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 | wò | ①手指弯曲合拢,执持:握手。握拳。握别。把握。掌握。握力。握笔。握管。握瑜(喻怀有美好的才德)。②量词,指一把大小或分量:一握粗。 |
握发 | wòfà | 手握头发,不待梳妆完毕。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昔者,周公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餐,以接白屋之士,一日所见者七十余人。《聊斋志异 江城》闻门外钲鼓,辄握发出,憨然引眺,千人指视,恬不为怪。 |
握发吐哺 握发吐飧 | wòfātǔbǔ wòfātǔsūn | 比喻为国家礼贤下士,殷切求才。哺:咀嚼着的食物。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现今成王的叔叔。我也要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爱惜人才。参见“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 |
握风捕影 | wòfēngbǔyǐng | 犹言捕风捉影。汉·牟融《理惑论》第一卷:“神仙之书,听之则洋洋盈耳,求其效,犹握风而捕影,是以大道之所不取。”唐·杜牧《献诗启》:“握风捕影,铸木镂冰,敢求恩和,但希镌琢。” |
握符 | wòfú | 即帝位。文选·沉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萧曹扶翼汉祖,灭秦项以宁乱。魏氏乘时於前,皇齐握符於后。”李善注引《孝经钩命决》:“帝受命,握符出也。”明 刘基《送陈庭学之成都卫照磨任》诗:“圣皇握符御宸极,烟尘不起鲸波息。”明 张居正《贺元旦表》:“恭惟皇上握符,应运绍基。” |
握纲提领 | wògāngtílǐng | 握:拿、抓。比喻抓住要领或简明扼要地把内容提示出来。晋·潘尼《答傅咸》诗:“忽荷略纽,握纲提领;矫矫贞臣,惟国之屏。” |
握固 | wògù | 屈指成拳。《老子·第五十五章》:“骨弱筋柔而握固。”魏源正义:“握固,谓以四指握拇指也。”宋 苏轼《龙虎铅汞论》:“人能正坐瞑目,调息握固,心定息微,则徐闭之。”《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牛黄清心丸》:“牛黄清心实中藏,痰壅神昏不语言,口眼喎斜形气盛,两手握固紧牙关。” |
握管 | wòguǎn | 执笔。援纸握管,会性通神。南朝宋 谢灵运《山居赋》伊昔龆龀,实爱斯文。援纸握管,会性通神。唐 白行简《李娃传》公佐拊掌竦听,命予为传。乃握管濡翰,疏而存之。《清史稿卷二十 文宗本纪》握管凄怆,汝其勉遵! |
握沐 | wòmù | 言握发吐哺。《新唐书·张玄素传》周公资圣人,而握沐吐飱,下白屋,况下周公之人哉!亦省作“握沐”。明 胡应麟《诗薮·国朝下》自北地、济南以峻峭遇物,古人握沐之风,几於永绝。 |
握铅抱椠 | wòqiānbàoqiàn | 铅,铅粉;椠,木简。皆书写用具。后遂以之为勤于写作、校勘的典故。《西京杂记》卷三:“扬子云好事,常怀铅提椠,从诸计吏,访殊方绝域四方之语。”清·冯桂芬《苏州试院记》同治初元……勘定苏州,复次第削平常、镇、湖、嘉诸郡县,千里敉安,握铅抱椠之士散之四方者,至是咸归里。 |
握拳透掌 握拳透爪 | wòquántòuzhǎng wòquántòuzhǎo | 爪:指甲。紧握拳头,指甲穿过掌心。形容愤慨到极点。《晋书 卞壶传》:“卞壶拒苏峻,父子战死。其后盗发壶墓,尸僵,鬓发苍白,面如生,两手悉拳,爪甲穿达手背。”宋·苏轼《东坡题跋·偶书》:“颜平原死不忘君,握拳透掌。”清 钱振伦《文评》高虎文如大力争持,握拳透爪。 |
握蛇骑虎 | wòshéqíhǔ | 北魏高祖崩于行宫,彭城王元勰等为防不测,密不讣闻,诏徵世宗会驾。灵柩至鲁阳,乃发丧行服。时咸阳王禧疑勰有异谋,停在鲁阳郡外,久之乃入。谓勰曰:“汝非但辛勤,亦危险至极。”元勰恨之,曰:“兄识高年长,故知有夷险;彦和(元勰的字)握蛇骑虎,不觉艰难。”后以“握蛇骑虎”喻身处险境。宋 刘克庄《贺新郎·送陈真州子华词》:“记得太行山百万,曾入宗爷驾驭。今把作握蛇骑虎。” |
