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 | xī | ①分开:条分缕析。削析。分崩离析。分家。唐 李华《吊古战场文》声析江河,势崩雷电。明 方孝孺《深虑论》武、宣以后,稍削析之而分其势,以为无事矣,而王莽卒移汉祚。《聊斋志异 湘裙》仲年八十,其子二十余矣,乃析之。《聊斋志异 仇大娘》为君计,不如早析,则贫在弟而富在君也。参见“析居”。②解释:分析。剖析。析疑。赏析。析出(a.分析出来;b.固体从液体或气体中分离出来)。辨析。 |
析辨诡词 析辩诡辞 | xībiànguǐcí | 谓巧言邪说。东汉·班固《汉书·扬雄传下》:“即为怪迂,析辩诡辞,以挠世事,虽小辩,终破大道而或众。”宋·曾巩《上欧阳学士第一书》:“仲尼既没,析辨诡词,骊驾塞路。” |
析产 | xīchǎn | 又称财产分析,是指财产共有人通过协议的方式,根据一定的标准,将共同财产予以分割,而分属各共有人所有。《聊斋志异 云萝公主》乃为二子立析产书,楼阁沃田,尽归大器。可弃怨怒,夜持刀入室,将杀兄,误中嫂。 |
析爨 | xīcuàn | 分立炉灶;指分家。明 宋濂《故潜峰先生朱府君墓志铭》:“兄以先生不事生产作业,力求析爨。”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江城》:“我不能为儿女任过,不如各立门户,即烦主析爨之盟。” |
析肝沥悃 | xīgānlìkǔn | 谓披露肝胆,倾吐至诚。宋 苏舜钦《投匦疏》:“盖以陛下开言路,塞讳门,采瞽说,纳愚虑,是以析肝沥悃而具述之。” |
析肝刿胆 析肝吐胆 | xīgān’guìdǎn xīgāntǔdǎn | 剖示肝胆。比喻赤诚。明 袁宗道《乞进<大学衍义>疏》:“其当上指与否,俱且和颜受之。有不析肝刿胆者,非夫也。”明 高以俭《太师张文公集跋》受顾命,辅冲圣,秉国十年,乃举其生平,析肝刿胆献之天子。 |
析骨而炊 析骸以爨 | xīgǔérchuī xīháiyǐcuàn | 指被围日久,粮尽柴绝的困境。亦以形容战乱或灾荒时期百姓的悲惨生活。《史记 宋微子世家》:“王问:‘城中何如?’曰:‘析骨而炊,易子而食。’”《左传 宣公十五年》载曰:敝邑易子而食,析骸以爨。《新唐书·李翰传》巡握节而死,非亏教也,析骸以爨,非本情也。 |
析圭担爵 析圭儋爵 | xīguīdānjué | 指任官受爵。《明史 倪岳传》:“命将徂征,四年三学举,绝无寸功。或高卧而归,或安行以返。析圭担爵,优游朝行,辇帛舆金,充牣私室。” |
析圭分组 | xīguīfēnzǔ | 谓任官受印。组,组绶。唐王维《魏郡太守河北采访处置使上党苗公德政碑》:“至于析圭分组,跨壤连州,怀四术而自疑,见九重而失望。” |
析珪判野 | xīguīpànyě | 谓封爵分土。《陈书 虞寄传》:“今将军以藩戚之重,东南之众,尽力奉上,戮力勤王,岂不勋高窦融,宠过吴芮,析珪判野,南面称孤?” |
析珪胙土 | xīguīzuòtǔ | 谓封爵分土。清 钮琇《觚剩 圆圆》:“今我王析珪胙土,威镇南天,正宜续鸾戚里,谐凤侯门。” |
析骸 | xīhái | 剔骨。掘尸析骸。析骸易子。指易子而食,析骸而爨。《清史稿卷六 圣祖本纪一》吴三桂析骸,示中外,诛伪相方光琛,馀党降,云南平。 |
