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后扩展至淮河下游一带:吴钩(古代吴地出产的一种弯刀,后泛指锋利的刀剑)。吴越同舟(喻过去的仇人由于当前利害一致而成为朋友)。②中国东汉末年三国之一:吴下阿蒙(喻原先学识粗浅的人)。③泛指中国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一带:吴语。吴牛喘月(喻见到类似事物就胆怯害怕起来)。④大声说话;喧哗。《诗经·周颂·丝衣》:“不吴不敖,胡考之休。”唐·元稹《于季友授右羽林将军制》:“不吴不扬,不掉不挫,皆将军之命也。”⑤姓。

吴带当风

wúdàidāngfēng

唐画家吴道子善画佛像,笔势圆转,所画衣带如被风吹拂。后人因以“吴带当风”称美其高超画技与飘逸的风格。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论曹吴体法》:“吴带当风,曹衣出水。”苏曼殊《断鸿零雁记》第15章:“风采盎然,碧罗为衣,颇得‘吴带当风’之致。”

吴分

wúfēn

吴之分野。指吴地。宋 张先《定风波令·霅溪席上》尽道贤人聚吴分,试问,也应旁有老人星。宋 范成大《吴郡志·分野》南斗在云汉下流,殷淮海之间,为吴分。《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五》岁星临于吴分,冀成淝水之勋。元 陈孚《登北固楼》诗:"星斗占吴分,江河见禹功。"

吴刚

wúgāng

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 卷一》:“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毛泽东《蝶恋花 答李淑一》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吴宫

wúgōng

指春秋吴王的宫殿。南朝梁 江淹《别赋》:“乃有剑客惭恩,少年报士,韩国赵厠,吴宫燕市。”唐 王维《西施咏》:“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唐 刘禹锡《武陵观火诗》:“晋库走龙剑,吴宫伤燕雏。”唐 白居易《忆江南 三首之三》:“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指三国吴主的宫殿。唐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诗》:“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王琦注:“吴宫,谓孙权建都时所造宫室。”明 李梦阳《浮江诗》:“开窗问赤壁,捩柁失吴宫。”

吴宫燕市wúgōngyànshì

吴宫:指春秋时专诸置匕首于鱼腹,在宴席间为吴国公子光刺杀吴王一事。燕市:指荆轲与朋友高渐离等饮于燕国街市,因感燕太子恩遇,藏匕首于地图中,至秦献图刺秦王未成,被杀。高渐离为了替荆轲报仇,又一次入秦谋杀秦王事。南朝梁 江淹《别赋》乃有剑客惭恩,少年报土,韩国赵厕,吴宫燕市。

吴钩

wúgōu

亦作“吴鉤”。钩,兵器,形似剑而曲。春秋吴人善铸钩,故称。后也泛指利剑。宋 张孝祥《水调歌头 和庞佑父》:“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剩喜燃犀处,骇浪与天浮。”

吴会

wúhuì

秦汉会稽kuàijī郡治在吴县,郡县连称为吴会。清 赵翼《陔馀丛考·吴会》:“西汉时会稽郡治本在吴县,时俗以郡县连称,故云吴会。”②东汉分会稽郡为吴会稽二郡,并称吴会。后亦泛称此两郡故地为吴会。《三国志 蜀书 诸葛亮传》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晋书 文帝纪》:“扫平区域,信威吴会,遂戢干戈,靖我疆土,天地鬼神,罔不获乂。”唐 王勃滕王阁序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宋 苏轼《喜刘景文至》诗:“平生所乐在吴会,老死欲葬杭与苏。”

吴姬

wújī

吴地的美女。唐 王勃《采莲曲诗》:“莲浦夜相逢,吴姬越女何丰茸。”唐 李白《金陵酒肆留别诗》:“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宋 苏轼《王伯敭所藏赵昌花·梅花诗》:“殷勤小梅花,仿佛吴姬面。”《金瓶梅词话第二三回》:“出则锦衣骏马,归时越女吴姬。”清 贝青乔《自编军中纪事诗》:“重见吴姬村店里,太平军士满壚头。”

吴江

wújiāng

吴淞江的别称。《国语·越语上》“三江环之”三国吴韦昭注:“三江:吴江、钱唐江、浦阳江。”魏晋 张翰《思吴江歌》:“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唐 李白《行路难诗》:“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宋 毛滂《过吴淞江诗》:“参军身外祇图书,独与吴江分不疎。”清 黄燮清《吴江妪诗》:“征帆自北来,晚泊吴江湄。”县名。属江苏省。柳亚子《迭韵寄呈毛主席》:“倘遣名园长属我,躬耕原不恋吴江。”

吴门

wúmén

冀县城门名。在今甘肃甘谷县。《后汉书·五行志一》:“王莽末,天水童謡曰:‘出吴门,望緹羣 ……’吴门,冀郭门名也。緹羣,山名也。”指春秋吴都阊门(一作昌门)。唐 李白《殷十一赠栗冈砚诗》:“洒染中山毫,光映吴门练。”③指苏州或苏州一带。为春秋吴国故地,故称。宋 张先《渔家傲·和程公闢赠别词》:“天外吴门清霅路,君家正在吴门住。”宋 周邦彦《苏幕遮 燎沉香》:“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清 侯方域《司成公家传》:“初,文相国震孟为吴门孝廉,年五十餘,老矣。”沉砺《吴中杂咏之一》:“要离塚外五人塚,犹占吴门侠气多。”

