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 | wò | ①睡倒,躺或趴:卧倒。卧铺。卧室。卧底(埋伏下来做内应,如“卧卧传中”)。卧槽。卧龙(喻隐居或尚未露头角的杰出人才)。卧薪尝胆(形容刻苦自励,志图恢复)。藏龙卧虎(喻潜藏着人才)。宋 柳永《定风波词》:“日上花梢,鶯穿柳带,犹压香衾卧。”②把去壳的鸡蛋放到开水里煮:卧个鸡子儿。 |
卧冰求鲤 | wòbīngqiúlǐ | 卧在冰上以求得鲤鱼。指忍苦孝亲。晋·干宝《搜神记》第11卷:“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鲁迅《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一到‘卧冰求鲤’,可就有性命之虞了。” |
卧病 | wòbìng | 患病不起,躺在床上。唐 王维《酬郭给事诗》:“晨摇玉佩趋金殿,夕奉天书拜琐闈。强欲从君无那老,将因卧病解朝衣。”唐 白居易《琵琶行》:“我从去年辞帝京,謫居卧病潯阳城。” |
卧不安席 | wòbùānxí | 睡不安宁。形容心事、忧虑重重。《战国策·楚策一》:“寡人卧不安席,食不甘味,心摇摇如悬旌,而无所终薄。”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六回:寡人闻之,卧不安席。 |
卧虎藏龙 | wòhǔcánglóng | 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也指隐藏不露的人才。这所大学卧虎藏龙,人才济济。北周·庾信《同会河阳公新造山地聊得寓目》诗:“暗石疑藏虎,盘根似卧龙。” |
卧龙 | wòlóng | 比喻隐居或未露头角的杰出人才。《三国志·诸葛亮传》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后专指孔明)。唐 杜甫《阁夜诗》:“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
卧内 | wònèi | 卧室,内室。出入王卧内。《史记·魏公子列传》常在卧内。《史记 淮阴侯列传》张耳、韩信未起,即其卧内上夺其印符,以麾召诸将,易置之。 |
卧榻鼾睡 | wòtàhānshuì | 别人在自己的床铺旁边呼呼大睡。比喻别人肆意侵占自己的利益。宋·岳珂《程史·徐铉入聘》:“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耶?” |
卧薪尝胆 | wòxīnchángdǎn | 卧薪尝胆原指越国国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后演变为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雪耻图强。春秋时,越王勾践战败,为吴所执,既放功率表还,欲报吴仇,苦身焦思,置胆于坐,饮食尝之,欲以不忘会稽败辱之耻。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卧薪事不知所出。后用为刻苦自励,发愤图强,不敢安逸之典。宋 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仆受遗以来,卧薪尝胆,悼日月之逾迈,而叹功名之不立。"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又“坐薪尝胆”、“尝胆眠薪”、“尝胆卧薪”、“枕搁尝胆”。 |
卧雪眠霜 | wòxuěmiánshuāng | 睡卧在霜雪之上,比喻艰苦的流浪生活。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三折:“假若俺高皇差你个梅香,背井离乡,卧雪眠霜,若是他不恋春风画堂,我便官封你一字王。”明·无名氏《南牢记》第三折:“想俺祖宗栉风沐雨,卧雪眠霜,带甲而食,裹创而战,当原创业,好艰难也。” |
