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à I.

1.作形容词或名词:①位置在低处的,与"上"相对:下层。下款。南朝梁 萧纲(即简文帝)《蜀道难 其二》:“巫山七百里,巴水三回曲。笛声下复高,猿啼断还续。”②等级低的:下级。下品。下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平庸境界或下品)。下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常与"阳春白雪"对举)。③方面,方位:两下都同意;四下里一片寂静。④次序或时间在后的:下卷。下次。下限。⑤谦辞:在下。下官。《老子·第六十一章》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老子·第六十八章》善用人者,为之下。⑥位在下的人。《论语》不耻下问。2 作动词:①由高处往低处,降落:下山。下车。下马。下达。②使降落:下半旗。下棋。③进入:下海。④投送:下书。⑤颁布:下令。⑥卸掉:下货。把他的枪下了。⑦用,投入精力:下工夫。⑧退让:争执不下。⑨做出判断:下结论。10.搁置。《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七》先是史浩议欲城瓜洲、采石,下张浚议,浚谓如此是自示以削弱之形,不若先城泗州。浩既参知政事,与张浚议多不合。11. 居……之下。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II.参见xia。

下拜

xiàbài

《左传·僖公九年》:“王使宰孔赐齐侯胙,曰:‘天子有事于文、武,使孔赐伯舅胙。’齐侯将下拜。”杨伯峻注:“下拜者,降于两阶之间,北面再拜稽首……此为当时臣对君之礼。”后指跪下而拜。《史记·孟尝君列传》:“冯驩结轡下拜。”唐 宋之问《扈从登封告成颂》:“万方俱下拜,相与乐昇平。”宋 刘克庄《贺新郎·送陈真州子华词》:“君去京东豪杰喜,想投戈、下拜真吾父。谈笑里,定齐鲁。”《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八回》:“王伯丹见是先生来了,倒也知道敬重,亲自迎了出来,先行下拜。”

下坂走丸

xiàbǎnzǒuwán

从斜坡上滚下弹丸。比喻口才顺势无阻,敏捷而无停滞。汉·荀悦《汉纪·高祖纪一》君计莫若以黄屋朱轮以迎范阳令,使驰骛乎燕赵之郊,则边城皆喜,相率而降,此由(犹)以下坂而走丸也。《陈书 本纪卷六后主陈叔宝》佞谄之伦,承颜候色,因其所好,以悦导之,若下坂以走丸,譬顺流而决壅。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走丸之辩》张九龄善谈论,每与宾客谘论经旨,滔滔不竭,如下坂走丸也。

下比

xiàbǐ

谓庇护坏人。比,勾结,庇护。国语·齐语》:“於子之乡,有不慈孝於父母,不长悌於乡里、骄躁淫暴、不用上令者,有则以告。有而不以告,谓之下比,其罪有五。” 韦昭注:“比,阿党也。”鹖冠子·王铁》:“善者不显,命曰蔽明;见恶而隐,命曰下比。”荀子《不苟篇》:不下比以闇上,不上同以疾下,分争于中,不以私害之,若是则可谓公士矣。《资治通鉴 汉纪四十一》刺史垂头塞耳,阿私下比,不畏于天,不愧于人。

下笔

xiàbǐ

落笔。清 袁枚《遣兴》:“爱好由来下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阿婆还似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

下笔便就

下笔成篇

下笔成章

xiàbǐbiànjiù

xiàbǐchéngpiān

xiàbǐchéngzhāng

一挥动笔就写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才华横溢。默识若记,下笔成篇。这学生天资聪颖,文思敏捷,下笔成章,将来未可限量。三国魏·曹植《王仲宣谏》:“发言可咏,下笔成篇。”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陈思王植传》:“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陈书·赵知礼传》:“知礼为文赡速,每占授军书,下笔便就,率皆称旨。”孙犁《买〈魏书〉、〈北齐书〉记》 他文思敏捷,下笔便就,不立稿草。

下笔千言

xiàbǐqiānyán

千言:长篇大论。一动笔就写成上千言的文章。形容文思敏捷;写作迅速。宋 曾巩《送丰稷》:“读书一见若经诵,下笔千言能立成。”唐人《一个万能情报员的经历》:“你这傻小子如果同女朋友写情书,大概下笔千言,倚马可待啦!”

