng

①谓使人震慑而先发的声威。唐 张九龄《勅北庭经略使盖嘉运书》先声既振,后殿载扬。凶党闻之,卷甲而遁。《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四》近闻肃膺宸命,进师广陵,先声所至,士气贾勇。《清史稿卷四·世祖纪一先声所至,穷寇潜逋。②昔日的声望。宋 苏轼 《送穆越州诗》:旧政犹传蜀父老,先声已振越溪山。宋 苏辙《送李诚之知瀛州诗》:春风吹旌旆,先声遍城堡。③预兆;前导。鲁迅《准风月谈·喝茶》然而我恐怕也正是这牌号就要倒闭的先声。④事先宣扬。胡适《这一周》但这是一种“与虎谋皮”的事,非有全国舆论协力作先声,协力作后盾,这事是不容易收效的。

先声夺人

xiānshēngduórén

声:声势。夺:动摇。人:人心。先张扬自己的声势以压倒对方。也比喻做事抢先一步。语本《左传 昭公二十一年》:先人有夺人之心,后人有待其衰,盍及其劳,且未定也,伐诸?后比喻抢先以声势压倒别人。·壮者《扫迷帚》我兄负一乡之望,乃上之不能先声夺人,阻止设位,攘斥狐仙,力闢谬说。参见“兵贵先声”。

先声后实

xiānshēnghòushí

比喻先用声势挫折敌方士气,然后交战。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兵固有先声而后实者,此之谓也。”

先圣

xiānshèng

一般指二,仓颉cāngjié与孔子,前者为传说中汉文字的创造者,后者则是中国文化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宗师。《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二十六》(宋高宗)诏:“州县文臣初至官,诣学祗谒先圣,乃许视事。”

先圣先师

xiānshèngxiānshī

旧时尊称孔子;也称周公和孔子或孔子和颜渊。《礼记·文王世子》:“凡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师。”

先师

xiānshī

前辈老师。《礼记·文王世子》:“凡学,春官释奠于其先师,秋冬亦如之。”郑玄注:“周礼曰:‘凡有道者、有德者使教焉,死则以为乐祖,祭於瞽宗。’此之谓先师之类也。”孙希旦集解:“承先圣之所作以教於大学者,先师也,若伯夷、后夔是也。”《孟子·离娄上》:“是犹弟子而耻受命於先师也。”《汉书·刘歆传》:“至孝武皇帝,然后邹、鲁、梁、赵颇有诗、礼、春秋先师,皆起於建元之间。”颜师古注:“前学之师也。”唐 吴兢《贞观政要·论崇儒学》:“以仲尼为先圣,以颜子为先师。”鲁迅《集外集·渡河与引路》:“倘若思想照旧,便仍然换牌不换货;才从‘四目仓圣’面前爬起,又向‘柴明华先师’脚下跪倒。”②指已故的老师。清 李赓芸《炳烛编·刚健笃实》:“先师钱詹事答问及王通政经义述闻,皆从郑读,以‘煇光日新’为句,徵引甚详。”③称孔子。《晋书 符坚载纪上》坚于是行礼于辟雍,祀先师孔子,其太子及公侯卿大夫士之元子,皆束修释奠焉。晋 陶潜《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诗之二》:“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唐 张说《孔子堂杜预赞》:“开我后学,从事先师。”明 陈汝元《金莲记·构衅》:“昔者吾先师大成至圣孔夫子于是日哭则不歌。”清 周亮工《与陈琪园书》:“当祖述先师删诗之意,尽删其姓名,而独存其诗。”

先时

xiānshí

以前;开始的时候。②比常规时间早。《晋纪总论》先时而婚,任情而动。

先世

xiānshì

祖先,先人。《周语 祭公谏征犬戎》昔我先世后稷,以服事虞夏。王充《论衡·感类》阴阳不和,灾变发起,或时先世遗咎,或时气自然。晋 陶潜《桃花源记》:“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托卜嘉先世仕辽,代膺显秩。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席帽行范氏,自先世贫而未仕。”

先室xiānshì

已死的妻子。唐.元稹〈茅舍〉诗:农收次邑居,先室后台榭。《说岳全传 第五回》县主道:“先室已经去世,只留下一个小女,十五岁了。”

先是

xiānshì

在此以前。多用于追述往事之词。《汉书 霍光金日传》先是,后元元年,侍中仆射莽何罗与弟重合侯通谋为逆。《晋书 宣帝纪》先是,(诸葛)亮使至,帝问曰:“诸葛公起居何如,食可几米?”对曰:“三四升。”《陈书 本纪卷一高祖武帝陈霸先》先是,武林侯萧谘为交州刺史,以裒刻失众心。