吴牛喘月

wúniúchuǎnyuè

东汉·应劭《风俗通义·佚文》吴牛望见月则喘,彼之苦于日,见月怖喘矣。原义是吴地水牛见月疑是日,因惧怕酷热而不断喘气;比喻见到曾受其害的类似事物而过分害怕惊惧,或形容天气酷热。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满奋畏风,在晋武帝坐;北窗作琉璃屏,实密似疏,奋有难色。帝笑之,奋答曰:“臣犹吴牛见月而喘。”

吴山

wúshān

吴地的山。春秋吴和三国吴故地的山。指钱塘江北岸的山,此地古代属吴国,与越山相对。文选·谢朓《和伏武昌登孙权故城》诗:“鹊起登吴山,凤翔陵楚甸。”李善注:“孙氏初基武昌,后都建鄴。”唐 贾岛《送朱可久归越中诗》:“吴山侵越众,隋柳入唐疏。”宋 林逋《长相思 吴山青》:“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宋 晏几道《蝶恋花 醉别西楼醒不记》:“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明 徐渭《三茅观观潮诗》:“吴山石头坐秋风,带着高冠拂云雾。”清 陈维崧《卜算子·阻闸瓜步词》:“风急楚天秋,日落吴山暮。”常泛指江南的山。唐 白居易《长相思 汴水流》:“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宋 张孝祥《水调歌头词》:“吴山楚泽行徧,只欠到瀟湘。”

吴市吹箫

吴市之箫

wúshìchuīxiāo

wúshìzhīxiāo

原指春秋时楚国的伍子胥逃至吴国,在市上吹箫乞食。比喻在街头行乞。《史记·范睢蔡泽列传》:“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夜行昼伏,至于陵水,无以糊其口,膝行蒲伏,稽首肉袒,鼓腹吹箫,乞食于吴市。”清·杨昭《闲止书堂集钞 跋》:“沉冤望雪,曾传吴市之箫;急难号天,爱下秦庭之泪。”

吴丝

wúsī

吴地产的丝。喻指精美的琴弦。唐 李贺《李凭箜篌引》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吴头楚尾

wútóuchǔwěi

今江西北部,春秋时是吴、楚两国交界的地方,它处于吴地长江的上游,楚地长江的下游,好象首尾互相衔接。宋·王象之《舆地纪胜》:“《职方乘序》:‘吴头楚尾。’”《水浒传第八十五回》始逢冬暮,鸿雁分飞。吴头楚尾,官禄同归。清 王士慎《江上》诗:吴头楚尾路如何?

吴娃

wúwá

吴地美女。文选·枚乘《七发》:“使先施、徵舒、阳文、段干、吴娃、閭娵、傅予之徒……嬿服而御。”李善注:“皆美女也。”《资治通鉴·周赧王二十年》:“主父初以长子章为太子,后得吴娃,爱之。”胡三省注:“吴娃…… 吴楚之间谓美女曰娃。”唐 白居易《忆江南 三首之三》:“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清 方文《赠万年少诗》:“挟瑟吴娃媚,临书魏傅工。”鲁迅《无题诗》:“皓齿吴娃唱柳枝,酒阑人静暮春时。”

吴下阿蒙

wúxiàāméng

吴下:现江苏长江以南;阿蒙:指吕蒙。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晋 虞溥《江表传》:“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明 徐宏祖《徐霞客游记 续篇》马湾有鬣,德小是崇,先生天游,而人曰佳墉。嗟乎!非吴下阿蒙。

吴兴

wúxīng

指元代书画家赵孟頫。 赵为吴兴人,故称。明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跋赵子昂书 过秦论》:“吴兴此书学黄庭内景经,时年三十八岁。”郡名。三国吴宝鼎元年(公元266年)置。治所在乌程县(今浙江吴兴县南)。③县名。属浙江省,位于苕溪下游,滨临太湖 。吴兴是湖州古称,如今湖州市有吴兴区。

吴盐

wúyán

吴地所产的盐。以洁白著称。为四方所食。唐肃宗时,盐铁铸钱使第五琦于两淮所煮盐以洁白著名,后亦称两淮生产的盐为吴盐。唐 李白《梁园吟》:“玉盘杨梅为君设,吴盐如花皎白雪。”宋 周邦彦《少年游·商调词》:“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清 陈维崧《满江红·江村夏咏词之一》:“篱笋细醃红缕豉,吴盐小下银丝鯽。”②喻白发。清 陈维崧《贺新郎·秋夜呈芝麓先生词》:“我在京华沦落久,恨吴盐只点愁人髮。”清 黄景仁《发颍州诗》:“预恐清镜里,两鬢堆吴盐。”