握手言欢 | wòshǒuyánhuān | 握手谈笑,多形容发生不和,以后又和好。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李通传》“及相见,共语移日,握手极欢。”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 第二十八回》:“文于去年北上,与公握手言欢,闻公谆谆以国家与人民为念,以一日在职为苦。”巴金《生之忏悔·两个孩子》:“一连打了三天,然后那两位军阀因为别人的调解又握手言欢了。” |
握槊 | wòshuò | ①古时类似双陆的一种博戏。②唐丹阳公主下嫁薛万彻,嫌薛不聪慧,数月不与同席。“万彻蠢甚,公主羞,不与同席者数月。太宗闻,笑焉,为置酒,悉召它婿,与万彻从容语;握槊赌所佩刀,阳不胜,遂解赐之。主喜,命同载以归。”《聊斋志异 妾杖击贼》呜呼!射雉既获,内人展笑;握槊方胜,贵主同车。技之不可以已也如是夫! |
握粟出卜 | wòsùchūbo | 《诗·小雅·小宛》:“握粟出卜,是何能谷。”郑玄笺:“但持粟行卜,求其胜负。”后用以指祈求神明护佑,去凶赐吉。三国吴·谢承《后汉书》:“昱惨戚消瘠,至目不交睫,握粟出卜,祈祷泣血,乡党称其孝。” |
握素怀铅 | wòsùhuáiqiān | 犹言握铅抱椠。《北史·儒林传序》:“握素怀铅,重席解颐之士,间出于朝廷。” |
握素披黄 | wòsùpīhuáng | 犹言握铅抱椠。素,白绢,古代用以书写。黄,雌黄,古代用以校点书籍。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握素披黄,吟道咏德,苦辛无益者如日蚀,逸乐名利者如秋荼。” |
握算 | wòsuàn | 执算筹以计数,亦指谋划。《资治通鉴·唐德宗建中四年》:“吏执笔握算,入人室庐计其数。”胡三省注引史炤曰:“算,所以筹算也。”《老饕》食已,叟命少年,于革囊中探出镪物,堆累几上,称秤握算,可饮数杯时,始缄裹完好。 |
握炭流汤 | wòtànliútāng | 握炽炭,蹈沸汤。喻不畏危难,敢于用命。《文选·陆倕<石阙铭>》:“流汤之党,握炭之徒,守似藩篱,战国枯朽。”《六韬》:“纣之卒,握炭流汤者十八人。” |
握图 | wòtú | 犹握符。谓膺天命而有天下。即帝位。《晋书 武帝纪》“武皇承基,诞膺天命,握图御宇,敷化导民,以佚代劳。”南朝陈 徐陵《劝进梁元帝表》:“伏惟陛下,出震等於勛华,鸣谦同於旦奭。握图秉鉞,将在御天。玉縢珠衡,先彰元后。”《旧唐书·玄宗纪赞》:“开元握图,永鉴前车。”明 张居正《圣寿无疆颂》:“伏惟皇上,躬神圣之资,履冲和之德,握图受命,廿有八载。”参见“握符”。 |
握雾拏云 | wòwùnáyún | 驾驭云雾。意谓善于掌握戎机。亦“拏云握雾”。元·无名氏《连环记》第一折:“这其间多亏了张子房说地谈天口,韩元帅握雾拏云手。” |
握瑜怀瑾 | wòyúhuáijǐn | 比喻人具有纯洁优美的品德。战国楚 屈原《楚辞 九章 怀沙》:“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明·陈子龙《匡山吟寄灯岩子》:“握瑜怀瑾酬君恩,勒鼎铭钟人所羡。” |
握瑜怀玉 | wòyúhuáiyù | 瑜:美玉。怀藏有美玉。比喻富有文学才能。《南史·刘虬传》:“是以握瑜怀玉之士,瞻郑邦而知退,章甫翠履之人,望闽乡而叹息。” |
握雨携云 | wòyǔxiéyún | 战国楚 宋玉《高唐赋》:“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原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后以“握雨携云”指男女欢合。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6卷:“伎俩熟,口舌利,握雨携云多巧计。” |
握云拿雾 | wòyúnnáwù | 解释见“握雾拏云”。元·陈以仁《存孝打虎》第一折:“则你那龙韬虎略人难赛,握云拿雾施兵策,排兵布阵添精彩。” |
渥 | wò | ①“屋”意为“个人寝室”。三点水与“屋”联合起来表示“在个人寝室内洒水清扫搞卫生”。本义:洒水。引申义:沾湿,沾润。渥汗。《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十四》尚书吏部员外郎魏良臣,閤门宣赞舍人王绘,至自金国军前,对于内殿,帝问劳其渥。②浓,厚:渥味(味浓)。渥恩。渥惠。优渥(优越丰厚)。礼赠优渥。恩礼至渥。德至渥。赐赉良渥。丰渥fēngwò丰厚优渥。西汉·贾谊《治安策》德至渥也,然其后十年之间,反者九起。《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五十四》国家开设学校,教养士类,德至渥也。③取暖。《红楼梦 第八回》宝玉听了,笑道:“我忘了。你的手冷,我替你渥着。”宝玉一看,只见袭人和衣睡着在那里。宝玉笑道:“好,太渥早了些。”《红楼梦 第51回》宝玉道:“快进被来渥渥罢。” |
