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 | wéi | ①义同“惟”:唯物论。唯心论。唯物史观。唯心史观。唯理论。唯名论。②答应的声音:唯唯(a.谦卑的应答声;b.鱼相随而行的样子,如“其鱼唯唯”)。唯唯诺诺。唯唯否否。含笑唯唯。《老子·第二十章》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③只有,只是。欧阳修《卖油翁》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④以,因为。《老子·第八章》夫唯不争,故无尤。《国语·晋语》唯无德也。《左传》冀之既病,则亦唯君故。⑤表示希望、祈使。《左传 烛之武退秦师》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史记》唯大王与群臣熟计议之。⑥表示听任、任随。常和“所”搭配。《左传》唯所纳之,无不如志。⑦难道。《论语·先进篇》“唯求(冉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公西华/赤)则非邦也与?” ⑧作表示让步的连词。虽然,纵使,即使。《庄子·庚桑楚》行乎无名者,唯庸有光;志乎期费者,唯贾人也。(第二个唯是“只有”义)《史记》(公孙)弘、(张)汤深心疾黯,唯天子亦不说也。 |
唯才是举 | wéicáishìjǔ | 只要是有才能的人就荐举。推举人才的时候,根据人是否有才能来推举。只有有才能的人,才任用、推举。三国魏·曹操《求贤令》:“二三子其佐我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北史·高允传》今选举不采职政之优劣,专简年劳之多少,斯非尽才之谓。宜弃彼朽劳,唯才是举。 |
唯独 | wéidú | 只有,孤单。也作惟独。只是,仅有一个,心中独一无二的,再也找不出第二个。这件事大家都同意,唯独你却不赞成。 |
唯利是求 | wéilìshìqiú | 见“唯利是视”。亦“惟利是求”。南朝·梁·沈约《奏弹王源》:“源频叨诸府戎禁,豫班通彻,而托姻结,唯利是求,玷辱流辈,莫斯为甚。” |
唯利是视 | wéilìshìshì | 亦作“唯利是求”。亦作“唯利是图”。以利为着眼点。谓一心只顾谋取利益。《左传·成公十三年》:“余虽与晋出入,余唯利是视。”南朝梁 沉约《齐故安陆昭王碑》:“徵赋严切,唯利是求。”《陈书·虞荔传》:“此数人者,将军所知,首鼠两端,唯利是视。”《隋书·百官志上》:“其衣冠子弟,多自修立,非气类者,唯利是求,暴物乱政。” 宋 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九》:“张虔釗多贪……心与口背,唯利是求。”徐迟《火中的凤凰》:“他们唯利是图,以低价得到精品,以高价向外兜售。”陆文夫《小贩世家》:“从唯利是图变得大公无私。” |
唯力是视 | wéilìshìshì | 唯:助词。是:指示代词,复指前置宾语。“唯……是……”是古汉语的一种格式,有强调语意的作用。指在任务重、困难多的情况下,能否达到目的,主要就看自己的力量。后用来指依据自己的力量尽力而为。亦作“惟力是视”、“惟利是视”。 |
唯利是图 | wéilìshìtú | 只要有利就去追求。惟:只有;惟独;图:贪图;追求。晋 葛洪《抱朴子》:“名过其实,由于夸诳,内抱贪浊,惟利是图。”清 颐琐《黄绣球》第五回:原来这黄祸居乡,唯利是图,无恶不作。 |
唯邻是卜 | wéilínshìbǔ | 指找住房应该选择邻居。《左传·昭公三年》:“非宅是卜,唯邻是卜。” |
唯命是从 | wéimìngshìcóng | 只要有命令就听从;形容完全服从命令。唯:唯独;命:命令。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十二年》:“今周与四国服事君王,将唯命是从,岂其爱鼎?”明 邵景詹《觅灯因话 姚公子传》尔本贵人,故重其值,但输券之后,当唯命是从,不得韦许。 |
唯命是听 | wéimìngshìtīng | 只要吩咐便听从。谓绝对服从。《左传 齐国佐不辱命》敝邑之幸,亦云从也;况其不幸,敢不唯命是听?《左传·宣公十二年》:“孤不天,不能事君,使君怀怒,以及敝邑,孤之罪也,敢不唯命是听。”《北史·宇文护传》:“羣公咸曰:‘此公之家事,敢不唯命是听!’”《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元年》:“飞(岳飞)因进説曰:‘……招抚能提兵压境,飞唯命是听。’” 郭沫若《孔雀胆第四幕》:“我是唯命是听的,丞相说怎样我就怎样。” |