下笔有神

xiàbǐyǒushén

写起文章来,文思泉涌,如有神力。形容才思敏捷,文章写得又快又好。亦作“下笔如神”、“下笔如有神”。 唐·王勃《绵州北亭公宴序》:“五际飞文,想群众之不让;一言留赠,知下笔之有神。”林徽因《究竟怎么一回事》:“一方面似是藉力于平时不经意的准备,‘下笔有神’的妙手偶然拈来。”

下鄙xiàbǐ

为低下、品格不高,常用于形容人的品行或行为不够高尚,带有贬义色彩。亦可作自谦使用。《红楼梦第120回》贾雨村道:后知火焚草亭,下鄙深为惶恐。

下不了台

xiàbùletái

指在人前受窘。张恨水《夜深沉》第15回:“她要是不睬你,你恼她,她下不了台。”高阳《胡雪岩全传·灯火楼台》:“首县看‘爵相’下不了台,硬闯进去跟郭嵩焘打躬作揖。”

下不为例

xiàbùwéilì

例:先例。下一次不能以这次为例子照样做。指只通融或宽恕这一次;以后不允许再做。明 余继登《曲故纪闻》:“疏闻,英宗谓吏部臣曰:‘此人子之至情,予以移封,后不为例。”清 张春帆《宦海》第十八回:既然如此,只此一次,下不为例如何?

下车

xiàchē

①古代作殉葬用的粗陋的木制车。②《礼记·乐记》:“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於蓟。”后称初即位或到任为“下车”。 《北史 本纪卷十北周武帝宇文邕朕兵以义动,翦除凶暴,表闾封墓,事切下车。

下车泣罪

xiàchēqìzuì

旧时称君主对人民表示关切。西汉 刘向《说苑 君道》:“禹出见罪人,下车问而泣之。”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四卷:“请公入瓮,周兴自作其孽;下车泣罪,夏禹深痛其民。”

下车作威

xiàchēzuòwēi

原指封建时代官吏一到任,就显示威风,严办下属。后泛指一开头就向对方显示一点厉害。《汉书·序传》:“定襄闻伯素贵,年少,自请治剧,畏其下车作威,吏民竦息。”

下车伊始

xiàchēyīshǐ

下车:旧指新官刚到任。伊始:开始。旧指新官刚到任;现比喻带着工作任务刚刚到一个地方。有许多人下车伊始,就这也批评,那也指责,这是很不合适的。《隋书 刘行本传》:“然臣下车之始,与其为约。此吏故违,请加徒一年。”

下车之始

xiàchēzhīshǐ

指官吏刚到任所。同“下车伊始”。《隋书 刘行本传》:“然臣下车之始,与其为约。”清·曾国藩《送江小帆同年视学湖北序》学政下车之始,则牒各县令。

下陈

xiàchén

古代统治者宾主相见,在堂下陈列礼品,站立傧从之处。位于堂下,因称下陈。亦指后室,后庭。《战国策·齐策四》美人充下陈。战国 李斯《谏逐客书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唐 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续资治通鉴 宋纪六十二》先是司马光言:“前代帝王升遐,后宫下陈者,尽放之出宫,还其亲戚,所以遂物情,重人世,省浮费,远嫌疑也。”《聊斋志异 萧七》有幼女未字,欲充下陈,幸垂援拾。

下处xiàchǔ住所;临时歇息的地方。《二刻拍案惊奇 卷十五》平日迎送官府出域,专在城外一个卖饼的江家做下处歇脚。指监狱。

下德

xiàdé

谓德之下者。《老子 第三十八章》:“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庄子·盗跖》:“勇悍果敢,聚众率兵,此下德也。”元·耶律楚材 《题万寿碑阴》:“上德无可德,下德方记铭,端然居上德,非碑道亦行。”参见“上德”。