先事

xiānshì

①谓先行其事。《礼记·坊记》:“礼之先币帛也,欲民之先事而后禄也。” 孔颖达疏:“欲民之先事而后禄也者,先相见是先事,而后币帛是后禄也。”《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先事后贿,礼也。” 杜预注:“事大国当先从其政事,而后荐贿以副己心。”《论语·颜渊篇》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 ②犹事前。《汉书·张汤传》:“老臣耳妄闻,言之为先事,不言情不达。”颜师古注:“事未施行而遽言之,故曰先事也。”唐 韩愈《送汴州监军俱文珍序》:“遇变出奇,先事独运。”明 沉德符《野获编补遗·外国·奉使被议》:“朝议责周不能先事发觉,謫为史。” 郁达夫《给一位文学青年的公开状》:“向你讲这一番话,并不是因为怕你要来问我借钱,而先事预防。”

先天不足

xiāntiānbùzú

先天:中医指人或动物在母腹中的孕育时期;与“后天”相对。原指人或动物生下来体质就不好。后也指事物的根基差。剧本中若只出现几个店员,总显得有些先天不足。这孩子先天不足,虽然后天营养良好,也显得瘦弱。清 李汝珍《镜花缘》:“小弟闻得仙人与虚合体,日中无影;又老人之子,先天不足,亦或日中无影。”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xiāntiānxiàzhīyōuéryōu

hòutiānxiàzhīlèérlè

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先王

xiānwáng

前代君王。指上古贤明君王。汉 贾谊《过秦论》:于是废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先我着鞭

xiānwǒzhuóbiān

着:下。比喻快走一步,占先。《晋书 刘琨传》:“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着鞭耳。”清 曾朴《孽海花》第十八回:我国若不先自下手,自办银行,自筑铁路,必被外人先我着鞭,倒是心腹大患哩。

先务

xiānwù

首要的事务。《孟子·尽心上》:“尧舜之知,而不徧物,急先务也。”《晋书 武帝纪》:“思与天下式明王度,正本清源,于置胤树嫡,非所先务。”南朝梁 刘勰《文心雕龙·书记》:“虽艺文之末品,而政事之先务也。”金 王若虚《五经辨惑下》:“盖论语云‘不教而杀者’,谓其先务之不知,而专事其末耳。”清 陆以湉《冷庐杂识·治生》:“今观其言曰:为学者,治生最为先务。”鲁迅《坟·科学史教篇》:“顾著者於此,亦非谓人必以科学为先务。”

先笑后号

xiānxiàohòuhào

《易·同人》:“九五,同人先号咷而后笑,大师克相遇。”后以“先笑后号”指命运先吉后凶。

先行后闻

xiānxínghòuwén

犹先斩后奏。《后汉书·酷吏列传》:“故临民之职,专事威断,族灭奸轨,先行后闻。”

先意承颜

xiānyìchéngyán

解释同“先意承志”。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未知养亲者,欲其观古人之先意承颜,怡声下气。”

先意承旨

xiānyìchéngzhǐ

先意:超先想到;承旨:遵从意旨。原指不等父母开口就能迎合父母的心意去做。后指揣摸上级意图,极力奉承。《韩非子·八奸》:“此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诺诺,先意承旨,观貌察色,以先主心者也。”《礼记·祭义》:“君子之所为孝者,先意承志,谕父母于道。”

先意承志

xiānyìchéngzhì

指孝子不等父母开口就能顺父母的心意去做。后指揣摸人意,谄媚逢迎。西汉 戴圣《礼记 祭义》:“君子之所为孝者,先意承志,谕父母于道。”鲁迅《华盖集续编 海上通信》:“我不是别人,那知道别人的意思呢?'先意承志'的妙法,又未曾学过。”

先意希旨

xiānyìxīzhǐ

解释同“先意承志”。唐·陈鸿《长恨歌传》:“盖才智明慧,善巧便佞,先意希旨,有不可形容者。”

先茔xiānyíng同义词:祖墓。先人坟茔。《西游记第八十回》时遇清明,邀请诸亲及本家老小拜扫先茔,一行轿马,都到了荒郊野外。

先忧后乐

xiānyōuhòulè

忧虑在天下人之先,安乐在天下人之后。比喻吃苦在先,享受在后。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明 无名氏《鸣凤记 邹林游学》你先忧后乐师忠彦,由义居仁效昔贤。

先游

xiānyóu

介绍荐引。《汉书·邹阳传》:“有人先游,则枯木朽株,树功而不忘。”颜师古注:“先游,谓进纳之也。”