渥丹 | wòdān | 润泽光艳的朱砂。多形容红润的面色。《诗·秦风·终南》颜如渥丹,其君也哉!郑玄笺:“渥,厚渍也。颜色如厚渍之丹,言赤而泽也。唐 裴铏《传奇·孙恪》津液倾输,根蒂荡动,骨将化土,颜非渥丹,必为怪异所鑠。《老残游记 第九回》只见那人已经进来……有五十来岁光景,面如渥丹,鬚髯漆黑。《清史稿卷二 本纪二 太宗本纪一》上(皇太极)仪表奇伟,聪睿绝伦,颜如渥丹,严寒不栗。 |
渥然 | wòrán | 色泽红润貌。宋 欧阳修《秋声赋》:“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黝然黑者为星星。”明 方孝孺《指喻》:“浦阳郑君仲辨,其容闐然,其色渥然,其气充然,未尝有疾也。” |
渥泽 | wòzé | 指恩惠。《后汉书·邓骘传》:“托日月之末光,被云雨之渥泽,并统列位,光昭当世。”唐 李白《鄂州刺史韦公德政碑》:“云滂洋,雨汪濊,澡渥泽,除瑕纇。”《续资治通鉴宋纪二十》惟彼契丹,未蒙渥泽,非所以昭王道之无偏也。清 沉初 《西清笔记·纪恩遇》一:“仰渥泽之再叨,诏糈逾格;顾微长之莫效,食粟多慙。” |
幄 | wò | 帐幕:帷幄(多指军用帐幕)。布幄。由于四面围合起来象屋宇而得名。时值中午,阳光直射,树荫亭亭如幄。《左传.哀公十七年》:"卫侯为虎幄于藉圃。"杜预注:"于藉田之圃新造幄幕,皆以虎兽为饰。"《说文.木部》:"楃,木帐也。"《释名.释床帐》:"幄,屋也。以帛衣板,施之形如屋也。"王先谦疏证补引王启原曰:"幄之制,必先立板,而后帛有所傅。自有幄已然。"《汉书 王莽传》后日,未央宫置酒,内者令为傅太后张幄坐于太皇太后坐旁。《续资治通鉴 宋纪六十六》时河北地大震,涌沙出水,破城池庐舍,吏民皆幄寝茇舍。《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五十三》众扶皇子(宋宁宗赵扩)入素幄,被黄袍,方却立未坐,(赵)汝愚率同列再拜。参见“锦幄“。 |
幄次 | wòcì | 古代帝王休憩或祀神用的帷帐;考试用帷帐。《续资治通鉴 宋纪十八》丁卯,(赵光义)御朝元殿,册皇太子(赵恒),陈列如元会之仪,皇太子自东宫常服乘马赴朝元门外幄次,改服远游冠、硃明衣,三师、三少导从入殿,受册宝,太尉率百官奉贺。《宋史·礼志二》:“侍中请降辂赴幄次,有司奏解严。”《续资治通鉴 宋纪二十七》帝(宋真宗赵恒)遍至幄次,谕(李)宗谔等务极精详,勿遗贤俊。宋 周密《武林旧事·天申圣节》:“乐作,卫士山呼,驾兴,入幄次小歇。”《清史稿·礼志二》:“(乾隆)十四年,展拓西郊坛宇,更新幄次。” |
幄殿 | wòdiàn | 即帐殿。宋 梅尧臣《金明池游》诗:“津楼金间采,幄殿锦文窠。”《宋史·太宗纪一》(太平兴国五年)十二月甲戌,大阅,遂宴幄殿。《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七十七》次日,复侍幄殿,猎者失一鹘,蒙古主(忽必烈)怒,侍臣或从旁大声谓宜加罪,蒙古主恶其迎合,杖之,释猎者不问。元 张昱《辇下曲》当年大驾幸滦京,象背前驮幄殿行。清 昭连《啸亭续录·大蒙古包宴》上宴於山高水长殿前及避暑山庄之万树园中,设大黄幄殿,可容千馀人。 |
幄坐 | wòzuò | 垂帐的帝、后座位。《汉书·王莽传上》:“后日,未央宫置酒,内者令为傅太后张幄坐於太皇太后坐旁。”“定陶太后欲立僣号,惮彼面剌幄坐之义。”《南齐书·郁林王纪》:“世祖常独呼至幄坐,别加抚问,呼为法身,钟爱甚重。”《新唐书·逆臣传上·安禄山》:“帝登勤政楼,幄坐之左张金鸡大障,前置特榻,詔禄山坐,搴其幄,以示尊宠。太子諫曰:‘自古幄坐,非人臣当得,陛下宠禄山过甚,必骄。’” |
偓 | wò | 偓促wòcù:形容气量狭隘,拘于小节。《楚辞》偓促谈于廊庙兮,律魁放乎山间。偓佺wòquán:古代传说中的仙人。《史记》偓佺之伦暴于南荣。 |
龌 | wò | 从齿,屋声。双音词“龌龊“,本指齿相近,又指拘牵于小节,常用义为肮脏。 |
龌龊 | wòchuò | ①肮脏,不干净。比喻人的思想、品质恶劣,导心不正。卑鄙。宋 方勺《青溪寇轨》当轴者皆龌龊邪佞之徒,但知以声色土木淫蛊上心耳。《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七》其幸能自立者,亦不过龌龊自守,而未尝敢一言斥之。②中性:友人之间的调侃:对友人出糗表示善意的嘲笑,如:对叫小兵的朋友说“龌龊的小兵"(流行用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