下第

xiàdì

下等,劣等。汉 王充《论衡·程材》:“论者以儒生不晓簿书,置之於下第。”《后汉书·献帝纪》:“试儒生四十馀人,上第赐位郎中,次太子舍人,下第者罢之。”②科举时代指殿试或乡试没考中。宋 王栐《燕翼诒谋录 卷一》:“开宝六年,下第人徐士廉挝登闻鼓,言久困场屋。”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十一卷 赴伯升茶肆遇仁宗赵旭答道:“因命薄下第,羞归故里。” 清 徐士銮《宋艳·傅会》:“魏人王山,能为诗,标韵清卓。因省试下第,薄游东海。”《聊斋志异 司文郎》数日榜放,生竟领荐;王下第。《聊斋志异 素秋》居三年,公子又下第。

下都

xiàdū

①即陪都。于京都之外,择地别建的另一都城。列朝所指不一。a)西周都 镐京,以雒邑(今河南洛阳故城)为下都。宋 赵与时《宾退录卷五》:“洛誥序云:‘周公往营成周’,则成周乃东都总名。河南,成周之王城也;洛阳,成周之下都也。王城非天子时会诸侯则虚之,下都则保釐大臣所居治事之地。”b)西晋都洛阳,东晋称建业(今江苏南京市)为下都。南朝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卫玠从豫章至下都。人久闻其名,观者如堵墙。”《南史 本纪卷四高帝纪上》十二月,荆州刺史沈攸之反,称太后诏己下都。c)北齐都邺,以晋阳(今山西太原市西南)为下都。见太平御览卷一五五引晋书。d)北宋都开封,以洛阳为下都。②神话传说中称天帝在地上所住的都邑。《山海经·西山经》:“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是实为帝之下都。”唐 武则天《归和诗》:“言旋云洞兮躡烟途,永寧中宇兮安下都。”

下番

xiàfān

①谓在酒楼中当值陪侍酒客的官妓。宋 周密《武林旧事 酒楼》每库有祗直者数人,名曰“下番”。②指偏远的少数民族。对上国而言。明 于谦《边务疏》各官奏称,比先下番使臣马清、马云。《明史 卷十三 宪宗一》下番使者、缉事官校皆召还。③犹下班。《太平广记 卷四三九》引《法苑珠林·李校尉》(李校尉)下番,辞向本州,报母此事。《警世通言·计押番金鳗产祸》偶一日,下番在家。

下风

xiàfēng

①风所吹向的那个方向。不要在下风的方向救火,那太危险了。②比喻处于下位,卑位。《庄子·天地》禹往见之,则耕在野。禹趋就下风,立而问焉。宋 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海内之士,闻下风而望余光者,盖亦有年矣。

下国

xiàguó

①天下;下界。②诸侯国。《汉书 王莽传》日新其德,增修雅素以命下国。③小国。对中原大国而言。④指京师以外的地方。⑤谦称本国。

下红之症xiàhóngzhīzhèng中医术语,指异常的阴道出血,《红楼梦第五十五回》谁知一时难痊,调养到八九月间才渐渐的起复过来,下红也渐渐的止了。

下户

xiàhù

贫民;贫苦之家。《史记·酷吏列传》:“即下户羸弱,时口言,虽文致法,上财察。”宋 王安石《与孟逸秘校手书》之七:“惟下户所得亦不多,又诚可哀。”《续资治通鉴 宋纪六十八》王拱辰抗言其(青苗法)害曰:“非止困其财力,夺其农时,是以法驱之使陷于罪罟也,浸淫为大盗。其兆已见,纵未能尽罢,愿裁损下户以纾之。”明 归有光《又乞休文》:“职拘集小民,俱係贫难下户。”

