嗅觉器官,亦是呼吸的孔道:鼻子。鼻窦。鼻孔。鼻腔。鼻涕。鼻音。鼻烟(由鼻孔吸入的粉末状的烟)。仰人鼻息。嗤之以鼻。

鼻翅儿bíchìer

鼻翼的俗称,一般用于口语和文学作品中。《红楼梦第八十四回》脸皮趣青,眉梢鼻翅微有动意。

鼻骨倒竖

dàoshù

仰面朝天,傲气十足。《聊斋志异 梅女》汝本浙江一无赖贼,买得条乌角带,鼻骨倒竖矣!汝居官有何黑白?

鼻腻鹅脂bínì’é’zhī

形容女人的鼻子皮肤光滑细腻,如同涂抹了鹅油一般,表现出肌肤的白润和细腻。《红楼梦第三回》第一个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鼻孔朝天

鼻孔撩天

Bíkǒngcháotiān

bíkǒngliáotiān

仰起头来鼻孔朝天。形容高傲自大。宋 陆游《入蜀记》卷五:“荆州绝无禅林,惟二圣而已。然蜀僧出关,必走江浙,回者又已自谓有得,不复参叩。故语云:‘下江者疾走如烟,上江者鼻孔撩天。徒劳他二佛打供,了不见一僧坐禅。’”《花城》1981年第3期:(李嵩平)平常那种鼻孔朝天的凌人盛气,不知跑到哪里去了。


鼻青脸肿

bíqīngliǎnzhǒng

鼻子发青,脸部起,形容脸部伤势严重。古典文学《三侠五义第四十四回》:“这恶贼原想着是个暗算,趁着军官作下揖去,不能防备,这一脚定然鼻青脸肿。”

鼻坍嘴歪

bítānzuǐwāi

形容脸部伤势严重。《儒林外史第三九回》:“那里禁得萧云仙的弹子打来,打得鼻塌嘴歪,无处躲藏。”

鼻息

bíxī

鼻腔呼吸时的气息。仰人鼻息。《后汉书·袁绍传》:袁绍孤客穷军,仰我鼻息。宋 苏轼《临江仙 夜归临皋》:“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宋 张元干《贺新郎 寄李伯纪丞相》:“怅望关河空吊影,正人间、鼻息鸣鼍鼓。”


鼻息如雷

bíxīrúléi

鼻息:鼾声。指打呼噜的声音就象打雷一样响。形容熟睡时鼾声大作。宋·沈括《梦溪笔谈·人事》:“上使人微觇准所为,而准方酣寝于中书,鼻息如雷。”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看周瑜时,鼻息如雷。干见帐内桌上,堆著一卷文书,乃起床偷视之,却都是往来书信。钱钟书《围城》:“天罚你将来娶一个鼻息如雷的老婆,每天晚上在你枕头边吹喇叭。”

鼻烟壶bíyānhú

一种盛鼻烟的小壶或小瓶。《孽海花第二回》一手握着个白玉鼻烟壶,一坐下来不断地闻


鼻准

bízhǔn

鼻尖;鼻梁。郭沫若 《今昔集·日本民族发展概况》:“这里阿里安人种,眼色蔚蓝,鼻准高,多毛。” 《贵妃艳史演义》第九章:见禄山材貌充实,鼻准丰隆,英锐之气可掬,也就动了个不次用人的邪心。


荠:a.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池沼或栽培在水田里,地下茎扁圆形,赤褐色,肉白色,可食,亦可制淀粉;b.这种植物的地下茎,有的地区亦称“乌芋”、“地梨”。

荸荠

荸薺

古称凫茈。又称乌芋。有些地区名地栗、地梨、马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