唯诺 | wéinuò | ①应答。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吾观礼经,圣人之教:箕帚匕箸,咳唾唯诺,执烛沃盥wò guàn,皆有节文,亦为至矣。”《水浒传 第八一回》:“李师师执盏擎杯,亲与燕青回酒谢唱,口儿里悠悠放出些妖嬈声嗽,来惹燕青;燕青紧紧的低了头,唯喏而已。”《老残游记 第十五回》:“老残听得没头没脑,答应不是,不答应又不是,只好念糊唯诺。”②形容卑恭顺从。唐 韩琬《御史台记·来俊臣》:“(周綝)惧俊臣莫敢西顾,但视东唯诺而已。”《资治通鉴 唐纪二十九》初,张说、张嘉贞、李元、杜暹相继为相用事,源乾曜以清谨自守,常让事于说等,唯诺署名而已。元 胡长孺《耕渔乐赠金华相士诗》:“长官怒駡沸於爚yuè,口自唯诺心自怍。”鲁迅《华盖集·补白》:“倘遇见这样的平民,必须恭维他,至少也得点头拱手陪笑唯诺,象先前下等人的对于贵人一般。”参见“唯唯诺诺”。 |
唯所欲为 | wéisuǒyùwéi | 随心所欲,任意而为。亦“惟所欲为”。《隋书·天文志上》:“扞铜仪呴所以准验辰历,分考次度,其于揆测,唯所欲为之者也。”严复《辟韩》:“今韩子务尊其尤强硬,最能欺夺之一人,使安坐而出其唯所欲为之令。” |
唯唯 | wěiwěi | 恭敬的应答声,引申为恭顺谨慎之义。战国楚 宋玉《高唐赋 序》:“王曰:‘试为寡人赋之。’玉曰:‘唯唯。’”《汉书 霍光传》群臣皆惊鄂失色,莫敢发言,但唯唯而已。《汉书·司马相如传 上》:“齐王曰:‘虽然,略以子之所闻见言之。’僕对曰:‘唯唯。’”颜师古注:“唯唯,恭应之辞也。”《续资治通鉴 宋纪三十》初,翰林学士李宗谔与王旦善,旦欲引宗谔参知政事,尝以告王钦若,钦若唯唯。《醒世恒言·苏小妹三难新郎》:“老泉纳於袖中,唯唯而出。”梁斌《火记四七》:“刘老万、刘老士、严老松皆拱手唯唯称是。”《红楼梦 第二回》雨村唯唯听命,心中十分得意。 |
唯唯否否 | wěiwěifǒufǒu | 唯唯:同意的应声;否否:别人说否,自己也跟着说否。形容虚与委蛇,不可置否。西汉 司马迁《史记 太史公自序》:“太史公曰:'唯唯,否否,不然。'”巴金《雾》:“老头子的话似乎就不会有完结的时候。青年只是唯唯否否地应着。” |
唯唯连声 | wéiwéiliánshēng | 唯唯:谦卑的应答。连声应答,以示顺从。《史记·赵世家》:“徒闻唯唯,不闻周舍之谔谔。”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二回:船家唯唯连声,搭扶手,请上了船。 |
唯唯诺诺 | wéiwéinuònuò | 表示同意的应答声。 |
唯我独尊 唯吾独尊 | wéiwǒdúzūn wéiwúdúzūn | 认为只有自己最了不起。形容极端自高自大。尊:高贵。宋 释惟白《五灯会元 七佛释迦牟尼佛》:“天上天下,唯吾独尊。”元 无名氏《连环计》第一折:孤家看来,朝里朝外,唯我独尊。 |
唯物主义 | wéiwùzhǔyì | 认为世界就其本质来说是物质的,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意识是物质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的哲学观点。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观。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没有同这些反面的东西作过斗争,你那个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不巩固的。” |
唯心主义 | wéixīnzhǔyì | 物质世界是意识、精神的产物,意识、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哲学观点。唯心主义的观点难以苟同。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禁止人们跟谬误、丑恶、敌对的东西见面,跟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东西见面。” |