先斩后奏

xiānzhǎnhòuzòu

斩:杀头;奏:臣子向皇帝陈述或请示报告事情。原指臣子先把人处决了;然后再报告帝王。现比喻未经请示就先做了某事;造成既成事实;然后再向上级报告。同“先行后闻”。《新五代史 梁臣传 朱珍》:“珍偏将张仁遇白珍曰:‘军中有犯令者,请先斩而后白。’”元 无名氏《冯玉兰》第三折圣人命俺巡抚江南,敕赐势剑金牌,体察奸蠹,理枉分冤,先斩后奏。

先正

xiānzhèng

①亦作“先政”。前代的贤臣。泛指前代的贤人。《三国志 魏书 武帝纪》惟祖惟父,股肱先正,其孰能恤朕躬?《北史 本纪卷九北周明帝宇文毓唯冀仁兄冢宰,洎朕先正先父公卿大臣等,协和为心,勉力相劝,勿忘太祖遗志,提挈后人。②前代的君长。

先知xiānzhī

①认识事物在众人之前。认识事物在众人之前的人。②事先了解情况。《孙子兵法 用间》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③宗教中指受神启示而传达神的意旨或预言未来的人。

先知先觉

xiānzhīxiānjué

知:认识;觉:觉悟。指认识事理较一般人为早的人。先秦·孟轲孟子·万章上》:“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

先志

xiānzhì

①先立志向。《礼记·学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孔颖达疏:“若学为士,则先喻教以学士之志。”②乘胜之志。《后汉书·臧宫传论》:“斯诚雄心尚武之几,先志翫兵之日。”李贤注:“先志者,乘胜之志也。”③先人的遗志。《魏书·高祖纪上》:“朕猥承前绪,纂戎洪烈,思隆先志,缉熙政道。”《北史 本纪卷十北周武帝宇文邕朕上述先志,下顺人心,遂与王公将帅,共平东夏。唐 白居易《大唐泗州开元寺临坛律德明远大师塔碑铭》:“道俗众万辈恭敬悲泣,备涅槃威仪,迁全身归于湖西塼塔,遵本教而奉先志也。”明 胡应麟《诗薮·唐上》:“(伯禽二女)以厥祖遗言,俾卜葬青山,以成先志。”

先置

xiānzhì

古代礼制,天子出行,先置供具于前。《汉书 霍光传》光出都肄郎羽林,道上称跸,太官先置。文选·扬雄《羽猎赋》:“营合围会,然后先置乎白杨之南。”李善注引张晏曰:“先置供具於前也。”《后汉书·张禹传》:“臣闻王者动设先置,止则交戟,清道而后行,清室而后御。”《宋书·礼志五》:“春秋上陵,尤省于小驾。直事尚书一人从,其餘令史以下皆从行,所谓先置也。”

先主

xiānzhǔ

①古代家臣称大夫的祖先为先主。《国语·晋语九》:“昔先主文子少衅於难。”韦昭注:“文子,简子之祖赵武。”《资治通鉴·威烈王二十三年》:“其晋阳乎,先主之所属也。”胡三省注:“古者诸侯之大夫,其家之臣子皆称之曰主,死则曰先主,考左传可见已。”②大夫自称其亡父或祖先。《左传·哀公二十年》:“赵孟曰:‘黄池之役,先主与吴王有质。’”杜预注:“先主,简子。”简子,赵孟父。③开国君主。亦以称三国蜀刘备。三国魏 锺会《檄蜀文》:“益州先主,以命世英才,兴兵新野。”《三国志·蜀志·先主传》:“先主姓刘,讳备,字玄德。”唐 杜甫《古柏行之二》:“忆昨路绕锦亭东,先主武侯同閟宫。”

先自隗始

xiānzìwěishǐ

隗:指战国燕人郭隗;始:开始。以先任用我郭隗为开端。表示自我推荐。《战国策·燕策一》:“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

先子

xiānzǐ

泛指祖先·《左传·昭公四年》:"宣伯曰:'鲁以先子之故,将存吾宗,必召女'"杜预注:"先子,宣伯先人·"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赌符》:"先子与最善,每适城,辄造之." ②称亡父。《孟子·公孙丑上》:“曾西蹵然曰:‘吾先子之所畏也。’”焦循正义:“称‘先子’者,谓父,非谓祖父也。”宋 梅尧臣《酒病自责呈马施二公》诗:“我无文章留,何可事杯觴,况承先子戒,宜不着口尝。”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赌符》:“先子与最善,每适城,輒造之。”③称丈夫的亡父.《国语·鲁语下》:"文伯之母闻之,怒曰:'吾闻之先子.'"韦昭注:"先子,先舅季悼子也."

先祖

xiānzǔ

称已故的祖父;祖先。宋·苏洵《六国论》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宋 曾巩《寄欧阳舍人书先祖之言行卓卓,幸遇而得铭,其公与是,其传世行后无疑也。

xiān

酰基,由含氧酸的分子中减去氢氧基后余下的原子团(如硫酰、乙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