下回分解

xiàhuífēnjiě

章回小说于每回之末所用的套语。现多用以喻事件发展的结果。

下究

xiàjiū

犹下达。《淮南子·主术训》是故号令能下究,而臣情得上闻。《汉书·燕剌王刘旦》恶吏废法立威,主恩不及下究。颜师古注:究,竟也。言不终竟於下。《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三》州郡水旱,往往讳言,虽有陈奏,未必能尽其实,遂至下之疾苦壅于上闻,上之德意抑于下究。《明史 卷九 宣宗》是废格诏令,使泽不下究也。《清史稿卷四·世祖纪一而贪墨之吏,恶其害己而去其籍,是使朝廷德意不下究,而明季弊政不终釐也。

下九

xiàjiǔ

下九,古人以每月的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十九为下九。在汉朝时候,每月十九日是妇女欢聚的日子。汉 佚名《孔雀东南飞》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初七即七夕)

下里巴人

xiàlǐbārén

春秋时代楚国的民间歌曲,是当时较普及的音乐。后来泛指通俗的文学艺术,常与“阳春白雪”相对。战国·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

下吏

xiàlì

①低级官吏;属吏。《左传·哀公十五年》:“寡君使盖备説,弔君之下吏。”《史记·循吏列传》:“官有贵贱,罚有轻重。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晋书 文帝纪》交臂屈膝,委命下吏,俘馘十万积尸成京。宋 陆游《谢梁右相启》:“伏念某乡校孤生,京尘下吏。”②交付司法官吏审讯。《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秦王以为然,下吏治非。”《汉书·朱建传》:“人或毁辟阳侯,惠帝大怒,下吏,欲诛之。”汉 贾谊《新书·过秦上》:百粤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资治通鉴 汉纪十一》而右将军独下吏,当死,赎为庶人。

下僚

xiàliáo

①职位低微的官吏。晋 左思《咏史诗之二》:“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②下属;属官。

下临

xiàlín

下对;下视。《枚乘 七发》:“上有千仞之峯,下临百丈之谿。”南朝齐 王巾《头陁寺碑文》:“飞阁逶迤,下临无地。”唐 王勃《滕王阁序》:“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唐 杜甫《寄董卿嘉荣诗》:“下临千仞雪,却背五绳桥。”

下陵上替

xiàlíngshàngtì

在下者凌驾于上,在上者废弛无所作为。谓上下失序,纲纪废坠。陵,通“凌”。出处:《左传·昭公十八年》:“于是乎下陵上替,能无乱乎?” 《后汉书 袁绍传》及臻吕后,禄、产专政,擅断万机,决事禁省,下陵上替,海内寒心。《晋书 武帝纪》人穷匮,农事荒,奸盗起刑,狱烦,下陵上替,礼义不兴,斯长吏之否也。《资治通鉴 魏纪一》臣恐怕世下陵上替,开张非度,乱自上起也。

下岭

xiàlǐng

下山。注意脚下的沙土,下岭的时候容易发生滑落事故。宋 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下流

xiàliú

①河流的下游。长江下流。《老子·第六十一章》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②引起性欲的或绘声绘色地描述色情的,轻快的、迷人的、有时是下流的故事。③地位卑贱的人。《史记·报任少卿书/报任安书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唐 李白与韩荆州书幸惟下流,大开奖饰,惟君侯图之。

下马看花

xiàmǎkànhuā

跨下马来细细地观赏花朵。多比喻做工作深入实际地调查研究。因时间匆忙,只能走马看花地转一转杭州城,如果能下马看花感受定会更深些。唐 孟郊《登科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下马冯妇

xiàmǎféngfù

以之比喻重操旧业的人。《孟子 尽心上》:“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则之野,有众逐虎,虎负禺,莫之敢撄;望见冯妇,趋而迎之,冯妇攘臂下车,众皆悦之,其为士者笑之。”《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还仗天祖之灵,才幸而作了个“失马塞公”,如今要再去学那“下马冯妇”,也就似乎大可不必了!