惟 | wéi | ①单,只,义同“唯”:惟独。惟一。惟有。惟恐。惟命是从。惟我独尊。《论语·为政篇》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唐 李白《将进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唐 刘禹锡《陋室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②但是:雨虽止,惟路仍甚泥泞。③文言助词,常用于句首:惟妙惟肖。惟二月既望。《楚辞 屈原 离骚》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④想,想到,思,思考;思惟(亦作“思维”);考虑;惟度(dù)(思量,揣度)。深惟至计。参见“深惟”。惟民之恤。《古诗十九首·凛凛岁云暮》:“良人惟古欢,枉驾惠前绥。”战国楚 屈原《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西汉·贾谊《治安策》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伤道者,难遍以疏举。西汉 杨恽《报孙会宗书》伏惟圣主之恩不可胜量。《资治通鉴 汉纪四十四》臣每惟贤等拥众四年,未有成功,县师之费,且百亿计 《资治通鉴 汉纪四十九》不惟禄重位尊之责,而苟营私门,多蓄财货,缮修第舍。《魏书献文帝拓跋弘纪》朕承洪业,上惟祖宗之休命,夙兴待旦,惟民之恤,欲令天下同于逸豫。唐 韩愈《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愚不惟道之险夷,行且不息,以蹈于穷饿之水火,其既危且亟矣,大其声而疾呼矣。《续资治通鉴 宋纪七十九》臣(苏辙)愿陛下(宋哲宗赵煦)永惟邪正盛衰之渐,始于台谏,修其官则听其言,言有不当,随事行遣。⑤希望,念及。西汉 杨恽《报孙会宗书》故敢略陈其愚,惟君子察焉。唐 李白《与韩荆州书》幸惟下流,大开奖饰,惟君侯图之。唐 韩愈《复上宰相书》:“情隘辞慼,不知所裁,亦惟少垂怜焉。”⑥了却。唐 韩愈《祭十二郎文》吾力能改葬,终葬汝于先人之兆,然后惟其所愿。⑦为,是。《尚书·益稷》万邦黎献,共惟帝臣。《孟子·滕文公下》有攸不惟臣,东征,绥厥士女,匪厥玄黄,绍我周王见休,惟臣附于大邑周。⑧由于,以。《尚书·盘庚中》亦惟汝故,以丕从厥志。《孟子·告子下》书曰:“享多仪,仪不及物曰不享,惟不役志于享。”为其不成享也。⑨宜,应该。《孙子·行军》绝斥泽,惟亟去无留。 |
惟恍惟惚 | wéihuǎngwéihū | 恍、惚:模糊,不清。指事物模糊无定体。《老子 第二十一章》:“道之为物,惟恍为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
惟精惟一 | wéijīngwéiyī | 精纯专一。《尚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明·王守仁《传习录》上卷:“问:‘惟精惟一是如何用功?’先生曰:‘惟一是惟精主意,惟精是唯一二夫。’” |
惟旧 | wéijiù | ①指旧属,老下级。语本《尚书·盘庚上》:“人惟求旧,器非求旧,惟新。”又《大诰》:“尔惟旧人。”《陈书·文学传·褚玠》:“及卒,太子亲製誌铭,以表惟旧。”《隋书·炀帝纪下》:“故高熲、贺若弼先皇心膂,参谋帷幄,张衡、李金才藩邸惟旧,绩著经纶,或恶其直道,或忿其正议,求其无形之罪,加以刎颈之诛。”②旧制度。《陈书 本纪卷六后主陈叔宝》夫入赋自古,输藁惟旧,沃饶贵于十金,硗确至于三易,腴脊既异,盈缩不同。 |
惟口起羞 | wéikǒuqǐxiū | 谓言语不慎,招致羞辱。《尚书·说命中》:“惟口起羞,惟甲胄起戎。”唐·陆贽《论裴延龄奸蠧书》:“惟口起羞,谅非细故。” |
惟力是视 | wéilìshìshì | 谓竭尽己力而为。亦“唯力是视”。《左传·僖公二十四年》:“除君之恶,惟力是视。”杨伯峻注:“此犹竭尽己力而为。”《资治通鉴 唐纪四十六》李怀光三令其众,众不应,窃相谓曰:“若与我曹击朱(泚),惟力是视;若欲反,我曹有死,不能从也!”陶成章《浙案纪略·王金宝传》:“如有清兵前来,余等固惟力是视。” |
惟利是命 | wéilìshìmìng | 犹言“惟利是图”。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9回:“那婆子本是愚顽之辈,兼之年近昏眊,惟利是命,一概情面不管。” |
惟利是求 | wéilìshìqiú | 解释见“惟利是图”。亦“唯利是求”。《通典·食货五》:“工部尚书苏孝慈等以为所在官司因循往昔,皆以公廨钱物出举兴生,惟利是求,烦扰百姓。” |
