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 wàng I. | ①古代指统治者谓以仁义取得天下,做某处的王,表示统治。王天下。王此大邦。称某人为王。《周文 敬姜论劳逸》昔圣王之处民也,择瘠土而处之,劳其民而用之,故长王天下。《周文 诸稽郢行成于吴》夫吴之与越,唯天所授,王其无庸战。《礼记·中庸》:“王天下有三重焉,其寡过矣乎。”参见“三重”。《孟子·梁惠王上》“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第一个“王”是动词wàng,做王;第二个是名词wáng)“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离娄上》虽欲无王,不可得已。孟子《齐桓晋文之事》: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汉 司马迁《史记 陈涉世家》:王王wángwàng赵,非楚意也。楚已诛秦,必加兵於赵。《史记 项羽本纪》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汉 司马迁《史记·鸿门宴》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战国策·赵威后问齐使》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十三》宗弼遣人谓曰:“赵氏已衰,不可扶持;公(吴玠)来,当择善地百里而王之。”②(文言)通“旺”。旺盛;兴旺。《庄子·养生主》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神虽王,不善也。③(文言)胜过。《庄子·德充符》:彼兀者也,而王先生,其与庸亦远矣。II.参见wáng。III.参见wǎng。 |
妄 | wàng | ①胡乱,荒诞不合理:轻举妄动。胆大妄为。妄自尊大。妄图。狂妄。妄想。唐 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妄迹:迷信妄诞的事迹。②非分的,不实的,虚构的:姑妄听之。姑妄言之。妄自菲薄。妄作主张。《庄子·人间世》凡溢之类妄,妄则其信之也莫,莫则传言者殃。 |
妄尘而拜 | wàngchénérbài | 即“望尘而拜”。指迎候有权势的人,看见车扬起的尘土就下拜。形容卑躬屈膝的神态。 |
妄诞 | wàngdàn | ①虚妄不实。《朱子语类卷二七》:“圣人虽有心,也自是不欺誑,不妄诞。”《封神演义 第十九回》若昌竟食此肉,乃是妄诞虚名,祸福阴阳,俱是谬说。②荒诞不经。 《西湖佳话·雷峰怪迹》:“尝思圣人之不语怪,以怪之行事近乎妄诞而不足为训。”③狂妄,放肆。明 朱鼎《玉镜台记·王敦反》:“书生不自量,对吾主恁妄诞猖狂。” |
妄口巴舌 | wàngkǒubāshé | 比喻胡言乱语。有时也指造谣污蔑。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20回:“只要自己拿定主意,必定还要妄口巴舌血淋淋的起这样恶誓么?” |
妄人 | wàngrén | 无知妄为的人。《孟子·离娄下》自反而忠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曰:‘此亦妄人也已矣。如此则与禽兽奚择哉?于禽兽又何难焉?’ |
妄杀 | wàngshā | 滥杀;乱杀。《后汉书 光武帝纪下》今边郡盗谷五十斛,罪至于死,开残吏妄杀之路,其蠲除此法,同之内郡。 |
妄生穿凿 | wàngshēngchuānzáo | 妄:胡乱地。指胡乱地去穿凿附会。宋·张君房《云笈七签》:“世传不真,妄生穿凿,唯按此行之,乃见其验。” |
妄施 | wàngshī | ①随便施与恩惠。《庄子·让王》:“然岂可以贪爵禄而使吾君有妄施之名乎!”清 曾国藩《答刘孟容书》:“不知其分而妄施焉,过乎仁,其流为墨;过乎义,其流为杨。”②犹乱加。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不可妄施人子,况储君乎?” 清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紫薇》:“人能以待紫薇者,待一切草木;待一切草木者,待禽兽与人,则斩伐不敢妄施,而有疾痛相关之义矣。”郭沫若《青年哟,人类的春天》:“克服自己的暴力,不以妄施于人。” |
妄说 | wàngshuō | 没有根据地乱说。无知妄说。晋 葛洪《抱朴子·内篇序》:“道士渊博洽闻者寡,而意断妄说者众。” |
妄谈祸福 | wàngtánhuòfú | 无根据地预言祸福之事。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25回:“至于那一种妄谈祸福的,就要不得。” |