析骸以爨 | xīháiyǐcuàn | 被指围日久,粮尽柴绝的困境,剖下尸骸而炊食。亦以形容战乱或灾荒时期百姓的悲惨生活。析骸而炊也不投降。《左传·宣公十五年》载曰:敝邑易子而食,析骸以爨。 |
析骸易子 | xīháiyìzǐ | 拆尸骨为炊,交换孩子而食。形容粮尽援绝的极端困境。参见“析骸以爨”。《后汉书 来歙传》:“昔宋执楚使,遂有析骸易子之祸。”《胭脂血弹词》第八回:援救无人,困宁孤城血泪喷。析骸易子民无怨,一志同仁。 |
析毫剖厘 析毫剖芒 | xīháopōulí xīháopōumáng | 分割剖析毫毛芒刺。形容剖析细微透彻。《文子 道原》:“夫道者陶冶万物,终始无形,寂然不动。大通混冥。深闳广大,不可为外,析毫剖芒,不可为内。无环堵之宇,而生有无之总名也”。 《云笈七签》卷一○二:穷幽极微,至纤无际,析毫剖芒,刀铗锋锐,不足言其细也。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一○二:“穷幽极微,至纤无际,析毫剖厘,刀铗锋锐,不足言其细也。” |
析交离亲 | xījiāolíqīn | 谓离间亲友。《庄子·渔父》:“析交离亲谓之贼。”成玄英疏:“人有亲情交故,輒欲离而析之,斯贼害也。” |
析精剖微 | xījīngpōuwēi | 指剖析精微深奥的道理。清 恽敬《读<大学>一》:“盖知者至广极大,析精剖微不可端倪者也。” |
析居 | xījū | 分别居住。谓分家。宋 范正敏《遯斋闲览·娶妇离间友爱》:"季怒,遂逼其兄析居,而孝友衰焉。"《续资治通鉴 宋纪六十五》又闻江南有嫁其祖母及与母析居以避役者,又有鬻田减其户等者,田归官户不役之家,而役并于同等见存之户。《金史·纥石烈良弼传》:"父子兄弟往往析居。"《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吾闻兄弟有析居之义。今吾与汝,皆已娶妇,田产不薄,理宜各立门户。"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献一·葛端肃公家训》:"其同爨弟侄辈欲析居时,除尔曾祖见产瓜分之外,各与城宅一区。" |
析理 | xīlǐ | 剖析事理。三国魏 嵇康《琴赋》:“非至精者不能与之析理也。”《晋书·葛洪传》:“洪博闻深洽,江左绝伦。著述篇章富於班马,又精辩玄赜,析理入微。”南朝梁 萧统《文选 序》:“论则析理精微,铭则序事清润。”唐 元稹《献荥阳公诗五十韵序》:“推案析理,次至数联,应若前定。”明 吴承恩《申鉴 序》:“其辨疑而析理也精而确,信哉,其能名家也。” |
析律贰端 | xīlǜèrduān | 指曲解法律条文,妄生不实端绪,以加重人罪。《汉书 宣帝纪》:“用法或持巧心,析律贰端,深浅不平,增辞释非,以成其罪。” |
析律舞文 | xīlǜwǔwén | 指故意玩弄文字,曲解法律条文。宋 苏舜钦《论五事 景佑四年五月七日阁门下》:“臣窃见州县之吏,多是狡恶之人……清白者必多方以误之,贪婪者则啖利以制之,然后析律舞文,鬻狱市令,上下其手,轻重厥刑。” |
析微察异 | xīwēicháyì | 指仔细观察、辨别。明 何景明《结肠赋》:“有木连理,草交茎兮;烈魂洁魄,孚女贞兮;析微察异,实此之类兮;附物着灵,见胸臆兮。” |