惟利是趋 | wéilìshìqū | 解释见“惟利是图”。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二回:“若以罪之大小而论,那宰牛的原算罪魁,但此辈无非市井庸愚,只知惟利是趋,岂知善恶果报之道。”刘斯奋《白门柳·秋露危城》第八章:“但这些武人向来拥兵自重,惟利是趋。” |
惟利是视 惟利是营 | wéilìshìshì wéilìshìyíng | 指一心为利,别的什么都不顾。《晋书·温峤传》:“苏峻小子,惟利是视,残酷骄猜,权相假合。”《金史·阿离方传》:“卿宗室旧人,乃纵肆败法,惟利是营,朕甚恶之。”清·薛福成《察看英法两国交涉事宜疏》:盖彼之商人惟利是视,不顾大体。 |
惟利是图 | wéilìshìtú | 一心为利,别的什么都不顾。晋·葛洪《抱朴子·勤求》:“由于夸诳,内抱贪浊,惟利是图。”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富自何来?每见贪酷小人,惟利是图,不过使这几家治下百姓卖儿贴妇,充其囊橐,此真狼心狗行之徒! |
惟利是逐 | wéilìshìzhú | 指惟利是视。朱自清《历史在战斗中》:“这利己主义到了‘惟利是逐’的地步,却是非空虚到极点不可。” |
惟良 | wéiliáng | 贤良;贤能的官吏。《尚书·君陈》呜呼,臣人咸若时,惟良显哉。唐 杜甫《送杨六判官使西藩 诗》宣命前程急,惟良待士宽。《清史稿卷六 圣祖本纪一》夫兴俭化民,食时用礼,惟良有司是赖。 |
惟妙惟肖 惟肖惟妙 | wéimiàowéixiào wéixiāowéimiào | 形容描绘或仿造得简直和真的一模一样。形容描摹得十分生动逼真。这幅画把儿童天真活泼的神态描绘得惟肖惟妙。 |
惟命 | wéimìng | ①听从命令。惟命是听;惟命是从。《东周列国志 第六四回》舒此时已落范氏牢笼之内,只得唯唯惟命。《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五》虞允文谓建康都统制李显忠曰:“京口无备,我今欲往,公能分兵见助否?”显忠曰:“惟命。”②犹言随你的便。含有我行我素不能听从的意思。清 刘献廷《广阳杂记 卷二》清使往招抚之,而赐姓不屈也,曰:“和则可矣,奈何曰抚?”……大国苟不以为然也,则亦惟命耳。 |
惟器是适 | wéiqìshìshì | 量才而为。按照人的才能品格分配适当的职务。韩愈《进学解》:登明选公,杂进巧拙,纡馀为妍,卓荦为杰,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 |
惟日不足 | wéirìbùzú | 惟:只;足:够。只觉时日不够。《尚书·泰誓中》:“我闻吉人为善惟日不足,凶人为不善亦惟日不足。” |
惟时 | wéishí | ①惟:只有、仅仅、只是、希望。为,是。时:规定的时候:按时;准时。②是时,这时,那时。宋 李觏《袁州州学记》 “制诏州县立学。惟时守令,有哲有愚。” |
惟思 | wéisī | 思虑。《汉书·天文志》:“夙夜惟思,殆继体之君不宜改作。”三国魏 嵇康《卜疑》:“况今千龙并驰,万驥俱征;纷紜交竞,逝若流星。敢不惟思,谋於老成哉!”《资治通鉴 汉纪十八》陛下躬圣质,总万方,惟思世务,将兴太平,诏书每下,民欣然若更生。 |
惟所欲为 | wéisuǒyùwéi | 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任意而为。清·郑观应《盛世危言·书吏》:“犹是一事,有贿者从,无贿者驳,混淆黑白,颠倒是非,惟所欲为,莫之能制。”蔡东藩《明史演义》第18回:“惟庸既谋毙刘基,益无忌惮,生杀黜陟,惟所欲为。” |
惟我独尊 | wéiwǒdúzūn | 《续传灯录·宗元庵主》:“一日举:世尊生下,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云:‘天上天下,惟我独尊。’”本为推崇佛陀之辞,后用以形容人妄自尊大,目空一切。《续传灯录·宗元庵主》:“一日举:世尊生下,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云:‘天上天下,惟我独尊。’”梁遇春《“春朝”一刻值千金》:“惟我独尊地躺着,东倒西倾的小房立刻变做一座快乐的皇宫。” |
惟新 | wéixīn | 见“维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