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 | bì | ①一定:必定。一味,必然。必须(一定要)。必需(不可少的)。势必。未必。事必躬亲。《庄子·列御寇》圣人以必不必,故无兵;众人以不必必之,故多兵。《孙子兵法 九变》必死可杀,必生可虏。②决定,肯定:“深念远虑兮,胜乃可必”。③固执:“毋意,毋必”。④果真,假使:“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
必不得已 | bìbùdéyǐ | 必然不能得止,指形势使得非如此不可,表示无可奈何。《论语·颜渊》:“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唐·权德舆《世祖封不义侯议》布之威怀,革其非心,必不得已,则仗大顺以讨之,出师以征之。 |
必不可少 | bìbùkěshǎo | 绝对需要的或者不达到某种目的就不能做成某种事情的意思。近义词为不可或缺和至关重要。食品是人人必不可少的。 |
必不挠北 | bìbùnáoběi | 挠北:败北,作战失败。必定不会失败。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忠廉》:“若此人也,有势则必不自私矣,处官则必不为污矣;将众则必不挠北矣。” |
必操胜券 | bìcāoshèngquàn | 操:持;拿;券:凭证;胜券:指胜利的把握。一定有胜利的把握。这次比赛,中国队必操胜券。西汉 司马迁《史记 田敬仲世家》:“常执左券,以责于秦韩。” |
必阇赤 | bìdūchì | 蒙古语音译。元 代官名,掌管文书等事。亦译作"必彻彻"、"必赤赤"。《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七十六》以断事官为至重之任。位三公上,丞相谓之大必阇赤,掌兵柄则左右万户而已。宋 彭大雅《黑鞑事略》必彻彻者,汉语令史也,使之主行文书耳。元 无名氏《射柳捶丸 第三折》必赤赤怀着文簿。《元史·兵志二》为天子主文史者曰必阇赤。 |
必恭必敬 | bìgōngbìjìng | 原义是端庄而有礼貌;形容态度十分恭敬;有时含讽刺意味,形容伪善的态度和谄媚的丑态。也作“毕恭毕敬”“必敬必恭”。 《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后人据此概括出成语“必恭必敬”。清·李伯元《官场现形记》:“大家必恭必敬,声息俱无,静听大帅的吩咐。” |
必里迟离 | bìlǐchílí | 阴历九月九日。《辽史 嘉仪志》:“九月重九日,天子率群臣部族射虎,少者为负,罚重九宴。……国语谓是日为‘必里迟离’,九月九日也。” |
必若 | bìruò | 一定要像。《鲁仲连义不帝秦》 “邹之群臣曰:‘必若此,吾将伏剑而死!’” 唐 李白《与韩荆州书》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 |
必世 | bìshì | 《论语·子路》:“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邢昺疏:“三十年曰世……必三十年仁政乃成也。”后用为三十年的代称。《史记 孝文本纪》孔子言“必世然後仁。善人之治国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北史·崔光传》:“太宗必世重光,业隆玄默。”唐 韩愈《送齐暤下第序》:“其植之也固久,其除之也实难,非百年必世不可得而化也,非知命不惑不可得而改也。”宋 苏轼《三槐堂铭》封植之勤,必世乃成。 |
泌 | bì I. | ①泉流轻快的样子。②水名;地名。在河南省西南部,唐河上游的别称;在山东省中部,源出肥城市,流入汶水,现称卫鱼河;泌阳,河南省县名,在该省南部泌阳河流域。汉置泌县,明改为泌阳县。II. mì从生物体内产生出某种物质,流质由细孔渗透出来。 |
邲 | bì | ①古地名,中国春秋时属郑,在今河南省郑州市东。②姓。 |
珌 | bì | 刀鞘下端的装饰:“君子至止,鞞琫有珌。”玚珌dàngbì末端以黄金为饰的刀鞘。 |
怭 | bì | 轻薄,不庄重,如“曰既醉止,威仪怭怭。” |
怭怭 | bìbì | 轻薄或轻慢的样子。《诗·小雅·宾之初筵》:其未醉止,威仪抑抑;曰既醉止,威仪怭怭。 |
柲 | bì | ①兵器的柄;亦泛指器物的柄:“戈柲六尺有六寸。” 《左传 子革对灵王》君王命剥圭以为鏚柲,敢请命。 ②弓檠,绑在弓里保护弓的竹片:“弓矢之新沽功……有柲。” ③刺。④偶。 |
苾 | bì | 基本字义是芳香。苾芬(芬芳。本指祭品的馨香);苾苾(香气浓郁)苾字又作“吡”,如: 《荀子·礼论》椒兰芬苾,所以养鼻也。 |
苾蒭/苾芻 | bìchú | 即比丘。比丘乃梵语音译,意思是乞士,向上则求佛法以解脱轮回,向下则乞食于人间以存活身体。佛教中,初出家称为沙弥,沙弥二字的意思是勤息,即“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之意。年满二十岁,可以受具足戒,比丘为受具足戒者之通称。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僧诃补罗国》:“大者谓苾刍,小者称沙弥。”《西游记》第十三回:“(三藏)又念一卷《孔雀经》,及谈苾蒭洗业的故事。” |
毖 | bì | ①谨慎:惩前毖后(接受过去失败的教训,以后小心不重犯)。②操劳:“无毖于恤”。③古同“泌”,泉水冒出流淌的样子。 |
秘 | bì I. | ①秘鲁:国名,在南美洲。②姓,也有地方读成bèi。II. mì III. bèi参见mì |
铋 | bì | 一种金属元素。合金熔点很低,可做保险丝和汽锅上的安全塞等。 |
閟 | bì | ①古同“闭”:“君之门兮九重閟。”明 刘基《司马季主论卜》吾闻之蓄极则泄,閟极则达。明 王鏊《亲政篇》今内朝未复,临御常朝之后,人臣无复进见,三殿高閟,鲜或窥焉。②掩蔽:“绾愈恐,閟匿。”③止;尽:“我思不閟。”④幽静:“肃肃僧寮清,穆穆禅宫閟。”⑤古通“秘”,便秘:“其病癃閟。”⑥古通“祕”(a.神秘。b.秘密)。⑦慎重;珍重:“……而閟惜英断,以重违天下之心哉?” |
閟宫 | bìgōng | 神庙。《诗·鲁颂·閟宫》:“閟宫有侐,实实枚枚。”毛传:“閟,闭也。先妣姜嫄之庙在周,常闭而无事,孟仲子曰:是禖宫也。”郑玄笺:“閟,神也。姜嫄神所依,故庙曰神宫。”唐 杜甫《古柏行之二》:“忆昨路绕锦亭东,先主武侯同閟宫。”唐 李德裕《题冠盖里诗》:“偶来冠盖里,媿是旧三公,自喜无兵术,轻裘上閟宫。”鲁迅《坟·摩罗诗力说》:“古民神思,接天然之閟宫,冥契万有,与之灵会,道其能道,爰为诗歌。” |
駜 | bì | 马肥壮,肥壮强健。《说文》駜,马饱也。从马,必声。《诗·鲁颂·有駜》駜彼乘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