下民

xiàmín

百姓;人民;闲杂流民。《诗·小雅·十月之交》:“下民之孽,匪降自天。”《孟子·梁惠王下》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孟子·公孙丑上》诗云:‘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此下民,或敢侮予?’史记·循吏列传》:“使食禄者不得与下民争利,受大者不得取小。” 三国魏 阮籍《大人先生传》:“坐制礼法,束缚下民。”宋 陈亮《勉强行道大有功》:“天祐下民而作之君,岂使之自纵其欲哉!”鲁迅《故事新编·理水》:“至于那些下民,他们有的是榆叶和海苔。”

下女xiànǚ

①侍女。《孽海花第二十八回》有一回,在大醉后失了本性的时候,糊胡涂涂和一个宿舍里的下女花子有了染。②指技能低的女子。

下邳

xiàpī

下邳别称邳国、下邳郡、下邳国。战国时期,齐威王封邹忌为下邳成侯,开始称该地为“下邳”。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项梁渡淮,黥布、蒲将军亦以兵属焉。凡六七万人,军下邳。

下品

xiàpǐn

质量最低或等级最低者,一般是贬义的意思,形容人的行为,品质等等。宋 苏轼《上神宗皇帝书》:“不善养生者,薄节慎之功,迟吐纳之效,厌上药而用下品,伐真气而助强阳,根本已危,僵卧无日。”北宋汪洙《神童诗》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古今小说·众名姬春风吊柳七》:“东京多少名妓,无不敬慕他,以得见为荣。若有不认得柳七者,众人都笑他为下品,不列姊妹之数。”鲁迅《而已集·读书杂谈》:“凡嗜好的读书……也可以扩大精神,增加智识的,但这些倒都不计及,一计及,便等于意在赢钱的博徒了,在这博徒之中,也算是下品。”

下妻

xiàqī

谓妾。《后汉书 光武帝纪下》或依托为人下妻,欲去者,恣听之。

下气怡色

下气怡声

xiàqìyísè

xiàqìyíshēng

下气:态度恭顺:怡声:声音和悦。形容声音柔和,态度恭顺。西汉 戴圣《礼记 内则》:“及所,下气怡声,问衣燠寒。”韦君宜《似水流年·乘公路汽车旅行记》:“我走上前去,下气怡声提出我的要求,说明我的要求,说明我的情况。”

下乔迁谷

xiàqiáoqiāngǔ

用来比喻人从光明走向黑暗,或者从良好的处境而进入劣境。参见“下乔入幽”。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部院庶僚亦自以下乔迁谷为耻。

下乔入幽

xiàqiáorùyōu

原指鸟儿从高树上下来,钻进幽深的山谷。比喻弃明从暗,或从良好的处境转入恶劣的处境。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上》:“吾闻出于幽谷,迁于乔木者,未闻下乔木而入幽谷者。”

下窍

xiàqiào

指前阴尿道口与后阴肛门。《北史 本纪卷七北齐文帝高洋》怒大司农穆子容,使之脱衣而伏,亲射之。不中,以橛贯其下窍,入肠。

下泉

xiàquán

①《诗经·曹风》中的一个篇名,汉代经师们认为这是一首曹国人怀念明王贤伯的诗。诗序谓下泉为“曹人疾共公侵刻,下民不得其所,忧而思明王贤伯也”,后用为思念明君的情感。东汉 王粲《七哀诗之一》:“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②流入地下的泉水。犹言黄泉。《南史·任昉传》:“范、张欵欵于下泉,尹、班陶陶于永夕。”唐 白居易《思旧诗》:“再思今何在,零落归下泉。”宋 梅尧臣《和原甫陪永叔题枯菊诗》:“愿公时饮酒,周孔今下泉。”