析薪 | xīxīn | ①劈柴。宋 邵雍《渔樵问对》:“乃析薪烹鱼而食之,饫而论《易》。”叶圣陶《穷愁》:“母遂复醒,闻其子析薪声,知子已起。”《聊斋志异 小谢》 二女微笑,转身向灶,析薪溲米,为生执爨。②指作媒。《诗·齐风·南山》:“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孔颖达疏:“言析薪之法如之何乎?非用斧不能斫之,以兴娶妻之法如之何乎,非使媒不能得之。” ③谓继承父业。《左传·昭公七年》:“古人有言曰:其父析薪,其子弗克负荷。 施(丰施)将惧不能任其先人之禄。” |
析言破律 | xīyánpòlǜ | 指巧说诡辨,曲解律令。《礼记 王制》:“析言破律,乱名改作,执左道以乱政,杀。”晋袁宏《后汉纪·桓帝纪下》尚书奏:‘……今楷(襄楷)不陈损益,而务析言破律,违背经义,伪托神灵。’于是论楷司完寇。 |
析疑匡谬 | xīyíkuāngmiù | 解释疑义,纠正谬误。清·王琦《李太白全集序》:“惜李集无有斐然继起者,爰合三家之注订之,芟柞繁芜,补增阙略,析疑匡谬,频有更定。” |
淅 | xī | ①象声词,形容轻微的风雨声,如“秋风淅淅吹我衣”;淅沥:象声词,形容雨雪声,落叶声,风声,如“霰淅沥而先集,雪纷糅而遂多”。叠用作“淅淅沥沥”或“沥沥淅淅”,如“淅淅沥沥下起雨来”。唐 李华《吊古战场文》鸟无声兮山寂寂,夜正长兮风淅淅。②淘米:“百姓开门而待之淅,淅米而储之,唯恐其不来也”。《聊斋志异 申氏》因淅米作糜。申饱食讫,急寻坚木,斧作梃,持之欲出。 |
淅淅沥沥 | xīxīlìlì | 象声词。雨声。《红楼梦 第四五回》:“不想日未落时,天就变了,淅淅沥沥的下起雨来。”洪深《走私》:“窗上淅淅沥沥,是雨点打在玻璃上的声音。”冯德英《苦菜花 第十一章》:“雨小些,但还是淅淅沥沥地下着。” |
淅沥 | xīlì | 象声词,形容轻微的风雨声、落叶声等。宋 欧阳修《秋声赋》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花月痕第三十六回》左思右想,便合着眼,听着雨声淅沥,竟模模糊糊的好像到了秋心院。 |
菥 | xī | 菥蓂xīsī:菜的一种。一种草,一说就是较大的荠菜。菥又音sī,指一种像燕麦的植物。 |
晰晳 | xī | 明白,清楚:清晳。明晳。宋 曾慥《高斋漫录》司马温公与苏子瞻论茶墨俱香……譬如贤人君子,黔晳美恶之不同,其德操一也。参见“白皙”:宋 曾慥《高斋漫录》司马温公与苏子瞻论茶墨俱香……譬如贤人君子,黔晳美恶之不同,其德操一也。明白,清楚:清晰。明晰。皮肤白晰 |
晰毛辨发 | xīmáobiànfā | 连毛发也能清楚地分辨。形容析理入微。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格局》:“圣叹之评《西厢》,可谓晰毛辩发,穷幽极微,无复有遗议于其间矣。” |
蜥 | xī | 蜥蜴:爬行动物,有四肢,尾巴很长,容易断,脚上有钩爪。生活在草丛里,捕食昆虫和其他小动物。通称“四脚蛇”。 |
蜥蜴 | xīyì | ①亦作“蜥易”。壁虎是蜥蜴的一种。《聊斋志异 山神》既而起视,则肴酒一无所有,惟有破陶器贮溲浡,瓦片上盛蜥蜴数枚而已。宋 苏洵《心术》尺箠当猛虎,奋呼而操击;徒手遇蜥蜴,变色而却步,人之情也。①爬行动物。又名石龙子,通称四脚蛇。②比喻人格卑鄙的小人。明无名氏 《鸣凤记·灯前修本》:“既以感激天恩,敢不捨身图报。目今蜥蜴虽除,虎狼入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