妄听 | wàngtīng | ①《庄子·齐物论》:“予尝为女妄言之,女亦以妄听之。”后以“妄听”谓随便听听,不认真看待。 鲁迅《准风月谈·偶成》:“时代已远,真伪难明,那边妄言,这边妄听。”参见“妄言妄听”。②乱听;偏听。《淮南子·主术训》:“夫目妄视则淫,耳妄听则惑。”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封神演义第十七回》:“望陛下以祖宗天下为重,不得妄听女子之言,有废忠諫之语。” |
妄下雌黄 | wàngxiàcíhuáng | 胡乱涂改文字。雌黄:古人抄书校书时涂改文字用的颜料。你这种妄下雌黄,扰乱人心的行为应该受到批评。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勉学》:“校定书籍,亦何容易?自扬雄刘向方称此职耳。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 |
妄行 | wàngxíng | 随便行动;指无一定方向的流动;胡作非为;犹妄加。《管子·度地》:“移则控,控则水妄行,水妄行则伤人。” |
妄言 | wàngyán | ①谬说。《管子·山至数》:“不通於轻重,谓之妄言。”《庄子·齐物论》予尝为女妄言之,女以妄听之。唐 刘知几《史通·杂说中》:“皇家撰晋史,多取此书。遂採康王之妄言,违孝标之正説。”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尊称圣人,自谓教主,而犹为是妄言。”②指谎言,假话。《史记·东越列传》:“餘善 刻‘武帝’璽自立。诈其民,为妄言。”《北齐书·孝昭帝纪》:“陛下昔见文宣 以马鞭挞人,常以为非,而今行之,非妄言耶?” 宋 苏轼《和子由次月中梳头韵》:“从来白髮有公道,始信丹经非妄言。”《聊斋志异 僧术》僧曰:“冥中使者止将一千去,何乃妄言?” ③胡说;随便说说。《史记.陈涉世家》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妄言,轻威。”《史记·项羽本纪》:“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后汉书·方术传下·王真》:“(郝孟节)为人质谨不妄言,似士君子。”《红楼梦 第八六回》:“那小廝道:‘这个没听见大爷説,小的不敢妄言。’” 鲁迅《准风月谈·偶成》:“那边妄言,这张罗罔罘,捕熊罴禽兽边妄听。”④指诅咒,漫骂。《史记·五宗世家》:“而又信巫祝,使人祷祠妄言。”《史记·大宛列传》:“使怒,妄言,椎金马而去。”裴駰 集解引 如淳 曰:“駡詈。”⑤佛教十恶之一。无量寿经下:“妄言綺语。” |
妄言妄听 | wàngyánwàngtīng | 说得人随便说,听的人随便听,都不认真看待。《庄子·齐物论》:“予尝为女(汝)妄言之,女(汝)妄听之奚。”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清之拟晋唐小说及其支流》妄言妄听,记而存之,非有所感也。 |
妄意 | wàngyì | ①臆测。《庄子·胠箧》:“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朱子语类 卷八十》:“诗序多是后人妄意推想诗人之美刺,非古人之所作也。”②妄想。宋 苏辙《除中书舍人谢执政启》:“既挟策以干世,诚妄意於济时。”清 戴名世《先君序略》:“家人惟吾母事之谨,儿子辈妄意他时富贵以娱亲。”③随意。明 张鼐《读卓吾老子书述》:“夫一古人之书耳,有根本者下笔鉴定,则为画龙点睛;无根本者妄意标指,则为刻舟记剑。”清 恽敬《三代因革论七》:“后之儒者,以熙寧之法而妄意詆娸,非知治体者也。” |
妄语 | wàngyǔ | ①谎言,虚妄不实的话。②撒谎;胡说。狂妄乱说。《三国志 蜀书 先主传》叔父子敬谓曰:“汝勿妄语,灭吾门也!”③佛教五戒之一,又十恶之一。 |
妄自匪薄 妄自菲薄 | wàngzìfěibó | 妄:胡乱的;菲薄:小看,轻视。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
妄自尊大 | wàngzìzūndà | 过高地看待自己。形容狂妄自大。妄:过分地;尊:高贵。南朝宋 范晔《后汉书 马援传》:“子阳井底蛙耳,而妄自尊大,不如专意东方。”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一回:王冕接过来看,才晓得危素归降之后,妄自尊大,在太祖面前自称老臣。 |
妄作 | wàngzuò | ①无知而任意胡为。《老子》:“不知常,妄作,凶。”《孟子·离娄下》“此亦妄人也已矣” 《庄子·盗跖》使天下学士不反其本,妄作孝弟,而侥幸于封侯富贵者也。汉 赵岐注:“妄人,妄作之人。” ②虚妄之谈。《后汉书 袁绍传》每读其书,谓为信然,于今况之,乃知妄作。晋 王羲之《兰亭集序》:“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③无因而起。唐 陈子昂《夏日晖上人房别李参军崇嗣》诗序:“色为何色,悲乐忽而因生;谁去谁来,离会纷而妄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