枉 | wǎng | ①弯曲,弯屈,引申为行为不合正道或违法曲断,邪曲。枉道。矫枉过正。贪脏枉法。枉己正人(自己身子不正,倒去矫正别人)。《论语·为政篇》“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论语·颜渊篇》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②冤屈:枉死。冤枉。清 方苞《狱中杂记》而道之不明,良吏亦多以脱人于死为功,而不求其情,其枉民也亦甚矣哉!③屈就,用于别人,含敬意:枉驾(a.称对方来访自己;b.请对方往访他人)。枉顾(称对方来访自己)。枉临(称对方来访自己)。《聊斋志异 神女》家君衰迈,起拜良艰,予兄弟代谢高贤之见枉也。三国魏 曹操《短歌行》:“越陌度阡,枉用相存。”④徒然,空,白:枉然。枉自。枉费心机。唐 李白《清平调 其二》:“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宋 贺铸《石州慢 薄雨收寒》:“枉望断天涯,两厌厌风月。”金 元好问《台山杂咏》:“太行直上犹千里,井底残山枉呼号。” |
枉尺直寻 | wǎngchǐzhíxún | 屈曲一尺却能伸直八尺。寻:古代长度单位。一般为八尺,也有说六尺或七尺为一寻的。比喻在小处委屈一些,以求得较大的好处。《孟子·滕文公下》:“枉尺而直寻,宜若可为也。”《后汉书.张衡传》“枉尺直寻,议者饥之,盈欲亏志,孰云非羞?”宋·朱熹《答吕子约》:“然区区之事,于此犹不能忘言,更祝深以门户道学之传为念。幸甚,幸甚,枉尺直寻,素未尝以此奉疑也。” |
枉待 | wǎngdài | 白白地对待”或“徒劳地对待”。《红楼梦芙蓉女儿诔》斗草庭前,兰芽枉待。 |
枉道 | wǎngdào | ①违背正道。《论语·微子篇》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孟子·滕文公下》如枉道而从彼,何也?汉 应劭 《风俗通·十反·安定太守汝南胡伊》:“柳下惠不枉道以事人,故三黜而不去。”②指邪曲之道。鲁迅《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是直道。中国最多的却是枉道,不打落水狗,反被狗咬了。”③绕道。三国魏 曹丕《与吴质书》:“今遣骑到鄴,故使枉道相过。”(种)谔初被诏,当以兵会灵州,而谔枉道不进。④犹漫道、莫说。唐 尚颜《秋夜吟》:“枉道一生无繫着/系著,湘南山水别人寻。” |
枉道事人 | wǎngdàoshìrén | 枉:违背;道:正道;事:侍奉。原指不按正道事奉国君。后泛指不择手段取悦于人。《论语·微子》:“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清·顾炎武《日知录·不动心》:“枉道事人,曲学阿世,皆从此而始矣。” |
枉法 | wǎngfǎ | 指执法的人曲解和破坏法律。贪赃枉法。《商君书·定分》:“天下之吏民虽有贤良辨慧,不能开一言以枉法。”《史记·滑稽列传》:“又恐受赇枉法,为奸触大罪,身死而家灭。” 《聊斋志异 续黄粱》书函一投,则司、院枉法。《聊斋志异 一员官》要死便死,不能损朝廷之禄,代人偿枉法赃耳!《红楼梦 第四回》:“雨村 便徇情枉法,胡乱判断了此案。” |
枉法徇私 | wǎngfǎxùnsī | 指官吏违法乱纪,包庇坏人坏事。共产党员不能带头干枉法徇私的事情。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4卷:“闻知你公正廉能,不肯枉法徇私。” |
枉法营私 | wǎngfǎyíngsī | 枉:歪曲,违反。指曲解破坏法律以谋私利。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五回》:“诚为枉法营私,原王章所不宥。”参见“徇私枉法”。 |
枉费 | wǎngfèi | 白费,徒然耗费。枉费心机。宋 朱熹《观书有感 其二》:“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
枉费唇舌 | wǎngfèichúnshé | 白费言辞,不起作用。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九回:“这官去后,伯伯仍前旧性不改,却不枉费唇舌?”艾煊《大江风雷》第五部:“再和季寿昌谈下去,也实在是枉费唇舌。” |
枉费工夫 | wǎngfèigōngfū | 白白地耗费时间与精力。形容徒劳无益。宋·朱熹《朱子语类》第115卷:“如今要下功夫,且须端庄存养,独观昭旷之原,不须枉费工夫,钻在纸上语。”明·酉阳野史《续三国演义》第八回:“若带人去,恐彼仍前不出,却不枉费工夫?” |
枉费日月 | wǎngfèirìyuè | 枉:白白地。费:浪费。日、月:时间、光阴。白白地浪费时光。宋·朱熹《管下县相视约束》:“不惟重扰灾伤人户,亦恐枉费日月,不能了办。” |