卧治 | wòzhì | 安卧治享,即不劳而洽。典故名,典出《史记》卷一百二十〈汲郑列传〉。西汉时汲黯为东海太守,"多病,卧闺合内不出,岁馀,东海大治。"后召为淮阳太守,不受。武帝曰:"吾徒得君之重,卧而治之。"后因以"卧治"谓政事清简,无为而治。《续资治通鉴 宋纪十二》(宋太宗赵光义)谓近臣曰:“赵普于国家有大勋劳。朕布素时与之游从,今齿发衰矣,不欲烦以机务,择善地俾之卧治,因诗什以导意。普感激且泣,朕亦为之堕泪。” 《聊斋志异 王司马》上慰之曰:“但烦卿卧治耳。” |
沃 | wò | ①土地肥:沃土。沃饶(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沃腴。肥沃。沃野。沃壤。②灌溉,浇:沃田。沃盥。如汤沃雪。《资治通鉴 周纪五》救赵之务,宜若奉漏瓮沃焦釜然。《汉书 王莽传下》二月,霸桥灾,数千人以水沃救,不灭。《论衡·偶然》使火燃,以水沃之,可谓水贼火。汉 陈琳《为袁绍檄豫州》:“雷霆虎步,并集虏庭。若举炎火以焫飞蓬,覆沧海以沃熛炭,有何不灭者哉?”《续资治通鉴 宋纪七十四》辽主以旱祷雨,令左右以水相沃,俄而雨降。③光盛,丰美:沃沃。 |
沃盥 沃灌 | wòguàn | 同义复词。涤荡;洗濯。浇水洗手。洗浴。孙诒yí让正义:"沃盥者,谓行礼时必澡手,使人奉匜yí盛水以浇沃之,而下以盘承其弃水也。"《汉书 王莽传下》诸欲依废汉火刘,皆沃灌雪除,殄灭无余杂矣。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吾观礼经,圣人之教:箕帚匕箸,咳唾唯诺,执烛沃盥wòguàn,皆有节文,亦为至矣。”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聊斋志异 聂小倩》女朝旦朝母,捧匜沃盥,下堂操作,无不曲承母志。《聊斋志异 缢鬼》前婢来,进匜沃盥。盥已捧帨,既,持沐汤去。 |
沃流 | wòliú | 可供灌溉的水流。汉 王粲《登楼赋》:“背坟衍之广陆兮,临皐隰之沃流。”李善注引《汉书》孟康注:“沃,灌溉也。” |
沃壤 | wòrǎng | 肥沃的土地。《史记·留侯世家》夫关中左肴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十六》梁、洋沃壤数百里,环以崇山,南控蜀,北拒秦,东阻金、房,西拒兴、凤,可以战,可以守。 |
沃饶 | wòráo | ①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左传·成公六年》:“(晋人)必居郇瑕氏之地,沃饶而近盬。”孔颖达疏:“土田良沃,五穀饶多。”《资治通鉴 陈纪九》隋奉车都尉于宣敏奉使巴、蜀还,奏称:“蜀土沃饶,人物殷阜,周德之衰,遂成戎首。宜树建藩屏,封殖子孙。”《陈书 本纪卷六后主陈叔宝》沃饶贵于十金,硗确至于三易。唐 司空图《解县新城碑》:“而又以解因沃饶之润,置榷贷之司。”宋 欧阳修《日本刀歌》:“传闻其国居大岛,土坏沃饶风俗好。”②指家产丰厚。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庚娘》:“市儿初合卺,亦须一杯薄浆酒;汝家沃饶,当即不难。” |
沃若 | wòruò | ①润泽貌。《诗经·卫风·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②驯顺貌。 |
沃心 | wòxīn | 谓使内心受启发。旧多指以治国之道开导帝王。《尚书·说命上》:“启乃心,沃朕心。”孔颖达 疏:“当开汝心所有,以灌沃我心,欲令以彼所见教己未知故也。”(张观)愿陛下(赵光义)所断之暇,宴息之馀,体貌大臣,与之扬榷,使沃心造膝,极意论思,则治体化源,何所不至! |
沃野 | wòyě | ①亦作“沃壄”、“沃埜”。肥沃的田野。《三国志 蜀书 诸葛亮传》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②古代对西方的称呼。 |
沃野千里 | wòyěqiānlǐ | 形容肥沃的土地极为宽广。天府之国,沃野千里。《汉书·张良传》:“夫关中左殽函,右陇蜀,沃野千里。” |
沃衍 | wòyǎn | 平坦辽阔的沃土。肥沃的平野。《隋书 卷三十一 地理志下》然数郡,川泽沃衍,有海陆之饶,珍异所聚,故商贾并凑。《清史稿卷十六 仁宗本纪》朕闻吉林土膏沃衍,地广人稀。柳条边外,葠(参)场移远,其间空旷之地,不下千有馀里,多属腴壤,流民时有前往耕植。亦作“衍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