吴音

wúyīn

指吴语,吴方言。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吴越

wúyuè

春秋吴国与越国的并称。《国语·吴语》:“不修方城之内,踰诸夏而图东国,三岁於沮汾以服吴越。”吴越两国时相攻伐,积怨殊深,因以比喻仇敌。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四》:“当初指望做夫妻,谁知变成吴越。”元 关卿《碧玉箫曲》:“休谎説,不索寻吴越。喒,负心的教天灭。”《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我与你恩爱深重,教你穿在身上,恩将讎报,反成吴越?”③指春秋吴越故地(今江浙一带)。三国魏 曹植《责躬诗》:“甘赴江湘,奋戈吴越。”《隋书 帝纪卷一高祖杨坚下》往以吴越之野,群黎涂炭,干戈方用,积习未宁。唐 孟浩然《自洛之越》:“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清 方文《宋遗民咏·龚圣予开》:“往来吴越间,伤心旧宗社。”④五代十国之一。始祖钱镠,据有今江苏省西南部、浙江省全部和福建省东北部,后降于北宋。《旧五代史·世袭传二·钱鏐》:“梁祖革命,以鏐为尚父、吴越国王。”余曰:昔吴越有国时,广陵王镇吴中,治南园于子城之西南。

吴越同舟

wúyuètóngzhōu

吴越:指吴国人和越国人。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我们要学吴越同舟,一致抗日。先秦 孙武《孙子 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吴质

wúzhì

即月中之神吴刚。唐 李贺《李凭箜篌引》: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三国魏人,以文名重于时。文帝为太子时,与之过从甚密。参见“吴刚”。

吴中

wúzhōng

今江苏吴县一带。亦泛指吴地。苏州的古称。《史记·项羽本纪》:“项梁杀人,与籍避仇於吴中。”唐 韩愈《答李秀才书》:“故友李观元宾,十年之前,示愈别吴中故人诗六章,其首章则吾子也。”唐 韦应物《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诗》:“吴中盛文史,群彦今汪洋。”宋 张孝祥《念奴娇词》:“吴中何地,满怀俱是离索。”清 侯方域《管夫人画竹记》:“(余尉)诡辞以岁久剥落,将入吴中求国工装之以献。”

蚣(gōng):节肢动物,由许多环节构成,每节有脚一对,头部的脚像钩子,能分泌毒液,捕食小虫,中医入药。宋 吕蒙正命运赋蜈蚣百足,行不及蛇。

福。

wú I.

古同“无”,没有。参见“亡绝”。《论语·雍也篇》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论语·阳货篇》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列子·天瑞 杞人忧天》:“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列子 愚公移山》:河曲智叟亡以应。西汉·贾谊《治安策亲者或亡分地以安天下,疏者或制大权以逼天子,臣故曰非徒病瘇也,又苦蹠戾。西汉·贾谊《治安策夫百人作之不能衣一人,欲天下亡寒,胡可得也?《资治通鉴 汉纪七》故尧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而国亡捐瘠者,以畜积多而备先具也。西汉 晁错《论贵粟疏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加以亡天灾数年之水旱,而畜积未及者,何也?《资治通鉴 汉纪二十六》及汝昌侯傅商,亡功而封。《资治通鉴 汉纪二十六》陛下尚能容亡功德者甚众,曾不能忍武等邪!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亡论长者不欲轻弃之,即天意亦不欲长者之轻弃之也,幸宁心哉!II.参见wáng。

①草长得杂乱;乱草丛生的地方:平。荒城(田地荒芜长满乱草的旧城)。《老子·第五十三章》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东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唐 柳宗元《永州韦使君新堂记始命芟其芜,行其涂。唐 李商隐《蝉》“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宋 王禹偁《待漏院记》田畴多芜,何以辟之。②喻杂乱(多指文辞):杂(杂乱,没有条理)。词。劣(杂乱拙劣)。

芜城

wúchéng

古城名。即广陵城。故址在今江苏省江都县境。西吴王刘濞建都于此,筑广陵城。南朝宋竟陵王刘诞据广陵反,兵败死焉,城遂荒芜,鲍照作芜城赋以讽之,因得名。唐 李商隐《隋宫诗》:“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宋 苏轼《和陶饮酒之十八》:“芜城閲兴废,雷塘几开塞。” 清 方文《访孙豹人不遇因题其壁诗》:“招我来芜城,江关好流寓。”

芜秽

wúhuì

荒芜。引申为丛生的杂草。《楚辞·九辩》:“农夫辍耕而容与兮,恐田野之芜秽。”西汉 杨恽《报孙会宗书田彼南山,芜秽不治。《聊斋志异 珊瑚》春将尽,田芜秽不耕,生不得已,种治之。胡适《记李觏的学说》:“沃壤犹为芜秽,况瘠土乎?” ②污浊;污秽。使污秽;玷污。元 刘壎《隐居通议·文章八》:“贤者留芳简册,不肖者芜秽垓埏明 袁宏道《徐文长传先生诗文崛起,一扫近代芜秽之习,百世而下,自有定论,胡为不遇哉?白采《羸疾者的爱》诗:“我的工作,只能为你们芟剔芜秽,让你们更见矞皇璀璨!” ③冗杂;杂乱。南朝 范晔《后汉书·陈蕃传》“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