下人

xiàrén

①百姓;人民。《墨子·尚同中》:“天之降罸也,将以罸下人之不尚同乎天者也。”《后汉书·朱晖传》:“盐利归官,则下人穷怨。”唐 柳宗元《平淮夷雅·皇武》:“度拜稽首,皇祐下人。”②婢仆。《宋书·二凶传·刘劭》:“临贺公主南第先有一下人欲嫁,又闻此下人养他人奴为儿,而汝用为队主,抽拔何乃速。”《红楼梦 第八八回》:“下人在背地里便生出许多议论来。” 曹禺《雷雨第二幕》:“哼,让大家说吧,周家大少爷看上他家里面的女下人,怕什么,我喜欢她。”③指下属。明 于谦《宣府军务疏》:“其参将扬能説称,尚书比时挑选军士,止是出于己见,不令询问下人,一时挑选不精。”④才能庸劣或行为卑下的人。《汉书·外戚传上·孝宣许皇后》:“曾孙体近,下人,乃关内侯,可妻也。”颜师古注:“言曾孙之身於帝为近亲,纵其人材下劣,尚作关内侯。”晋 葛洪《抱朴子·行品》:“凡此诸行,了无一然,而不躋善人之迹者,下人也。”明 王世贞《凤洲杂编·书与太师也先》:“比先朝廷与太师处皆因下人之言,彼此都动军马。”⑤居于人之后;对人谦让。对人谦恭卑下。《论语·颜渊篇》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易·繫辞上》:“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语以其功下人者也。”孔颖达疏:“能以有功卑下於人者也。”《庄子·渔父》彼非至人,不能下人。下人不精,不得其真,故长伤身。《庄子·徐无鬼》以贤临人,未有得人者也;以贤下人,未有不得人者也。《汉书·司马迁传》:“僕观其为人……恭俭下人,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宋 苏轼《留侯论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这四句诗,奉劝世人虚己下人,勿得自满。”黄远庸《外交总长宅中之茶会》:“陆君恂恂下人,出言有章,盖一绝好欧西绅士风度。”

下塞上聋

xiàsāishànglóng

塞:堵塞不通。聋:耳朵的听觉失灵。下边堵塞不通,上边听觉失灵。比喻真实情况不能上传下达。唐·韩愈《子产不毁乡校颂》:“川不可防,言不可弭,下塞上聋,邦其倾矣。”

下埽

xiàsào

:旧时治河,将秫秸、石块、树枝等捆扎成圆柱形用以堵口或护岸筑堤的东西。筑堤时把筑堤材料放下去。《续资治通鉴 元纪二十八》两河争流,近故河口,水刷岸北行,洄漩湍激,难以下埽。清 周亮工《书影 卷三》此今治河下埽之始,但今易以柳枝,苇条耳。

下梢xià shāo

结果;结局。二十多岁的人,一朵花还没有开足,怎做这没下梢的事?丁玲《东京事件》:“哼!那种人家,要是有好下梢,天就没良心了。”将来;以后。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六:“香消玉瘦,天天都为他,眼底闲愁没处着。是即是下梢相见,咱大小身心,时下打叠不过。”下段。梁斌《红旗谱》三:“当他还在壮年的时候,那时他们还住在滹沱河的下梢里。”

下士

xiàshì

①官名。古代天子、诸侯都设有士,分上士、中士、下士。 秦以后亦沿用。《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诸侯之上大夫卿、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晋书·武帝纪》:“古者以德詔爵,以庸制禄,虽下士犹食上农,外足以奉公忘私,内足以养亲施惠。”②今用作军衔,为军士的最低一级。③屈身交结贤士。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人。”《汉书 王莽传》清静乐道,温良下士,惠于故旧,笃于师友。④才德差的人。《老子》:“下士闻道,大笑之。”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上士忘名,中士主名,下士窃名。” 《聊斋志异 苗生》蒋(生)名下士,邑尤生考居其上,窃怀忌嫉。