枉费心机 | wǎngfèixīnjī | 指白白的浪费心思,意谓徒劳无功。元·无名氏《隔江斗智》第二折:“你使这般科段,敢可也枉用心机。” |
枉费心计 | wǎngfèixīnjì | 解释同“枉费心机”。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6回:“如今枉费心计,挣了一辈子的强,偏偏儿的落在人后头了。” |
枉费心力 | wǎngfèixīnlì | 犹言枉费心机。宋·朱熹《答甘道士书》:“所云筑室藏书,此亦恐枉费心力。”明·王守仁《传习录》中卷:“不须枉费心力,为朱陆争是非。” |
枉费心思 | wǎngfèixīnsī | 解释同“枉费心机”。柔石《二月》:“萧先生实在可以佩服,不过枉费心思。” |
枉顾 | wǎnggù | 敬辞,屈尊看望,称对方来访自己。如:“承蒙枉顾,不胜荣幸!”、“承蒙枉顾寒舍”、“枉顾多劳长者车”等。这里的“枉”有“委屈、屈尊”的意思,显示主人的自谦,而“顾”则是“看望、探视”的意思。《聊斋志异 画皮》(王)生言:“敝庐不远,即烦枉顾。”注意与“罔顾”区别。 |
枉己者 | wǎngjǐzhě | 弯曲自己人生道路的人。扭曲自己。《孟子·滕文公下》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
枉己正人 | wǎngjǐzhèngrén | 枉:弯曲,不正;正:纠正。自己立脚不正,却要去纠正别人。《孟子·万章上》:“吾未闻枉己而正人者也。”《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二十一》(张)九成曰:“未有枉己而能正人。”(秦)桧为之变色。 |
枉驾 | wǎngjià | 屈驾。称人来访或走访的敬辞。《古诗十九首·凛凛岁云暮》:“良人惟古欢,枉驾惠前绥。”《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宋 王安石《谢馆职启》:“未获造门,先承枉驾。”《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一回》:“我还没有去拜望,怎敢枉驾。”《聊斋志异 雹神》村去祠四十余里,敬修楮帛祭具,诣祠哀祷,但求怜悯,不敢枉驾。鲁迅《书信集·致章廷谦》:“但我近来午后几乎都不在家……如枉驾,请勿在十二至八时之间。” |
枉矫过激 | wǎngjiǎoguòjī | 犹言矫枉过正。明·文征明《铁柯记》:“昔刘器之不为枉矫过激之行,而耿挺特达,卓有建明。” |
枉勘虚招 | wǎngkānxūzhāo | 刑讯逼供,屈打成招。 |
枉口拔舌 | wǎngkǒubáshé | 比喻信口胡说。多指造谣生事,恶意中伤。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25回》:“是那个嚼舌根的?没空生有,枉口拔舌,调唆你来欺负老娘!”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74回》:“小孩儿家枉口拔舌,吃斋念佛的道友们,说是娼妇哩!你见谁是娼妇呀?” |
枉口嚼舌 枉口诳舌 | Wǎngkǒujiáoshé wǎngkǒukuángshé | 解释见“枉口拔舌”。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9卷:“我把你这枉口嚼舌的,不要慌!”明·吴承恩《西游记》第97回:“那张氏穿针儿枉口诳舌,陷害无辜。”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62回:“见鬼的小王八羔子!这一定是狄家小陈子的枉口嚼舌。” |
枉滥 | wǎnglàn | ①枉法恣肆。《后汉书·左雄传》:“朱紫同色,清浊不分,故使姦猾枉滥,轻忽去就。拜除如流,缺动百数。”②谓枉错淫滥,使无辜受害。《魏书·高恭之传》:“窃见御史出使,悉受风闻,虽时获罪人,亦不无枉滥。”《魏书·皇后传·文成文明皇后冯氏》至如李、李惠之徒,猜嫌覆灭者十余家,死者数百人,率多枉滥,天下冤之。《新五代史·杂传·赵延义》:“王者抚天下,当以仁恩德泽,而法深酷,刑罚枉滥,天下称冤,此其所以亡也。”宋 范仲淹《奏灾异后合行四事》:“转运使提点刑狱,但采其虚声,岂能徧閲其实,故刑罚不中,日有枉滥。”《元章·刑部二·鞫狱》:“受贿枉法,变乱是非,颠倒轻重,欲使狱无枉滥,其可得乎。” |
枉临 | wǎnglín | 敬辞,用于称对方来访自己。《三国演义第三八回》孔明曰:“南阳野人,疏懒性成,屡蒙将军枉临,不胜愧赧。” |
枉墨矫绳 | wǎngmòjiǎoshéng | 比喻违背准绳、准则。南朝·梁·江淹《尚书符》:“箕赋深敛,毒被南郢;枉墨矫绳,害著西荆。” |