下世xiàshì

①近世。《商君书·开塞》:“然则上世亲亲而爱私,中世上贤而说仁,下世贵贵而尊官。”②后世。《南齐书·崔祖思传》:“斯实风高上代,民偃下世矣。”③阴间。《古今小说·史弘肇龙虎君臣会》:“你前日在门前正做生活里,蓦然倒地,便死去……你去下世做甚的来?”④死亡去世。《红楼梦》:“士隐知投人不著,心中未免悔恨,再兼上年惊唬,急忿怨痛已伤,暮年之人,贫病交攻,竟渐渐地露出那下世光景来。”《糊涂世界卷四》不多几日,贱内下世了,馀下三男一女。⑤下凡。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他若下世为人,我也同去走一遭。

下视

xiàshì

①由高处往下看。《墨子·非儒》:"高拱下视。"汉扬雄甘泉赋:"攀琁玑而下视兮,行游目乎三危。"《旧唐书·王方庆传》:"山径危险,石路曲狭,上瞻骇目,下视寒心。"②轻视,看不起。宋 范仲淹《议守》:"匈奴屡变,往往犯塞,杀戮吏民,不胜其酷。至于书问傲慢,下视中国。"《三国志平话》卷下:"曹相下视张松。"明李贽《定林庵记》:"子欲学,幸毋下视周安 。"③近视。《资治通鉴 唐纪五十九》翼城人郑注,眇小,目下视,而巧谲倾谄,善揣人意,以医游四方,羁贫甚。

下土

xiàtǔ

大地。《诗·小雅·小明》:“明明上天,照临下土。” 唐 张乔《试月中桂诗》:“根非生下土,叶不坠秋风。”《庄子·天运》:“九洛之事,治成德备,监照下土,天下戴之,此谓上皇。” ②四方;天下。《尚书·舜》:“帝釐下土,方设居方。”孔 传:“言舜理四方,诸侯各设其官居其方。”《后汉书·仲长统传》:“故下土无壅滞之土,国朝无专贵之人。”鲁迅《无题诗》:“下土惟秦醉,中流辍越吟。”指人间。《诗·小雅·小旻》:“旻天疾威,敷于下土。”晋 陶潜《搜神后记 卷五》:“豫章人刘广 ,年少未婚,至田舍,见一女子,云:‘我是何参军女,年十四而夭,为西王母所养,使与下土人交。’广与之缠绵。” ④偏远的地方。《汉书·刘辅传》:“臣等愚,以为辅幸得託公族之亲,在諫臣之列,新从下土来,未知朝廷体,独触忌讳,不足深过。”《魏书·朱长生传》:“高车主阿伏至罗责长生等拜,长生拒之曰:‘我天子使,安肯拜下土诸侯!’”⑤低洼之地。《尚书·禹贡》:“厥土惟壤,下土坟壚。”孔传:“高者壤,下者壚。”一说,下等土地。 孙星衍注引马融曰:“豫州地有三等,下者坟壚也。”⑥犹入土。指埋葬。宋之的《故乡》:“老的下土的时候,使了财主五吊钱,几年没还上,咱祖上留下来的这几间破草房跟西河沿那八分菜田地,都出给财主了。”

下晚xiàwǎn

近黄昏的时候。《儒林外史第十三回》:“看看等到了下晚,总不来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三回》:“不料事机不密,到了下晚时候,被言夫人知道了,叫人请了言中丞来大闹。”《镜花缘 第六回》到了下晚,只见百草、百果、百谷三位仙子,满面愁容,来至洞中。

下帷

xiàwéi

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教书。《史记·儒林列传》:“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 董仲舒 不观於舍园,其精如此。” 引申指闭门苦读。唐 李白《行行且游猎篇》:“儒生不及游侠人,白首下帷復何益。”宋 晁冲之《和江子我竹夫人》诗:“下帷度日甘同梦,隐几终年得异书。” 《聊斋志异 红玉》女曰:“但请下帷读,勿问盈歉,或当不殍饿死。” 《聊斋志异 凤仙》因念所嘱,谢客下帷。

下问

xiàwèn

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晋书 景帝纪》宜遵先王下问之义,使讲诵之业屡闻于听,典谟之言日陈于侧也。