枉凝眉 | wǎngníngméi | 枉凝眉的“枉”字,可理解为枉费,徒然,白费。“凝眉”二字,可理解为忧愁。枉费了宝黛两情相悦,为情忧愁;却是有缘无份,他们的爱情总被封建统治者扼杀,最后结局是生离死别。 |
枉辔学步 | wǎngpèixuébù | 比喻错误地模仿别人。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定势》:“因利骋节,情采自凝;枉辔学步,力止寿陵。” |
枉屈 | wǎngqū | ①歪曲,违背。《后汉书·阜陵质王延传》:“王前犯大逆,罪恶尤深,有同周之管蔡,之淮南。经有正义,律有明刑。先帝不忍亲亲之恩,枉屈大法,为王受愆,羣下莫不惑焉。”②谓使受冤屈。 宋 王禹偁《端拱箴》:“喜赏惑滥,亏损天鉴;怒刑不正,枉屈人命。”《朱子语类 卷一三七》:“屈原本是一箇忠诚惻怛爱君底人,观他所作离骚数篇,尽是归依爱慕不忍捨去怀王之意……而今人句句尽解做駡怀王,枉屈説了屈原。”③谓屈尊就卑。三国蜀 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於草庐之中。” |
枉曲直凑 | wǎngqǔzhícòu | 指在弯曲的路上却笔直地往前走。形容人笨拙死板而不知变通。 |
枉矢 | wǎngshǐ | ①不直之箭。②箭名。八矢之一。③星名。《晋书 惠帝纪》(光熙元年)五月,枉矢西南流。范阳国地燃,可以爨。 |
枉矢哨壶 | wǎngshǐshàohú | 枉:曲;矢:箭;哨:不正;壶:古代投矢娱乐所用的器具。弯的箭,歪的壶。比喻不精致的器物,为主人自谦之辞。《礼记·投壶》:“主人请曰:‘某有枉矢哨壶,请以乐宾。’” |
枉死市 | wǎngsǐshì | 白白斩死于市。《续资治通鉴 宋纪八十》方司马光之卒也,明堂降赦,臣僚称贺讫,两省官欲往奠光,(程)颐不可,曰:“子于是日哭则不歌。”坐客有难之者曰:“孔子言哭则不歌,不言歌则不哭。”苏轼曰:“此乃枉死市叔孙通所制礼也。”众皆大笑,遂成嫌隙。 |
枉突徙薪 | wǎngtūxǐxīn | 据汉刘向《说苑·权谋》,有人见邻人烟囱直立且旁有积薪,劝其改为弯曲烟囱并移走积薪;邻人不从,后果失火。后以“枉突徙薪”喻防患于未然。 |
枉枉 | wǎngwǎng | 矫枉过正 贪赃枉法。枉己正人;枉死,冤枉;枉驾。枉顾。枉临;枉然,枉费心机。 |
枉物难消 | wǎngwùnánxiāo | 谓不义之财难于消受,反而招灾惹祸。 |
枉系 枉繫 | wǎngxì | 谓无罪而被捉拿入狱。《后汉书·董卓传》:“其中有为傕(李傕)所枉繫者,傕恐茂(裴茂)赦之,乃表奏茂擅出囚徒。”《新唐书·虞世南传》:“又山东淫雨,江淮大水,恐有冤狱枉繫,宜省録纍囚,庶几或当天意。” |
枉陷 | wǎngxiàn | ①冤枉陷害;无故陷害。晋 陆机《谢平原内史表》:“横为故齐王冏所见枉陷,诬臣与众人共作禪文。”《资治通鉴 唐纪二十二》凤阁舍人韦嗣立上疏,以为:“何乃前非而后是哉?诚由枉陷与甄明耳。”唐 李山甫《风诗》:“能将尘土平欺客,爱把波澜枉陷人。②无辜而陷入。《宋史·吕陶传》:“今立法太严,取息太重,遂使良民枉陷刑辟,非陛下仁民爱物之意也。” |
枉用相存 | wǎngyòngxiāngcún | “枉”是屈驾的意思。参见枉屈③。“用”:以,来,作为“枉”(屈驾)的目的。“相存”:互相问候。相:互相。存:问候。“相存”还有另一个意思:共同存活,即共存。三国魏 曹操《短歌行》:“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
枉直 | wǎngzhí | 曲与直。比喻是非、好坏。《老子·第二十二章》“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庄子·盗跖》若枉若直,相而天极。《后汉书·西域传·大秦》:“常使一人持囊随王车,人有言事者,即以书投囊中,王至宫发省,理其枉直。”晋 葛洪《抱朴子·酒诫》:“于公聪达,明於听断,小大以情,不失枉直。”宋 苏辙 《四论熙河边事札子》:“今若不问枉直所在,兴忿恚之师,为必取之计,则关陕兵祸,渐不可知。”章炳麟 《菌说》:“若专以是非枉直相角,则天下皆恶直丑正者矣。” |
枉直随形 | wǎngzhísuíxíng | 谓影子的曲直随形而定。战国·郑·列御寇《列子·说符》:“形枉则影曲,形直则影正,然则枉直随形,而不在影。” |
枉直同贯 | wǎngzhítóngguàn | 谓曲直不分。 |
枉自 | wǎngzì | 白白地:枉自费了半天劲,什么也没办成。《红楼梦 枉凝眉》》一个枉自嗟jiē呀,一个空劳牵挂。 |
枉自嗟呀 | wǎngzìjiēyā | 徒然叹息、悲叹。其中,“枉自”表示徒然、白白地,“嗟呀”表示因悲伤而叹息。《红楼梦第五回》枉凝眉: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