下席

xiàxí

犹末座。古人常以居下席表示谦敬。离开席位,表示恭敬。南朝梁 沉约《侍宴谢朏宅饯东归应制诗》:“饮和陪下席,论道光上筵。”刘向《说苑·政理》:“景公 乃下席而谢之。”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南人宾至不迎,相见捧手而不揖,送客下席而已。” ②谓离开原来的居处,睡在守孝的草席上。《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天崩地坼,天子下席。”司马贞索隐:“下席,言其寝苫居庐。” ③到讲席之下。南齐书·刘瓛传:“瓛姿状纤小,儒学冠於当时,京师士子贵游莫不下席受业。”

下弦

xiàxián

阴历每月二十二、二十三日后,月形如弓,弓形偏东,弦口向西,称为“下弦”。幼学琼林.卷一.岁时类:下弦谓月缺其半,系廿二三。《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五十一》又,《淳熙历》十一月下弦在二十四日,恐历法有差。参见“上弦”。

下学上达

xiàxuéshàngdá

学习人情事理,进而认识自然的法则。《论语·宪问篇》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后汉书·张衡传》有闲余者曰:盖闻前哲首务,务于下学上达,佐国理民,有云为也。

下眼觑

xiàyǎnqù

下眼看。 蒲松龄《聊斋志异·封三娘》:“别后悬思颇苦,然贫贱者与贵人交,足未登门,先怀惭怍,恐为婢仆下眼觑,是以不果来。”

下议

xiàyì

交给下面讨论。《史记·韩长孺列传》:“匈奴来请和亲,天子下议。”写下意见,提出建议。《南史·齐纪上》:“(帝萧道成)因索笔下议,餘并注同。”“帝乃下议,备法驾,诣东城,迎立顺帝。”

下邑

xiàyì

下县。古代县分三等:粮十万石以下为上县,六万石以下为中县,三万石以下为下县。南朝齐 孔稚珪《北山移文今又促装下邑,浪栧上京…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弹丸下邑。

下愚

xiàyú

最愚笨的人。《颜氏家训 教子篇》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下狱

xiàyù

关入监牢。《宋书 卷十 顺帝纪》山阳太守于天宝、新吴县子秦立有罪,下狱死。

下元xiàyuán

①节日名。旧时以阴历十月十五为下元节。②中医指肾气。③气功意守部位名称,即下元丹田,位于脐下。④道教称水中为下元。亦指水府。《西游记第三回》恳乞天兵,收此妖孽,庶使海岳清宁,下元安泰。

下逐客令

xiàzhúkèlìng

秦始皇曾下过逐客令,要驱逐从各国来的客卿。泛指主人赶走不受欢迎的客人。清·许奉恩《里乘》第五卷:“大姊净丝,便下逐客令。”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这是对值堂的听差暗示,也就是下逐客令。”

下注

xiàzhù

①向下流泻。明·归有光《项脊轩志》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②下赌注,赌博时押下所赌的钱。

xià I.

使害怕:唬(“”读轻声)。挺人的。《三国演义 第四十六回》諕得鲁肃失色问曰:“先生何由知之?”II.参见“hè”。

吓眉唬眼

嚇眉唬眼

xiàméihǔyǎn

横眉竖眼,表示怒意。《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十六回》:我到那里,已经闹完了,一个在那里哭,一个在那里吓眉唬眼的。

xià I.

同“吓”xià。《西游记第三回》见半空中,丫丫叉叉,无边无岸的猴精,唬得都乱跑乱躲。II. hǔ虚张声势、夸大事实来吓人或蒙混人:唬人。差一点儿叫他唬住了。

xia I.

①用在动词后表示从高处到地处:跳下,传下命令。②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完成结果已经确定的意思:定下了方针,打下了基础。③用在动词后表示能够容纳,经常同“得”或“不”一起使用:这个瓶子盛得下三斤酒。这张床大小睡不下两个人。II.参见xi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